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上)
走在街头,望着沉郁的天空,几滴雨珠洒落,忽然想起自己的恩师,不禁落下泪来,思绪无法平息,顺着记忆逆流而上……
我上学很早,爸爸是木匠,疲于管我,给村里的小学做了几把椅子,一张桌子,顺带着把我一起送给了学校,于是5岁那年,我也就开始了童稚的求学之路。
我的第一个老师,便是我的恩师,郑传杰老师,如今已快20年过去了,我依然如此清晰地记得他的形象。第一次见到他,他正从小学左边的斜坡走下来,黑色的胶质水鞋,像极了现在女孩时尚的靴子,不需几寸距离就到膝盖,只是水鞋那时候不过几块钱,防水而已,深蓝色的裤脚膝盖以下几乎都装在水鞋里面,手里经常拿着一根棍子,一件灰色夹克,有些泛白,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穿过其它衣服,就这一件!笔挺的鼻梁,梳着一个大背头,很精神,很帅气。
只是我从来不明白,所有的老师都穿的皮鞋,唯有我们的郑老师穿水鞋,也只有他一个人的大背头对我印象那么深刻。按照妈妈姓氏与他一样,我变称呼他为大舅,算是远房的大舅吧,也许很远很远,远到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远房的大舅。
一年级
没有幼儿园,我们的校园生活直接从一年级开始。
一年级我们的语文数学课都是郑老师上,每天10:20早读35分钟后,上5节正课,下午3:20就放学了,所以他每天都有6堂课。我的家离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所以10:20对我和村里的孩子来说,10:20以前我们还可以起来放牛放马做点农活,吃完早饭再去上学,放学后又可以回家放牛放马继续做农活,而远一点的孩子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学校,回去也得需要同样的时间,所以他们的时间一天都花在走路和读书上面。反而每天到教室最早的是远一点的学生,我们村里的孩子总是在学校的钟声响起后才在路上激起一片片灰尘。而郑老师却比所有人都来得早,而我是十多年以后才知道他的家离学校,大概要走近三个小时的山路。
一年级,他给我的记忆只有两次,极为灰暗不堪的两次。
那时候大家都太小,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同学举手要去上厕所,你会发现无数双小手都陆陆续续举起来,很多并不是去上厕所,只是想跑出教室去玩,教室里面几乎只剩下老师。于是他就下了命令,上课的时候不准请假上厕所,而我那时太小了,从来也听话,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感觉很想上厕所,但是脑子里只记得老师说的话,憋呀憋,憋得都站起来了,终于在泪水出来的时候,裤子也全湿了,我尿裤子了,我站的四周水还在不断蔓延……而我的远房大舅,惊讶地看着我,这时候才终于让在黑板上跳跃的粉笔停了下来。
因为年纪太小,才五岁多一点点,而班上有的孩子已经八九岁十岁,所以我常会被欺负。一次体育课,也是郑老师在给我们上,我们在打乒乓球,整个小学只有两个水泥的乒乓球桌,一个已经完全被小孩用石头砸的不能打,所有人都围着一个球桌,排轮子上场。到我的时候,大一点的小孩就不让我上,我当时很愤怒,心想我不能打,那所有人都别想打。我干了一件龊事,操场上有小孩偷偷拉的大便,我就用木棍挑了一些大便扔到到球桌上,于是就跟那个大一点的小孩打起来……于是有人就把郑老师找来,我记不得他说了什么,只记得他给了我一个耳光,这件事我整个童年都不服。
就这样读完一年级,成绩当然不怎么样,但65和68.5的分数,还是可以升级了,我们也换了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也不会在乎也不想在乎他脚上的水鞋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毫无疑问,他的的确确是我的启蒙老师。
五年级、六年级
四年后,也就是五年级,再次遇到了郑老师,我的远房大舅。
他再次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思想品德老师及班主任,教没教数学我已经忘了。过去的几年我无数次见过他,就像第一次遇见他一样,每天清晨从小学左边的斜坡上走下来。甚至有几次,在我放学后干完农活快回家的时候,会在我们村里路上看到他,水鞋,大背头,灰色泛白的外套,我还是会叫他大舅,他会笑着,然后赶着马,马背上驮着煤。那时候我们需要煤都是到一个叫庆脚的村子去买,那里有很多煤窑,然后驮回家,他回家的路要经过我们村子。而我见着他的时候常常已是下午五点左右,他肯定是下午放学后到庆脚买了煤,然后往家里赶,可以算得出他到家的时候,肯定得7、8点的样子。只是那时候我并没有那么多关心他,虽然那时候我已经不恨他了。其实对他,甚至有点崇拜了。
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听到很多人说他早上要走近三个小时的路来上课,上完课下午还要去买煤用马驮回家,回家去用在石灰窑烧石灰石卖钱,供他的弟弟上学,那时候他已经近30岁了,依然没有结婚,在农村这个岁数那个年代这个年纪没有结婚,几乎相当于他就是一辈子的光棍的感觉。
另外一点才是最让我敬佩的。
他是我们所有的老师中,唯一一个做了很多家访的老师,即使他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事要做。那个年代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因为贫穷和重男轻女的观念,很多家长不让孩子读书,他就跑到学生家里开导家长,让家里人帮助孩子读书学习,这事整个学校只听说过他一个人做过,直到现在我也从来没有听见任何一个这所小学的教师做过,从来没有!
