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 like uh……
![]() |
海报 |
爆笑黑色幽默剧
演员:凯丁 希拉瑞斯 安东尼.Blue Rinya 阿熏的老公
导演凯丁:昆汀?不,凯丁。(原话如下:I’m the Kidding .But I’m not kidding.)凯丁的开朗在业界是有名的,甚至于在他的作品中频频露脸。当然他并不在意别人拿他跟昆汀比,尽管也没有什么可比性(编者注)。虽然也跟他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凯丁也总是笑笑了事。
影片所有的灵感来源于低俗小说。凯丁:嘿,兄弟,知道吗,半夜醒来,发现已经是20091222,本来想把时间作为影片的名字,不过老外们不懂,决定中文名字的时候再叫做1222……哈哈。
当被问到为什么如此在意中文名字的时候,凯丁很幽默的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会说英语,他们可以说,但是很烂的那种。我还是懂中文的,而不是粤语:)
凯丁:如果给我一点点经费,生活就应该被导演成这般精彩
剧本内容:.
前面长篇很平淡的情节,建议直接跳半个小时接着看。但是如果真的跳过了这一大段镜头,观众一定会为后面情节的杂乱无序而抓狂。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叙述,我们可以想象出另一个精彩的故事。而这部分平铺直叙却正是故事的主体。
Every body just be cool .Hey ,hey ,hey ,dude ,be cool ,just be cool .我们是来吃饭的,我们是过来结账的,我们并不是来踢馆子的。你还寄希望于主人公怎么说,如果突然之间被七八个彪形大汉围住。每个人表情都是那么炙热那么群情激昂,那么义愤填膺。当然,幸好他们没带枪。凯丁圆滑的一面体现出来了,老板看我脸熟吗,老板娘看我脸熟吗,小伙计,看我脸熟吗。对了,我就是你们这边的常客,对于今晚的事情我觉得很抱歉。有事可以商量……各位观众看到这儿是不是又想起了低俗小说中的那位狼先生Mr. Wolf,呵呵。这也是低俗小说中凯丁最喜欢的角色。因为他觉得狼先生能把最搞笑的事情做的最严肃而不露痕迹。当然生活中的凯丁并不太乐于善后,因为太麻烦,所以他总会顺其自然的来。其实这也并不是电影原定的情节,也就是说那块儿玻璃打酱油的时候悲剧了。这也正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一笔经费支出。因为你总不能寄希望于跑龙套的、只露过脸的出租车司机,没出现过正脸的Rinya拿到多于一份盒饭的薪酬。
希拉瑞斯:Kidding ,Blue’s blooding……看过低俗小说吗?你觉得菲比怎样?女人在这种时候最容易惊慌失措,但你不能寄希望于一拳KO她。当然这是影评中的一句话,电影中往往都不能将这种想法表现的太露骨。这个镜头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女士是要用来关爱的,哪怕她们会因为些许小事而变得紧张兮兮,因为凯丁导演本人并不喜欢粗线条的女士。此时的凯丁呢?刚从被包围的窘境中挣扎出来,神经还没来得及舒展就又被揪了出来。
后来,Blue的钱包丢了,看过低俗小说的各位观众一定知道钱包到了什么地方,对了就是the one it says mother-fucker ……
凯丁说,电影中的抽烟是装出来的,因为自己生活中并不抽烟,所以每到这种镜头的时候最是煎熬,有时要多拍好多次才能找到感觉。喝酒恰恰相反,电影中所有酒后的情节都是凯丁导演酒后完成的,性情表现的很真实,很贴合人物形象。凯丁:在酒精的麻痹下,一切原本的虚伪的外衣都被扯掉,行动直接反映出内心的想法。所以凯丁说再也不会为酒后失言失态而道歉,只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负责是男人Rule NO.1。
你知道吗,希拉瑞斯的手是冰凉的,哪怕我一直握着,呵了半天。看来小家伙儿是被吓坏了。凯丁是希拉瑞斯的哥哥,但是他在当时并没有说什么鼓励的话。只是故作的镇定强撑着自己。骨子里面的懦弱在那一刻体现了出来。对于现实凯丁没有勇气抗争,只是对着自己的好友发发脾气,又不敢表现的太强烈。这段情节是Blue所不知道的,因为此时的男主人公正在发着牢骚,发泄着自己压抑的情绪。整个电影并没有交代Blue为何压抑,发着怎样的牢骚。不然他就不叫Blue了。
电影快到结局的时候凯丁问Blue要打火机,因为口袋里揣着两盒烟(Brand:Red Apple ?Maybe……)可是Blue只在电话里面强调自己没事,让凯丁不要担心。所以,凯丁并没有拿到打火机,也并没有抽到最后一颗烟。索性凯丁回到住所将烟抛给了邻居Magic。看到这儿,各位观众们你们还能说什么呢,是不是一个音节已经跃跃欲试了,好吧,那我们一块儿来说:uh……
好的,现在来说一下Rinya,凯丁的姐姐,一个神秘的角色,只在影片的末尾与凯丁有过一段通话,当时的凯丁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儿。其实这个镜头并不仅仅是段电影那么简单。或许电影之外可以对观众做更多的解释。比如说,每每凯丁喝高的时候总想像个小孩儿抱着Rinya哭。或许凯丁个人的观点跟电影中想表达的意思有些格格。因为凯丁会想找个可靠的女士依靠。其实这也并不矛盾。因为凯丁对于自己酒后行为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凯丁对于Rinya的依赖可以理解成为凯丁外强中干的性格的体现。因为凯丁会在信赖的人面前取出自己的脆弱,表现一下。
当然不明真相的群众是影片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因为需要他们的围观,需要他们的等待,哪怕后来才发现他们在等待戈多。譬如说,一行三人在返程中凯丁还打过电话给阿熏的老公。不过等待的镜头并没有在电影中得到体现。因为摄像机一直在凯丁手里呢。哈哈。本来还会有更多的人物出现在电影中,比如说凯丁的远房亲戚,出国的兄弟,但是凯丁说,小成本电影,实在是经费不够,哪怕是阿熏的老公也是友情帮顶。
当然阿熏的老公还是会去质问凯丁的,并不是要追究没有镜头。而是要问为什么寒冷的冬夜让他在公寓门口等待戈多,时长一刻钟。但是观众朋友们只能在电影之外去想象了。当然,你一定会看出来,阿熏的老公跟凯丁关系不一般,一句话就去赴汤蹈火的兄弟。
后来凯丁还对电影的名字解释了半天,其实他是想说life’s like a……后来换成了发音类似的uh,这也是凯丁喜欢的一个音节。很无奈,正像是电影中主人公说粤语的时候,凯丁纠结的表情。
最后,结尾是一个皆大欢喜:凯丁坐在电脑前上网,因为之前的一天一直没有网络。Blue的妈妈喊他回家包扎伤口。希腊瑞斯则一直受着blooding画面的梦魇般的折磨。
哈哈 挺好的 我知道他在说什么 你知道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