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世纪」英国里的人
这次旅行有一个特别大的感受是关于人的。因为Airbnb我们得以走近普普通通的英国人家,有年轻人,也有年长的老人,有顾暇不及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妇,也有相濡以沫的同志爱人,他们虽状态不同,但是再真实不过的活生生的日常生活里的在地人,让走出日常行在路上的我们能亲眼目睹并亲身体会当地日常,这于旅行是多么重大的意义只有行者才懂得。走在伦敦的街上,舅舅问我对英国的印象,我说是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在伦敦这样的国际性城市,我的所见所闻都不能不负责任的说是英国人,只能说是英国里的人。
抵达伦敦时已是晚上10点,根据我的经验,当晚睡在机场的酒店里要远胜于奔去City center。看似有效率的投奔到"当地生活",实际上只会是想得美。幸而Getwick机场有旗下酒店,就在航站楼里,体验十分的好。房间不大,但五脏俱全,最大的亮点是努力做了智能化。我怀揣着对自己选择的"智慧"的窃喜睡过了在英国的第一夜。
一觉醒来,用床边触手可及的控制面板打开房间里的灯,拉开窗帘,看着窗外硕大空旷的机场外围以及穿梭于南北航站楼间的转换轨道来来往往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也许从日常到旅行也是一场时空交错,要有时光隧道的空档,我正经历着穿越也说不定。
起身,洗热水澡,简单收拾,出"门"在MS超市买了羊角面包和牛奶吃早餐,方便得像是从自家卧室走到客厅的冰箱里拿出来一样。
出国前在一个叫惠租车的第三方平台订了一辆车,租车行是一贯选择的Europcar,不先生喜欢。我们谁也不会想到此行的旅途心情会受照片里这位英籍印巴人而跌宕起伏,未能安宁。
事情是这样的。当日吃过早饭我们顺利在航站楼里找到了Europcar门市提车。就像不先生在后面维权的过程中逢人便讲的那样,我们认为,把在惠租车预定并已全额支付的订单出示给前台,只要履行当日的提车手续便会妥妥当当的,所以我还悠闲的坐在等候区看牛津的资料,过了大约半小时手续还没有办妥,我开始觉得有些问题,便过去看情况。不先生说,这位先生给他签字的订单上新增了2项保险,一个保险1200磅,一个保险400多磅,他要求取消,履行之前的订单就好,但还是被开了新的订单,上面显示着400多磅的保险。由于这位先生说保险已经取消,只是做了预售权,而我们也着急行程,所以签了订单,但心里仍旧疑惑忐忑。抵达牛津的晚上,国际长途挂电银行check,核实不是预售权,而是消费支出,只是尚未做结算处理,这才意识到还是大意了。当晚联系惠租车,讲明事情来由,请求协助处理,也告知银行,并非意愿消费,也未签署任何支付凭证,希望银行可以拒付,但银行表示无能为力,我们只好暂且等各方回复,挂着心事继续旅行。
在牛津住的英国男孩Matte的家是我很喜欢的。原木材质的主材搭配抹茶色,整个家居装饰被调和的十分温暖,与两个男生的居住氛围十分的妥帖,这让我想起了《摩登家庭》里Cam和Mithell的家。Matte是个典型的英国男孩,高大、白皙、健硕、腼腆又温文尔雅。中午见他清煮了4颗鸡蛋拌着叶子吃午饭,我笑他好爱吃蛋,他笑说要保持身材。在牛津里兜兜转转大半天后才发觉,英格兰的男孩子真是个个生得漂亮高雅,骨子里透着泯灭不掉的贵族气质,绅士恐怕只能出在这个国家,是这个国家流淌的血脉传承。在牛津的那一天,天气十分糟糕,大风伴着细雨,湿冷得厉害。街上不仅有我这样裹着羽绒服仍旧冷得发抖的人,却也有短裤短衫一身短打扮围着牛津城跑步的男女,同样也有丝袜短裙短靴的率性女孩。第二天一早,Matte与我互道morning聊了两句便也是一身短衫的出门跑步去了。
