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片孤独卧心底——吴忠全
1.
近两年,几乎每一个夜晚,无论窗外是风 是雨,是夏日还是寒冬,我都会把房间里的灯 关掉,只留下一盏小夜灯放在书桌前,打开电 脑写文字,我有时写得很快,灵感饱满,沉浸 在自己营造出的世界里津津有味不能自拔,安 静的房间里只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响,时 间也过得飞快。 可更多的时候,我是在苦苦地与自己煎 熬,写三行删两行,刷一刷网页,看一会书, 再写几行,大多又不被自己满意。把身体靠在 椅背上,点一根烟,思考些什么,那时整间屋 子里除了烟味肯定还弥漫着忧愁的思想,以及 关于生活的疑问、自身的检讨,我会不经意地 把头扭向窗户,透过玻璃的反射看到微弱灯光 旁边一个人的身影,在与整个黑夜作对,那时 的我会被孤独感的唐突降临打得措手不及。
2.
现在回想起来,人生中第一次感到孤独是 在什么时候? 好像是在童年的一个黄昏,坐在院门前的 榆树下,看着夕阳渐渐的殒落,晚霞红透了半 边天,隔着一条街道,别人家的一群孩子在抢 皮球,我很想参与其中,但他们却没有对我发 出邀请,于是我只能抱着满心的渴望坐在原 地,当皮球不小心滚落到我脚边时,还要装作 不想理会,别过头去。 再稍微长大了一点,上学后,由于个子比 较高,被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座椅上,全班 同学都在认真听课的时候,我却把头扭向了窗 外,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上体育课的学生 们,漏听了老师在讲什么,也不觉得可惜。 再长大,去外地上学,晚报到了一天,站 在教室门前,看着早到的同学们热络地打成一 片,我竟不知该不该迈进去,于是在教室门前 踟躇了好一阵,才硬着头皮去找自己的座位, 坐下后仍不知所措,也不想和同桌打一声招 呼。 十六岁那年,爱上了听电台,每天晚自习 过后便匆匆跑回寝室,爬上最里侧的上铺,拿 出破旧的半导体,戴上耳塞,寝室里所有的热 闹与话题便与我无关,偶尔也会有同学叫我下 来打扑克牌或是玩些别的什么,但都被我统统 拒绝了。那时会觉得,有自己的小世界很好, 以及不想被他人打扰。 十七岁那年,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她在夏 天里每天都穿着彩色的裙子路过我家的楼下, 我就趴在阳台上一天又一天地等她路过,设想 了无数次和她打招呼的方式,甚至想过倒一盆 水下去淋湿她这种笨拙的伎俩,可终究都没能 付诸行动。然后她在那个夏末消失了,而我仍 旧每日趴在阳台上苦等,在这等待的过程中, 我很想有人陪伴,但又不想把心事讲给别人 听。 再后来,成年了,我发现孤独不再是偶尔 降临,而是如影随形。
3.
到底要如何解释孤独这个词汇? 孤单?寂寞?无人陪伴?找不到共同语言 的人?自己觉得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最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偌大的池塘里,只 有一条鱼在游来游去。 再复杂一点,在一个偌大的池塘里,一群 鱼聚在一起游来游去,而角落里有一条鱼在独 自的停歇。 更复杂一点,一群鸟在枝头,一只鸟在唱 歌,而其他的都在叽叽喳喳说着闲话。 除了这些,肯定还有更为高深的解释吧? 上升到心灵层面,升华到艺术追求,或是直接 说成心理问题,人类可以从千千万万个方面给 一个词汇下注解,寻根源,找答案,但却忘记 了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是喜, 有人觉得是悲,有人觉得无所谓。 那孤独终究是什么呢?好像一说出来,就 变了样子,我不太擅长了解他人,也不擅长总 结,那就只好再说说自己。 现在算起来,自己一个人住已经快两年 了,不算太长可也不短,有时觉得很惬意自 在,但在大多的时候还是会觉得不太自在。比 如走在街上的时候,希望身边有个人在,比如 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觉得一个人很丢人, 比如不敢一个人去吃火锅或是去像样一点的餐 厅,比如夜很深的时候想找个人说说话。 有时难得的朋友聚会,欣然的前往,却发 现多了几个新朋友,发现他们说得话题自己无 从插嘴,好不容易自己掌握了话语权,准备侃 侃而谈一气,却又发现朋友们都在各说各的, 没人听自己说话,于是只好越来越沉默。 有时,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夜 色,车流,整齐排列的路灯,会觉得这个世界 不属于我。 有时,写得文章没人看懂或被曲解,会觉 得这个世界没人懂我。 有时,也会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 傻笑。 有时,也会放点轻快的音乐在屋子里扭两 下。 而更多的时候呢?好像是习惯了这种孤 独,从而忘记了它的存在。 没人陪着看电影就一个人去看,不想进餐 厅就叫外卖,没人陪着说话就干脆不说,找不 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自己和自己做朋友。起 床,洗漱,打扫房间,看书,写字,听音乐, 所有的生活按部就班,想要养点小东西,试着 对事物投入些情感,想要学着做几样简单的 菜,充实一下时间,新买了熨衣板熨了几件衬 衣,形象还是不能太邋遢,在开心或是不开心 的时候,独酌点小酒,就觉得一切都没什么大 不了的。 我很信奉的一句话好像是这么说的,“既然 改变不了的,那就努力去适应它。”适应孤独, 以及它带给我的一切。
4.
