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生活却永远得不到生活
对这本书的关注,源于一部未看完的古老电影《渴望生活》,后来发现这本书比电影更好,这是我读过写得最好的人物传记,没有之一。仅仅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画廊里看到那些充满空气感和生命力的作品,在梵高尚不为人所肯定的时代,年轻而毫无写作经验的欧文▪斯通勇敢、忠实而富于感情的记录下了这个流浪画家悲情的一生,在这种跨越于时空的热爱之下写出的人物传记必然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世人的传阅便是最好的证明。我完全惊讶于文中的所有描写,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一幅接一幅梵高风格的画,甚至可一睹当时欧洲的风土人情及印象派画家的各种画风,而作者简直就是梵高肚里的一条虫,知晓梵高生前的一切。
大多数人所认识的梵高,无非就是那个只会画向日葵的疯子。读完此书,你对他的理解就绝不限于此,这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超前思想却又因过分善良而饱受磨难的天才,渴望生活却永远得不到生活。在博里纳日暗无天日的煤矿里当传教士见证生死是他自我磨难的开始,上帝在那时退场,他开始了漫长而全无收入的绘画生涯。浩浩荡荡五百多页的书,我分段读了三个月,但丝毫不破坏我对于整本书的总体感受,这是一座火山,最为传神的当然是到最后这座火山在精神病院里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慢慢熄灭,“吸收了太多他所看到的东西,却没有力量去控制生命中的其余部分。”当灵感枯竭时,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就走到尽头;学会接受痛苦回复理性时,却永远也失去了创作的热情。过去的日子里从他手下涌现出来的成千上百幅图画中的每一幅都带走了他的一小部分生命。看着图书中的插画,不符合人体比例,他们那么简朴而粗犷,然而我宁愿喜欢一幅不完美而充满感情的画,也不会喜欢一幅虽完美却毫无感情的画,我想这就是其比学院派更为迷人之处。
他被时间审判的才华,是他的天性,只不过人的世界后来给了他回报。然而想想如果没有他的弟弟提奥,没有本书的作者,会有人记得这么一个人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吗?会有人翻开尘埃去看他的画吗?
最后,说一句,这绝对不是一个高中生所能看懂的书。书腰上的课外书噱头毫无意义,已经丢弃。
大多数人所认识的梵高,无非就是那个只会画向日葵的疯子。读完此书,你对他的理解就绝不限于此,这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超前思想却又因过分善良而饱受磨难的天才,渴望生活却永远得不到生活。在博里纳日暗无天日的煤矿里当传教士见证生死是他自我磨难的开始,上帝在那时退场,他开始了漫长而全无收入的绘画生涯。浩浩荡荡五百多页的书,我分段读了三个月,但丝毫不破坏我对于整本书的总体感受,这是一座火山,最为传神的当然是到最后这座火山在精神病院里已经耗尽了所有的能量慢慢熄灭,“吸收了太多他所看到的东西,却没有力量去控制生命中的其余部分。”当灵感枯竭时,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就走到尽头;学会接受痛苦回复理性时,却永远也失去了创作的热情。过去的日子里从他手下涌现出来的成千上百幅图画中的每一幅都带走了他的一小部分生命。看着图书中的插画,不符合人体比例,他们那么简朴而粗犷,然而我宁愿喜欢一幅不完美而充满感情的画,也不会喜欢一幅虽完美却毫无感情的画,我想这就是其比学院派更为迷人之处。
他被时间审判的才华,是他的天性,只不过人的世界后来给了他回报。然而想想如果没有他的弟弟提奥,没有本书的作者,会有人记得这么一个人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吗?会有人翻开尘埃去看他的画吗?
最后,说一句,这绝对不是一个高中生所能看懂的书。书腰上的课外书噱头毫无意义,已经丢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