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季度阅读总结
嘛,今天也是离职前的最后一天,在单位里一边打了一早上的炉石传说,一边思考着从一月到三月以来的阅读情况。总体来说整个第一季度在看的书上还是比较多的,不过说看的“书”,应该一大半以上都是漫画吧!连续恶补了《火影忍者》整部漫画以及30卷的《死神》,导致现在也有点恍恍惚惚。如果说为啥选择在现在看?当然是《博人传》啦!和玩伴打打火影的游戏都不认识后面新出的角色,这样丢人的事,我怎么能让它发生呢!
当然抛开漫画这块,在这段时间里对于日本文学这块主要还是看了以下这几部:
01.《书店的黛安娜》柚木麻子
02.《欢迎回来,旅人》原田舞叶
03.《神隐的雷季》恒川光太郎
04.《无名指的标本》小川洋子
05.《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面包》木皿泉
06.《草祭》恒川光太郎
07.《秋之牢狱》恒川光太郎
08.《天九鹰央的推理病历表》知念实希人
09.《夜市》恒川光太郎
10.《樱花秘密基地》朱川凑人
11.《百濑,朝向这边》中田永一
其实对于第一季度的阅读时间来说,整个时间分布是挺碎片化的。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追剧,而双休日又可能有《超蝙》之类的大片上映。能利用的时间也就剩下上下班的公车时间以及晚上睡觉前那1小时绝佳的阅读时间。所以,阅读时间太过碎片化这也是我从单位辞职的原因之一啦。
话题回到日本文学这块,第一季度里主要还是研读了恒川光太郎这个作者的作品。在这里也要感谢下友邻海岸边的少年的割爱,因为恒川光太郎的大部分作品都绝版了,如果没少年转让的话,也许到今年过完都不会看到这个作者的作品。
恒川光太郎一直以来在读过其作品的读者里是以天才作家著称的。就日本方面宣传作家冠以天才这个词汇的作家公认的有乙一,伊藤计划,冈岛二人等。一般被冠以“天才”这个词意味着作者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比较超越当代小说的普遍认知结构。像乙一的特点就是其不断突破自己风格的跨类型作品写作;而伊藤计划的作品则是带动了整个SF文学的发展方向;冈岛二人的作品虽少,却对于当代乃至现代来说题材都是耳目一新的。
卢建彰曾在《愿故事力与你同在》中提出这个一个观点:“人们喜新厌旧,期待着迷、引人入胜的故
事,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耐心,跟孩子一样,甚至比孩子更烦躁。因为大量的资讯刺激,他们的胃口变得比以前更大,渴望被启发,期待被感动。我们比起以前的说书人,更要有点东西,否则你以为你是只大象,但人心会把你吞掉,不见踪影。”
这个观点虽然卢建彰是在指广告营销讲故事这块,不过延伸开来,对于整个小说的产业链来说,也是一语道破玄机,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小说,说白了就是一个故事。对于目前日本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来说,其实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在发展。而在众多的天才作家中恒川光太郎这个作者,其实应该算是一个奇特的说书人吧。皇冠文化的奇·怪系列收录了恒川的3个短篇集以及1个长篇小说。很多读者会觉得这个作者的作品会有虎头蛇尾的通病,或者说给人以平平淡淡就这么读过去了的错觉。不过,如果以研读作品的角度来说,这个作者其实是想通过作品来“构架世界”。简单来说吧,在奇幻小说或者科幻小说的读者群里常常会说,看这类型的小说,你需要脑洞够大,因为有很多未知的事物需要你脑补出来。而对于脑洞不够大的读者来说就很讨厌这样的事情了,需要靠着奇幻小说的插画和作者的名词解释来开始更新世界观。但是,恒川光太郎的作品对于奇幻小说来说是一个革新的过程,抛开恒川光太郎的惯用事件冲突技巧,对于世界观的构架这块,也有其浓烈的个人特色。举个其作品的例子,在《神隐的雷季》中会提到一种名为“风呼呼”的东西,如果是正常的奇幻作品,就要开始写注解了。但是在恒川光太郎的作品里,读者会带着到底什么是“风呼呼”这样的疑问去阅读整个故事,而整个故事也确实和“风呼呼”除了设定补完外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恒川光太郎在长篇小说中用这样的方法去创新也许会对故事节奏以及高潮处理把握不好,这也是为什么《夜市》的评价高于《神隐的雷季》,不过正如宫部美幸对作者的评价,他的作品差一口气,而那口气就是他如何能熟练运用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兼顾作品节奏以及冲突。再说回来,这个作者的长篇新作《スタープレイヤー》其实还是比较期待的,日亚上这作品第二部也在4.4分。期待哪个出版社出中译本吧。
至于另外几本的话直接看之前的短评吧,小川洋子的作品留在第二季度分析,这个月底出她的新书看完了再说,因为小川洋子的作品前后风格尺度以及题材差异性略大,看的作品少了还真的不太好说这作者。4月开始,终于可以看看看书了!!!