我们很期待与住在剑桥的屋主见面,因为知道是对中国小夫妻。人真的是很复杂又奇怪,千里迢迢的出来旅行,明明就是为了那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域风土与人情,却又会因见到同胞而异常开心。小徐是个南方姑娘,有着江南女子的清秀灵气,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先生的书呆气,要不然人家都说天下夫妻都是搭配着来的。我们原本打算在超市里买些食材,和她们一起做中国饭,喝酒聊天的。到了才发现,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愿望了。夫妇俩都是剑桥的学生,女孩刚刚毕业还没开始工作,先生还在攻读理工博士,她们刚刚有了小孩,日子过的像打仗,家里乱得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幸好我们住的阁楼因陈设简单倒是大而不乱。向女孩了解了一下剑桥的情况,我们便去逛校园了,晚上到剑桥一间有名气的小酒馆凑热闹,看人,喝啤酒,吃fish&chips。为了能早早的赶去伦敦的周末集市,我们未曾告别,一早便离开了,将与租车行做进一步沟通的事儿托付给了小徐。
开了一小时夜车,高速公路上没有路灯。不先生显然很紧张,几乎无话。伦敦城边的加油站加油,遇见了一位热心的黑人大哥,帮我们加油,还送我们离开。抵达伦敦时才刚刚七点,一直找预订的房子,哪里都不像,因为太早就坐在车里等,顺便吃了早餐。后来问了人才知道,竟是走错了区,南辕北辙的还有40公里的路要赶。真真的是起大早赶晚集。
热情洋溢的英国大叔出来迎了我们才找到地方。一栋白色二层别墅,有一个前院可以停车,这在大伦敦实属难得。屋主是对老年夫妇,与我们颇有些缘分。她们的儿子与不先生同名,而老先生与我是同行,老太太又与不先生是同行,顿时就亲近了起来。夫妻俩都已经退休,不用看就知道生活多半逍遥自在。老太其实并不老,一身艳丽靓装,开着敞篷小奔,好个潇洒自在。对客人也是大方有加,准备了很多食物在我们房间的冰箱里。俩人都爽朗热情,还帮我们打电话询问租车保险的事。不先生对此事已经焦虑到了祥林嫂的地步,抓住老头倾诉他的遭遇,大叔用阳光乐观的态度鼓励不先生马上出街Happy and Enjoy,因为他知道那日是Chinese new year。我指给他看我在房间一早就贴好的吊钱,也送了他一份作礼物,告诉他这是中国新年的习俗,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富足。不先生很简洁,说这是Chinese paper art。
最让我体会Aribnb魅力的是在剑桥以东Norich小城的Tim和Terri家,事情发生的像是Airbnb刻意拍的宣传片。我们很早就向伦敦的Peter告别,先要回机场的Europcar处理租车保险的事,之前的电话沟通都没有结果,我们决定亲自去一趟门市。Europcar的经理亲自出面处理此事,不先生电话连通惠租车客服,三方对话才慢慢梳理出事情的原由。首先是Europcar在我们提车时并未收到惠租车的订单,这么说来整个事件里责任最大的应该是惠租车。其次是因为语言而造成的沟通误差,这里说的是不先生和印巴男子之间的沟通,到底因素占比多少就无从考证了。再有就是不先生的大意,经过了这个事件我们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无论行程多紧张,关键的时候也不可以去赶,更不能傻根一样天真的信服"天下无贼"。直到我们回国这场纠纷都还在继续,幸而是不先生不折不挠的精神坚持打赢了这场硬仗,最终获得了全额赔付,获得了鼓舞。
我们从Gatwick机场开往Norich的时候已是中午,伦敦的冬天总是风雨交加阴沉潮湿的。我坐在车上写信给Tim,告知要晚一个小时抵达,顺便读了他写在Airbnb上的个人介绍,一边读一边笑,笑他何以要写得这样详细,一边给不先生作介绍。Tim是位退休的中学老师,教书育人20载,兴趣广泛,喜欢看书、旅行、烹饪,还括号解释是爱吃!他的妻子原是澳大利亚人,移民至此已二十年,在研究所工作,曾在很多年前出版过小说,算是半个写作人。她们的两个孩子现都已独立生活。后面还写了他非常喜欢和人分享旅行故事,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不先生说,虽然国度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在的,无须互通语言,只是彼此这么看着就能感觉到对面人的内心里是善是恶,是接纳还是拒绝。我同意他的观点,甚至只是文字通信也能获悉一二。我与Tim正是如此,我们一路通信,从预定后他时常来信或询问行程是否有变或适时做一些提示,十分周到,甚而比五星八星酒店的客户体验做得还要好。但事情有意思的是,最终我们也没有见面。