那孤独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我有时觉得挺不好的,当孤独感降临的时 候心里堵得慌,就算打开窗户也透不过气来, 人容易陷入忧愁,悲观,会把接下来一生中最 不好的事情都想到。 有时我又觉得挺好的,在孤独的时候能够 更冷静地审视自己,自己与自己独处人不浮 躁,觉得生命也不喧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冷 冷清清的,就如同秋天的街道,落叶铺成一片 深邃的海。 亨利.贝斯说过,“一个人过于孤独并不好, 它如同总是在人群中一样不明智。”我想说的, 大概就是这些了。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能够被记住的,留 以怀念的大概都是那些热闹温馨幸福欢笑的场 景,似乎那些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才是我们 所理应追逐与向往的,也是生而为人最乐意接 受与体会的。可是,那些衔接这些场景的画 面,欢闹过后的留白,等待下一次聚首的时 间,光鲜背后的艰难,黎明之前久久的黑暗, 爱情到来之前的守候,也不该被遗忘吧?其实 这些才是生命的全部重量吧?这些才是生命永 恒的主旨吧?才是我们生而为人最不能避免的 经历吧? 我觉得,一个人,只有学会了与自己的独 处,才能迎接更广阔的天地。 只有见过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才能忍耐住 生命的孤独与寂寥。 只有忍耐住生命的孤独与寂寥才能写出更 为深刻的文字,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5.
最近我搬到了郊区居住,生活变得更为简 单,由于资源有限,不得不去固定的小饭馆, 叫固定的外卖,去固定的超市,散步在固定的 路程,看同一片夕阳与月落。天气变得很凉, 屋子还没有供暖,时常裹着毛巾被坐在电脑前 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喝一杯热水,来打发 这温吞的日子。有时也会坐在沙发上看几集无 聊的电视剧或是综艺节目,看着看着就会迷迷 糊糊地睡去,醒来后时而日落黄昏,时而天明 将明。 有那么一刹那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 好的。 最近又开始听电台,听午夜的节目,主持 人的工作似乎很简单,抒发一下感想,放几首 音乐,拨动一下听众脆弱的神经,试图泛起忧 愁的波澜,他们做的都很成功。 在某一个午夜,我听着电台突然想起十七 岁那年的自己,当时刚刚拥有了第一部手机, 便每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和主持人发短信互动, 聊朋克和摇滚音乐,感慨浅薄的人生,主持人 经常会念我发的短信,那时我的手机尾号 是5821,她会说:“5821又发来短信,他说, 总觉得这个世界过于的辽阔又过于的拥挤,而 我除了脚下这条模糊崎岖的道路,竟不知还能 握住些什么。” 唐突地想起这个片刻,竟仍旧能完整的记 录下来,我的眼眶在那一刻隐忍的发热,我不 是在怀念过去,也不是在触景生情,而只是想 要感谢,感谢如今的自己仍旧能够把年少的情 感保留至今,感谢这些个年月风霜雨雪地走来 却不曾把迷离抹去,感谢头顶还悬着那一份小 小的骄傲与自负,感谢心底始终卧着那坚韧的 孤独。 我知道,有些东西始终不会离去的。 我也知道,岁月一直向前,守着孤独的人 们,请各自安好。
近两年,几乎每一个夜晚,无论窗外是风 是雨,是夏日还是寒冬,我都会把房间里的灯 关掉,只留下一盏小夜灯放在书桌前,打开电 脑写文字,我有时写得很快,灵感饱满,沉浸 在自己营造出的世界里津津有味不能自拔,安 静的房间里只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响,时 间也过得飞快。 可更多的时候,我是在苦苦地与自己煎 熬,写三行删两行,刷一刷网页,看一会书, 再写几行,大多又不被自己满意。把身体靠在 椅背上,点一根烟,思考些什么,那时整间屋 子里除了烟味肯定还弥漫着忧愁的思想,以及 关于生活的疑问、自身的检讨,我会不经意地 把头扭向窗户,透过玻璃的反射看到微弱灯光 旁边一个人的身影,在与整个黑夜作对,那时 的我会被孤独感的唐突降临打得措手不及。
2.
