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回:黄金城耶迪库勒堡,大希腊侵吞土耳其 (上)
Jumbo Heritage List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jumbo_huang@126.com,Skype: jumboheritage
第九二回:黄金城耶迪库勒堡,大希腊侵吞土耳其 (上)
无奈之后我又走35路返回到汽车站,中途我在苏莱曼尼耶区的瓦伦斯渡槽下车,打算参观一下这座罗马建筑。公元368年,罗马帝国东部皇帝瓦伦斯号令用古卡凯东城墙上拆下来的石头建造引水系统,史称为博兹多昂高架渡槽,又名瓦伦斯水渠,曾经为拜占庭和后来的奥斯曼宫廷供水。时至今日,双层的拱形建筑仍然残留约971米。阿塔图尔克大道从渡槽下的圆拱穿过,一辆辆机动车畅通无助。我之前总以为罗马皇帝都是世袭产生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多事之秋,罗马皇帝多从军队中选拔出来的,这样看来,罗马皇帝的选举产生还是相当开明的,比如约维安和他父亲都是军人,363年他随皇帝尤利安参加了对萨珊波斯的远征。
尤利安在战争中受了重伤,6月26日于撤退途中死去。第二天禁卫军统领萨鲁提乌斯宣布军队拥护约维安继任帝位,这引发了不小的惊讶。可能士兵们把约维安的名字误认为尤利安,以为受伤的皇帝已然康复,于是皆欢呼雀跃。所以名字叫得好也是很有用的,不管怎样,约维安十分意外地当上了罗马皇帝,他继续率军撤退,但不断遭到波斯人的袭扰,在底格里斯河畔被敌军围困。于是约维安不得不与波斯人展开和谈,将五个东部边境省份割让给波斯,其中包括坚固设防的尼西比斯。这座城市的居民企图说服约维安继续抵抗,得到的答复却是所有人三天内必须撤离。另外罗马还放弃了与亚美尼亚王国的联盟,它一直在两大帝国之间苦苦求存,最终被波斯吞并。作为回报波斯人同意约维安与他手下的军队安全离开。
这个耻辱性的合约使约维安迅速地失去了人心。瓦伦斯直到360年左右方才加入罗马军队,同其兄长弗拉维斯瓦伦提尼安在帝国东部边境服役。364年2月,罗马皇帝约维安在赶往君士坦丁堡以确保帝位的途中暴卒于小亚细亚,2月26日弗拉维斯瓦伦提尼安被同行的士兵拥立为罗马皇帝。3月28日瓦伦提尼安任命瓦伦斯为同朝皇帝,负责统领帝国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瓦伦斯即位后即发动针对波斯萨珊王朝的战争,但是他甫一出兵,被推翻的前朝皇帝叛教者尤利安的一位亲戚普罗科皮乌斯即在君士坦丁堡发动叛乱。瓦伦斯一时无法赶回,派回君士坦丁堡的征讨军又被普罗科皮乌斯劝降,且瓦伦提尼安也拒绝提供援助,导致瓦伦斯一度考虑退位,甚至自杀。
但是到366年局势发生变化,在来自埃及等地的援军帮助下,瓦伦斯扭转了局势。不久,普罗科皮乌斯的军队遗弃了他,导致瓦伦斯轻易平息叛乱,并擒杀了普罗科皮乌斯。之后瓦伦斯数次渡过多瑙河征讨哥特人,但是均未克成功。369年在罗马的军事压力下,哥特人与罗马签订了和约,在和约中哥特人放弃了与罗马之间的自由贸易权,但是也从罗马军队中撤回了雇佣军。在暂时解决哥特人的威胁后,瓦伦斯重新开始与波斯之间的战争,由于在东部受到贵霜帝国的牵制,波斯于371年向瓦伦斯求和。在多瑙河驻军连续遭到失败后,瓦伦斯被迫从安条克出发御驾亲征,8月9日他率领的罗马帝国精锐部队在哈德良堡战役中被彻底击败,伤亡超过三分之二。瓦伦斯本人受伤后被困在一间木屋中被活活烧死。瓦伦斯皇帝的继任者是狄奥多西一世,他没有当多久的皇帝,之后把江山分给两个儿子,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如果四世纪的欧洲就能组建一个类似神圣同盟这样的组织,估计罗马帝国会一直延续到今天。1815年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同盟议定书规定:参加同盟的国家要以基督教教义作为他们行动的唯一准则:“根据圣经训示,一切人要彼此以兄弟之情相待的教导,三位缔约君主将一致以一种真诚的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互相联系,并彼此视同为一国同胞,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将根据同样的友爱精神引导臣民和军队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神圣同盟”提出的所谓原则并非是各国遵守一定义务的列强协定,但它所表现的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教权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仍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切实执行“神圣同盟”的任务,同年11月英、俄、奥、普缔结“四国同盟”。同盟条约声明,同盟国的任何一方如受到法国攻击,各同盟国将出兵相助。
