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是时间问题,而是空间问题————读《失控》
当你把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你就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其中内容的丰富。因为它足够厚。以至于最开始你会怀疑自己,究竟会不会把它读完。要知道,现代的人类读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何况是这样的大部头。然而,当你打开第一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好像没法停下来了。
书中讲了无数的事实,但似乎让你感觉畅游于奇幻。作者谈了诸多的见解,却给人一种玄而又玄的错觉。很多观点你似曾相识,但却又从未从事实中抽离出来。很多事你刚刚听说,但已经写在了这本二十多年前的书里。
于是,当你第一次从头到尾读下来,将书慢慢合上,你一定会对书中的内容感到一知半解。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却什么都讲不出来。什么都讲不出来,但是又觉得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它即谈到了“术”又讲到了“道”。亦“术”亦“道”,“术”“道”相间。最终又将所有的所有归纳为“九律”。它像是新时代的《道德经》,但却更为具体和详尽。
书中的思想,都是来自于朴素的事实,但却提出了诸多新颖的观点。接下来,我将我仅能有所领悟的一些观点,做一些总结和归纳:
分布式
什么是分布式?作者似乎并未给出真正的定义。但是简单的理解,分布式就是在群体中的个体各自独立对事物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这种决策的分布最终使得这个整体好像做出了判断。
这似乎是本书最为强调的思想。书中用了一个非常朴素的实例,来说明分布式究竟是如何奏效的——蜂群。而本书的封面插图也正是蜂群。
在《失控》的第二章,作者用一节的内容来描述蜂群分布式管理的神奇之处。并在书中多次提到蜂群。
我们知道,在蜂群中并没有明确的统治者。因为当蜂群从蜂巢前面狭小的出口涌出时,蜂后只能跟着。但是最后整个蜂群却好像有自己的判断一样,共同去了他们认为的“好地方”。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蜂后的女儿负责选择蜂群应该何时何地安顿下来。5、6只无名的供奉在前方侦查,核查可能按值蜂巢的树洞和墙洞。他们回来后,用约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在报告中,侦查员的舞蹈越夸张,说明她主张使用的地点越好。接着,一些头目们根据舞蹈的强烈程度核查几个备选地点,并以加入侦查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这就引导更多跟风者前往占上风的候选地点观察,回来之后再加入看法一致的侦查员的喧闹舞蹈,表达自己的选择。
出去侦查员外,极少有蜜蜂会探查多个地点。蜜蜂看到一条消息:’去那儿,那是个好地方。’他们去看过之后回来舞蹈说,‘是的,真是个好地方。’通过这种重复强调,所属意的地点吸引了更多的探访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访者加入进来。按照收益递增的法则,得票越多,反对越少。渐渐地,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一个大的群舞,成为舞曲终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获胜。”
作家莫利斯·梅特林克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蜂群由谁统治,由谁发布命令,有谁遇见未来······?
“是由蜂群的选择。”威廉·莫顿·惠勒的回答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是的,是这个有无数个简单的个体组成的充满了智慧的群体。众愚成智。两便引发了质变。这正是分布式的妙处。
作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分布式的四个突出的特点:
没有强制性的控制中心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链接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然而,略有遗憾的是,这四个特征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检验。但是却给读者们以相当的启发。
人工进化
如果说乔布斯是站在了科技和人文的交叉口。那么可以说凯文·凯利的《失控》是站在了生物和科技的交叉口。这似乎从仿生学的一大进步:从个体的仿生进步到个体的仿生。也从科技的发展渐渐感觉到“道法自然”的感觉。
除了分布式,人工进化是《失控》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
这个伟大的思想不得不让人称奇。因为他解决了当前绝大部分工程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那就是在大型的软件系统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似乎永远都改不完。
作者在文中有这样一段伟大的论述:
“随着软件越来越大,生存变得越重要,同时也越困难。想要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存活下来,就意味着必须能够适应和进化,而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只有不断的分析自己的状况,修正自己的代码以适应新的需要,净化自己,不断排除异常情况,并保持适应与进化,程序才能生存下来。计算必须有生命力和活力。艾克利称之为’软件生物学’或‘活力计算’。程序员即使二十四小时都开着寻呼机,也不能确保数十亿行的代码能够不出故障。人工进化也许是唯一能使软件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方法”
那么这里所谓的软件生物学究竟是指什么呢?简单来说,当前所有的代码都是程序员一点一点按照人的想法码上去的。而软件生物学就像我们去培养一个生物一样。就像我们需要拉车的马,我们绝不会去想办法制造这个生命,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给小马一个生存和成长的一个环境,逐步去培养它,训练它的肌肉,有一天变成我们需要的。同样,我们也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需要去引导原始代码,进化成我们需要的。在程序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其他程序无数的测试,虽然他看起来一团糟,但是,它似乎能够完美运行。
而人工进化是不是可以说是生物进化的另一种形式呢?
