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少年
一个月前画这张图片时,我们刚请工地上的师傅吃完饭,土豪哥陈郡恰好有“重要事情”走开,留下我一个人面对四十多个油腻腻的锅碗瓢盆,正在我悲壮之情油生时,油漆少年小赵拖着他表弟出现,和我一起在没有灯的夜晚,蹲在工地水龙头边,刷了一个晚上的油。从那以后,想和土豪哥绝交的念头时常浮现,每每想起坑队友的猪队友,都让人痛心不已。
再然后,油漆少年成了众人的男神。半夜找不到人卸一车几百斤的木头,喊小赵;布置舞台没有人敢爬那么高挂彩灯,喊小赵;有一回和湖南师傅谈判找人撑场面,喊小赵;干不动力气活搬搬扛扛的事情,喊小赵;几个人累得不想做饭,眼神一对,自动自觉地就走去小赵家。村里青年人几乎外出打工,难得见到和我们同龄又如此热心的少年,小赵和他表弟快要被我们玩坏了。
油漆少年的故事很精彩。想要留作品在自己家乡的赵师傅是他父亲,赵师傅在广东打工,小赵还只有一百天的时候,抱去给姑姑家养。姑姑待他如自己的儿子,小赵从没有喊过姑妈,当着面,喊一声妈妈。所以打小油漆少年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当着姑妈面提起时,心想,姑妈也一定很欣慰,孩子都很孝顺懂事。
都说家庭教育很重要,对比其他的“留守儿童”,小赵明显是幸福的,因为姑父和姑妈都是顶好的人,养育出来的孩子心眼尤其好,小赵也就在打小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在村子里,深受村民喜爱。小赵没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因为家里建房屋,借了亲戚十几万,父亲那几年身体不好,在外头打工几年,小赵一个人就帮家里还了六七万。(奇怪,我怎么就知道他这么多事情。)
每一次领朋友、客人参观工地,经过小赵家装修的房子,我总会有一段开场白:“博物馆房屋都是找当地不同的师傅承包建起,这栋房子装修的师傅姓赵,和他儿子侄子一起装修。他儿子原来学油漆,在广州有不错的工资,但因为怕爸爸的木匠手艺失传,就毅然辞去工作和父亲从零基础学起,现在很少人学木工,等到几十年后,这一批优秀的木匠师傅不在,也许,就没有人会这门手艺了。”然后,来的人就会被感动得连连点头,见到帅帅的油漆少年,一股莫名的情愫从肚子里悄然爬起,一直到嗓子眼,才挤出一句:师傅好厉害。
木工的手艺也不容易学,时常和机器接触难免受点伤,有一回,油漆少年为了教表弟推板子,一不留心,左手无名指前头的肉肉被机器带去一点,我们吓得甩下碗筷跑去看他,结果他一脸淡定还举着手拍照留念。赵师傅还尤为淡定地说:手着了,去医院,一个人去就好,也没什么事。听得我们一脸黑线,心里盘算这货是不是他爹亲生的。陈郡问他,后悔吗?他也只是笑笑,没什么后悔的,做一行,难免。那时候,我们蹲坐在他家屋前,吹着晚风,望着对岸正在建起的博物馆,想说点什么,也只是苦笑。
当然,厉害的小赵也有窘迫的时候,工地师傅领钱需要填写签收单,第一次见他拿着笔不自在的写字,想很久不会写“预付款”皱着眉头的表情,会让你觉得,知识分子和辍学少年的字眼尤为讽刺和心酸。有一天夜里,小赵也曾感慨,我就是读书少了,如果多读点书,现在的我也肯定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当我想做什么事情时,文化水平高低不是阻碍我的缘由,我也能做很多想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朴实的关于农村教育的例子,等到错过最佳的学习机会,再想回头,也只能留下半夜的叹息,但幸好,志气少年只要愿意做事,愿意学习,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路。
