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知道某某某么?
天气预报说周二下的雨一直拖延到了今天,但最后也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了一下。武汉这段时间的天气还算可以,温度也在慢慢回升,想必不用多久,我就可以抛弃厚重的大衣了。
一个快毕业的好友不久前问我关于发论文的事情,挺抱歉的,我毕业的时候学校对论文没要求,所以我压根儿就没发过论文。然后他告诉我他实习快转正了,正在跟HR谈薪资。和我预想的一样,年薪也是15W+。不过一周后,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被辞退了,原因是触碰了公开询问老员工薪资的高压线。这个理由我倒是能接受,之前在上东家的时候,公司的HR也是反复跟我们强调过的。于是安慰一番,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多注意就是了。对于他即将面临求职和论文的双重压力,我没有再提及,因为我觉得,对于他来说,再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不是难事,而且他的心态保持得还挺好。
今天他在群里问知不知道某某某,我回了一句说某某某是谁,然后他给我发来一张和对方的聊天截图,看样子他要去那个公司了。他跟我说是某某某是顶尖的设计师,本科的时候知道他了,拿了很多大奖后去了华为,后来自己创业。说完他又问了一句,你真的不知道他么。我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说不知道,然后收拾东西下班了。
回来的路上我特别难过,那个情景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大四那一年。我有幸在大学遇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都是学设计的,而且是从心底里喜欢设计的那类人,对设计有极大的热情。我们经常聚在某一个人的电脑面前,看一些大神的作品,有时候也讨论一番。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意气风发,青春无比。但是那个少年去哪里了?
我不再叫得出这些顶尖设计师的名字,甚至好友发来的聊天截图我都不知道是哪个APP的。我看着镜子里日渐挺起的肚子,不敢相信这是那个曾经在全系老师面前高喊「产品改变世界」的人。
我终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
每天按时打卡,每月按时领工资,用一种极其落后且低效率的方式工作着。没人和你谈论音乐电影书籍,耳边听到的都是股票房子和车。大家小心翼翼的活着,努力适应着这个体系,唯恐这个体系崩塌,却没有人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走出去。
一年前别人问起工作的故事,我还会噼里啪啦说一通,说之前还提醒道这是一个long story,但是现在我几句话就带过了,也不愿多说。选择太多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 Choose fixed interest mortgage repayments.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your friends. Choose leisure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a three-piece suite on hire purchase in a range of fucking fabrics. 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at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fuck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h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 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o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g else.
总是写着写着最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说什么了。
未来该怎么办,说实话我也想得不大明白。
但愿某一天,有人问我,嘿,你知道某某某么?
回答,废话,肯定知道啊。
狗尿馆的各位,共勉啊。
一个快毕业的好友不久前问我关于发论文的事情,挺抱歉的,我毕业的时候学校对论文没要求,所以我压根儿就没发过论文。然后他告诉我他实习快转正了,正在跟HR谈薪资。和我预想的一样,年薪也是15W+。不过一周后,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被辞退了,原因是触碰了公开询问老员工薪资的高压线。这个理由我倒是能接受,之前在上东家的时候,公司的HR也是反复跟我们强调过的。于是安慰一番,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多注意就是了。对于他即将面临求职和论文的双重压力,我没有再提及,因为我觉得,对于他来说,再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不是难事,而且他的心态保持得还挺好。
今天他在群里问知不知道某某某,我回了一句说某某某是谁,然后他给我发来一张和对方的聊天截图,看样子他要去那个公司了。他跟我说是某某某是顶尖的设计师,本科的时候知道他了,拿了很多大奖后去了华为,后来自己创业。说完他又问了一句,你真的不知道他么。我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说不知道,然后收拾东西下班了。
回来的路上我特别难过,那个情景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大四那一年。我有幸在大学遇到了几个很好的朋友,都是学设计的,而且是从心底里喜欢设计的那类人,对设计有极大的热情。我们经常聚在某一个人的电脑面前,看一些大神的作品,有时候也讨论一番。现在想想当时真是意气风发,青春无比。但是那个少年去哪里了?
我不再叫得出这些顶尖设计师的名字,甚至好友发来的聊天截图我都不知道是哪个APP的。我看着镜子里日渐挺起的肚子,不敢相信这是那个曾经在全系老师面前高喊「产品改变世界」的人。
我终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个样子。
每天按时打卡,每月按时领工资,用一种极其落后且低效率的方式工作着。没人和你谈论音乐电影书籍,耳边听到的都是股票房子和车。大家小心翼翼的活着,努力适应着这个体系,唯恐这个体系崩塌,却没有人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走出去。
一年前别人问起工作的故事,我还会噼里啪啦说一通,说之前还提醒道这是一个long story,但是现在我几句话就带过了,也不愿多说。选择太多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
Choose life. Choose a job. Choose a career.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 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 Choose fixed interest mortgage repayments. Choose a starter home. Choose your friends. Choose leisure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 Choose a three-piece suite on hire purchase in a range of fucking fabrics. 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the fuck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 Choose sitting on that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fuck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hing your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 up brats you spawned to replace you. Choose your future. Choose life. But who would I want to do a thing like that? I chose not to choose life: I chose something else.
总是写着写着最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说什么了。
未来该怎么办,说实话我也想得不大明白。
但愿某一天,有人问我,嘿,你知道某某某么?
回答,废话,肯定知道啊。
狗尿馆的各位,共勉啊。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