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湾记忆(二)——鹿港小镇 没有霓虹灯的闲暇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提到鹿港,可能90%的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罗大佑的这首《鹿港小镇》,对于许多没去过那里的人们来说,这首歌似乎在告诉人们,鹿港不是一座繁华的都市,只是一处静谧的港湾。
初到鹿港——特别是从台北这样的大城市过来,你一下子可能不适应这种反差。因为这里的白天非常安静,街面上几乎没什么人,整个小镇就像是个被太阳光晒到屁股了也不起来的孩子,睡眼惺忪地看着每个从外地来观光旅行的人们。
但是,请不要低估了这座古意甚浓的小镇,台湾有“一府二鹿三艋胛”之说,“鹿”指的就是鹿港。古时候的鹿港以贸易为主,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鹿港开设渡口,与福建泉州蚶江对渡直航,从此开启了鹿港的黄金时期,一度成为当时台湾的第二大城镇。如今虽然繁华不在,但漫步在在老街区依然能体会这些怀旧景观的昔日风情。
在现在的台湾,鹿港并不能算是一座主打旅游的城镇,因此很少会有观光团来到这里。正因为这样,鹿港迎接的,都是不喜喧闹、喜欢探寻人文情怀和历史积淀的客人;而反过来说,每个怀着这般心境来到鹿港的人,反而不会做足厚厚的攻略,机械般地逐项打钩进行,而是信步游走在鹿港老街的石板路上、旧房子旁,还有怀旧气息浓厚的茶楼和杂货铺中间,节奏散漫地享受那种某个古迹蓦然出现在眼前的惊喜。
说到小巷
像鹿港这种深藏不露的小镇,最值得去体验的就是一条条曲曲弯弯甚至是不知名的小巷,完全下意识地穿行在这些小巷中间,感觉有点像北京的胡同游,只不过在鹿港你会更自在,因为你不会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
鹿港最有名的小巷是摸乳巷,据说这条巷子有200多年历史,因为鹿港位于海边,为了抵御强劲的海风,居民把屋舍建造得很紧密,于是就出现了像摸乳巷这样的小巷子。对于第一次拜访这里的我来说,也是几经辗转才得见真颜。摸乳巷据说最窄的地方只有59cm,两个人通过时很难不碰到对方身体,几乎每个来鹿港的人都必来这里留念,我也不能免俗。不过听说鹿港还有一条更窄的“君子巷”,最窄的地方只有47cm,太胖的人都很难通过,只是走过摸乳巷的我,后来没有尝试挑战。
除了摸乳巷,其他诸如九曲巷、金盛巷等等,尽是些蜿蜒悠长的古巷,不走到尽头根本不知道通向哪里,而这就像老北京的胡同,亦或是国画中的留白,不让你一眼望尽,却又是娓娓道来。
说到庙宇
如今闲暇自在的鹿港,也曾有过人文荟萃与风华鼎盛的年代。早年得益于与泉州通航,使得这里又被叫作“小泉州”,即便是今天的鹿港,仍保持着清代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作为海上丝路的重镇,泉州有着“世界宗教艺术馆”的美誉,而与之相呼应的小镇鹿港,所承载的不仅是相通语言、相同的民俗和相近的建筑风格,还有着一样的宗教和信仰。
在台湾有五座龙山寺,而鹿港龙山寺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台湾保存最好的清代建筑,现在也是台湾一级古迹。其实这座寺庙至今也经历了多次整修,甚至在上世纪末的大地震中还遭到严重损毁,但这不能影响这座寺庙在鹿港人甚至是台湾人心中的地位。据说鹿港龙山寺的建材如砖石、福州杉皆由泉州远渡重洋而来,并以巨资延聘闽粤名匠来台兴建,格式规模仿照泉州开元寺,全寺占地一千六百余坪,深具泉州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亲情。龙山寺其实并不大,大概十几分钟就尅逛完。全寺前后两层院子,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无处不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除了龙山寺,鹿港还有一座著名的寺庙——鹿港天后宫,了解台湾民俗的人都知道,台湾人信奉妈祖,认为妈祖可以保佑平安,而是全台湾400多座妈祖庙之冠,在台湾各妈祖庙中地位极高,只因这里所供奉的妈祖神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由福建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从莆田湄洲天后宫恭迎到台湾的,是全省唯一由湄洲而来的神像,被称作祖神,因此这里也号称祖庙。由于香火鼎盛,神像久受香烟熏染,由原来的粉红色变成黑色,被信徒们称为黑面妈。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全台70多座由鹿港天后宫分出香火的妈祖庙神像势全副銮驾前来鹿港朝谒祖庙,届时人山人海,盛况非凡。
