武当、襄阳、洛阳、嵩山游记(一)
一年前,还在深圳上班时就幻想着,等我攒够了钱,要来一番”壮游天下“。当时的想法是由川入陕,先与无患子会于成都,观乐山大佛、登峨眉,再经剑阁、汉中逾秦岭,会退之兄于西安,有余兴再至甘肃天水,然后出潼关取道洛阳而回。然而行期渐近,二友无闲,渐觉心力、财力不足为此远游,就此作罢又心有不甘。好在当时已选定襄阳或荆州作为入川的中转,遂以此二城为起点重新拟定计划。看地图发现武当山就在襄阳旁边,洛阳离襄阳也不远,嵩山所在的登封虽然属于郑州,但离洛阳更近。于是有了此次武当、襄阳、洛阳、嵩山一周游。
3月28-29日,武当
3月27日,我从家出发,坐夜车从庐山站到武当山站。凌晨五点多到武当山站,就像庐山站原名沙河站位于九江县沙河镇,离庐山入口有段车程,武当山站原名六里坪站,在离武当山门近十几公里的六里坪镇。下车时门口已有小面的等人拼车去山门,十元一位。但我拒绝了小车主们的热情,在火车站等天亮后坐公交。对于我这种晚起的人而言,在异乡的车站对着疏星残月等待天明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这让我想起以前凌晨三点从曲阜站在残雪中步行两个小时到曲阜县城的体验。那次是和无患子、退之兄一道,火车过后,残破的曲阜站就一片漆黑。这次幸好武当山站虽小,设施、制度不错,有值班人员,我能于此静等天明。
六点二十,天已基本亮了。我离开车站,寻找公交。本来出火车站门前短街右拐即可坐公交,但我按地图指示左拐走出两百米许,没发现公交站,却看到一家面店,于是就吃了点面。面的基本款是豆腐海带面,自带白豆腐,还有牛肉、牛杂等款,特别还有狗肉面,少见。我要了碗牛杂面,牛杂不多,五片左右,价格十元。面细而硬挺,似与担担面同类。坐定后看见菜单有牛鞭、狗鞭酒等物,一笑。食毕,问老板公交站,回头坐公交。我坐的那趟公交是从十堰开来的,票价四元,车上基本是当地人,站名多有村名、组名。可能由于地势较高,在公交上还可见初升之日,想起某粗豪人语,日出有甚看头,一大蛋黄尔。我深以为然,但于公交上能见此大蛋黄,亦可喜。
公交到终点后,沿大道前行,右转后可见武当山门。山门右手边有武当金街,金街尽头是售票处。票价240元,含观光车费100元,观光车可到南岩停车场以下各主要景点。南岩有大片食宿,类似庐山牯岭,但要小得多。我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太子坡,传说是真武大帝读书之处。我打算入乡随俗,于是买了三把香一叠表,包装上书金榜题名四字,看样子此处香火多是为求此而来,我误打误撞了。进入太子坡大门,即是有名的九曲黄河墙,当时看攻略也觉得此处可以一看。
此墙弧度很大,躲猫猫倒挺好,可惜我一个人。拍照的话也是比较适合女生,这种曲折幽深的感觉应该是窈窕的本意吧。当然,这里的墙比江南园林的曲巷回廊更添大气。墙外的木质古楼是五云楼,明代所建。没有地基,依山而建,各个方向的横梁穿过一根主要支柱,像撑伞一样撑起整栋建筑。但并没有视角能看到整栋建筑的全貌,进去后只能看到最上层的一柱十二梁。宫观中还有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这里应该是贺龙的地盘了。
因为导游地图上介绍说琼台景区的老君洞有历代神像摩崖石雕,中观存有元代石殿,除了太子坡我便乘车前往在东线的琼台景区,距离较远。但中观更多的是粗糙的仿古建筑,老君洞被告知尚未开发。不过在那边的道士生活区,我看到了道士们晒的几味草药和黑色小药丸,不知道是自用还是出售。这里有告示说可以在观里吃午饭,但时间还早,我在攻略里看到在紫霄宫也可以吃午饭,就又坐车前往紫霄宫。车到紫霄宫,已是正午,正是饭点。紫霄宫需要十五元小门票,我买门票的时候就问是否有饭吃,答有。然后进门检票时,我又问在哪可以吃饭,答已撤销。紫霄宫是当地道教协会驻地,仿古建筑尚可一观,但不能吃饭就意思不大了。道观住的是道姑,有几个年轻的道姑举止看着还挺活泼可爱,不知是否与身着宽大道服有关,就像身着道服的小道士会很萌一样。还有个大男孩和一个小道姑一块扫着落花,谈着笑着。