五六年级我们的成绩就都很好了,他带了我们两年,不可思议的,小升初考试的时候,不知语文和数学,我们班上据说拿到了全镇还是全市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我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是全镇的,无论是全镇还是全市的,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我们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乡村小学。那年我也报名去参加了市里中学的考试,报名下来,镇里中心小学的校长几次来游说我爸爸说,不要去浪费钱,他们派出去很多很厉害的学生都没有任何把握,我们这种小学校的学生还去做什么。谁知道我鬼使神差的考上了市里的中学,据说全镇只有我一个,镇上的中心小学派的,一个也没有考上。这样的成绩对每一个老师来说,已经算得上成功,更何况这么偏远的山村小学。但是对他的身份却是一个讽刺,他只不过是一个个身份卑微的代课教师,并不是真正的乡村教师!每个月只拿着很少的钱,据说是130块,或是300块,我不清楚,但是那时候正是教师的薪水是八九百的样子。拿着这点钱,做出这样的成绩,所有人都议论纷纷,也侧目相看。
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给每个人都送了礼物,一张毛宁的画报,那是我第一次认识毛宁这个人。关键不是毛宁,而是我的恩师,他给这些即将离开的孩子一种关怀,一张画报对于那个年代乡村里面的孩子来说,是一份莫大的惊喜,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给的温暖,爱。我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再也没有在毕业的时候收到老师的礼物,这位乡村的民办教师他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以这样的形式表达自己情感的老师。
我离开小学以后据后来的学生说,他教的毕业班成绩都很好,在我们那几届人的心中,唯一会铭记的老师也许只有他。平时闲聊的时候,以前的很多老同学会经常提起他,不管成绩好或是不好。
中学
初中我就到市里面去上学了,初中的时候在异地的大城市,我还时时想着我的这位远房大舅,没有电话,我怀着激动的感恩的心情给他写了一封信。可是过了很久很久也没有回音,我有些难过,他可能是太忙还是什么吧。于是我又无比激动地给他写了第二封信,写我的生活,写我对他感激。可是跟第一封一样,音讯全无。我也是在很多年之后才知道,听说是被一位龌龊的心灵扭曲的人收到信后把信撕了扔了。没能让我的恩师看到我的感激,我心存遗憾。
没有回音,我也再没有给他写信了,只是有时会想起他。
时间过得很快,我高二的时候,某个周末,我在市里面的大街上忽然看到一个很熟悉的人,我简直不敢相信,一样的大背头,一样的眼神,笔挺的鼻梁,还是那件灰色泛白的衣服,只是衣服更白了,那是洗得太多的缘故吧,我惊喜地叫住他,是的他就是郑老师!
