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比较快乐,还是收比较快乐?(2011-11-28 10:10)
2011-11-28 10:10
今天又去寄了几张明信片,回来的路上心里一阵轻松。突然在想,明信片这事儿,究竟是寄的人比较快乐,还是收的人比较快乐呢?
感谢当地邮政——寄的人孜孜不倦,收到的人却总是了了。偶尔我会收到遥远地方来的短信或者MAIL,说“HEY,我收到你的明信片啦!”这种时候反而不知道该回复什么,通常一个笑脸符号什么的,算是如释重负。之前有一阵子,给每一张寄出的明信片拍照留电子版,生怕寄丢什么的。但其实也不过是自我安慰——试想三个月以后,你给朋友发一个IMG文件,里面是一张还没盖邮戳的新鲜又平面的明信片,然后解释说“其实我有寄的,但是没有到。不信你看!”幼稚不幼稚!。。。于是后来,我便很少通知对方说“我给你寄明信片了哦”,只是不定时地写一些寄出去。没有预先的通知——收到的人大概会惊喜,没收到的人也只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好了。
我挺欣赏“明信片”字面的意思,明着的信。有次收到VI寄过来的卡片,正面是西班牙马略卡岛(哎这照片上看起来真比我想象的丑多了!==),背面是密密麻麻一整页的信,字爬得小小的,说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还有接下来的行程,包括一些我觉得并不适合“明”的内容——我大概是对隐私比较在意的人,心理防线筑得很高,其实谁会像收件人一样这么仔细地阅读卡片内容呢,而且字还小得一米米! 明信片背面写下来的字,大概应该是随性和自然的,不必太斟酌字句,不必太拘泥字体,只是你在当下有很多话想要对一个人说,写下来然后寄给TA。不管最后这个人收到没有,当时的你应该是会有一种“TA就在身边”的感觉。有时候到一些所谓的景点,认为有必要寄一叠明信片出去,于是写完收件人的地址邮编以后对着旁边空白苦苦思索。。。这时候便是违背了明信片的初衷啊。
偶尔收到一些私信,说“嗯,我有个朋友收集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或者“HI,我能要一张你那里的明信片吗”,大多数时候我不会直接冷漠,而是问说“给我个理由”。遗憾的是,至今还没看到能说服我屁颠屁颠做这类慈善的理由——孩子们多是说“我还没有过一张南美的明信片!”噢亲爱的这么说好像太不客气了,但我确实除了对这烂理由叹气没别的什么想说了。少数文艺青年直接用繁体字发来一些连我这个“思维又飘又跳的人”都看不懂的逗号梨花体。。。我生气的时候就直接拉黑——不知道干嘛生气,大概是联想到偶尔被人称作“文艺女青年”的羞耻感吧。
反正我是觉得,这种为收集而收集的行为直接玷污了明信片的纯洁性和意义感——嗯,这大概也是生气的原因之一。
说了以上,我基本上是觉得寄明信片比较快乐的。乐于分享是一种好性格,但有时候在选择分享对象的时候会犯难,说白了是轻度精神洁癖只愿与懂得的人分享。而这时候,诉诸“明信片收件人”这样的虚无,大概是个好办法。
今天又去寄了几张明信片,回来的路上心里一阵轻松。突然在想,明信片这事儿,究竟是寄的人比较快乐,还是收的人比较快乐呢?
感谢当地邮政——寄的人孜孜不倦,收到的人却总是了了。偶尔我会收到遥远地方来的短信或者MAIL,说“HEY,我收到你的明信片啦!”这种时候反而不知道该回复什么,通常一个笑脸符号什么的,算是如释重负。之前有一阵子,给每一张寄出的明信片拍照留电子版,生怕寄丢什么的。但其实也不过是自我安慰——试想三个月以后,你给朋友发一个IMG文件,里面是一张还没盖邮戳的新鲜又平面的明信片,然后解释说“其实我有寄的,但是没有到。不信你看!”幼稚不幼稚!。。。于是后来,我便很少通知对方说“我给你寄明信片了哦”,只是不定时地写一些寄出去。没有预先的通知——收到的人大概会惊喜,没收到的人也只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好了。
我挺欣赏“明信片”字面的意思,明着的信。有次收到VI寄过来的卡片,正面是西班牙马略卡岛(哎这照片上看起来真比我想象的丑多了!==),背面是密密麻麻一整页的信,字爬得小小的,说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还有接下来的行程,包括一些我觉得并不适合“明”的内容——我大概是对隐私比较在意的人,心理防线筑得很高,其实谁会像收件人一样这么仔细地阅读卡片内容呢,而且字还小得一米米! 明信片背面写下来的字,大概应该是随性和自然的,不必太斟酌字句,不必太拘泥字体,只是你在当下有很多话想要对一个人说,写下来然后寄给TA。不管最后这个人收到没有,当时的你应该是会有一种“TA就在身边”的感觉。有时候到一些所谓的景点,认为有必要寄一叠明信片出去,于是写完收件人的地址邮编以后对着旁边空白苦苦思索。。。这时候便是违背了明信片的初衷啊。
偶尔收到一些私信,说“嗯,我有个朋友收集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或者“HI,我能要一张你那里的明信片吗”,大多数时候我不会直接冷漠,而是问说“给我个理由”。遗憾的是,至今还没看到能说服我屁颠屁颠做这类慈善的理由——孩子们多是说“我还没有过一张南美的明信片!”噢亲爱的这么说好像太不客气了,但我确实除了对这烂理由叹气没别的什么想说了。少数文艺青年直接用繁体字发来一些连我这个“思维又飘又跳的人”都看不懂的逗号梨花体。。。我生气的时候就直接拉黑——不知道干嘛生气,大概是联想到偶尔被人称作“文艺女青年”的羞耻感吧。
反正我是觉得,这种为收集而收集的行为直接玷污了明信片的纯洁性和意义感——嗯,这大概也是生气的原因之一。
说了以上,我基本上是觉得寄明信片比较快乐的。乐于分享是一种好性格,但有时候在选择分享对象的时候会犯难,说白了是轻度精神洁癖只愿与懂得的人分享。而这时候,诉诸“明信片收件人”这样的虚无,大概是个好办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