现在回想起来,人生中第一次感到孤独是 在什么时候? 好像是在童年的一个黄昏,坐在院门前的 榆树下,看着夕阳渐渐的殒落,晚霞红透了半 边天,隔着一条街道,别人家的一群孩子在抢 皮球,我很想参与其中,但他们却没有对我发 出邀请,于是我只能抱着满心的渴望坐在原 地,当皮球不小心滚落到我脚边时,还要装作 不想理会,别过头去。 再稍微长大了一点,上学后,由于个子比 较高,被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座椅上,全班 同学都在认真听课的时候,我却把头扭向了窗 外,看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上体育课的学生 们,漏听了老师在讲什么,也不觉得可惜。 再长大,去外地上学,晚报到了一天,站 在教室门前,看着早到的同学们热络地打成一 片,我竟不知该不该迈进去,于是在教室门前 踟躇了好一阵,才硬着头皮去找自己的座位, 坐下后仍不知所措,也不想和同桌打一声招 呼。 十六岁那年,爱上了听电台,每天晚自习 过后便匆匆跑回寝室,爬上最里侧的上铺,拿 出破旧的半导体,戴上耳塞,寝室里所有的热 闹与话题便与我无关,偶尔也会有同学叫我下 来打扑克牌或是玩些别的什么,但都被我统统 拒绝了。那时会觉得,有自己的小世界很好, 以及不想被他人打扰。 十七岁那年,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她在夏 天里每天都穿着彩色的裙子路过我家的楼下, 我就趴在阳台上一天又一天地等她路过,设想 了无数次和她打招呼的方式,甚至想过倒一盆 水下去淋湿她这种笨拙的伎俩,可终究都没能 付诸行动。然后她在那个夏末消失了,而我仍 旧每日趴在阳台上苦等,在这等待的过程中, 我很想有人陪伴,但又不想把心事讲给别人 听。 再后来,成年了,我发现孤独不再是偶尔 降临,而是如影随形。
3.
到底要如何解释孤独这个词汇? 孤单?寂寞?无人陪伴?找不到共同语言 的人?自己觉得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最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偌大的池塘里,只 有一条鱼在游来游去。 再复杂一点,在一个偌大的池塘里,一群 鱼聚在一起游来游去,而角落里有一条鱼在独 自的停歇。 更复杂一点,一群鸟在枝头,一只鸟在唱 歌,而其他的都在叽叽喳喳说着闲话。 除了这些,肯定还有更为高深的解释吧? 上升到心灵层面,升华到艺术追求,或是直接 说成心理问题,人类可以从千千万万个方面给 一个词汇下注解,寻根源,找答案,但却忘记 了每个人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是喜, 有人觉得是悲,有人觉得无所谓。 那孤独终究是什么呢?好像一说出来,就 变了样子,我不太擅长了解他人,也不擅长总 结,那就只好再说说自己。 现在算起来,自己一个人住已经快两年 了,不算太长可也不短,有时觉得很惬意自 在,但在大多的时候还是会觉得不太自在。比 如走在街上的时候,希望身边有个人在,比如 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觉得一个人很丢人, 比如不敢一个人去吃火锅或是去像样一点的餐 厅,比如夜很深的时候想找个人说说话。 有时难得的朋友聚会,欣然的前往,却发 现多了几个新朋友,发现他们说得话题自己无 从插嘴,好不容易自己掌握了话语权,准备侃 侃而谈一气,却又发现朋友们都在各说各的, 没人听自己说话,于是只好越来越沉默。 有时,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夜 色,车流,整齐排列的路灯,会觉得这个世界 不属于我。 有时,写得文章没人看懂或被曲解,会觉 得这个世界没人懂我。 有时,也会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 傻笑。 有时,也会放点轻快的音乐在屋子里扭两 下。 而更多的时候呢?好像是习惯了这种孤 独,从而忘记了它的存在。 没人陪着看电影就一个人去看,不想进餐 厅就叫外卖,没人陪着说话就干脆不说,找不 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自己和自己做朋友。起 床,洗漱,打扫房间,看书,写字,听音乐, 所有的生活按部就班,想要养点小东西,试着 对事物投入些情感,想要学着做几样简单的 菜,充实一下时间,新买了熨衣板熨了几件衬 衣,形象还是不能太邋遢,在开心或是不开心 的时候,独酌点小酒,就觉得一切都没什么大 不了的。 我很信奉的一句话好像是这么说的,“既然 改变不了的,那就努力去适应它。”适应孤独, 以及它带给我的一切。
4.