说话的时候,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还是一样的笑容,只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已经老了,老得有些夸张,他很忙的样子,我虽然很激动,但是很快他就走了,他说他在市里面一所私立学校当老师。这次偶遇虽然短暂,却激起了我对他的思念,很多年了,我多么希望可以有一次可以和自己的恩师,启蒙老师,自己敬佩的人坐在一起说说我对他的敬佩和感激。我也很想知道,那件衣服,十几年都没变的衣服,他的主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感恩之行
2005年的夏天,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大学,无论好坏,对于父母和自己都是一个交代。而此时,心里的对他的感激无法熄灭,于是我跟爸爸商量,我想到恩师的家里,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恩师,分享我的喜悦也表达我的感激。我以为爸爸会毫不犹豫地同意,出乎意料爸爸却说:“去干嘛,人疯都疯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半天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要疯呢?爸爸说,大概一年前,他就疯了,据说半年前消失了,没有谁见到过人,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很难过,但是我还是叫上爸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出发,去恩师的家里,看望我的老师。
而最大的震撼和感动、伤心来自于这次感恩之行。
(未完待续……)
我上学很早,爸爸是木匠,疲于管我,给村里的小学做了几把椅子,一张桌子,顺带着把我一起送给了学校,于是5岁那年,我也就开始了童稚的求学之路。
我的第一个老师,便是我的恩师,郑传杰老师,如今已快20年过去了,我依然如此清晰地记得他的形象。第一次见到他,他正从小学左边的斜坡走下来,黑色的胶质水鞋,像极了现在女孩时尚的靴子,不需几寸距离就到膝盖,只是水鞋那时候不过几块钱,防水而已,深蓝色的裤脚膝盖以下几乎都装在水鞋里面,手里经常拿着一根棍子,一件灰色夹克,有些泛白,我从来没有看见他穿过其它衣服,就这一件!笔挺的鼻梁,梳着一个大背头,很精神,很帅气。
只是我从来不明白,所有的老师都穿的皮鞋,唯有我们的郑老师穿水鞋,也只有他一个人的大背头对我印象那么深刻。按照妈妈姓氏与他一样,我变称呼他为大舅,算是远房的大舅吧,也许很远很远,远到一开始我并不喜欢这个远房的大舅。
一年级
没有幼儿园,我们的校园生活直接从一年级开始。
一年级我们的语文数学课都是郑老师上,每天10:20早读35分钟后,上5节正课,下午3:20就放学了,所以他每天都有6堂课。我的家离学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所以10:20对我和村里的孩子来说,10:20以前我们还可以起来放牛放马做点农活,吃完早饭再去上学,放学后又可以回家放牛放马继续做农活,而远一点的孩子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学校,回去也得需要同样的时间,所以他们的时间一天都花在走路和读书上面。反而每天到教室最早的是远一点的学生,我们村里的孩子总是在学校的钟声响起后才在路上激起一片片灰尘。而郑老师却比所有人都来得早,而我是十多年以后才知道他的家离学校,大概要走近三个小时的山路。
一年级,他给我的记忆只有两次,极为灰暗不堪的两次。
那时候大家都太小,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同学举手要去上厕所,你会发现无数双小手都陆陆续续举起来,很多并不是去上厕所,只是想跑出教室去玩,教室里面几乎只剩下老师。于是他就下了命令,上课的时候不准请假上厕所,而我那时太小了,从来也听话,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感觉很想上厕所,但是脑子里只记得老师说的话,憋呀憋,憋得都站起来了,终于在泪水出来的时候,裤子也全湿了,我尿裤子了,我站的四周水还在不断蔓延……而我的远房大舅,惊讶地看着我,这时候才终于让在黑板上跳跃的粉笔停了下来。
因为年纪太小,才五岁多一点点,而班上有的孩子已经八九岁十岁,所以我常会被欺负。一次体育课,也是郑老师在给我们上,我们在打乒乓球,整个小学只有两个水泥的乒乓球桌,一个已经完全被小孩用石头砸的不能打,所有人都围着一个球桌,排轮子上场。到我的时候,大一点的小孩就不让我上,我当时很愤怒,心想我不能打,那所有人都别想打。我干了一件龊事,操场上有小孩偷偷拉的大便,我就用木棍挑了一些大便扔到到球桌上,于是就跟那个大一点的小孩打起来……于是有人就把郑老师找来,我记不得他说了什么,只记得他给了我一个耳光,这件事我整个童年都不服。
就这样读完一年级,成绩当然不怎么样,但65和68.5的分数,还是可以升级了,我们也换了老师。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也不会在乎也不想在乎他脚上的水鞋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毫无疑问,他的的确确是我的启蒙老师。
五年级、六年级
四年后,也就是五年级,再次遇到了郑老师,我的远房大舅。
他再次成为我们的语文老师、思想品德老师及班主任,教没教数学我已经忘了。过去的几年我无数次见过他,就像第一次遇见他一样,每天清晨从小学左边的斜坡上走下来。甚至有几次,在我放学后干完农活快回家的时候,会在我们村里路上看到他,水鞋,大背头,灰色泛白的外套,我还是会叫他大舅,他会笑着,然后赶着马,马背上驮着煤。那时候我们需要煤都是到一个叫庆脚的村子去买,那里有很多煤窑,然后驮回家,他回家的路要经过我们村子。而我见着他的时候常常已是下午五点左右,他肯定是下午放学后到庆脚买了煤,然后往家里赶,可以算得出他到家的时候,肯定得7、8点的样子。只是那时候我并没有那么多关心他,虽然那时候我已经不恨他了。其实对他,甚至有点崇拜了。
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听到很多人说他早上要走近三个小时的路来上课,上完课下午还要去买煤用马驮回家,回家去用在石灰窑烧石灰石卖钱,供他的弟弟上学,那时候他已经近30岁了,依然没有结婚,在农村这个岁数那个年代这个年纪没有结婚,几乎相当于他就是一辈子的光棍的感觉。
另外一点才是最让我敬佩的。
他是我们所有的老师中,唯一一个做了很多家访的老师,即使他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事要做。那个年代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因为贫穷和重男轻女的观念,很多家长不让孩子读书,他就跑到学生家里开导家长,让家里人帮助孩子读书学习,这事整个学校只听说过他一个人做过,直到现在我也从来没有听见任何一个这所小学的教师做过,从来没有!