逛完紫霄宫,又乘车到南岩,想着在预定好的旅店吃个饭、午睡会。但因为图便宜,我预定的旅店在七星树,其实已在登金顶的山道上。当时问老板他的店离南岩停车场有多远,老板答十五分钟,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但我实际走了近半个小时,当时是又饿又困,不停地念叨老板不靠谱。到了地,吃了碗十元的蛋炒饭,分量还挺足。
睡完觉,已是下午三点。下午的计划是逛完南岩景区,于是我又要从七星树返回南岩停车场附近,这就是住七星树的坏处,当然好处是第二天早上爬金顶时我能比住南岩的游客少爬30分钟,对于三个多小时的爬山而言还是很划算的。南岩景区是武当山除金顶外的一个主要景区,一路上的古建筑因为是明皇家建构,十分雄伟,而天蓝色的运用,又为其添了几分清丽。
南岩的著名景观是龙头香。在当地方言中,“岩”是指悬崖,其实我家这也一样,龙头香是指伸出悬崖的作为香炉的龙头雕塑,传说当年上香是会出人命的,因而清代时被当地政府禁止。但我却只是远远地望了眼龙头香,并没有走近观看。因为当时我被南岩对面的飞升岩吸引,想着回来时再看龙头香,但后来没有再走回头路。
去飞升岩,我的心情有点像普通商旅上景阳冈,要等凑足了人才敢去。出门时我妈还问爬山是否会一个人爬,我说不会。我得对得起我妈,不以身犯险。当时已近五点,大部分游客看了龙头香就原路返回,我观望了会儿,看到有两个游客往飞升岩走去,心一横便跟了上去。等上了飞升岩,其实也没看着那么险了,而且也没有能突出其险的观景点,反而显得秀气。整个景区南岩其实是一个环形路线,但路口有告示,四点后禁止穿行。到了飞升岩,另外两位游客不想走回头路,我决定和他们一起,反正也有三个人,三人成众嘛。后来才知道他们一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新疆。但走了一段陡峭的下行阶梯后我们就心里犯嘀咕,因为这路似乎一直通向谷底的湖边,再又爬上山,这论时间和体力,在天黑前我们肯定出不了山。但台湾的大哥(抑或大叔?我向来看不懂人的年龄,还是往年轻了叫吧)坚持不走回头路,我们也只好嘱咐他见情况不对就回头,毕竟成年人,要为自己负责。于是我和新疆大叔往回走,费力爬上了才下去的陡峭台阶,又遇到了三个游客。其中一哥们说走过这条路,说要下到湖边,看着远其实近。我们也就信他了,跟着他们又往前走,然后就碰见了回头的台湾大叔,他说越往下越慌。于是,我们一行六人往前走。但其实那哥们并不靠谱,这路是从山腰走的,并不需下到湖边。幸好没啥事。路上不靠谱哥们问台湾大哥是坐火车来的吗?哥们女朋友打趣道大哥是游泳来的。我凑趣说当年还真有人抱着两个篮球游过来了,没想到台湾大哥居然与抱篮球游过来那人有些渊源,就聊了下那人,但也没深问。
这路的出口在榔梅祠附近,其时已六点了。告别了诸位,我一个人坐在榔梅祠的平台上看着李花和辛夷花,看着祠里的工作人员关上门。然后一个人沿着山道散着步回旅馆了,山上的乌鸦们时不时叫上几声。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开始爬金顶。路上有并排四座道士塔,葬着的是立碑人的师父、师兄。走出不远,在路上小摊吃泡面时,有人和我打招呼,是昨天同行六人中的一个小伙。于是我们就一起爬山,小伙也在深圳工作了一段时间,辞职后出来走走。由于心理因素,体力不好的人一个人爬山真地很累,有旅伴是好事。登山道在朝天宫分为两条,我们走的是左边较缓的一条。我们严重低估了路程长度,每次登上一段陡坡后就以为到了,然而并没有。我们九点多终于到了金顶的紫金城外,看了皇经堂和转运殿。转经堂有一些小木雕,可以好好欣赏,但我们有些匆匆,也看不出门道。紫金城是用城墙把金顶围了起来,有宫城的形制吧。城中阶梯比来时更陡,两边有锁链可供拉拽。金顶上是明时铜殿,铜柱上还刻有供养人的名字,难道皇家建殿时还发动了达官贵人们捐资供养?