说到美食
如今,天后宫在平时也成为鹿港人晚上最愿意去的地方,因为这里集中了鹿港所有的乡土小吃,诸如鱿鱼羹、肉圆、面线糊、肉包、虾丸、扁食、蚵仔煎、生炒五味、面茶、杏仁茶等,在这里几乎都找得到。
而鹿港的糕点也是非常有名,这里要介绍鹿港两家非常有名的老店:郑兴珍饼铺和玉珍斋。前者的凤眼糕、绿豆糕和牛舌饼,以及后者的凤梨酥都是享誉全台湾的,而且两家店都在中山路上,玉珍斋更是在老街路口。郑兴珍饼铺里的凤眼糕是可以免费试吃的,我个人最喜欢草莓的;牛舌饼软而糯,不同于宜兰的脆而香,但同是全台湾最好的。而到玉珍斋更火,各种糕点买的人都排长队,老字号就是不一样。
说到传统
除了鹿港的美食,这里还有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特有的手工艺品。随便百度一下就知道,鹿港是全台湾传统工艺师承最多的地方,以全台有36位薪传奖得主来说,鹿港就占了16位,像三义可能只是木雕闻名,但在鹿港就有金雕、银雕、木雕等等,这些匠师工艺作品吸引不少外国人驻足。王惠美指出,近年来,到鹿港一游的陆客以访问团最多,这些匠师工艺总是让来自大陆的学者、官员惊喜连连,也成为访问团每到鹿港必造访的地方。
在鹿港有座桂花巷艺术村,这里只是鹿港的一条非常安静的小巷,两旁都是一些民间手工艺人的私人展馆,但不一起开放,每个展馆都有自己的营业时间,这些艺人们会自己做一些比较得意的工艺品,游客可以自由参观,有相中的谈价购买,还可以亲自看着一件件工艺品的制作,也算是不错的体验。
说到住行
鹿港属于彰化县,从台北去坐捷运到台北火车站,按指示标到台北捷运站购买统联客运1062次,350元台币,3.5小时行程。彰化县有火车站,往来台湾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都有火车,火车站前就有去鹿港的大巴。
鹿港的旅店相对不多,推荐一家比较经济型的旅店:全忠旅社,一天800台币(约合人民币160元左右)。看门脸不太大,但真的是“别有洞天”,颇有些“小巷意味”。
![]() |
鹿港政府,一种大陆乡镇政府的即视感。 |
初到鹿港——特别是从台北这样的大城市过来,你一下子可能不适应这种反差。因为这里的白天非常安静,街面上几乎没什么人,整个小镇就像是个被太阳光晒到屁股了也不起来的孩子,睡眼惺忪地看着每个从外地来观光旅行的人们。
![]() |
中午的鹿港老街,安静悠闲。 |
但是,请不要低估了这座古意甚浓的小镇,台湾有“一府二鹿三艋胛”之说,“鹿”指的就是鹿港。古时候的鹿港以贸易为主,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鹿港开设渡口,与福建泉州蚶江对渡直航,从此开启了鹿港的黄金时期,一度成为当时台湾的第二大城镇。如今虽然繁华不在,但漫步在在老街区依然能体会这些怀旧景观的昔日风情。
在现在的台湾,鹿港并不能算是一座主打旅游的城镇,因此很少会有观光团来到这里。正因为这样,鹿港迎接的,都是不喜喧闹、喜欢探寻人文情怀和历史积淀的客人;而反过来说,每个怀着这般心境来到鹿港的人,反而不会做足厚厚的攻略,机械般地逐项打钩进行,而是信步游走在鹿港老街的石板路上、旧房子旁,还有怀旧气息浓厚的茶楼和杂货铺中间,节奏散漫地享受那种某个古迹蓦然出现在眼前的惊喜。
说到小巷
像鹿港这种深藏不露的小镇,最值得去体验的就是一条条曲曲弯弯甚至是不知名的小巷,完全下意识地穿行在这些小巷中间,感觉有点像北京的胡同游,只不过在鹿港你会更自在,因为你不会看到熙熙攘攘的人流。
鹿港最有名的小巷是摸乳巷,据说这条巷子有200多年历史,因为鹿港位于海边,为了抵御强劲的海风,居民把屋舍建造得很紧密,于是就出现了像摸乳巷这样的小巷子。对于第一次拜访这里的我来说,也是几经辗转才得见真颜。摸乳巷据说最窄的地方只有59cm,两个人通过时很难不碰到对方身体,几乎每个来鹿港的人都必来这里留念,我也不能免俗。不过听说鹿港还有一条更窄的“君子巷”,最窄的地方只有47cm,太胖的人都很难通过,只是走过摸乳巷的我,后来没有尝试挑战。
除了摸乳巷,其他诸如九曲巷、金盛巷等等,尽是些蜿蜒悠长的古巷,不走到尽头根本不知道通向哪里,而这就像老北京的胡同,亦或是国画中的留白,不让你一眼望尽,却又是娓娓道来。
![]() |