五六年级我们的成绩就都很好了,他带了我们两年,不可思议的,小升初考试的时候,不知语文和数学,我们班上据说拿到了全镇还是全市的第二名和第三名,我已经记不清了,应该是全镇的,无论是全镇还是全市的,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我们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乡村小学。那年我也报名去参加了市里中学的考试,报名下来,镇里中心小学的校长几次来游说我爸爸说,不要去浪费钱,他们派出去很多很厉害的学生都没有任何把握,我们这种小学校的学生还去做什么。谁知道我鬼使神差的考上了市里的中学,据说全镇只有我一个,镇上的中心小学派的,一个也没有考上。这样的成绩对每一个老师来说,已经算得上成功,更何况这么偏远的山村小学。但是对他的身份却是一个讽刺,他只不过是一个个身份卑微的代课教师,并不是真正的乡村教师!每个月只拿着很少的钱,据说是130块,或是300块,我不清楚,但是那时候正是教师的薪水是八九百的样子。拿着这点钱,做出这样的成绩,所有人都议论纷纷,也侧目相看。
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他给每个人都送了礼物,一张毛宁的画报,那是我第一次认识毛宁这个人。关键不是毛宁,而是我的恩师,他给这些即将离开的孩子一种关怀,一张画报对于那个年代乡村里面的孩子来说,是一份莫大的惊喜,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给的温暖,爱。我读完初中、高中、大学,再也没有在毕业的时候收到老师的礼物,这位乡村的民办教师他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以这样的形式表达自己情感的老师。
我离开小学以后据后来的学生说,他教的毕业班成绩都很好,在我们那几届人的心中,唯一会铭记的老师也许只有他。平时闲聊的时候,以前的很多老同学会经常提起他,不管成绩好或是不好。
中学
初中我就到市里面去上学了,初中的时候在异地的大城市,我还时时想着我的这位远房大舅,没有电话,我怀着激动的感恩的心情给他写了一封信。可是过了很久很久也没有回音,我有些难过,他可能是太忙还是什么吧。于是我又无比激动地给他写了第二封信,写我的生活,写我对他感激。可是跟第一封一样,音讯全无。我也是在很多年之后才知道,听说是被一位龌龊的心灵扭曲的人收到信后把信撕了扔了。没能让我的恩师看到我的感激,我心存遗憾。
没有回音,我也再没有给他写信了,只是有时会想起他。
时间过得很快,我高二的时候,某个周末,我在市里面的大街上忽然看到一个很熟悉的人,我简直不敢相信,一样的大背头,一样的眼神,笔挺的鼻梁,还是那件灰色泛白的衣服,只是衣服更白了,那是洗得太多的缘故吧,我惊喜地叫住他,是的他就是郑老师!
说话的时候,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还是一样的笑容,只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已经老了,老得有些夸张,他很忙的样子,我虽然很激动,但是很快他就走了,他说他在市里面一所私立学校当老师。这次偶遇虽然短暂,却激起了我对他的思念,很多年了,我多么希望可以有一次可以和自己的恩师,启蒙老师,自己敬佩的人坐在一起说说我对他的敬佩和感激。我也很想知道,那件衣服,十几年都没变的衣服,他的主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感恩之行
2005年的夏天,稀里糊涂地考上了大学,无论好坏,对于父母和自己都是一个交代。而此时,心里的对他的感激无法熄灭,于是我跟爸爸商量,我想到恩师的家里,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恩师,分享我的喜悦也表达我的感激。我以为爸爸会毫不犹豫地同意,出乎意料爸爸却说:“去干嘛,人疯都疯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半天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要疯呢?爸爸说,大概一年前,他就疯了,据说半年前消失了,没有谁见到过人,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很难过,但是我还是叫上爸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我们出发,去恩师的家里,看望我的老师。
而最大的震撼和感动、伤心来自于这次感恩之行。
(未完待续……)
-
仗剑走天涯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9 20:13:45
-
susie雨木目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3 17:51:0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3 13:15:04
-
西藏-泰国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3 08:43:34
-
Judy-hon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2 2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