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昆虫美妙的语言世界
我们总认为语言是人类这种高级动物才具备的本领,但孩子眼中显然不是这样,每次带女儿出去,碰到些小动物,女儿总会像模像样地说:“爸爸,你听他们在说什么什么。”我总是不以为然地“哦”一声。所以,当拿到《昆虫的语言》一书时,女儿兴高采烈地挥舞着书,彷佛在说:“爸爸,你看,我没说错吧。”
《昆虫的语言》是日本著名昆虫学家冈岛秀治监制,浪花朵朵童书编译的《我们去找小昆虫》系列的第三部,运用英国大自然图片库(Nature Picture Library UK)提供的图片,讲述了蚂蚁、飞蛾、蜜蜂等昆虫为了寻找食物或者繁衍后代,运用声音、光、气味甚至舞蹈进行语言交流,传递信息。
平时生活中,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上,很少有机会带小孩到大自然去观察这些可爱的昆虫们。虽然这些昆虫孩子们虽然也能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但想要如此清晰地观察到比如蟋蟀长在前足内外两侧的“听器”、夜蝉透明的腹部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书中堪比昆虫摄影集的配图给孩子提供了优质的阅读体验。当然作为一本面向3-8岁儿童的科普书籍,除了需要足够吸引眼球的图片之外,简单流畅的文字表达也很需要。书中尽量避免复杂的字眼,用最简单的文字将这块科普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人读得十分舒服。
虽然我们也知道昆虫会通过气味等方式进行交流,但在跟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想要向孩子清晰地解释各种动物语言交流的方式、时间、目的等,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比如雄性萤火虫在飞着的时候发光,雌性萤火虫却是停留在叶子上发光灯等等。因此,可以说,在跟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也是我们大人完善这方面知识的过程。
当然昆虫的数量何其多(世界已定的昆虫可能有100万种,是世界上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简单的31张画面显然很难将很多昆虫都包含在内。作者花了整整两页将昆虫语言交流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如用触角感和气味、用“耳朵”听声音等等,不仅让孩子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激起孩子的兴趣,探究昆虫语言交流的其它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在欣赏完这本童书之后,带着充足的装备,如放大镜等,与孩子实地勘查一下,孩子应该能对书中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昆虫的语言》是日本著名昆虫学家冈岛秀治监制,浪花朵朵童书编译的《我们去找小昆虫》系列的第三部,运用英国大自然图片库(Nature Picture Library UK)提供的图片,讲述了蚂蚁、飞蛾、蜜蜂等昆虫为了寻找食物或者繁衍后代,运用声音、光、气味甚至舞蹈进行语言交流,传递信息。
平时生活中,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帮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上,很少有机会带小孩到大自然去观察这些可爱的昆虫们。虽然这些昆虫孩子们虽然也能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但想要如此清晰地观察到比如蟋蟀长在前足内外两侧的“听器”、夜蝉透明的腹部显然是不可能的事,书中堪比昆虫摄影集的配图给孩子提供了优质的阅读体验。当然作为一本面向3-8岁儿童的科普书籍,除了需要足够吸引眼球的图片之外,简单流畅的文字表达也很需要。书中尽量避免复杂的字眼,用最简单的文字将这块科普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人读得十分舒服。
虽然我们也知道昆虫会通过气味等方式进行交流,但在跟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想要向孩子清晰地解释各种动物语言交流的方式、时间、目的等,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比如雄性萤火虫在飞着的时候发光,雌性萤火虫却是停留在叶子上发光灯等等。因此,可以说,在跟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也是我们大人完善这方面知识的过程。
当然昆虫的数量何其多(世界已定的昆虫可能有100万种,是世界上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简单的31张画面显然很难将很多昆虫都包含在内。作者花了整整两页将昆虫语言交流的方式进行了分类,如用触角感和气味、用“耳朵”听声音等等,不仅让孩子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激起孩子的兴趣,探究昆虫语言交流的其它方式。
如果我们能够在欣赏完这本童书之后,带着充足的装备,如放大镜等,与孩子实地勘查一下,孩子应该能对书中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