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童年的记忆碎片》
我的女儿小草莓出生马上快100天了,最近打算选一些她的照片洗出来在新家里做个照片墙。电脑里那个宝宝专用文件夹里,存量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所以精选还真要花点时间。想想现在的小孩真是幸福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见着了总会忍不住手机拍拍拍或者相机拍拍拍,静态有照片,动态有视频。我想有一天她长大了,看到这些美好的记录,一定会惊喜万分吧?她一定会雀跃的跑来问我:“妈妈,我小时候真是那样的吗?好可爱哦!”
我这当娘的真是羡慕又嫉妒呀!因为我都没有,10岁以前的照片,统统没有!问我母亲,给出的回复是:我刚出生那会家里条件不好,加上他们觉得拍照是件很新潮和时髦的事情(只有拍结婚照有必要去一趟),所以没给我拍婴儿照。等到我稍大一点,家里条件好一点,拍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照片有的丢失了,有的因为保存不当糊掉就顺手扔掉了!由此,我的童年是没有老照片可以作为载体想象的,我只能凭借我的回忆来追溯那十年。
我出生在在苏北农村,因为我有一个勤劳能干的母亲,我的童年过得很幸福!父亲常年外地打工,母亲一个人在家还是种了六七亩地,每天起早贪黑的劳作,自家地里种的稻子和麦子,能保证家里米面主食的供应。大大的菜园子,总是根据季节种满各种蔬菜瓜果。三月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凋谢后,结了菜籽,可以收集起来榨油。夏日里,黄瓜和西红柿总是硕果累累,蒜拍黄瓜加点盐和白糖拌西红柿都是记忆里非常美好的食物。到了秋天,红薯成熟了,可以收集了洗干净放在饭锅上蒸或者放在火塘里烤。毛豆长老了之后,连杆拔起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而后用农具拍打,收集豆子储存起来,留作年底磨豆腐,味道可比现在的好很多,豆杆亦不浪费,捆绑堆起来烧大灶用。冬天里,用猪粪做肥料的菠菜和雪里蕻长得异常的茂盛,大棵大棵绿油油的雪里蕻晒干了,找一口大缸腌制起来,又是一道美味的配菜!
屋前的空地种着几棵果树,苹果,梨,桃,石榴,待到成熟时,在我家门口转悠的小孩络绎不绝,欢乐无比。屋后砌有一口猪圈,每年都会养一两条小猪仔,等到过年前找人杀了,卖一部分留一部分,留一些新鲜的炒和炖,其他都用盐腌制起来。临近猪圈,还有一个20平的蚕房,那时候养蚕可以算是我们家的一大收入来源。跟蚕有关,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件事是:清晨陪母亲去桑树田里采桑叶,她忙着采桑叶,我忙着找桑葚,吃了一嘴紫红色。很多年后听朋友说,桑葚被蛇舔过我都一脸惊恐状。知道蚕结茧其中一道重要工序吗?就是制作“笼”让蚕爬上去,然后结成雪白的蚕果。那个“笼”制作也很有趣,用闸刀把稻草切成差不多长短,然后用草绳一圈圈绕绑起来。
屋后还有一条小河,小时候我们都饮用此河里的水,健康没有任何问题。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有一条小小的水泥船放在河边,常常爷爷会带着奶奶和我划船去放虾篓,隔一两天再去收,总有收获,一两斤河虾,还有小螃蟹,以及可恶的蚂蟥。堂哥还没有辍学外出打工的时候,会经常在河边钓鱼给我们吃,以他的技术,半天就能钓十来条,可以吃两天,红烧或者炖汤。夏日里,二哥会放一只木盆在河上,然后找到平衡点让自己稳稳坐进去,沿着河道去采摘菱角,往往都能满载而归。到了初冬,河的主人会找一些工人过来干塘,河水被吸干捕完鱼后,村里人便热热闹闹的一个跟一个去挖河蚌。这条河流,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我,就是一个野孩子。没有同龄人玩,就跟着一群比我大六、七岁的大小孩混在一起玩。在村庄的田埂上疯跑,跟着大部队一起钓龙虾,摸螺丝,捉野鸡,挖蚯蚓,逮癞蛤蟆,烤山芋,偷西瓜。偶有文静的时候,种种花,现在还记得几种诸如菊花,指甲花(凤仙花),螃蟹花(彼岸花),万年青,仙人掌,太阳花,还有一种叫做白玫瑰的,种了一棵,没多久就串成一片,香飘几里。后来,我和母亲被接到城里生活。隔了一年,我最敬重的大伯,方圆几里的老好人,因为工作上与人发生一点纠纷,一时想不开背着家人服毒自杀,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后来那种叫白玫瑰的花,灭绝了。
