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记张国荣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1956年张国荣出生在香港,一生便开始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用某一句话或者某一段文字去评价张国荣,哥哥在我们的世界里还仿佛鲜艳地活着。
幼年时的张国荣是孤独的。后来他到英国留学,学的纺织,但是他最喜欢的是音乐。我想,哥哥对音乐是有着偏执的热爱的,音乐让他变得无比迷人,让人忍不住靠近。1977年歌唱大赛亚军让他终于步入乐坛,他开始唱歌和演戏。但那时他的形象不羁而叛逆,于是未能爆红。83年,《风继续吹》面世,紧接着是《Monica》,哥哥火了,火得让人无法忽视。在我看来,哥哥是有着他独特光环的,那是与生俱来的。那时的他不再是被包装的样子,而是真实的张国荣。
86-88年,他先后出演《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和《胭脂扣》,那些在当时百看不厌的电影让他成了经典。他亲切而低调,带着他真实的温和的气质,火进粉丝们的心里。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后来他又回国拍戏,再次红遍全国。先是《阿飞正传》给他带来了金奖,但他没有去领奖。哥哥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如戏里的他多情而难以得到,而越是如此,越多人不舍地追求。1993年,程蝶衣随着《霸王别姬》出现在荧幕中,从此一个“不疯魔不成活”醉在戏里醉在情里的形象与张国荣紧紧相连。
也许,哥哥演的就是自己,自己的多情,自己的敏感,自己的醉生梦死,仿佛,他已成了程蝶衣。
1995年,张国荣又一次跨入歌坛。不久后他成了香港娱乐圈第一个宣布双性恋倾向的艺人。他遇见了挚爱唐先生,并且在一起十几年。可是他们没有像粉丝祝福的一样长久,而是早早地离别----因为张国荣的死。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在文华酒店跳楼。那一年,他四十六岁。很多人不能相信,他就这么去世了,但这是现实,就是这样无比仓促。多情善感如哥哥,在选择死亡时,究竟想了什么,究竟恨了什么又念了什么?我们无法知晓。我只能从他一首首歌里听到他或多或少的忧愁,从他在戏里一次次惊鸿一瞥时眼中流转的凄迷和茫然。
哥哥是忧郁的,他是独立于娱乐圈那株寥落而绝美受人无限远观沉迷的莲----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恰不恰当,但他的世界,也许我们----说着多么深爱他的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当我们终于想伸手去触摸,他那样盛开的年华却在一朝碎成星点。
我们追忆哥哥,但我们再也找不回哥哥。
那一夜,有太多人不敢相信这场没有征兆的别离;那一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着他的歌看着他的戏泪流满面;那一夜,张国荣留下了爱,留下了悲伤,留下了思念,永久地睡去。
其实哥哥的死是有原因的。2002年他便写好了遗书,抑郁症也已经折磨他很久。他从小孤独,也许那时起便注定了他带着哀愁的气息和他这样叫人悲恸的辞别。他唱过“但愿用热烈的掌声欢送我”,于是在他葬礼上千千万万粉丝一边哭泣一边鼓掌送他远去。那样的场景,想想都觉得心痛,想想都几近泪流。
2003年,张国荣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对他的爱和思念,只增不减。
“要强忍离情泪/未许他向下垂/愁如锁眉头聚/别离泪始终要下垂”。是啊,始终要下垂----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双眼,总是想起别离,于是总是流泪。那泪是说不上悲伤还是带着温暖的泪,它太复杂,它有着对哥哥离去的悲伤,也有着哥哥给我们留下的美好中沁入心脾的温暖。我甘愿为他流泪,也愿意醉在他的温柔里。
记得张国荣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就算和那个人分开了,但你在这个地球上,这个星球里面,遇见过一个这样的人,你会觉得,你和他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没有白费的。”
我在这样的星球里遇见哥哥,我也感到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就算分开了,犹存有他惊艳而温柔的旧影,足以在心中咀嚼千遍万遍,终于成了记忆里绝不褪去的琥珀,凝着源远流长的爱不朽多年。
----写于2016.4.1