下山时我和小伙就分道而行了,他步行去琼台,我因为昨天去过了,就独自从更陡的神道下山经朝天宫到南岩。我很庆幸没有经此道上山,大家可以看图感受下。
下到后来台阶两边就没有扶手了,大腿开始打颤。有一个驴友教我应该“颠儿起来”,于是我就一路小跑着下山了,根本停不下来。大腿不颤了,小腿开始疼。
在南岩吃过午饭,就坐车去逍遥谷。逍遥谷是一个山涧,涧水基本干涸。有一些仿茅草房,作过什么影视剧的外景地吧。谷中还养了大量猕猴,供人观赏和投喂。这种地方如果是下雨或者黄昏,或许还有些感觉。但大中午的,我又困又累,也怵那些猴子,就进到离谷口不远的台子上坐了下来,观赏溪水对岸崖壁上的猴子。准备歇一歇就离开武当了。但过了不久,又有人和我打招呼,一看又是上午那小伙。他邀我一道往里走走,也没什么可看的,只不过猴子更多更近。他还和另一哥们探了探猴子的老巢,就在“逍遥谷”三个摩崖大字附近,全是猴子。我怕猴王一声令下,对人群起而挠之,没敢和他们一起。谁知那些猴子却望风而逃了。但我从小怵动物,还是猴子的归猴子吧。后来我等车离开武当,他去看逍遥谷里是否有武术表演,就又分道而行了。但我在车站等火车时,他又出现了。他回家,家在安陆。我问是不是李白媳妇是你那的,在那住了十年。他说你这都知道。我心想,是啊,我连这都知道,真够无聊的。火车检票,再一次再见,估计这次不会再见了吧。
29日夜-30日中午,襄阳
去之前,襄阳是个让我为难的城市。它是孔明兄的襄阳,是郭巨侠的襄阳,也是孟夫子和庞德公的襄阳。但它又是个仿造的襄阳,我对那些仿古建筑无丝毫的兴趣,古隆中我都不打算去了。于是,我到襄阳的目的是见识江山形胜,追怀古人,吃吃牛肉面,喝喝黄酒,仅此而已。
襄阳,旧称襄樊,即古襄阳和樊城合为一体。在古代,两城隔汉水相望,襄阳在南,樊城在北。《三国演义》中刘使君避曹时还带着两城百姓。凤歌的《昆仑》中,襄阳、樊城互为犄角,以水寨相连。如今,古襄阳为襄城区,古樊城为樊城区,由数座大桥相连。宽广的汉水旁是一段旧城墙,还有临汉门城楼。
临汉门外,汉江边上,摆着几桌台球,襄阳人民真会玩。可惜我孤身一人,不然可以和朋友一起敲两杆。由北向南,进了临汉门就是北街,应该是襄阳的步行街了。街上有一般步行街的商铺和小摊,留有印象的是专门卖丝巾的铺子和旧书铺。在旧书铺里,看到一本《岳武穆书前后出师表》和一本80年代文物出版社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前者卖60,后者卖20,不懂行情,没买。往前走是小吃一条街,撸串的地方,可惜也无人与我共饮。再前头就是昭明台,襄阳博物馆。北街一路走下来,我不那么排斥这些仿古建筑了,觉得虽不能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却能够融入当地人生活,供市民自娱自乐,也不错。想想一个中年男人酒足饭饱之后,在城门楼上吹吹风,突然兴尽悲来,长歌一曲,也挺有意思的。但要谨慎控制规模,不然容易过剩,像我那晚住的古冶新城就有些萧条的迹象了。
第二天早上,我在住处旁边的店里吃了碗牛肉面,喝了杯黄酒。这店虽然开在仿古街内,但大早上的全是本地人,而且小学生居多。我喜欢这氛围。牛肉面十元,制作、味道与武当山的相差不大,但牛肉量多得超过我的预期,口感也不错。黄酒,攻略介绍应该是温润的黄色,但我喝到的是白色的,与甜酒差不多,然而酒味要厚一点。吃完离开时,听到店家给其他客人上的有好黄酒一碗,心想为什么不给我也来碗好的呢。后来在洛阳遇到了一个襄阳的姑娘,我说喝了你们的黄酒,她直接说那你一定没喝到正宗的。吃喝完毕,我又登上了那段旧城墙。这回是往东走,想在城墙上远眺鱼梁洲。