在《失控》这本书中提到了非常多新颖的观点,但其实对于这本书本身来说却已经非常的陈旧。其实他所阐述的事实早就已经到来,只是还没有扩散出来。其实当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现金的科技,很早之前就以萌生在世界的角落。只是没有人关注。
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当前很多尚为人知的科技,早就发生了:
电子货币
虚拟现实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在文中都有所提及。并都有详细的论述。
然而,倘若二十年前你读到了这本书,你会想想他讲的是真的吗?其实就连今天很多人读到它的时候还和我说,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然而很多事已经切切实实的发生了。
书中讲了无数的事实,但似乎让你感觉畅游于奇幻。作者谈了诸多的见解,却给人一种玄而又玄的错觉。很多观点你似曾相识,但却又从未从事实中抽离出来。很多事你刚刚听说,但已经写在了这本二十多年前的书里。
于是,当你第一次从头到尾读下来,将书慢慢合上,你一定会对书中的内容感到一知半解。好像明白了什么,但却什么都讲不出来。什么都讲不出来,但是又觉得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它即谈到了“术”又讲到了“道”。亦“术”亦“道”,“术”“道”相间。最终又将所有的所有归纳为“九律”。它像是新时代的《道德经》,但却更为具体和详尽。
书中的思想,都是来自于朴素的事实,但却提出了诸多新颖的观点。接下来,我将我仅能有所领悟的一些观点,做一些总结和归纳:
分布式
什么是分布式?作者似乎并未给出真正的定义。但是简单的理解,分布式就是在群体中的个体各自独立对事物进行判断并采取行动,这种决策的分布最终使得这个整体好像做出了判断。
这似乎是本书最为强调的思想。书中用了一个非常朴素的实例,来说明分布式究竟是如何奏效的——蜂群。而本书的封面插图也正是蜂群。
在《失控》的第二章,作者用一节的内容来描述蜂群分布式管理的神奇之处。并在书中多次提到蜂群。
我们知道,在蜂群中并没有明确的统治者。因为当蜂群从蜂巢前面狭小的出口涌出时,蜂后只能跟着。但是最后整个蜂群却好像有自己的判断一样,共同去了他们认为的“好地方”。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蜂后的女儿负责选择蜂群应该何时何地安顿下来。5、6只无名的供奉在前方侦查,核查可能按值蜂巢的树洞和墙洞。他们回来后,用约定的舞蹈向休息的蜂群报告。在报告中,侦查员的舞蹈越夸张,说明她主张使用的地点越好。接着,一些头目们根据舞蹈的强烈程度核查几个备选地点,并以加入侦查员旋转舞蹈的方式表示同意。这就引导更多跟风者前往占上风的候选地点观察,回来之后再加入看法一致的侦查员的喧闹舞蹈,表达自己的选择。
出去侦查员外,极少有蜜蜂会探查多个地点。蜜蜂看到一条消息:’去那儿,那是个好地方。’他们去看过之后回来舞蹈说,‘是的,真是个好地方。’通过这种重复强调,所属意的地点吸引了更多的探访者,由此又有更多的探访者加入进来。按照收益递增的法则,得票越多,反对越少。渐渐地,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一个大的群舞,成为舞曲终章的主宰。最大的蜂群获胜。”
作家莫利斯·梅特林克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蜂群由谁统治,由谁发布命令,有谁遇见未来······?
“是由蜂群的选择。”威廉·莫顿·惠勒的回答解答了人们心中的疑惑。
是的,是这个有无数个简单的个体组成的充满了智慧的群体。众愚成智。两便引发了质变。这正是分布式的妙处。
作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分布式的四个突出的特点:
没有强制性的控制中心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链接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然而,略有遗憾的是,这四个特征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检验。但是却给读者们以相当的启发。
人工进化
如果说乔布斯是站在了科技和人文的交叉口。那么可以说凯文·凯利的《失控》是站在了生物和科技的交叉口。这似乎从仿生学的一大进步:从个体的仿生进步到个体的仿生。也从科技的发展渐渐感觉到“道法自然”的感觉。
除了分布式,人工进化是《失控》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
这个伟大的思想不得不让人称奇。因为他解决了当前绝大部分工程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那就是在大型的软件系统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bug——似乎永远都改不完。
作者在文中有这样一段伟大的论述:
“随着软件越来越大,生存变得越重要,同时也越困难。想要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存活下来,就意味着必须能够适应和进化,而这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只有不断的分析自己的状况,修正自己的代码以适应新的需要,净化自己,不断排除异常情况,并保持适应与进化,程序才能生存下来。计算必须有生命力和活力。艾克利称之为’软件生物学’或‘活力计算’。程序员即使二十四小时都开着寻呼机,也不能确保数十亿行的代码能够不出故障。人工进化也许是唯一能使软件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方法”
那么这里所谓的软件生物学究竟是指什么呢?简单来说,当前所有的代码都是程序员一点一点按照人的想法码上去的。而软件生物学就像我们去培养一个生物一样。就像我们需要拉车的马,我们绝不会去想办法制造这个生命,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我们可以给小马一个生存和成长的一个环境,逐步去培养它,训练它的肌肉,有一天变成我们需要的。同样,我们也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需要去引导原始代码,进化成我们需要的。在程序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其他程序无数的测试,虽然他看起来一团糟,但是,它似乎能够完美运行。
而人工进化是不是可以说是生物进化的另一种形式呢?
在《失控》这本书中提到了非常多新颖的观点,但其实对于这本书本身来说却已经非常的陈旧。其实他所阐述的事实早就已经到来,只是还没有扩散出来。其实当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现金的科技,很早之前就以萌生在世界的角落。只是没有人关注。
如果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当前很多尚为人知的科技,早就发生了:
电子货币
虚拟现实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在文中都有所提及。并都有详细的论述。
然而,倘若二十年前你读到了这本书,你会想想他讲的是真的吗?其实就连今天很多人读到它的时候还和我说,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然而很多事已经切切实实的发生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