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老师和一次提问
正午十二点,帮助倪倪抽背完了历史,做了几道烦心的数学题,又盯着表看了半天,最终还是摞起几张试卷,咬了咬牙——哎呦,问题一直拖着多烦,还是去吧。
由于是午休静班期间,所以楼道里分外安静,一直到办公室门口,才渐渐有了声响。仔细一听,是历史课本中某段话。
我绕过一个大圆桌,那里围了一桌学生,正在讨论什么问题。接着又绕过一个如同屏风般的障碍物,这才见到了历史老师——不过,只有后背。
她的身旁有两位女生,因为老师曾提过她现在只在高一任教一个班,也就是我们班,所以我推想,这两位一定都是高二的学姐。看,手上拿的书是高一学生所没有的。老师正在对学姐进行抽背,听学姐的回答,竟是《历史(必修一)》的内容。那不是倪倪刚刚背过的吗?!
说来还挺辛酸。倪倪的历史一直不好,上次又是考差了。对于考察了的学生,历史老师采取两种措施:1.抄三遍提纲,2.背提纲,老师亲自抽题。结果,全班只有倪倪一个人选择了后者。原因也很简单,她不喜欢抄写,浪费时间。可一周过去,当其他人抄完了提纲的时候,她也不过只背完了两专题。要知道,整整有一本半的内容呢!
可看到学姐,我还是不禁感慨——从《历史(必修一)》开始复习,万恶的学考!
趁着这时间,我翻了翻试卷,开始观察起历史老师的办公桌——还是很整洁的,就是东西太多了,全是书。我不是第一次来这,前两次是陪着室友昕昕一块来的。她偶尔问个历史作业什么的,也会带上我。昕昕偶尔提起历史老师,“哇她可关心我了,上次走一起问我是不是北方人,我说我老家是,她就说我们是半个老乡。就觉得她超亲切。”有时这样,“哇她批作业贼认真的!不是课代表要记录作业等级么,她就特地把作业等级写在封面了!我都不用翻了!”或这样,“我今天才知道她教高一三个班!加上高二还有一个班!哇这好辛苦啊!”我在她对历史老师的描述与赞扬,以及课堂课后的相处中,也渐渐对她有了个基本的轮廓——负责任。
大概是听到我翻试卷的声音,老师转过头。
“哦,老师我有些问题......”
“嗯好的,你先等一会。”
老师的神情与平时不一样,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她是个北方人,行事作风却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却也表现出热情、大方的一面。可这样的神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我很快了解到,这不是对我。
“你再想想,是全国几大?”老师问学姐。
学姐看看天花板,看看地板,始终吐不出一个字。
“不要紧,你联系一下当时的背景,想想地名、人物。”老师放慢了语气。
“全....国......五......大.......”
我听见老师长出了一口气,好像卸下了重担似的轻快,“哎,这就没错啦。很好的啊。”
“有什么不懂的啊?”她问我。笑容浅浅。
“嗯这一道,加强君权和加强中央集权,我一直搞不清。”
“那你就是在C和D中纠结了吧。我来给你讲讲……”老师的声音说不上好听,反而很尖细。但奇怪的是,我从未对此感到刺耳,反而从这不急不慢的语调中感到一次莫名的亲切,更在这声音里消褪了老师与学生间的隔阂。
我对历史选择题一向不甚敏感,天性纠结。不知是哪里出了错,我和老师总不在一个步调上。在老师讲解了三四次后,我终于恍然大悟,“噢!我懂了!那老师下一道题呢?我也不明白。”
老师盯着那道题目,很久不说话,再次露出严肃的神情,“你以后要选历史吗?”她问了与题目毫不打旮,却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的问题。
“不知道,我觉得我不适合历史。”
“你如果要选历史的话,记住,错过的题目绝不能再错第二次。这题目,上次考试也考过。”她看了我一眼。这次,我注意到了她的眼纹。
我一下子有些惭愧。
为我打扰占据了她的午休,更为我的粗心犯错。
想起昨天历史老师抽了大半节的课训我们的场景,她当时那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还历历在目。她为我们讲述了她的高中生活,尤其是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有三门不及格,生平第一次拿不及格的她就只呆呆地愣在了原地,拿着试卷不断自责了整整一周。她每天十二点睡觉,四点起床学习。历史书政治书看了不下七遍,终于在第二次模拟考获得了进步。大学时的她做家教,从未让父母给生活费。
那么我呢?