你以为写到这里,差不多就是总结提升的结尾,故事就该告一段落了,没错,这就是结尾。少年故事续集《那些年,小赵陪我走过的夜路》、《耳环王》、《无良同事的八卦》还在酝酿,想听更多故事,那只有说一声,我在贵州等你。
再然后,油漆少年成了众人的男神。半夜找不到人卸一车几百斤的木头,喊小赵;布置舞台没有人敢爬那么高挂彩灯,喊小赵;有一回和湖南师傅谈判找人撑场面,喊小赵;干不动力气活搬搬扛扛的事情,喊小赵;几个人累得不想做饭,眼神一对,自动自觉地就走去小赵家。村里青年人几乎外出打工,难得见到和我们同龄又如此热心的少年,小赵和他表弟快要被我们玩坏了。
油漆少年的故事很精彩。想要留作品在自己家乡的赵师傅是他父亲,赵师傅在广东打工,小赵还只有一百天的时候,抱去给姑姑家养。姑姑待他如自己的儿子,小赵从没有喊过姑妈,当着面,喊一声妈妈。所以打小油漆少年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当着姑妈面提起时,心想,姑妈也一定很欣慰,孩子都很孝顺懂事。
都说家庭教育很重要,对比其他的“留守儿童”,小赵明显是幸福的,因为姑父和姑妈都是顶好的人,养育出来的孩子心眼尤其好,小赵也就在打小没有父母照顾的情况下茁壮成长,在村子里,深受村民喜爱。小赵没读完初中便外出打工,因为家里建房屋,借了亲戚十几万,父亲那几年身体不好,在外头打工几年,小赵一个人就帮家里还了六七万。(奇怪,我怎么就知道他这么多事情。)
每一次领朋友、客人参观工地,经过小赵家装修的房子,我总会有一段开场白:“博物馆房屋都是找当地不同的师傅承包建起,这栋房子装修的师傅姓赵,和他儿子侄子一起装修。他儿子原来学油漆,在广州有不错的工资,但因为怕爸爸的木匠手艺失传,就毅然辞去工作和父亲从零基础学起,现在很少人学木工,等到几十年后,这一批优秀的木匠师傅不在,也许,就没有人会这门手艺了。”然后,来的人就会被感动得连连点头,见到帅帅的油漆少年,一股莫名的情愫从肚子里悄然爬起,一直到嗓子眼,才挤出一句:师傅好厉害。
木工的手艺也不容易学,时常和机器接触难免受点伤,有一回,油漆少年为了教表弟推板子,一不留心,左手无名指前头的肉肉被机器带去一点,我们吓得甩下碗筷跑去看他,结果他一脸淡定还举着手拍照留念。赵师傅还尤为淡定地说:手着了,去医院,一个人去就好,也没什么事。听得我们一脸黑线,心里盘算这货是不是他爹亲生的。陈郡问他,后悔吗?他也只是笑笑,没什么后悔的,做一行,难免。那时候,我们蹲坐在他家屋前,吹着晚风,望着对岸正在建起的博物馆,想说点什么,也只是苦笑。
当然,厉害的小赵也有窘迫的时候,工地师傅领钱需要填写签收单,第一次见他拿着笔不自在的写字,想很久不会写“预付款”皱着眉头的表情,会让你觉得,知识分子和辍学少年的字眼尤为讽刺和心酸。有一天夜里,小赵也曾感慨,我就是读书少了,如果多读点书,现在的我也肯定不是这个样子,至少当我想做什么事情时,文化水平高低不是阻碍我的缘由,我也能做很多想做的事情。
这是一个很朴实的关于农村教育的例子,等到错过最佳的学习机会,再想回头,也只能留下半夜的叹息,但幸好,志气少年只要愿意做事,愿意学习,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路。
你以为写到这里,差不多就是总结提升的结尾,故事就该告一段落了,没错,这就是结尾。少年故事续集《那些年,小赵陪我走过的夜路》、《耳环王》、《无良同事的八卦》还在酝酿,想听更多故事,那只有说一声,我在贵州等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