由于高速路无缘无故的堵车,我们到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冬日里的欧洲每一处都像是一只冬眠的大乌龟,缩着壳子一动不动。这种小城更会是这样,商店、博物馆、景点通通随着天色关起来,留一个玲琅满目的橱窗给你欣赏,但会贴心的为你掌一盏灯。我按照Tim给我的留言顺利在门外的砖头下面找到了大门钥匙,然后就看到他留给我们的停车证。停好车,把行李放进房间,未见Tim回来,我们便匆匆赶去教堂,恰好赶上当日弥撒。Norich虽是小城,但在英国历史中曾经辉煌,这座古老的大教堂尚存过往的恢弘历史,依然气势恢宏的伫立着,鉴证着历史。而这里一直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有着900年历史的唱诗班依然在此歌唱,那尤如圣音般空灵悠扬的歌声萦绕在小城里,化作日常,净化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灵魂,每一颗内心。弥撒结束后,一位当地艺术家的小型展览在教堂里举行,前来参观的人并不多,展出的作品是以木刻做版画,讲述了与圣经有关的故事,色彩鲜艳生动。参观完已经是七点多,我们决定趁兴驱车到一间酒馆吃晚餐喝一杯再回去,所以当晚也就没能与Tim和Terri见到面。
翌日清晨,洗澡梳洗后下楼,时间并不晚。厨房里岛台上有张条子是留给我们的。我向窗外的garden望了望,不先生说林荫后面有处绿色的小房子,想必是在那里。我便开冰箱取食材,自给自足的做了一餐地道的英式早餐,还"偷吃"了台面上放在保鲜盒里的香蕉蛋糕,一尝便知是handmade,家庭自制,湿润的口感与香蕉的香气,再加上难得适度的甜让我尤为喜欢,当做甜品吃了一大块。
就在我收拾厨房的时候Terri从我背后走了进来,拿着杯子,是为自己添水而来。我们相互问候早安,彼此认识。Terri身上透着理性思维的简洁干练,还有着文学素养的气质,我油然而生一种面对学者的敬仰。我们简单聊了昨晚堵车的情况,还聊了聊旅行计划和行程,便告辞了。
正如不先生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虽国度不同,语言不同,但是真是假彼此之间了然于心。一路走到最为期待的中世纪古城York,期待坠入时间的远古风韵,Cheese般浓烈又鲜明的味道,以及时光交错的远洋国度,我为追溯中世纪而来,因为向往还有想念,怀念初到欧洲的懵懂和新奇。正当我对自己之前的选择想要得意洋洋时,来到York的当晚的体验让我回归了理性,人性这东西是不分国度和人种的。York在下雨,开门的是男主人,一位刚刚荣升父亲的年轻小伙子,瘦高,典型的英国男干净漂亮。很热情的为我们介绍房间规则,我敏感的神经已经嗅到了隐藏在皮肉之下的是一颗并不Open的心,是一条并不情愿分享的鸿沟,不是针对我们,而是他们自己,这使我明白Airbnb对这个家庭来说仅是生存的营生,与生活方式、分享、爱好和交友统统无关。由此,我们在阁楼上的房间立即变得压抑起来,初衷变了,一切亦是不同了。后来,当我们提出是否可以用厨房里的微波炉加热一下我们带来的食物而遭拒绝时,证实了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小伙子笑着表示抱歉,甚至于当我们离开时他还举着笔记本电脑指给我们看他有在房屋规则中写明不能使用厨房,我笑着表示知道了,并不想为此再做交流。在阴雨的夜晚,我们驱车赶到这里,早已过晚饭时间,我们只想借用微波炉加热一下食物,拒绝我们在规则上他没有错,只是我认同的价值观里这是不近人情的。我认为,Airbnb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相识与分享,而并非是一种直截了当的营生。他遵守的是规则,而破坏的是初衷。我没有办法让他明白我所想的,文化和语言的确是障碍,天知道跨国之恋的婚姻是如何在柴米油盐,人情世故中保持。