相比之下,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
剩下的几个问题,我都是带着满满的负罪感提问的,心里好不是滋味。
在最后,历史老师对我说了句,“要努力啊。”
回去路上,依旧很静,可我知道,办公室里的人还络绎不绝。
——“要努力啊”
这其中包含的不论是肯定还是劝勉,
——“嗯。”
由于是午休静班期间,所以楼道里分外安静,一直到办公室门口,才渐渐有了声响。仔细一听,是历史课本中某段话。
我绕过一个大圆桌,那里围了一桌学生,正在讨论什么问题。接着又绕过一个如同屏风般的障碍物,这才见到了历史老师——不过,只有后背。
她的身旁有两位女生,因为老师曾提过她现在只在高一任教一个班,也就是我们班,所以我推想,这两位一定都是高二的学姐。看,手上拿的书是高一学生所没有的。老师正在对学姐进行抽背,听学姐的回答,竟是《历史(必修一)》的内容。那不是倪倪刚刚背过的吗?!
说来还挺辛酸。倪倪的历史一直不好,上次又是考差了。对于考察了的学生,历史老师采取两种措施:1.抄三遍提纲,2.背提纲,老师亲自抽题。结果,全班只有倪倪一个人选择了后者。原因也很简单,她不喜欢抄写,浪费时间。可一周过去,当其他人抄完了提纲的时候,她也不过只背完了两专题。要知道,整整有一本半的内容呢!
可看到学姐,我还是不禁感慨——从《历史(必修一)》开始复习,万恶的学考!
趁着这时间,我翻了翻试卷,开始观察起历史老师的办公桌——还是很整洁的,就是东西太多了,全是书。我不是第一次来这,前两次是陪着室友昕昕一块来的。她偶尔问个历史作业什么的,也会带上我。昕昕偶尔提起历史老师,“哇她可关心我了,上次走一起问我是不是北方人,我说我老家是,她就说我们是半个老乡。就觉得她超亲切。”有时这样,“哇她批作业贼认真的!不是课代表要记录作业等级么,她就特地把作业等级写在封面了!我都不用翻了!”或这样,“我今天才知道她教高一三个班!加上高二还有一个班!哇这好辛苦啊!”我在她对历史老师的描述与赞扬,以及课堂课后的相处中,也渐渐对她有了个基本的轮廓——负责任。
大概是听到我翻试卷的声音,老师转过头。
“哦,老师我有些问题......”
“嗯好的,你先等一会。”
老师的神情与平时不一样,眉头紧锁,一脸严肃。她是个北方人,行事作风却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却也表现出热情、大方的一面。可这样的神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我很快了解到,这不是对我。
“你再想想,是全国几大?”老师问学姐。
学姐看看天花板,看看地板,始终吐不出一个字。
“不要紧,你联系一下当时的背景,想想地名、人物。”老师放慢了语气。
“全....国......五......大.......”
我听见老师长出了一口气,好像卸下了重担似的轻快,“哎,这就没错啦。很好的啊。”
“有什么不懂的啊?”她问我。笑容浅浅。
“嗯这一道,加强君权和加强中央集权,我一直搞不清。”
“那你就是在C和D中纠结了吧。我来给你讲讲……”老师的声音说不上好听,反而很尖细。但奇怪的是,我从未对此感到刺耳,反而从这不急不慢的语调中感到一次莫名的亲切,更在这声音里消褪了老师与学生间的隔阂。
我对历史选择题一向不甚敏感,天性纠结。不知是哪里出了错,我和老师总不在一个步调上。在老师讲解了三四次后,我终于恍然大悟,“噢!我懂了!那老师下一道题呢?我也不明白。”
老师盯着那道题目,很久不说话,再次露出严肃的神情,“你以后要选历史吗?”她问了与题目毫不打旮,却将成为我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的问题。
“不知道,我觉得我不适合历史。”
“你如果要选历史的话,记住,错过的题目绝不能再错第二次。这题目,上次考试也考过。”她看了我一眼。这次,我注意到了她的眼纹。
我一下子有些惭愧。
为我打扰占据了她的午休,更为我的粗心犯错。
想起昨天历史老师抽了大半节的课训我们的场景,她当时那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还历历在目。她为我们讲述了她的高中生活,尤其是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有三门不及格,生平第一次拿不及格的她就只呆呆地愣在了原地,拿着试卷不断自责了整整一周。她每天十二点睡觉,四点起床学习。历史书政治书看了不下七遍,终于在第二次模拟考获得了进步。大学时的她做家教,从未让父母给生活费。
那么我呢?
相比之下,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
剩下的几个问题,我都是带着满满的负罪感提问的,心里好不是滋味。
在最后,历史老师对我说了句,“要努力啊。”
回去路上,依旧很静,可我知道,办公室里的人还络绎不绝。
——“要努力啊”
这其中包含的不论是肯定还是劝勉,
——“嗯。”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