并规定“为了维持欧洲和平,……定期召开会议”。1818年法国加入这一同盟,但以法国为其潜在的敌对力量的“四国同盟”仍然存在。由此可见,“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共同目的是从原则和具体行动上来巩固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反动秩序,旨在镇压一切革命运动。但是反动势力是阻止不了历史的前进步伐的。到二三十年代,革命风暴席卷了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俄国、法国及比利时,沉重地打击了各国反动派,促使“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走向瓦解。但如果欧洲在388年前就建立神圣同盟,则效果又会不一样了,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是相信君权神授的,既然几任罗马皇帝都巩固了基督教的绝对权威,再团结各国权贵形成一个“神圣同盟”,则欧洲就不会折腾什么十字军东征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演。
瓦伦斯渡槽旁边有一个公园,很多妇女带着儿童在此健身,历练一千多年岁月的洗礼,瓦伦斯渡槽还是保存得非常完好,它前方还有一些古建筑,对面是一座清真寺,路边有一个老人在卖面包,之后过来一辆出租车,我才发现土耳其语可能是模仿英语了,因为土耳其人把出租车叫Taksi,与英语的Taxi读音类似,写法也差不多。不久我继续走到了艾米诺努旁边的汽车总站,发现广场上聚集了上万人,非常热闹,我在14:25分看到路上有母女三人在乞讨,一看时间还早,就走回旅馆,发现我们旁边住了个美女,我去洗手间洗了把脸,鸢刚外出吃饭了,我无法进房间,如是我给鸢发短信,但没有回应,其实我今天够倒霉了,事后才知道,我如果早十分钟返回酒店,还能碰到鸢,她当时刚下楼,而且就在附近的餐厅买东西吃。我坐在楼梯口休息了一会后又下楼了,前台聚集了十多人,我跑到楼下购买了1.6里拉的可乐和3里拉的鸡肉卷,走到海边吃饭,一群流浪猫盯着我看,再走到旁边的艾米诺努汽车站,人多杂乱,闲人非常多,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在车站和海边栈桥上溜达,摆地摊的人极多,分不清哪些是游客,哪些是本地人。
不久我终于上了80路公交车,它果然是16点准时发车,坐了约半小时就到达了耶迪库勒城堡,这座堡垒的陆地部分建于塞奥德西奥斯二世的统治之下,作为当时该城最重要的入口。此外在博尔塔奥勒阿之后建筑的一部分附属结构在拜占庭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攻克伊斯坦布尔4年之后,在1457年到1458年期间,默罕默德二世苏丹建立了一座内城堡。这样,拜占庭建筑和奥斯曼建筑就相互融合了耶迪库勒堡垒,作为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坐落于城市南边水滨,它位于同一个镇的希撒勒博物馆管理处的管辖之下。耶迪库勒城堡的城墙外形呈三角坐标系统。城边只有一扇门,城墙附近也没有任何建筑物,这座建筑设有一名狄斯达城卫、狄斯达助手、6名军官和50名士兵。城里还有一座狄斯达的房舍和12名卫士的房舍。
尽管掩蔽所和存储仓库如今已不存在,但仍可以看见它们的遗迹。目前,只能看见一座建在庭院中心的梅希德尖塔和庭院前边的喷泉。梅希德的一部分被画到了17世纪的一张图里,但这部分的毁坏时间目前还不得而知。目前在露天展区陈列着石炮炮弹、大理石圆柱顶、柱身和焦土立方等总共17件物品。耶迪库勒城墙由默罕默德二世建于1457年至1458年间,共有16道门。城墙采用的是三步防御系统,由内墙、外墙和一道壕沟组成。内墙厚3到4米,高13米。外墙与内墙相隔15米,厚2米,高10米。在外墙前面有一道壕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项目现正对伊斯坦布尔城墙进行修建和修缮,但目前的进展非常缓慢,而且城墙成了流浪汉蜗居的巢穴,维修任务非常艰巨。但单靠一道城墙还是无法完全防御从海面上过来的劲敌,如是除了伊斯坦布尔城墙为主的城防之外,当年伊斯坦布尔城墙的君主还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部尽头,也就是黑海沿岸修建了一些城堡,也就是我前天走访的荒废掉的鲁梅利村灯塔左侧的古城堡。
