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我顽固的中国胃
桔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让我并不期待在东京能够吃到非常地道的食物,但是我还是选择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中华料理店里,以致于请我推荐食物或者问我能带他们吃什么的朋友都统一的不满:“怎么到最后总是中华料理?”
我无言,但是我确实好像从食物上就无法了解这里。我对日本料理和其他各国菜并不抗拒。事实在食物这件事上,除了卖相可怖的,我只区分“吃得快乐”和“吃得不快乐”。在国内时我尤其爱去找熟悉的日料,喜欢三文鱼和刺身,导致错误地估计了来到东京之后的不适应。终于,我有次忍不住跟朋友说:我喜欢的,大概是日本引进中国的改良料理吧?炸鸡、天妇罗、寿司,哪一种的好吃,都比不过家里的一顿家常茄子。
学校食堂曾经在夏天的时候推出一项限定菜。冷开水泡饭,加上炸鸡、青菜,那味道还行,可是冷冰冰的食物吃下去,总是一股生理性的难受。至于拉面,温吞的味道我也是吃了几次之后就全无食欲。但人总要有变通的办法,我尝试自己恢复曾经吃饭的秩序,比如点一碗食堂的酱油拉面,加上日本式辣椒、辣油、香油,虽味道差点,但也复原了百分之五六十。
我低估了我顽固的中国胃,有次在新宿逛街,逛到傍晚,看着满街的烤肉、炸鸡、拉面,我简直绝望地不知说什么好。天知道那个时候,我竟然想念的是一碗稀饭。只要简简单单的白米煮开来,配两块豆腐乳,晚餐就够了。
东京的中华料理都变相奇特。跟日本人聊四川,他不一定知道四川,但是他一定知道四川料理。据说是很多年前一位陈姓厨师引进,麻婆豆腐便是其改良引进的代表作之一。任何一家日本人或者中国人开的料理店都会有这样的菜品,它的普及度甚至渗透到711,那里的便当盖饭,除了虾啊什么的,就是麻婆豆腐饭。四川人却并不是做这些四川料理的主力军,大多数竟是东北人,因此有些馆子里的菜品算不得辣,火候吃起来,会差了那么一点儿。我吃到最辣的辣椒是在一个云南馆子里。当时的云南同学兴奋地说找到一家地道的料理,我们结伴去吃过桥米线。我点了一碗面,然后辣得吃不下去。
海底捞来了之后,最好吃粉丝的名头就要颁给它了。地道的四川酸辣粉,其实最好吃的是辅佐粉丝的小料。黄豆、金针菇、青菜,都是缺一不可的菜品。最难得的是做酸辣粉的厨师对酸辣的比例拿捏得刚好到位,自从它推出菜品,我就感觉生活里有多了一道光芒:早餐能吃酸辣粉,是多么开心的事啊!毕竟,这里遍地便利店,人人三明治,咖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我自己也开始学做以前不敢碰的大菜。辣子鸡、水煮肉片,有时偷懒,干脆托朋友从国内带来调料。这种时候才开始慢慢体会到菜跟菜之间的搭配,甚至还要讲究放调料的先后顺序。
也因此,我格外想念家后面那块自由的菜场。新鲜蔬菜的生机勃勃与水珠滴答,跟超市里严谨地被包裹好的菜品,是完全不同的两张脸。那粉粉的又难吃的莲藕哟,自然他们只知烤肉、炸鸡,全然不知炸藕炸蔬菜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了。
不过,非要说,这么固执要维护我的中国胃是为了什么的话,那大概只是我的乡愁在作祟吧。
我无言,但是我确实好像从食物上就无法了解这里。我对日本料理和其他各国菜并不抗拒。事实在食物这件事上,除了卖相可怖的,我只区分“吃得快乐”和“吃得不快乐”。在国内时我尤其爱去找熟悉的日料,喜欢三文鱼和刺身,导致错误地估计了来到东京之后的不适应。终于,我有次忍不住跟朋友说:我喜欢的,大概是日本引进中国的改良料理吧?炸鸡、天妇罗、寿司,哪一种的好吃,都比不过家里的一顿家常茄子。
学校食堂曾经在夏天的时候推出一项限定菜。冷开水泡饭,加上炸鸡、青菜,那味道还行,可是冷冰冰的食物吃下去,总是一股生理性的难受。至于拉面,温吞的味道我也是吃了几次之后就全无食欲。但人总要有变通的办法,我尝试自己恢复曾经吃饭的秩序,比如点一碗食堂的酱油拉面,加上日本式辣椒、辣油、香油,虽味道差点,但也复原了百分之五六十。
我低估了我顽固的中国胃,有次在新宿逛街,逛到傍晚,看着满街的烤肉、炸鸡、拉面,我简直绝望地不知说什么好。天知道那个时候,我竟然想念的是一碗稀饭。只要简简单单的白米煮开来,配两块豆腐乳,晚餐就够了。
东京的中华料理都变相奇特。跟日本人聊四川,他不一定知道四川,但是他一定知道四川料理。据说是很多年前一位陈姓厨师引进,麻婆豆腐便是其改良引进的代表作之一。任何一家日本人或者中国人开的料理店都会有这样的菜品,它的普及度甚至渗透到711,那里的便当盖饭,除了虾啊什么的,就是麻婆豆腐饭。四川人却并不是做这些四川料理的主力军,大多数竟是东北人,因此有些馆子里的菜品算不得辣,火候吃起来,会差了那么一点儿。我吃到最辣的辣椒是在一个云南馆子里。当时的云南同学兴奋地说找到一家地道的料理,我们结伴去吃过桥米线。我点了一碗面,然后辣得吃不下去。
海底捞来了之后,最好吃粉丝的名头就要颁给它了。地道的四川酸辣粉,其实最好吃的是辅佐粉丝的小料。黄豆、金针菇、青菜,都是缺一不可的菜品。最难得的是做酸辣粉的厨师对酸辣的比例拿捏得刚好到位,自从它推出菜品,我就感觉生活里有多了一道光芒:早餐能吃酸辣粉,是多么开心的事啊!毕竟,这里遍地便利店,人人三明治,咖啡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我自己也开始学做以前不敢碰的大菜。辣子鸡、水煮肉片,有时偷懒,干脆托朋友从国内带来调料。这种时候才开始慢慢体会到菜跟菜之间的搭配,甚至还要讲究放调料的先后顺序。
也因此,我格外想念家后面那块自由的菜场。新鲜蔬菜的生机勃勃与水珠滴答,跟超市里严谨地被包裹好的菜品,是完全不同的两张脸。那粉粉的又难吃的莲藕哟,自然他们只知烤肉、炸鸡,全然不知炸藕炸蔬菜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了。
不过,非要说,这么固执要维护我的中国胃是为了什么的话,那大概只是我的乡愁在作祟吧。
-
兔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5 00: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