走到汉江大桥时,这段城墙就尽了。汉江大桥的东边还有一座城楼,但并未开放,可能是因为旁边还在拆迁的缘故,不然是一个眺望的好处所。在江边望了望鱼梁洲,我就找公交往岘山去了。这都是由了孟浩然的诗《与诸子登岘山》,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在习家池东,尚在开发中,地图上显示无成熟的路径可达。本来我准备远远地望望就好了,但正好偶遇几个逃票去习家池的当地大妈,就跟着她们走荒山野路,直到岘山脚下。襄阳当局似乎在这一带有大动作,搞了个岘山国家森林公园。听大妈说,过了习家池山中似乎步道可登上岘山。但我没那个体力和时间了。我看到的这面,似乎是想搞一个摩崖石刻,但听大妈说因为没钱了,在停工中。
对于岘山,我只愿有一条小径可以登临,有几块残碑可以凭吊。但运作这片山水的永远是资本和权力,而恰恰是通过它们的运作,这片山水对大众而言才是可以通达的。江山留胜迹,我辈徒奈何。
从岘山回来,我又去了另一处仿古建筑,仲宣楼。此楼的建立是因了王粲《登楼赋》的典故,王粲字仲宣。这里基本上是作为市民公园存在的,当然也偶有游客。
下午一点多我便乘火车离开襄阳,去往洛阳。在湖北境内时,路两旁还是平原,小麦正青。车过南阳后就慢慢进入丘陵山地了。从襄阳到洛阳,这一带应该是古代连接中原和南方的战略要道吧。旅途闲来无事,又重翻了古龙的《陆小凤传奇》,已无当年兴味。
3月28-29日,武当
3月27日,我从家出发,坐夜车从庐山站到武当山站。凌晨五点多到武当山站,就像庐山站原名沙河站位于九江县沙河镇,离庐山入口有段车程,武当山站原名六里坪站,在离武当山门近十几公里的六里坪镇。下车时门口已有小面的等人拼车去山门,十元一位。但我拒绝了小车主们的热情,在火车站等天亮后坐公交。对于我这种晚起的人而言,在异乡的车站对着疏星残月等待天明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这让我想起以前凌晨三点从曲阜站在残雪中步行两个小时到曲阜县城的体验。那次是和无患子、退之兄一道,火车过后,残破的曲阜站就一片漆黑。这次幸好武当山站虽小,设施、制度不错,有值班人员,我能于此静等天明。
六点二十,天已基本亮了。我离开车站,寻找公交。本来出火车站门前短街右拐即可坐公交,但我按地图指示左拐走出两百米许,没发现公交站,却看到一家面店,于是就吃了点面。面的基本款是豆腐海带面,自带白豆腐,还有牛肉、牛杂等款,特别还有狗肉面,少见。我要了碗牛杂面,牛杂不多,五片左右,价格十元。面细而硬挺,似与担担面同类。坐定后看见菜单有牛鞭、狗鞭酒等物,一笑。食毕,问老板公交站,回头坐公交。我坐的那趟公交是从十堰开来的,票价四元,车上基本是当地人,站名多有村名、组名。可能由于地势较高,在公交上还可见初升之日,想起某粗豪人语,日出有甚看头,一大蛋黄尔。我深以为然,但于公交上能见此大蛋黄,亦可喜。
公交到终点后,沿大道前行,右转后可见武当山门。山门右手边有武当金街,金街尽头是售票处。票价240元,含观光车费100元,观光车可到南岩停车场以下各主要景点。南岩有大片食宿,类似庐山牯岭,但要小得多。我去的第一个景点是太子坡,传说是真武大帝读书之处。我打算入乡随俗,于是买了三把香一叠表,包装上书金榜题名四字,看样子此处香火多是为求此而来,我误打误撞了。进入太子坡大门,即是有名的九曲黄河墙,当时看攻略也觉得此处可以一看。
![]() |
