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斋宫与斋院制度
斋宫一词的原意,最初是指斋王所住之宫(如同京都的皇宫),后来渐渐开始指代斋王自身。 除去传说时代,斋王制度自天武天皇之女——大来皇女开始,至日本南北朝被废,一共延续了660年。
崇神天皇在位时,天照大神的祭祀是与倭大国魂神一起在皇宫中进行的。但是,考虑到将两位神祇合于一处祭拜多有不敬,因此朝廷决定把天照大神的御座移往倭的笠缝邑,并让崇神天皇的女儿——丰锹入姬命主持祭礼。这就是最早的斋王。因为斋王本身是神祇的依代,所以又称「御杖代」。
垂仁天皇临朝,年老的豊锹入姬斋王卸任,垂仁天皇之女——倭姬命继承其位。这位倭姬便是日本古代英雄日本武尊的叔母。她重新寻找镇座天照大神的祭址,在宇陀、近江、美浓一带访察,最终到了伊势。在那里倭姬命得到神谕,遵天照大神之旨建造了神社(即伊势神宫的前身),同时于五十铃川岸边附筑了供斋宫净身的宫殿。这就是「伊势斋宫」的由来。
日本传说中的斋宫,指侍奉伊势神宫神灵的内亲王。开始崇神天皇在位时,令皇女丰锄入姬在倭元笠缝邑祭祀天照大神。后垂仁天皇在位时,开始由倭姬代替丰锄入姬作为伊势的斋宫进行侍奉。这以后虽然有时中断,但是每逢天里即位时,常常是选定未婚的内亲王前去传奉。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后醍醐天皇治世期间。派遣去伊势之前,先要在宫城内的初斋宫里闭门斋戒,然后再去宫城外的野宫里斋戒沐浴3年之后,才能去伊势国多气郡的斋宫。在临行前,天皇要召见斋宫并赐予一把额前梳子。这种梳子叫离别梳子,伊势之行叫群行。途中每到一处都要进行袚祭。斋宫惯例是在天皇驾崩或让位时才能解任。但是也有因其父母丧亡或患病而被解任的。也有因过失被解任的。如盘隅皇女就是因在任期间与皇族男子交往犯了错误被解任的。
平安朝三条天皇时期,斋宫是当子内亲王。当子是三条天皇长女,第四十八代伊势斋宫。长保三年出生(1001年),母亲是藤原济时的女儿滕原娍子。宽弘八年(1011年),父亲三条天皇即位,长和元年(1012年),十岁的内亲王被卜定为斋宫,长和三年前往伊势,到1016年父亲退位,返回京城。宽仁元年(1017年),十六岁落饰出家。治安三年(1023年)去世,享年才22岁。
按照荣华物语里记载,十六岁的当子内亲王与藤原道雅(992~1054)互相结下情缘,暗通情愫,东窗事发之后,三条天皇大怒,将道雅从三位中将贬为右京权大夫,而当子内亲王则遭到软禁,不久后父亲去世,内亲王落饰出家,以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郁郁而终。此后,藤原道雅的行为举止变得荒诞无礼,被世人称为“荒三位”。
选子是村上天皇的第十位女儿,第十六代贺茂斋院。应和四年出生(964年),母亲是藤原师辅的女儿中宫藤原安子,按照某位的说法是:“生于圣眷隆重的中宫膝下”(虽然母亲是中宫,外公是藤原师辅,但是村上天皇宠爱的却是宣耀殿女御芳子),可惜出生五天,中宫安子因为产缛而死。选子被命妇女官抚养长大。十岁的时候,在清凉殿举行着裳仪式,被封为三品内亲王,隔年被卜定为第十六代贺茂斋院。
选子内亲王的一生,应该平和而波澜不惊,可是从小失去了母亲的关爱,虽然还有父亲和六位兄姊,但在遥远的贺茂,五十七年的斋院生涯,历经圆融、花山、一条、三条、后一条五位天皇,被后人恭敬的称为“大斋院”。这位文采出类拔萃的内亲王,一生似乎都和整个平安王朝的女性文学连接在了一起,由她筹办的和歌司、物语司几乎就相当于朝廷的官方出版机构,在当时只要是出众的文人女官,都希望能够在她主持的官署下任职,在关键的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时代,这种风气的形成,无疑推动了平安王朝的文化进程,对于一位斋院来说亦是非常不容易的。著有《大斋院前御集》、《发心和歌集》、《大斋院御集》的选子内亲王,似乎把一生的热情都倾注在诗歌文化领域,在当时就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清少纳言也表示过,大斋院所筹办的官署,是理想的供职所在。而紫式部则说:“的确,斋院的优秀诚如所言。不过,中将君想要大肆颂扬自己的主人,还是应该先拿出来斋院所作的和歌看一看。其实斋院的和歌中并没有让人读起来感到优秀的佳作。只是斋院本人极懂得情趣,生活得非常风雅罢了。”这种对斋院若有若无的尖锐评价,也可见选子名声之盛,紫式部颇有含酸之心。
相较与因爱情而早逝的当子斋宫,献身给文化事业一品内亲王大斋院,前者情意重,后者价值高...