我们家貌似有一个默认的习惯,人死后,照片是不能留的,即使是和活人的合照,也要一起烧掉。为此,去世的亲人们的样子,在我的记忆中逐年模糊。有关于他们的事,也在逐年忘却,最后只留下一个名字。这种感觉非常不好,所以我想有生之年,好好学习写作,然后采访一些家人,听他们讲讲他们自己以及那些逝去的人的故事,最终写一部家史,留给后辈。
我这当娘的真是羡慕又嫉妒呀!因为我都没有,10岁以前的照片,统统没有!问我母亲,给出的回复是:我刚出生那会家里条件不好,加上他们觉得拍照是件很新潮和时髦的事情(只有拍结婚照有必要去一趟),所以没给我拍婴儿照。等到我稍大一点,家里条件好一点,拍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照片有的丢失了,有的因为保存不当糊掉就顺手扔掉了!由此,我的童年是没有老照片可以作为载体想象的,我只能凭借我的回忆来追溯那十年。
我出生在在苏北农村,因为我有一个勤劳能干的母亲,我的童年过得很幸福!父亲常年外地打工,母亲一个人在家还是种了六七亩地,每天起早贪黑的劳作,自家地里种的稻子和麦子,能保证家里米面主食的供应。大大的菜园子,总是根据季节种满各种蔬菜瓜果。三月里金灿灿的油菜花凋谢后,结了菜籽,可以收集起来榨油。夏日里,黄瓜和西红柿总是硕果累累,蒜拍黄瓜加点盐和白糖拌西红柿都是记忆里非常美好的食物。到了秋天,红薯成熟了,可以收集了洗干净放在饭锅上蒸或者放在火塘里烤。毛豆长老了之后,连杆拔起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而后用农具拍打,收集豆子储存起来,留作年底磨豆腐,味道可比现在的好很多,豆杆亦不浪费,捆绑堆起来烧大灶用。冬天里,用猪粪做肥料的菠菜和雪里蕻长得异常的茂盛,大棵大棵绿油油的雪里蕻晒干了,找一口大缸腌制起来,又是一道美味的配菜!
屋前的空地种着几棵果树,苹果,梨,桃,石榴,待到成熟时,在我家门口转悠的小孩络绎不绝,欢乐无比。屋后砌有一口猪圈,每年都会养一两条小猪仔,等到过年前找人杀了,卖一部分留一部分,留一些新鲜的炒和炖,其他都用盐腌制起来。临近猪圈,还有一个20平的蚕房,那时候养蚕可以算是我们家的一大收入来源。跟蚕有关,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件事是:清晨陪母亲去桑树田里采桑叶,她忙着采桑叶,我忙着找桑葚,吃了一嘴紫红色。很多年后听朋友说,桑葚被蛇舔过我都一脸惊恐状。知道蚕结茧其中一道重要工序吗?就是制作“笼”让蚕爬上去,然后结成雪白的蚕果。那个“笼”制作也很有趣,用闸刀把稻草切成差不多长短,然后用草绳一圈圈绕绑起来。
屋后还有一条小河,小时候我们都饮用此河里的水,健康没有任何问题。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有一条小小的水泥船放在河边,常常爷爷会带着奶奶和我划船去放虾篓,隔一两天再去收,总有收获,一两斤河虾,还有小螃蟹,以及可恶的蚂蟥。堂哥还没有辍学外出打工的时候,会经常在河边钓鱼给我们吃,以他的技术,半天就能钓十来条,可以吃两天,红烧或者炖汤。夏日里,二哥会放一只木盆在河上,然后找到平衡点让自己稳稳坐进去,沿着河道去采摘菱角,往往都能满载而归。到了初冬,河的主人会找一些工人过来干塘,河水被吸干捕完鱼后,村里人便热热闹闹的一个跟一个去挖河蚌。这条河流,给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童年的我,就是一个野孩子。没有同龄人玩,就跟着一群比我大六、七岁的大小孩混在一起玩。在村庄的田埂上疯跑,跟着大部队一起钓龙虾,摸螺丝,捉野鸡,挖蚯蚓,逮癞蛤蟆,烤山芋,偷西瓜。偶有文静的时候,种种花,现在还记得几种诸如菊花,指甲花(凤仙花),螃蟹花(彼岸花),万年青,仙人掌,太阳花,还有一种叫做白玫瑰的,种了一棵,没多久就串成一片,香飘几里。后来,我和母亲被接到城里生活。隔了一年,我最敬重的大伯,方圆几里的老好人,因为工作上与人发生一点纠纷,一时想不开背着家人服毒自杀,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后来那种叫白玫瑰的花,灭绝了。
我们家貌似有一个默认的习惯,人死后,照片是不能留的,即使是和活人的合照,也要一起烧掉。为此,去世的亲人们的样子,在我的记忆中逐年模糊。有关于他们的事,也在逐年忘却,最后只留下一个名字。这种感觉非常不好,所以我想有生之年,好好学习写作,然后采访一些家人,听他们讲讲他们自己以及那些逝去的人的故事,最终写一部家史,留给后辈。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