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夜不能寐,于是来写日记吧。最近以来,常常在心里默念“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心已陈旧,本味何由知?”高中时候,有摘抄并背诵的习惯,背了许许多多东西,包括鲁迅《墓碣文》里的这句。当时并不解其意,只是直觉地知道是写得极其真确的句子。现在有意识地回顾,发现一两年前,我能理解并且常默念的是前一句“扪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但现在却已麻木,真正是痛也不能。 痛好像已经成了本能和习惯,已经潜入了意识的背景。和朋友讨论起来,竟然都觉得痛才令我们有活着的感觉。最好是能痛,可惜已经不能了。疼痛通过病症变成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心灵却变得麻木。又想起我曾经记诵过的一句Dickinson的诗”first pain, then stupor, then the letting go”。 Dickinson是说人面对生离死别时的麻木,就如同灌了铅一样,非此不能放下。但并没有真正放下,所有承受过的痛苦,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朋友说,最好是能痛,但现在已经无法再承受下去。抑郁的病症可以生理地表达出痛苦,而甲状腺功能的减退可以使情感麻木。各自的痛都找到了出口。竟然有那么多朋友抑郁!都是我觉得最可爱,最善良的人!我为他们的痛而痛,而我自己也敢于承认这痛了。是的,曾记痛到极点。现在想起,依旧痛着。 以前写了一首关于心的诗,写到心是绿色的。挤压心,让那绿色的汁液流出来。当时写那首诗的时候,我有多大的快感哪,类似于卡夫卡写到小说主人公和父亲拌嘴然后自杀时射精般的快感。也许我真正想用的动词是“捏碎”“揉碎”。现在,哪怕心不是绿色的,我也敢于面对自己的鲜血了。 高中很喜欢《金阁寺》里的一句话,于是也背过,现在只记得大意:如果人的内部能像花儿一样舒展开来,我们的肠子在风的吹拂下微微颤抖——那样的情景,该有多妙!曾经最大的错误——却也是我现今最想念的已失去的特质,就是我曾真的把自己的心迎着风。 也许扪心自问,我幼儿时是个热烈的同时也是冷漠的人,我曾经无法面对自己冷漠的一面,于是在青少年时代学习了很多种感情,就像白蛇学走路一样,走得比人好看了。我爱人比别人爱的深,也许正源于,我幼年最强烈的感情是恨。并不希望别人能懂,我也许已经疯了,但最近读到的尼采给我宽慰:“从前你有了热情,但你以为不善。现在你只有美德;这却生于你的热情。” 让我养一养伤。但愿还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