此墙弧度很大,躲猫猫倒挺好,可惜我一个人。拍照的话也是比较适合女生,这种曲折幽深的感觉应该是窈窕的本意吧。当然,这里的墙比江南园林的曲巷回廊更添大气。墙外的木质古楼是五云楼,明代所建。没有地基,依山而建,各个方向的横梁穿过一根主要支柱,像撑伞一样撑起整栋建筑。但并没有视角能看到整栋建筑的全貌,进去后只能看到最上层的一柱十二梁。宫观中还有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这里应该是贺龙的地盘了。
![]() |
因为导游地图上介绍说琼台景区的老君洞有历代神像摩崖石雕,中观存有元代石殿,除了太子坡我便乘车前往在东线的琼台景区,距离较远。但中观更多的是粗糙的仿古建筑,老君洞被告知尚未开发。不过在那边的道士生活区,我看到了道士们晒的几味草药和黑色小药丸,不知道是自用还是出售。这里有告示说可以在观里吃午饭,但时间还早,我在攻略里看到在紫霄宫也可以吃午饭,就又坐车前往紫霄宫。车到紫霄宫,已是正午,正是饭点。紫霄宫需要十五元小门票,我买门票的时候就问是否有饭吃,答有。然后进门检票时,我又问在哪可以吃饭,答已撤销。紫霄宫是当地道教协会驻地,仿古建筑尚可一观,但不能吃饭就意思不大了。道观住的是道姑,有几个年轻的道姑举止看着还挺活泼可爱,不知是否与身着宽大道服有关,就像身着道服的小道士会很萌一样。还有个大男孩和一个小道姑一块扫着落花,谈着笑着。
![]() |
紫霄殿 |
逛完紫霄宫,又乘车到南岩,想着在预定好的旅店吃个饭、午睡会。但因为图便宜,我预定的旅店在七星树,其实已在登金顶的山道上。当时问老板他的店离南岩停车场有多远,老板答十五分钟,我觉得还可以接受。但我实际走了近半个小时,当时是又饿又困,不停地念叨老板不靠谱。到了地,吃了碗十元的蛋炒饭,分量还挺足。
睡完觉,已是下午三点。下午的计划是逛完南岩景区,于是我又要从七星树返回南岩停车场附近,这就是住七星树的坏处,当然好处是第二天早上爬金顶时我能比住南岩的游客少爬30分钟,对于三个多小时的爬山而言还是很划算的。南岩景区是武当山除金顶外的一个主要景区,一路上的古建筑因为是明皇家建构,十分雄伟,而天蓝色的运用,又为其添了几分清丽。
![]() |
碑亭穹顶 |
![]() |
曲成万物 |
南岩的著名景观是龙头香。在当地方言中,“岩”是指悬崖,其实我家这也一样,龙头香是指伸出悬崖的作为香炉的龙头雕塑,传说当年上香是会出人命的,因而清代时被当地政府禁止。但我却只是远远地望了眼龙头香,并没有走近观看。因为当时我被南岩对面的飞升岩吸引,想着回来时再看龙头香,但后来没有再走回头路。
![]() |
飞升岩,悬崖之下还有一汪碧水 |
去飞升岩,我的心情有点像普通商旅上景阳冈,要等凑足了人才敢去。出门时我妈还问爬山是否会一个人爬,我说不会。我得对得起我妈,不以身犯险。当时已近五点,大部分游客看了龙头香就原路返回,我观望了会儿,看到有两个游客往飞升岩走去,心一横便跟了上去。等上了飞升岩,其实也没看着那么险了,而且也没有能突出其险的观景点,反而显得秀气。整个景区南岩其实是一个环形路线,但路口有告示,四点后禁止穿行。到了飞升岩,另外两位游客不想走回头路,我决定和他们一起,反正也有三个人,三人成众嘛。后来才知道他们一位来自台湾,一位来自新疆。但走了一段陡峭的下行阶梯后我们就心里犯嘀咕,因为这路似乎一直通向谷底的湖边,再又爬上山,这论时间和体力,在天黑前我们肯定出不了山。但台湾的大哥(抑或大叔?我向来看不懂人的年龄,还是往年轻了叫吧)坚持不走回头路,我们也只好嘱咐他见情况不对就回头,毕竟成年人,要为自己负责。于是我和新疆大叔往回走,费力爬上了才下去的陡峭台阶,又遇到了三个游客。其中一哥们说走过这条路,说要下到湖边,看着远其实近。我们也就信他了,跟着他们又往前走,然后就碰见了回头的台湾大叔,他说越往下越慌。于是,我们一行六人往前走。但其实那哥们并不靠谱,这路是从山腰走的,并不需下到湖边。幸好没啥事。路上不靠谱哥们问台湾大哥是坐火车来的吗?哥们女朋友打趣道大哥是游泳来的。我凑趣说当年还真有人抱着两个篮球游过来了,没想到台湾大哥居然与抱篮球游过来那人有些渊源,就聊了下那人,但也没深问。