据当地人讲,摸乳巷已经“摸”不到“乳”了。 |
说到庙宇
如今闲暇自在的鹿港,也曾有过人文荟萃与风华鼎盛的年代。早年得益于与泉州通航,使得这里又被叫作“小泉州”,即便是今天的鹿港,仍保持着清代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作为海上丝路的重镇,泉州有着“世界宗教艺术馆”的美誉,而与之相呼应的小镇鹿港,所承载的不仅是相通语言、相同的民俗和相近的建筑风格,还有着一样的宗教和信仰。
在台湾有五座龙山寺,而鹿港龙山寺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台湾保存最好的清代建筑,现在也是台湾一级古迹。其实这座寺庙至今也经历了多次整修,甚至在上世纪末的大地震中还遭到严重损毁,但这不能影响这座寺庙在鹿港人甚至是台湾人心中的地位。据说鹿港龙山寺的建材如砖石、福州杉皆由泉州远渡重洋而来,并以巨资延聘闽粤名匠来台兴建,格式规模仿照泉州开元寺,全寺占地一千六百余坪,深具泉州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亲情。龙山寺其实并不大,大概十几分钟就尅逛完。全寺前后两层院子,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无处不透着历史的沧桑感。
![]() |
鹿港龙山寺 |
![]() |
据说这是全台湾保存最完好的龙山寺 |
![]() |
龙山寺大殿 |
除了龙山寺,鹿港还有一座著名的寺庙——鹿港天后宫,了解台湾民俗的人都知道,台湾人信奉妈祖,认为妈祖可以保佑平安,而是全台湾400多座妈祖庙之冠,在台湾各妈祖庙中地位极高,只因这里所供奉的妈祖神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由福建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从莆田湄洲天后宫恭迎到台湾的,是全省唯一由湄洲而来的神像,被称作祖神,因此这里也号称祖庙。由于香火鼎盛,神像久受香烟熏染,由原来的粉红色变成黑色,被信徒们称为黑面妈。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全台70多座由鹿港天后宫分出香火的妈祖庙神像势全副銮驾前来鹿港朝谒祖庙,届时人山人海,盛况非凡。
![]() |
天后宫 |
![]() |
天后宫夜景 |
说到美食
如今,天后宫在平时也成为鹿港人晚上最愿意去的地方,因为这里集中了鹿港所有的乡土小吃,诸如鱿鱼羹、肉圆、面线糊、肉包、虾丸、扁食、蚵仔煎、生炒五味、面茶、杏仁茶等,在这里几乎都找得到。
而鹿港的糕点也是非常有名,这里要介绍鹿港两家非常有名的老店:郑兴珍饼铺和玉珍斋。前者的凤眼糕、绿豆糕和牛舌饼,以及后者的凤梨酥都是享誉全台湾的,而且两家店都在中山路上,玉珍斋更是在老街路口。郑兴珍饼铺里的凤眼糕是可以免费试吃的,我个人最喜欢草莓的;牛舌饼软而糯,不同于宜兰的脆而香,但同是全台湾最好的。而到玉珍斋更火,各种糕点买的人都排长队,老字号就是不一样。
说到传统
除了鹿港的美食,这里还有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特有的手工艺品。随便百度一下就知道,鹿港是全台湾传统工艺师承最多的地方,以全台有36位薪传奖得主来说,鹿港就占了16位,像三义可能只是木雕闻名,但在鹿港就有金雕、银雕、木雕等等,这些匠师工艺作品吸引不少外国人驻足。王惠美指出,近年来,到鹿港一游的陆客以访问团最多,这些匠师工艺总是让来自大陆的学者、官员惊喜连连,也成为访问团每到鹿港必造访的地方。
在鹿港有座桂花巷艺术村,这里只是鹿港的一条非常安静的小巷,两旁都是一些民间手工艺人的私人展馆,但不一起开放,每个展馆都有自己的营业时间,这些艺人们会自己做一些比较得意的工艺品,游客可以自由参观,有相中的谈价购买,还可以亲自看着一件件工艺品的制作,也算是不错的体验。
说到住行
鹿港属于彰化县,从台北去坐捷运到台北火车站,按指示标到台北捷运站购买统联客运1062次,350元台币,3.5小时行程。彰化县有火车站,往来台湾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都有火车,火车站前就有去鹿港的大巴。
鹿港的旅店相对不多,推荐一家比较经济型的旅店:全忠旅社,一天800台币(约合人民币160元左右)。看门脸不太大,但真的是“别有洞天”,颇有些“小巷意味”。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