崇神天皇在位时,天照大神的祭祀是与倭大国魂神一起在皇宫中进行的。但是,考虑到将两位神祇合于一处祭拜多有不敬,因此朝廷决定把天照大神的御座移往倭的笠缝邑,并让崇神天皇的女儿——丰锹入姬命主持祭礼。这就是最早的斋王。因为斋王本身是神祇的依代,所以又称「御杖代」。
垂仁天皇临朝,年老的豊锹入姬斋王卸任,垂仁天皇之女——倭姬命继承其位。这位倭姬便是日本古代英雄日本武尊的叔母。她重新寻找镇座天照大神的祭址,在宇陀、近江、美浓一带访察,最终到了伊势。在那里倭姬命得到神谕,遵天照大神之旨建造了神社(即伊势神宫的前身),同时于五十铃川岸边附筑了供斋宫净身的宫殿。这就是「伊势斋宫」的由来。
日本传说中的斋宫,指侍奉伊势神宫神灵的内亲王。开始崇神天皇在位时,令皇女丰锄入姬在倭元笠缝邑祭祀天照大神。后垂仁天皇在位时,开始由倭姬代替丰锄入姬作为伊势的斋宫进行侍奉。这以后虽然有时中断,但是每逢天里即位时,常常是选定未婚的内亲王前去传奉。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后醍醐天皇治世期间。派遣去伊势之前,先要在宫城内的初斋宫里闭门斋戒,然后再去宫城外的野宫里斋戒沐浴3年之后,才能去伊势国多气郡的斋宫。在临行前,天皇要召见斋宫并赐予一把额前梳子。这种梳子叫离别梳子,伊势之行叫群行。途中每到一处都要进行袚祭。斋宫惯例是在天皇驾崩或让位时才能解任。但是也有因其父母丧亡或患病而被解任的。也有因过失被解任的。如盘隅皇女就是因在任期间与皇族男子交往犯了错误被解任的。
平安朝三条天皇时期,斋宫是当子内亲王。当子是三条天皇长女,第四十八代伊势斋宫。长保三年出生(1001年),母亲是藤原济时的女儿滕原娍子。宽弘八年(1011年),父亲三条天皇即位,长和元年(1012年),十岁的内亲王被卜定为斋宫,长和三年前往伊势,到1016年父亲退位,返回京城。宽仁元年(1017年),十六岁落饰出家。治安三年(1023年)去世,享年才22岁。
按照荣华物语里记载,十六岁的当子内亲王与藤原道雅(992~1054)互相结下情缘,暗通情愫,东窗事发之后,三条天皇大怒,将道雅从三位中将贬为右京权大夫,而当子内亲王则遭到软禁,不久后父亲去世,内亲王落饰出家,以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郁郁而终。此后,藤原道雅的行为举止变得荒诞无礼,被世人称为“荒三位”。
选子是村上天皇的第十位女儿,第十六代贺茂斋院。应和四年出生(964年),母亲是藤原师辅的女儿中宫藤原安子,按照某位的说法是:“生于圣眷隆重的中宫膝下”(虽然母亲是中宫,外公是藤原师辅,但是村上天皇宠爱的却是宣耀殿女御芳子),可惜出生五天,中宫安子因为产缛而死。选子被命妇女官抚养长大。十岁的时候,在清凉殿举行着裳仪式,被封为三品内亲王,隔年被卜定为第十六代贺茂斋院。
选子内亲王的一生,应该平和而波澜不惊,可是从小失去了母亲的关爱,虽然还有父亲和六位兄姊,但在遥远的贺茂,五十七年的斋院生涯,历经圆融、花山、一条、三条、后一条五位天皇,被后人恭敬的称为“大斋院”。这位文采出类拔萃的内亲王,一生似乎都和整个平安王朝的女性文学连接在了一起,由她筹办的和歌司、物语司几乎就相当于朝廷的官方出版机构,在当时只要是出众的文人女官,都希望能够在她主持的官署下任职,在关键的公元一千年左右的时代,这种风气的形成,无疑推动了平安王朝的文化进程,对于一位斋院来说亦是非常不容易的。著有《大斋院前御集》、《发心和歌集》、《大斋院御集》的选子内亲王,似乎把一生的热情都倾注在诗歌文化领域,在当时就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清少纳言也表示过,大斋院所筹办的官署,是理想的供职所在。而紫式部则说:“的确,斋院的优秀诚如所言。不过,中将君想要大肆颂扬自己的主人,还是应该先拿出来斋院所作的和歌看一看。其实斋院的和歌中并没有让人读起来感到优秀的佳作。只是斋院本人极懂得情趣,生活得非常风雅罢了。”这种对斋院若有若无的尖锐评价,也可见选子名声之盛,紫式部颇有含酸之心。
相较与因爱情而早逝的当子斋宫,献身给文化事业一品内亲王大斋院,前者情意重,后者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