这路的出口在榔梅祠附近,其时已六点了。告别了诸位,我一个人坐在榔梅祠的平台上看着李花和辛夷花,看着祠里的工作人员关上门。然后一个人沿着山道散着步回旅馆了,山上的乌鸦们时不时叫上几声。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开始爬金顶。路上有并排四座道士塔,葬着的是立碑人的师父、师兄。走出不远,在路上小摊吃泡面时,有人和我打招呼,是昨天同行六人中的一个小伙。于是我们就一起爬山,小伙也在深圳工作了一段时间,辞职后出来走走。由于心理因素,体力不好的人一个人爬山真地很累,有旅伴是好事。登山道在朝天宫分为两条,我们走的是左边较缓的一条。我们严重低估了路程长度,每次登上一段陡坡后就以为到了,然而并没有。我们九点多终于到了金顶的紫金城外,看了皇经堂和转运殿。转经堂有一些小木雕,可以好好欣赏,但我们有些匆匆,也看不出门道。紫金城是用城墙把金顶围了起来,有宫城的形制吧。城中阶梯比来时更陡,两边有锁链可供拉拽。金顶上是明时铜殿,铜柱上还刻有供养人的名字,难道皇家建殿时还发动了达官贵人们捐资供养?
![]() |
白玉京中 |
![]() |
不知道该叫什么 |
![]() |
铜柱 |
![]() |
紫金城墙 |
下山时我和小伙就分道而行了,他步行去琼台,我因为昨天去过了,就独自从更陡的神道下山经朝天宫到南岩。我很庆幸没有经此道上山,大家可以看图感受下。
![]() |
下到后来台阶两边就没有扶手了,大腿开始打颤。有一个驴友教我应该“颠儿起来”,于是我就一路小跑着下山了,根本停不下来。大腿不颤了,小腿开始疼。
在南岩吃过午饭,就坐车去逍遥谷。逍遥谷是一个山涧,涧水基本干涸。有一些仿茅草房,作过什么影视剧的外景地吧。谷中还养了大量猕猴,供人观赏和投喂。这种地方如果是下雨或者黄昏,或许还有些感觉。但大中午的,我又困又累,也怵那些猴子,就进到离谷口不远的台子上坐了下来,观赏溪水对岸崖壁上的猴子。准备歇一歇就离开武当了。但过了不久,又有人和我打招呼,一看又是上午那小伙。他邀我一道往里走走,也没什么可看的,只不过猴子更多更近。他还和另一哥们探了探猴子的老巢,就在“逍遥谷”三个摩崖大字附近,全是猴子。我怕猴王一声令下,对人群起而挠之,没敢和他们一起。谁知那些猴子却望风而逃了。但我从小怵动物,还是猴子的归猴子吧。后来我等车离开武当,他去看逍遥谷里是否有武术表演,就又分道而行了。但我在车站等火车时,他又出现了。他回家,家在安陆。我问是不是李白媳妇是你那的,在那住了十年。他说你这都知道。我心想,是啊,我连这都知道,真够无聊的。火车检票,再一次再见,估计这次不会再见了吧。
![]() |
亭子顶上有两猴共坐 |
29日夜-30日中午,襄阳
去之前,襄阳是个让我为难的城市。它是孔明兄的襄阳,是郭巨侠的襄阳,也是孟夫子和庞德公的襄阳。但它又是个仿造的襄阳,我对那些仿古建筑无丝毫的兴趣,古隆中我都不打算去了。于是,我到襄阳的目的是见识江山形胜,追怀古人,吃吃牛肉面,喝喝黄酒,仅此而已。
襄阳,旧称襄樊,即古襄阳和樊城合为一体。在古代,两城隔汉水相望,襄阳在南,樊城在北。《三国演义》中刘使君避曹时还带着两城百姓。凤歌的《昆仑》中,襄阳、樊城互为犄角,以水寨相连。如今,古襄阳为襄城区,古樊城为樊城区,由数座大桥相连。宽广的汉水旁是一段旧城墙,还有临汉门城楼。