![]() |
抵达伦敦时已是晚上10点,根据我的经验,当晚睡在机场的酒店里要远胜于奔去City center。看似有效率的投奔到"当地生活",实际上只会是想得美。幸而Getwick机场有旗下酒店,就在航站楼里,体验十分的好。房间不大,但五脏俱全,最大的亮点是努力做了智能化。我怀揣着对自己选择的"智慧"的窃喜睡过了在英国的第一夜。
一觉醒来,用床边触手可及的控制面板打开房间里的灯,拉开窗帘,看着窗外硕大空旷的机场外围以及穿梭于南北航站楼间的转换轨道来来往往发呆,不知道在想什么,也许从日常到旅行也是一场时空交错,要有时光隧道的空档,我正经历着穿越也说不定。
起身,洗热水澡,简单收拾,出"门"在MS超市买了羊角面包和牛奶吃早餐,方便得像是从自家卧室走到客厅的冰箱里拿出来一样。
出国前在一个叫惠租车的第三方平台订了一辆车,租车行是一贯选择的Europcar,不先生喜欢。我们谁也不会想到此行的旅途心情会受照片里这位英籍印巴人而跌宕起伏,未能安宁。
![]() |
事情是这样的。当日吃过早饭我们顺利在航站楼里找到了Europcar门市提车。就像不先生在后面维权的过程中逢人便讲的那样,我们认为,把在惠租车预定并已全额支付的订单出示给前台,只要履行当日的提车手续便会妥妥当当的,所以我还悠闲的坐在等候区看牛津的资料,过了大约半小时手续还没有办妥,我开始觉得有些问题,便过去看情况。不先生说,这位先生给他签字的订单上新增了2项保险,一个保险1200磅,一个保险400多磅,他要求取消,履行之前的订单就好,但还是被开了新的订单,上面显示着400多磅的保险。由于这位先生说保险已经取消,只是做了预售权,而我们也着急行程,所以签了订单,但心里仍旧疑惑忐忑。抵达牛津的晚上,国际长途挂电银行check,核实不是预售权,而是消费支出,只是尚未做结算处理,这才意识到还是大意了。当晚联系惠租车,讲明事情来由,请求协助处理,也告知银行,并非意愿消费,也未签署任何支付凭证,希望银行可以拒付,但银行表示无能为力,我们只好暂且等各方回复,挂着心事继续旅行。
在牛津住的英国男孩Matte的家是我很喜欢的。原木材质的主材搭配抹茶色,整个家居装饰被调和的十分温暖,与两个男生的居住氛围十分的妥帖,这让我想起了《摩登家庭》里Cam和Mithell的家。Matte是个典型的英国男孩,高大、白皙、健硕、腼腆又温文尔雅。中午见他清煮了4颗鸡蛋拌着叶子吃午饭,我笑他好爱吃蛋,他笑说要保持身材。在牛津里兜兜转转大半天后才发觉,英格兰的男孩子真是个个生得漂亮高雅,骨子里透着泯灭不掉的贵族气质,绅士恐怕只能出在这个国家,是这个国家流淌的血脉传承。在牛津的那一天,天气十分糟糕,大风伴着细雨,湿冷得厉害。街上不仅有我这样裹着羽绒服仍旧冷得发抖的人,却也有短裤短衫一身短打扮围着牛津城跑步的男女,同样也有丝袜短裙短靴的率性女孩。第二天一早,Matte与我互道morning聊了两句便也是一身短衫的出门跑步去了。
![]() |
我们很期待与住在剑桥的屋主见面,因为知道是对中国小夫妻。人真的是很复杂又奇怪,千里迢迢的出来旅行,明明就是为了那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域风土与人情,却又会因见到同胞而异常开心。小徐是个南方姑娘,有着江南女子的清秀灵气,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先生的书呆气,要不然人家都说天下夫妻都是搭配着来的。我们原本打算在超市里买些食材,和她们一起做中国饭,喝酒聊天的。到了才发现,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愿望了。夫妇俩都是剑桥的学生,女孩刚刚毕业还没开始工作,先生还在攻读理工博士,她们刚刚有了小孩,日子过的像打仗,家里乱得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幸好我们住的阁楼因陈设简单倒是大而不乱。向女孩了解了一下剑桥的情况,我们便去逛校园了,晚上到剑桥一间有名气的小酒馆凑热闹,看人,喝啤酒,吃fish&chips。为了能早早的赶去伦敦的周末集市,我们未曾告别,一早便离开了,将与租车行做进一步沟通的事儿托付给了小徐。
