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之《美术、神话与祭祀》
2016-03-01
《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的一本考古学著作,由三个词语排列组成。<br>我们所说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或者黑铁时代,除了从王小波的小说中找到之外,还是一种用某个时间段最重要的器具来划分时代的一种方法,本书专就青铜说明。
1. 中外的不同。中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像其他文明用于生产或征战。而中国人祭祀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祖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族」这一观念的看重。问题在于,此种不同是如何衡量的,其他文明的不祭祀吗,还是祭祀用的其他东西,那么那种东西对其文明是否重要?同样,当时中国从事生产与征战的器具是什么?
2. 由祭祀带来的权利结构。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有祭祀的资格,到「颛顼」止,将天地分开。从此祭祀成为某一类人所专属,由此获得权利。
3. 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在建造条件很艰难的情况下,在青铜器的表面刻上纹饰,这个举动本身就说明其重要性。对某些动物的崇拜(能飞、能潜水、与雨一起出现)逐渐演变为祭祀上的固定符号。因此才有各种虚幻或真实的动物纹饰,以此来沟通上天与祖先。
4. 萨满教。这个词最开始听说的时候还是在玄幻小说中,异大陆的萨满巫师。再看到是在《呼兰河传》中的「跳大神」。今次再听到,也算稀奇的经历,但也不过是个名词。让人感兴趣的是很多事物的起源,往往起源于一种后来人看来很荒唐的事物上,以至于后来人在研究的时候,即便走向真实也像是在走向虚妄。或者再过多少年后,那时的人类(如果还有,还叫「人类」的话),会怎样看待这时候的我们?
5. 最近道长讲的都与诸如「民族」、「国家」相关,《国史大纲》、《想象的共同体》、《乡土中国》、《烛烬》,再加上今天的。会想如果把书给书中所描述的人来看,会做何想?
------------------------------------
2016-03-02
时间很快,昨天才看完上部分,今天一看下部分已经出现,正好趁热。不再专门转述观点,只记几个到现在还残存在脑中的。
1.传说中仓颉造字,有「天雨粟,鬼夜哭」之异象。战国时即有此说,可见对于文字的重视很早就认得很清楚。然而一开始掌握文字的人确实我们现在认为是「跳大神」的人,所谓巫师。占卜很有意思,火烧骨头出现裂纹,根据这裂纹给出答案,再将这答案可在骨头上,流落到现在,就成了「甲骨」,文字也就成了「甲骨文」。
2. 对于动物,或者说对于动物所代表的自然的态度。就本书来说,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融合的,并不认为自己比自然更高,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才会以蓍(shì)草、甲骨来进行占卜,认为这些植物动物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帮助我们与祖先或者与神沟通。于是也很喜欢视频中所讲的那个古印加帝国的故事,每个人一出生巫师就会指定一个虚幻或真实的动物与其相配。
3. 身为局外人了解之难。人头在老虎中的形象,眼睛的形象,饕餮的形象,对于这些的解释都是千年之后的我们所做出来的,即便觉得有信服力,但可能也是南辕北辙。同样的,对于各个文明起源的解释,也许从解释者的角度看,是这么一回事,但也只是从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如是。因此对于中国远古时代的推测,诸如奴隶社会、水利驱动社会,又或者张光直所说祭祀政治驱动社会,都是阐述者的观点,我们永远不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
4. 解释之必要。解释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还原事实,或者说并不只是还原事实,更多的是借这种解释来看待现在。因为即便是历史或者考古,也是现在人所做出来的,其影响也一定针对于现在或者将来。想起之前在哪里看过的一段话,大致是说「西方人所描述的新大陆,只是其西方人所印象到的新大陆,同样,其他西方人所看到的新大陆,也只是他们所想看到的新大陆的印象」。换一句说烂了却感觉越来越有深意的一句话:「太阳之下并无新事」。
5. 西方之与自然隔绝,其他文明之与自然融合。由上所述,这种解释也只是一种解释,从文明的某些特点中抽取某些支持这论据的,从而得到结论。但不可否认这论断给我们反映了各自文明的不同侧面。
以上,就像道长所说,不管接不接受张光直老先生的观点,读一读他的书,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尽管这生活的图景并不全面,却已经能让我们少犯很多错误。但在网上搜这书,已经买不到了。
《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的一本考古学著作,由三个词语排列组成。<br>我们所说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或者黑铁时代,除了从王小波的小说中找到之外,还是一种用某个时间段最重要的器具来划分时代的一种方法,本书专就青铜说明。
1. 中外的不同。中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而不像其他文明用于生产或征战。而中国人祭祀的对象主要是自己的祖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族」这一观念的看重。问题在于,此种不同是如何衡量的,其他文明的不祭祀吗,还是祭祀用的其他东西,那么那种东西对其文明是否重要?同样,当时中国从事生产与征战的器具是什么?