第九二回:黄金城耶迪库勒堡,大希腊侵吞土耳其 (下)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jumbo_huang@126.com,Skype: jumboheritage
第九二回:黄金城耶迪库勒堡,大希腊侵吞土耳其 (上)
无奈之后我又走35路返回到汽车站,中途我在苏莱曼尼耶区的瓦伦斯渡槽下车,打算参观一下这座罗马建筑。公元368年,罗马帝国东部皇帝瓦伦斯号令用古卡凯东城墙上拆下来的石头建造引水系统,史称为博兹多昂高架渡槽,又名瓦伦斯水渠,曾经为拜占庭和后来的奥斯曼宫廷供水。时至今日,双层的拱形建筑仍然残留约971米。阿塔图尔克大道从渡槽下的圆拱穿过,一辆辆机动车畅通无助。我之前总以为罗马皇帝都是世袭产生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多事之秋,罗马皇帝多从军队中选拔出来的,这样看来,罗马皇帝的选举产生还是相当开明的,比如约维安和他父亲都是军人,363年他随皇帝尤利安参加了对萨珊波斯的远征。
尤利安在战争中受了重伤,6月26日于撤退途中死去。第二天禁卫军统领萨鲁提乌斯宣布军队拥护约维安继任帝位,这引发了不小的惊讶。可能士兵们把约维安的名字误认为尤利安,以为受伤的皇帝已然康复,于是皆欢呼雀跃。所以名字叫得好也是很有用的,不管怎样,约维安十分意外地当上了罗马皇帝,他继续率军撤退,但不断遭到波斯人的袭扰,在底格里斯河畔被敌军围困。于是约维安不得不与波斯人展开和谈,将五个东部边境省份割让给波斯,其中包括坚固设防的尼西比斯。这座城市的居民企图说服约维安继续抵抗,得到的答复却是所有人三天内必须撤离。另外罗马还放弃了与亚美尼亚王国的联盟,它一直在两大帝国之间苦苦求存,最终被波斯吞并。作为回报波斯人同意约维安与他手下的军队安全离开。
![]() |
![]() |
![]() |
![]() |
![]() |
![]() |
这个耻辱性的合约使约维安迅速地失去了人心。瓦伦斯直到360年左右方才加入罗马军队,同其兄长弗拉维斯瓦伦提尼安在帝国东部边境服役。364年2月,罗马皇帝约维安在赶往君士坦丁堡以确保帝位的途中暴卒于小亚细亚,2月26日弗拉维斯瓦伦提尼安被同行的士兵拥立为罗马皇帝。3月28日瓦伦提尼安任命瓦伦斯为同朝皇帝,负责统领帝国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瓦伦斯即位后即发动针对波斯萨珊王朝的战争,但是他甫一出兵,被推翻的前朝皇帝叛教者尤利安的一位亲戚普罗科皮乌斯即在君士坦丁堡发动叛乱。瓦伦斯一时无法赶回,派回君士坦丁堡的征讨军又被普罗科皮乌斯劝降,且瓦伦提尼安也拒绝提供援助,导致瓦伦斯一度考虑退位,甚至自杀。
但是到366年局势发生变化,在来自埃及等地的援军帮助下,瓦伦斯扭转了局势。不久,普罗科皮乌斯的军队遗弃了他,导致瓦伦斯轻易平息叛乱,并擒杀了普罗科皮乌斯。之后瓦伦斯数次渡过多瑙河征讨哥特人,但是均未克成功。369年在罗马的军事压力下,哥特人与罗马签订了和约,在和约中哥特人放弃了与罗马之间的自由贸易权,但是也从罗马军队中撤回了雇佣军。在暂时解决哥特人的威胁后,瓦伦斯重新开始与波斯之间的战争,由于在东部受到贵霜帝国的牵制,波斯于371年向瓦伦斯求和。在多瑙河驻军连续遭到失败后,瓦伦斯被迫从安条克出发御驾亲征,8月9日他率领的罗马帝国精锐部队在哈德良堡战役中被彻底击败,伤亡超过三分之二。瓦伦斯本人受伤后被困在一间木屋中被活活烧死。瓦伦斯皇帝的继任者是狄奥多西一世,他没有当多久的皇帝,之后把江山分给两个儿子,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如果四世纪的欧洲就能组建一个类似神圣同盟这样的组织,估计罗马帝国会一直延续到今天。1815年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奥、普三国君主宣布成立“神圣同盟”。同盟议定书规定:参加同盟的国家要以基督教教义作为他们行动的唯一准则:“根据圣经训示,一切人要彼此以兄弟之情相待的教导,三位缔约君主将一致以一种真诚的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互相联系,并彼此视同为一国同胞,无论何时何地,均将互相救援”;“他们将根据同样的友爱精神引导臣民和军队保卫宗教、和平和正义”。“神圣同盟”提出的所谓原则并非是各国遵守一定义务的列强协定,但它所表现的强烈的君主主义和教权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仍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切实执行“神圣同盟”的任务,同年11月英、俄、奥、普缔结“四国同盟”。同盟条约声明,同盟国的任何一方如受到法国攻击,各同盟国将出兵相助。
