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钧自体心理学学习3——自体、自恋的概念
一、自体是什么?
我们每天出门前照镜子,不会蓬头垢面的跑出去,注意自己的仪表的感觉,就是我们感觉到的自体。
唱歌难听,害怕别人笑话,会羞耻,不好意思,不想接受这样的自己,是破损的自体感。
包括对自己的评价,自尊、自我价值、自信心,都是自体的感觉。
二、自体心理学是围绕人的自体感来做的治疗。
有的人有体相障碍,别人对于她的容貌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她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好,要不断整容,或每天每时每刻都听到别人说她漂亮。象白雪公主的继母。
三、自体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的位置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认可的五大流派: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analysis(俗称经典精分)
二.沙利文,埃里克森等的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俗称美国学派),即人际关系学派。包括欧文-亚隆,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派。
三.克莱茵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 theory(俗称英国学派)
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独立的客体关系中间学派(此文不做阐述)
四.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Self Psychology
五.罗伯特,史特罗楼等人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The intersubjectivity psychotherapy
这五个学派也被统称为心理动力学。后四个称为现代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好像是说种庄稼的事,人就是一粒种子。
自我心理学讲得是种子本身的生命本能,如发芽成长 (好像人成长)的本能。
客体关系讲的是种子成长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比如土好不好,有营养还是有害的土壤,阳光如何。
自体心理学说的是种子在土壤和环境中,被影响的成长问题。
而最新的主体间性治疗理论却全面阐述了以上的问题,它是精神分析过去四个学派的概括总结,它可能意味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大结局。
四、自体心理学的发展
1980年自体心理学面世。科胡特是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1984年去世后,又发展出后科胡特时代的自体心理学,也就是当代自体心理学,这是最前沿的自体心理学。
科胡特1971年出书,对自恋人格障碍提出工作方法,以前认为自恋人格障碍是不可治疗的。
《自体重建》一书,是1977年写,1978年出版,当时科胡特的淋巴癌已经扩散。1979年写了《精神分析自传》,Z先生,用两种方法做咨询,一种是经典精神分析,五年后又用自体心理学做咨询,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在1981年科胡特去世之后,由太太和儿子整理出版的。
五、科胡特生平
1913——1981年,维也纳人,是弗洛伊德的同乡,维也纳医学院毕业。接受弗洛伊德学生的分析。他是犹太人,受纳粹迫害,逃往美国。父亲去世后,他寻求心理治疗。后成为精神分析师。1960年代,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副主席。
我们每天出门前照镜子,不会蓬头垢面的跑出去,注意自己的仪表的感觉,就是我们感觉到的自体。
唱歌难听,害怕别人笑话,会羞耻,不好意思,不想接受这样的自己,是破损的自体感。
包括对自己的评价,自尊、自我价值、自信心,都是自体的感觉。
二、自体心理学是围绕人的自体感来做的治疗。
有的人有体相障碍,别人对于她的容貌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她自己总觉得自己不好,要不断整容,或每天每时每刻都听到别人说她漂亮。象白雪公主的继母。
三、自体心理学在精神分析中的位置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认可的五大流派: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analysis(俗称经典精分)
二.沙利文,埃里克森等的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俗称美国学派),即人际关系学派。包括欧文-亚隆,后现代精神分析学派。
三.克莱茵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 theory(俗称英国学派)
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独立的客体关系中间学派(此文不做阐述)
四.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Self Psychology
五.罗伯特,史特罗楼等人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The intersubjectivity psychotherapy
这五个学派也被统称为心理动力学。后四个称为现代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好像是说种庄稼的事,人就是一粒种子。
自我心理学讲得是种子本身的生命本能,如发芽成长 (好像人成长)的本能。
客体关系讲的是种子成长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比如土好不好,有营养还是有害的土壤,阳光如何。
自体心理学说的是种子在土壤和环境中,被影响的成长问题。
而最新的主体间性治疗理论却全面阐述了以上的问题,它是精神分析过去四个学派的概括总结,它可能意味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大结局。
四、自体心理学的发展
1980年自体心理学面世。科胡特是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1984年去世后,又发展出后科胡特时代的自体心理学,也就是当代自体心理学,这是最前沿的自体心理学。
科胡特1971年出书,对自恋人格障碍提出工作方法,以前认为自恋人格障碍是不可治疗的。
《自体重建》一书,是1977年写,1978年出版,当时科胡特的淋巴癌已经扩散。1979年写了《精神分析自传》,Z先生,用两种方法做咨询,一种是经典精神分析,五年后又用自体心理学做咨询,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在1981年科胡特去世之后,由太太和儿子整理出版的。
五、科胡特生平
1913——1981年,维也纳人,是弗洛伊德的同乡,维也纳医学院毕业。接受弗洛伊德学生的分析。他是犹太人,受纳粹迫害,逃往美国。父亲去世后,他寻求心理治疗。后成为精神分析师。1960年代,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