1956年张国荣出生在香港,一生便开始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用某一句话或者某一段文字去评价张国荣,哥哥在我们的世界里还仿佛鲜艳地活着。
幼年时的张国荣是孤独的。后来他到英国留学,学的纺织,但是他最喜欢的是音乐。我想,哥哥对音乐是有着偏执的热爱的,音乐让他变得无比迷人,让人忍不住靠近。1977年歌唱大赛亚军让他终于步入乐坛,他开始唱歌和演戏。但那时他的形象不羁而叛逆,于是未能爆红。83年,《风继续吹》面世,紧接着是《Monica》,哥哥火了,火得让人无法忽视。在我看来,哥哥是有着他独特光环的,那是与生俱来的。那时的他不再是被包装的样子,而是真实的张国荣。
86-88年,他先后出演《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和《胭脂扣》,那些在当时百看不厌的电影让他成了经典。他亲切而低调,带着他真实的温和的气质,火进粉丝们的心里。
1989年,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后来他又回国拍戏,再次红遍全国。先是《阿飞正传》给他带来了金奖,但他没有去领奖。哥哥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如戏里的他多情而难以得到,而越是如此,越多人不舍地追求。1993年,程蝶衣随着《霸王别姬》出现在荧幕中,从此一个“不疯魔不成活”醉在戏里醉在情里的形象与张国荣紧紧相连。
也许,哥哥演的就是自己,自己的多情,自己的敏感,自己的醉生梦死,仿佛,他已成了程蝶衣。
1995年,张国荣又一次跨入歌坛。不久后他成了香港娱乐圈第一个宣布双性恋倾向的艺人。他遇见了挚爱唐先生,并且在一起十几年。可是他们没有像粉丝祝福的一样长久,而是早早地离别----因为张国荣的死。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在文华酒店跳楼。那一年,他四十六岁。很多人不能相信,他就这么去世了,但这是现实,就是这样无比仓促。多情善感如哥哥,在选择死亡时,究竟想了什么,究竟恨了什么又念了什么?我们无法知晓。我只能从他一首首歌里听到他或多或少的忧愁,从他在戏里一次次惊鸿一瞥时眼中流转的凄迷和茫然。
哥哥是忧郁的,他是独立于娱乐圈那株寥落而绝美受人无限远观沉迷的莲----我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恰不恰当,但他的世界,也许我们----说着多么深爱他的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当我们终于想伸手去触摸,他那样盛开的年华却在一朝碎成星点。
我们追忆哥哥,但我们再也找不回哥哥。
那一夜,有太多人不敢相信这场没有征兆的别离;那一夜,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着他的歌看着他的戏泪流满面;那一夜,张国荣留下了爱,留下了悲伤,留下了思念,永久地睡去。
其实哥哥的死是有原因的。2002年他便写好了遗书,抑郁症也已经折磨他很久。他从小孤独,也许那时起便注定了他带着哀愁的气息和他这样叫人悲恸的辞别。他唱过“但愿用热烈的掌声欢送我”,于是在他葬礼上千千万万粉丝一边哭泣一边鼓掌送他远去。那样的场景,想想都觉得心痛,想想都几近泪流。
2003年,张国荣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对他的爱和思念,只增不减。
“要强忍离情泪/未许他向下垂/愁如锁眉头聚/别离泪始终要下垂”。是啊,始终要下垂----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双眼,总是想起别离,于是总是流泪。那泪是说不上悲伤还是带着温暖的泪,它太复杂,它有着对哥哥离去的悲伤,也有着哥哥给我们留下的美好中沁入心脾的温暖。我甘愿为他流泪,也愿意醉在他的温柔里。
记得张国荣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就算和那个人分开了,但你在这个地球上,这个星球里面,遇见过一个这样的人,你会觉得,你和他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没有白费的。”
我在这样的星球里遇见哥哥,我也感到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就算分开了,犹存有他惊艳而温柔的旧影,足以在心中咀嚼千遍万遍,终于成了记忆里绝不褪去的琥珀,凝着源远流长的爱不朽多年。
----写于2016.4.1
来自 豆瓣App
-
落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1 08: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