![]() |
开了一小时夜车,高速公路上没有路灯。不先生显然很紧张,几乎无话。伦敦城边的加油站加油,遇见了一位热心的黑人大哥,帮我们加油,还送我们离开。抵达伦敦时才刚刚七点,一直找预订的房子,哪里都不像,因为太早就坐在车里等,顺便吃了早餐。后来问了人才知道,竟是走错了区,南辕北辙的还有40公里的路要赶。真真的是起大早赶晚集。
热情洋溢的英国大叔出来迎了我们才找到地方。一栋白色二层别墅,有一个前院可以停车,这在大伦敦实属难得。屋主是对老年夫妇,与我们颇有些缘分。她们的儿子与不先生同名,而老先生与我是同行,老太太又与不先生是同行,顿时就亲近了起来。夫妻俩都已经退休,不用看就知道生活多半逍遥自在。老太其实并不老,一身艳丽靓装,开着敞篷小奔,好个潇洒自在。对客人也是大方有加,准备了很多食物在我们房间的冰箱里。俩人都爽朗热情,还帮我们打电话询问租车保险的事。不先生对此事已经焦虑到了祥林嫂的地步,抓住老头倾诉他的遭遇,大叔用阳光乐观的态度鼓励不先生马上出街Happy and Enjoy,因为他知道那日是Chinese new year。我指给他看我在房间一早就贴好的吊钱,也送了他一份作礼物,告诉他这是中国新年的习俗,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富足。不先生很简洁,说这是Chinese paper art。
![]() |
![]() |
最让我体会Aribnb魅力的是在剑桥以东Norich小城的Tim和Terri家,事情发生的像是Airbnb刻意拍的宣传片。我们很早就向伦敦的Peter告别,先要回机场的Europcar处理租车保险的事,之前的电话沟通都没有结果,我们决定亲自去一趟门市。Europcar的经理亲自出面处理此事,不先生电话连通惠租车客服,三方对话才慢慢梳理出事情的原由。首先是Europcar在我们提车时并未收到惠租车的订单,这么说来整个事件里责任最大的应该是惠租车。其次是因为语言而造成的沟通误差,这里说的是不先生和印巴男子之间的沟通,到底因素占比多少就无从考证了。再有就是不先生的大意,经过了这个事件我们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就是无论行程多紧张,关键的时候也不可以去赶,更不能傻根一样天真的信服"天下无贼"。直到我们回国这场纠纷都还在继续,幸而是不先生不折不挠的精神坚持打赢了这场硬仗,最终获得了全额赔付,获得了鼓舞。
我们从Gatwick机场开往Norich的时候已是中午,伦敦的冬天总是风雨交加阴沉潮湿的。我坐在车上写信给Tim,告知要晚一个小时抵达,顺便读了他写在Airbnb上的个人介绍,一边读一边笑,笑他何以要写得这样详细,一边给不先生作介绍。Tim是位退休的中学老师,教书育人20载,兴趣广泛,喜欢看书、旅行、烹饪,还括号解释是爱吃!他的妻子原是澳大利亚人,移民至此已二十年,在研究所工作,曾在很多年前出版过小说,算是半个写作人。她们的两个孩子现都已独立生活。后面还写了他非常喜欢和人分享旅行故事,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不先生说,虽然国度不同,人种不同,语言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在的,无须互通语言,只是彼此这么看着就能感觉到对面人的内心里是善是恶,是接纳还是拒绝。我同意他的观点,甚至只是文字通信也能获悉一二。我与Tim正是如此,我们一路通信,从预定后他时常来信或询问行程是否有变或适时做一些提示,十分周到,甚而比五星八星酒店的客户体验做得还要好。但事情有意思的是,最终我们也没有见面。
