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红楼
或许,《红楼梦》是需要一辈子去读的,有人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红楼梦》中读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那么,儿时的我曾仅仅读到它的皮毛而已,对贾宝玉的印象是不怎么好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正常的男子,天天和姑娘们腻在一块,不明白贾宝玉的那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包含了多少觉醒的意识;对林黛玉的印象也停留在刻薄,小性儿以及葬花的杞人忧天上,不懂得黛玉的“忧”不理解黛玉的“愁”包含了多少清醒的真理。而到了大学,重新捧起这本沉甸甸的书,竟多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不禁为自己的肤浅认识感到惭愧。我逐渐明白了那些“渣滓浊沫”的男子相比,宝玉是真正的山川灵秀,他配得上“通灵”二字。在封建时代,能做到对女性“昵而敬之”是多么不易。而黛玉的美,黛玉的才,又是多么的非凡脱俗,她的刻薄是骨子里的不妥协。
儿时读来觉得这本书和别的小说相比,少了些大风大浪,少了万丈豪情,记述的是闺阁琐事,日常生活。但细细品读,才知道生活的真谛全在于细节。由于细腻的文笔,那个时代的贵族家庭生活才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细致得如同一副巨大的画卷,仿佛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茶杯,也清晰可见。大观园的一草一木,园亭轩榭,假山流水,美不胜收。越细细读下去,痴醉。 一个个经典片段像“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探春结社”、“元妃省亲","史湘云醉卧芍药",也如画一样在脑海里铺展开来了。我把《红楼梦》放在床头枕边,闲来无事之时,反复咀嚼,越嚼似乎越有一番味道。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读都那么不同,就像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红楼梦》很长,是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阅读的。读着它,不像是在读小说,而像是走入了一个世界,它藏着许多等待我去发现的未知的东西。心智的逐渐成熟让我不再停留于表象去读一本书, 都说《红楼梦》是常读常新的,在不同年龄段读红楼,就读出了不同味道的。我也逐渐明白,不能随随便便给红楼梦中的人物下一个标签,她们都是复杂的值得用时间去细细揣摩的人物。
儿时读来觉得这本书和别的小说相比,少了些大风大浪,少了万丈豪情,记述的是闺阁琐事,日常生活。但细细品读,才知道生活的真谛全在于细节。由于细腻的文笔,那个时代的贵族家庭生活才如此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生动细致得如同一副巨大的画卷,仿佛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茶杯,也清晰可见。大观园的一草一木,园亭轩榭,假山流水,美不胜收。越细细读下去,痴醉。 一个个经典片段像“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探春结社”、“元妃省亲","史湘云醉卧芍药",也如画一样在脑海里铺展开来了。我把《红楼梦》放在床头枕边,闲来无事之时,反复咀嚼,越嚼似乎越有一番味道。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读都那么不同,就像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红楼梦》很长,是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阅读的。读着它,不像是在读小说,而像是走入了一个世界,它藏着许多等待我去发现的未知的东西。心智的逐渐成熟让我不再停留于表象去读一本书, 都说《红楼梦》是常读常新的,在不同年龄段读红楼,就读出了不同味道的。我也逐渐明白,不能随随便便给红楼梦中的人物下一个标签,她们都是复杂的值得用时间去细细揣摩的人物。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