当然抛开漫画这块,在这段时间里对于日本文学这块主要还是看了以下这几部:
01.《书店的黛安娜》柚木麻子
02.《欢迎回来,旅人》原田舞叶
03.《神隐的雷季》恒川光太郎
04.《无名指的标本》小川洋子
05.《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面包》木皿泉
06.《草祭》恒川光太郎
07.《秋之牢狱》恒川光太郎
08.《天九鹰央的推理病历表》知念实希人
09.《夜市》恒川光太郎
10.《樱花秘密基地》朱川凑人
11.《百濑,朝向这边》中田永一
其实对于第一季度的阅读时间来说,整个时间分布是挺碎片化的。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追剧,而双休日又可能有《超蝙》之类的大片上映。能利用的时间也就剩下上下班的公车时间以及晚上睡觉前那1小时绝佳的阅读时间。所以,阅读时间太过碎片化这也是我从单位辞职的原因之一啦。
话题回到日本文学这块,第一季度里主要还是研读了恒川光太郎这个作者的作品。在这里也要感谢下友邻海岸边的少年的割爱,因为恒川光太郎的大部分作品都绝版了,如果没少年转让的话,也许到今年过完都不会看到这个作者的作品。
恒川光太郎一直以来在读过其作品的读者里是以天才作家著称的。就日本方面宣传作家冠以天才这个词汇的作家公认的有乙一,伊藤计划,冈岛二人等。一般被冠以“天才”这个词意味着作者的作品在某些方面比较超越当代小说的普遍认知结构。像乙一的特点就是其不断突破自己风格的跨类型作品写作;而伊藤计划的作品则是带动了整个SF文学的发展方向;冈岛二人的作品虽少,却对于当代乃至现代来说题材都是耳目一新的。
卢建彰曾在《愿故事力与你同在》中提出这个一个观点:“人们喜新厌旧,期待着迷、引人入胜的故
事,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耐心,跟孩子一样,甚至比孩子更烦躁。因为大量的资讯刺激,他们的胃口变得比以前更大,渴望被启发,期待被感动。我们比起以前的说书人,更要有点东西,否则你以为你是只大象,但人心会把你吞掉,不见踪影。”
这个观点虽然卢建彰是在指广告营销讲故事这块,不过延伸开来,对于整个小说的产业链来说,也是一语道破玄机,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小说,说白了就是一个故事。对于目前日本文学作品的发展方向来说,其实也是朝着这样的方向在发展。而在众多的天才作家中恒川光太郎这个作者,其实应该算是一个奇特的说书人吧。皇冠文化的奇·怪系列收录了恒川的3个短篇集以及1个长篇小说。很多读者会觉得这个作者的作品会有虎头蛇尾的通病,或者说给人以平平淡淡就这么读过去了的错觉。不过,如果以研读作品的角度来说,这个作者其实是想通过作品来“构架世界”。简单来说吧,在奇幻小说或者科幻小说的读者群里常常会说,看这类型的小说,你需要脑洞够大,因为有很多未知的事物需要你脑补出来。而对于脑洞不够大的读者来说就很讨厌这样的事情了,需要靠着奇幻小说的插画和作者的名词解释来开始更新世界观。但是,恒川光太郎的作品对于奇幻小说来说是一个革新的过程,抛开恒川光太郎的惯用事件冲突技巧,对于世界观的构架这块,也有其浓烈的个人特色。举个其作品的例子,在《神隐的雷季》中会提到一种名为“风呼呼”的东西,如果是正常的奇幻作品,就要开始写注解了。但是在恒川光太郎的作品里,读者会带着到底什么是“风呼呼”这样的疑问去阅读整个故事,而整个故事也确实和“风呼呼”除了设定补完外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恒川光太郎在长篇小说中用这样的方法去创新也许会对故事节奏以及高潮处理把握不好,这也是为什么《夜市》的评价高于《神隐的雷季》,不过正如宫部美幸对作者的评价,他的作品差一口气,而那口气就是他如何能熟练运用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兼顾作品节奏以及冲突。再说回来,这个作者的长篇新作《スタープレイヤー》其实还是比较期待的,日亚上这作品第二部也在4.4分。期待哪个出版社出中译本吧。
至于另外几本的话直接看之前的短评吧,小川洋子的作品留在第二季度分析,这个月底出她的新书看完了再说,因为小川洋子的作品前后风格尺度以及题材差异性略大,看的作品少了还真的不太好说这作者。4月开始,终于可以看看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