由于高速路无缘无故的堵车,我们到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冬日里的欧洲每一处都像是一只冬眠的大乌龟,缩着壳子一动不动。这种小城更会是这样,商店、博物馆、景点通通随着天色关起来,留一个玲琅满目的橱窗给你欣赏,但会贴心的为你掌一盏灯。我按照Tim给我的留言顺利在门外的砖头下面找到了大门钥匙,然后就看到他留给我们的停车证。停好车,把行李放进房间,未见Tim回来,我们便匆匆赶去教堂,恰好赶上当日弥撒。Norich虽是小城,但在英国历史中曾经辉煌,这座古老的大教堂尚存过往的恢弘历史,依然气势恢宏的伫立着,鉴证着历史。而这里一直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有着900年历史的唱诗班依然在此歌唱,那尤如圣音般空灵悠扬的歌声萦绕在小城里,化作日常,净化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灵魂,每一颗内心。弥撒结束后,一位当地艺术家的小型展览在教堂里举行,前来参观的人并不多,展出的作品是以木刻做版画,讲述了与圣经有关的故事,色彩鲜艳生动。参观完已经是七点多,我们决定趁兴驱车到一间酒馆吃晚餐喝一杯再回去,所以当晚也就没能与Tim和Terri见到面。
![]() |
![]() |
![]() |
![]() |
![]() |
![]() |
![]() |
![]() |
![]() |
![]() |
翌日清晨,洗澡梳洗后下楼,时间并不晚。厨房里岛台上有张条子是留给我们的。我向窗外的garden望了望,不先生说林荫后面有处绿色的小房子,想必是在那里。我便开冰箱取食材,自给自足的做了一餐地道的英式早餐,还"偷吃"了台面上放在保鲜盒里的香蕉蛋糕,一尝便知是handmade,家庭自制,湿润的口感与香蕉的香气,再加上难得适度的甜让我尤为喜欢,当做甜品吃了一大块。
就在我收拾厨房的时候Terri从我背后走了进来,拿着杯子,是为自己添水而来。我们相互问候早安,彼此认识。Terri身上透着理性思维的简洁干练,还有着文学素养的气质,我油然而生一种面对学者的敬仰。我们简单聊了昨晚堵车的情况,还聊了聊旅行计划和行程,便告辞了。
![]() |
![]() |
正如不先生说的那样,人与人之间虽国度不同,语言不同,但是真是假彼此之间了然于心。一路走到最为期待的中世纪古城York,期待坠入时间的远古风韵,Cheese般浓烈又鲜明的味道,以及时光交错的远洋国度,我为追溯中世纪而来,因为向往还有想念,怀念初到欧洲的懵懂和新奇。正当我对自己之前的选择想要得意洋洋时,来到York的当晚的体验让我回归了理性,人性这东西是不分国度和人种的。York在下雨,开门的是男主人,一位刚刚荣升父亲的年轻小伙子,瘦高,典型的英国男干净漂亮。很热情的为我们介绍房间规则,我敏感的神经已经嗅到了隐藏在皮肉之下的是一颗并不Open的心,是一条并不情愿分享的鸿沟,不是针对我们,而是他们自己,这使我明白Airbnb对这个家庭来说仅是生存的营生,与生活方式、分享、爱好和交友统统无关。由此,我们在阁楼上的房间立即变得压抑起来,初衷变了,一切亦是不同了。后来,当我们提出是否可以用厨房里的微波炉加热一下我们带来的食物而遭拒绝时,证实了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小伙子笑着表示抱歉,甚至于当我们离开时他还举着笔记本电脑指给我们看他有在房屋规则中写明不能使用厨房,我笑着表示知道了,并不想为此再做交流。在阴雨的夜晚,我们驱车赶到这里,早已过晚饭时间,我们只想借用微波炉加热一下食物,拒绝我们在规则上他没有错,只是我认同的价值观里这是不近人情的。我认为,Airbnb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相识与分享,而并非是一种直截了当的营生。他遵守的是规则,而破坏的是初衷。我没有办法让他明白我所想的,文化和语言的确是障碍,天知道跨国之恋的婚姻是如何在柴米油盐,人情世故中保持。
![]() |
![]() |
![]() |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