![]() |
汉水边城墙 |
![]() |
临汉门,有人在放孔明灯 |
![]() |
汉江边旧码头 |
临汉门外,汉江边上,摆着几桌台球,襄阳人民真会玩。可惜我孤身一人,不然可以和朋友一起敲两杆。由北向南,进了临汉门就是北街,应该是襄阳的步行街了。街上有一般步行街的商铺和小摊,留有印象的是专门卖丝巾的铺子和旧书铺。在旧书铺里,看到一本《岳武穆书前后出师表》和一本80年代文物出版社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前者卖60,后者卖20,不懂行情,没买。往前走是小吃一条街,撸串的地方,可惜也无人与我共饮。再前头就是昭明台,襄阳博物馆。北街一路走下来,我不那么排斥这些仿古建筑了,觉得虽不能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却能够融入当地人生活,供市民自娱自乐,也不错。想想一个中年男人酒足饭饱之后,在城门楼上吹吹风,突然兴尽悲来,长歌一曲,也挺有意思的。但要谨慎控制规模,不然容易过剩,像我那晚住的古冶新城就有些萧条的迹象了。
第二天早上,我在住处旁边的店里吃了碗牛肉面,喝了杯黄酒。这店虽然开在仿古街内,但大早上的全是本地人,而且小学生居多。我喜欢这氛围。牛肉面十元,制作、味道与武当山的相差不大,但牛肉量多得超过我的预期,口感也不错。黄酒,攻略介绍应该是温润的黄色,但我喝到的是白色的,与甜酒差不多,然而酒味要厚一点。吃完离开时,听到店家给其他客人上的有好黄酒一碗,心想为什么不给我也来碗好的呢。后来在洛阳遇到了一个襄阳的姑娘,我说喝了你们的黄酒,她直接说那你一定没喝到正宗的。吃喝完毕,我又登上了那段旧城墙。这回是往东走,想在城墙上远眺鱼梁洲。走到汉江大桥时,这段城墙就尽了。汉江大桥的东边还有一座城楼,但并未开放,可能是因为旁边还在拆迁的缘故,不然是一个眺望的好处所。在江边望了望鱼梁洲,我就找公交往岘山去了。这都是由了孟浩然的诗《与诸子登岘山》,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在习家池东,尚在开发中,地图上显示无成熟的路径可达。本来我准备远远地望望就好了,但正好偶遇几个逃票去习家池的当地大妈,就跟着她们走荒山野路,直到岘山脚下。襄阳当局似乎在这一带有大动作,搞了个岘山国家森林公园。听大妈说,过了习家池山中似乎步道可登上岘山。但我没那个体力和时间了。我看到的这面,似乎是想搞一个摩崖石刻,但听大妈说因为没钱了,在停工中。
![]() |
被爆破的岘山 |
![]() |
被废弃的孟浩然 |
对于岘山,我只愿有一条小径可以登临,有几块残碑可以凭吊。但运作这片山水的永远是资本和权力,而恰恰是通过它们的运作,这片山水对大众而言才是可以通达的。江山留胜迹,我辈徒奈何。
从岘山回来,我又去了另一处仿古建筑,仲宣楼。此楼的建立是因了王粲《登楼赋》的典故,王粲字仲宣。这里基本上是作为市民公园存在的,当然也偶有游客。
![]() |
无患子曾有句“不登王粲之楼”,不知犹记否? |
下午一点多我便乘火车离开襄阳,去往洛阳。在湖北境内时,路两旁还是平原,小麦正青。车过南阳后就慢慢进入丘陵山地了。从襄阳到洛阳,这一带应该是古代连接中原和南方的战略要道吧。旅途闲来无事,又重翻了古龙的《陆小凤传奇》,已无当年兴味。
-
郭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4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