那孤独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我有时觉得挺不好的,当孤独感降临的时 候心里堵得慌,就算打开窗户也透不过气来, 人容易陷入忧愁,悲观,会把接下来一生中最 不好的事情都想到。 有时我又觉得挺好的,在孤独的时候能够 更冷静地审视自己,自己与自己独处人不浮 躁,觉得生命也不喧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冷 冷清清的,就如同秋天的街道,落叶铺成一片 深邃的海。 亨利.贝斯说过,“一个人过于孤独并不好, 它如同总是在人群中一样不明智。”我想说的, 大概就是这些了。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能够被记住的,留 以怀念的大概都是那些热闹温馨幸福欢笑的场 景,似乎那些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才是我们 所理应追逐与向往的,也是生而为人最乐意接 受与体会的。可是,那些衔接这些场景的画 面,欢闹过后的留白,等待下一次聚首的时 间,光鲜背后的艰难,黎明之前久久的黑暗, 爱情到来之前的守候,也不该被遗忘吧?其实 这些才是生命的全部重量吧?这些才是生命永 恒的主旨吧?才是我们生而为人最不能避免的 经历吧? 我觉得,一个人,只有学会了与自己的独 处,才能迎接更广阔的天地。 只有见过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才能忍耐住 生命的孤独与寂寥。 只有忍耐住生命的孤独与寂寥才能写出更 为深刻的文字,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5.
最近我搬到了郊区居住,生活变得更为简 单,由于资源有限,不得不去固定的小饭馆, 叫固定的外卖,去固定的超市,散步在固定的 路程,看同一片夕阳与月落。天气变得很凉, 屋子还没有供暖,时常裹着毛巾被坐在电脑前 看一部电影,读一本书,喝一杯热水,来打发 这温吞的日子。有时也会坐在沙发上看几集无 聊的电视剧或是综艺节目,看着看着就会迷迷 糊糊地睡去,醒来后时而日落黄昏,时而天明 将明。 有那么一刹那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 好的。 最近又开始听电台,听午夜的节目,主持 人的工作似乎很简单,抒发一下感想,放几首 音乐,拨动一下听众脆弱的神经,试图泛起忧 愁的波澜,他们做的都很成功。 在某一个午夜,我听着电台突然想起十七 岁那年的自己,当时刚刚拥有了第一部手机, 便每天晚上躲在被窝里和主持人发短信互动, 聊朋克和摇滚音乐,感慨浅薄的人生,主持人 经常会念我发的短信,那时我的手机尾号 是5821,她会说:“5821又发来短信,他说, 总觉得这个世界过于的辽阔又过于的拥挤,而 我除了脚下这条模糊崎岖的道路,竟不知还能 握住些什么。” 唐突地想起这个片刻,竟仍旧能完整的记 录下来,我的眼眶在那一刻隐忍的发热,我不 是在怀念过去,也不是在触景生情,而只是想 要感谢,感谢如今的自己仍旧能够把年少的情 感保留至今,感谢这些个年月风霜雨雪地走来 却不曾把迷离抹去,感谢头顶还悬着那一份小 小的骄傲与自负,感谢心底始终卧着那坚韧的 孤独。 我知道,有些东西始终不会离去的。 我也知道,岁月一直向前,守着孤独的人 们,请各自安好。
-
月满西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9 23: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