2. 由祭祀带来的权利结构。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有祭祀的资格,到「颛顼」止,将天地分开。从此祭祀成为某一类人所专属,由此获得权利。
3. 青铜器上的动物纹饰。在建造条件很艰难的情况下,在青铜器的表面刻上纹饰,这个举动本身就说明其重要性。对某些动物的崇拜(能飞、能潜水、与雨一起出现)逐渐演变为祭祀上的固定符号。因此才有各种虚幻或真实的动物纹饰,以此来沟通上天与祖先。
4. 萨满教。这个词最开始听说的时候还是在玄幻小说中,异大陆的萨满巫师。再看到是在《呼兰河传》中的「跳大神」。今次再听到,也算稀奇的经历,但也不过是个名词。让人感兴趣的是很多事物的起源,往往起源于一种后来人看来很荒唐的事物上,以至于后来人在研究的时候,即便走向真实也像是在走向虚妄。或者再过多少年后,那时的人类(如果还有,还叫「人类」的话),会怎样看待这时候的我们?
5. 最近道长讲的都与诸如「民族」、「国家」相关,《国史大纲》、《想象的共同体》、《乡土中国》、《烛烬》,再加上今天的。会想如果把书给书中所描述的人来看,会做何想?
------------------------------------
2016-03-02
时间很快,昨天才看完上部分,今天一看下部分已经出现,正好趁热。不再专门转述观点,只记几个到现在还残存在脑中的。
1.传说中仓颉造字,有「天雨粟,鬼夜哭」之异象。战国时即有此说,可见对于文字的重视很早就认得很清楚。然而一开始掌握文字的人确实我们现在认为是「跳大神」的人,所谓巫师。占卜很有意思,火烧骨头出现裂纹,根据这裂纹给出答案,再将这答案可在骨头上,流落到现在,就成了「甲骨」,文字也就成了「甲骨文」。
2. 对于动物,或者说对于动物所代表的自然的态度。就本书来说,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是融合的,并不认为自己比自然更高,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才会以蓍(shì)草、甲骨来进行占卜,认为这些植物动物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帮助我们与祖先或者与神沟通。于是也很喜欢视频中所讲的那个古印加帝国的故事,每个人一出生巫师就会指定一个虚幻或真实的动物与其相配。
3. 身为局外人了解之难。人头在老虎中的形象,眼睛的形象,饕餮的形象,对于这些的解释都是千年之后的我们所做出来的,即便觉得有信服力,但可能也是南辕北辙。同样的,对于各个文明起源的解释,也许从解释者的角度看,是这么一回事,但也只是从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如是。因此对于中国远古时代的推测,诸如奴隶社会、水利驱动社会,又或者张光直所说祭祀政治驱动社会,都是阐述者的观点,我们永远不知道真实情况是什么。
4. 解释之必要。解释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为了还原事实,或者说并不只是还原事实,更多的是借这种解释来看待现在。因为即便是历史或者考古,也是现在人所做出来的,其影响也一定针对于现在或者将来。想起之前在哪里看过的一段话,大致是说「西方人所描述的新大陆,只是其西方人所印象到的新大陆,同样,其他西方人所看到的新大陆,也只是他们所想看到的新大陆的印象」。换一句说烂了却感觉越来越有深意的一句话:「太阳之下并无新事」。
5. 西方之与自然隔绝,其他文明之与自然融合。由上所述,这种解释也只是一种解释,从文明的某些特点中抽取某些支持这论据的,从而得到结论。但不可否认这论断给我们反映了各自文明的不同侧面。
以上,就像道长所说,不管接不接受张光直老先生的观点,读一读他的书,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尽管这生活的图景并不全面,却已经能让我们少犯很多错误。但在网上搜这书,已经买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