并规定“为了维持欧洲和平,……定期召开会议”。1818年法国加入这一同盟,但以法国为其潜在的敌对力量的“四国同盟”仍然存在。由此可见,“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共同目的是从原则和具体行动上来巩固维也纳会议所确定的反动秩序,旨在镇压一切革命运动。但是反动势力是阻止不了历史的前进步伐的。到二三十年代,革命风暴席卷了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俄国、法国及比利时,沉重地打击了各国反动派,促使“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走向瓦解。但如果欧洲在388年前就建立神圣同盟,则效果又会不一样了,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是相信君权神授的,既然几任罗马皇帝都巩固了基督教的绝对权威,再团结各国权贵形成一个“神圣同盟”,则欧洲就不会折腾什么十字军东征了,可惜历史不能重演。
瓦伦斯渡槽旁边有一个公园,很多妇女带着儿童在此健身,历练一千多年岁月的洗礼,瓦伦斯渡槽还是保存得非常完好,它前方还有一些古建筑,对面是一座清真寺,路边有一个老人在卖面包,之后过来一辆出租车,我才发现土耳其语可能是模仿英语了,因为土耳其人把出租车叫Taksi,与英语的Taxi读音类似,写法也差不多。不久我继续走到了艾米诺努旁边的汽车总站,发现广场上聚集了上万人,非常热闹,我在14:25分看到路上有母女三人在乞讨,一看时间还早,就走回旅馆,发现我们旁边住了个美女,我去洗手间洗了把脸,鸢刚外出吃饭了,我无法进房间,如是我给鸢发短信,但没有回应,其实我今天够倒霉了,事后才知道,我如果早十分钟返回酒店,还能碰到鸢,她当时刚下楼,而且就在附近的餐厅买东西吃。我坐在楼梯口休息了一会后又下楼了,前台聚集了十多人,我跑到楼下购买了1.6里拉的可乐和3里拉的鸡肉卷,走到海边吃饭,一群流浪猫盯着我看,再走到旁边的艾米诺努汽车站,人多杂乱,闲人非常多,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在车站和海边栈桥上溜达,摆地摊的人极多,分不清哪些是游客,哪些是本地人。
不久我终于上了80路公交车,它果然是16点准时发车,坐了约半小时就到达了耶迪库勒城堡,这座堡垒的陆地部分建于塞奥德西奥斯二世的统治之下,作为当时该城最重要的入口。此外在博尔塔奥勒阿之后建筑的一部分附属结构在拜占庭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攻克伊斯坦布尔4年之后,在1457年到1458年期间,默罕默德二世苏丹建立了一座内城堡。这样,拜占庭建筑和奥斯曼建筑就相互融合了耶迪库勒堡垒,作为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艺术之一,坐落于城市南边水滨,它位于同一个镇的希撒勒博物馆管理处的管辖之下。耶迪库勒城堡的城墙外形呈三角坐标系统。城边只有一扇门,城墙附近也没有任何建筑物,这座建筑设有一名狄斯达城卫、狄斯达助手、6名军官和50名士兵。城里还有一座狄斯达的房舍和12名卫士的房舍。
尽管掩蔽所和存储仓库如今已不存在,但仍可以看见它们的遗迹。目前,只能看见一座建在庭院中心的梅希德尖塔和庭院前边的喷泉。梅希德的一部分被画到了17世纪的一张图里,但这部分的毁坏时间目前还不得而知。目前在露天展区陈列着石炮炮弹、大理石圆柱顶、柱身和焦土立方等总共17件物品。耶迪库勒城墙由默罕默德二世建于1457年至1458年间,共有16道门。城墙采用的是三步防御系统,由内墙、外墙和一道壕沟组成。内墙厚3到4米,高13米。外墙与内墙相隔15米,厚2米,高10米。在外墙前面有一道壕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项目现正对伊斯坦布尔城墙进行修建和修缮,但目前的进展非常缓慢,而且城墙成了流浪汉蜗居的巢穴,维修任务非常艰巨。但单靠一道城墙还是无法完全防御从海面上过来的劲敌,如是除了伊斯坦布尔城墙为主的城防之外,当年伊斯坦布尔城墙的君主还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北部尽头,也就是黑海沿岸修建了一些城堡,也就是我前天走访的荒废掉的鲁梅利村灯塔左侧的古城堡。
第九二回:黄金城耶迪库勒堡,大希腊侵吞土耳其 (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