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创新的一些想法(转载)
本人2011年辞职。开始做快餐配送。之所以选择这行业:1.门槛低。投入小,利润率还可以。2.城市里需求很大、可以重复消费。(当时感觉可以做大。像丽华 真功夫等等 现在想想真的是意淫做大太难)3.资金上、技术上要求不高。 于是就做了。 主要就两个人 我准岳母和我 我负责 销售 接单 分装 送 后来就雇人送。 我岳母负责做 定位就是家常菜。盒饭套餐 。 刚开始针对写字楼 在门口卖楼里送 做了半年 效果不是很好。 写字楼客户不好配送 价格也提不上来。 后来转作高校。 在我的厨房附近(我没有门市、是一楼居民楼就一个厨房)然后发单子 接电话 qq 然后送餐 这样做了两年。每天销售额好的时候3000多 不好的时候1000多 每年能剩十几万吧。 但真的感觉很辛苦。没有形成模式。
主要问题:1)很难突破这个瓶颈,赚的就是辛苦钱,毫无发展可言。
2)也知道团队很重要分工很重要 但是不知道怎么组建这团队!很难招到有想法的年轻人一起做!
3)人工费用很贵、如果雇厨师、接线员、盛菜的、送餐员等等一一配齐的话 估计肯定负盈利。有点不敢
4)产品上,成本控制问题,以后的出路肯定是无厨师化 冷链方式的。但是本人是门外汉 我是学营销的 做销售出身。如何开发出这种相对标准化 、低成本的产品是一大难题
5)配送能力和销量上的矛盾。
综述 就是如何创建一个“自动运转”的模式 可以分离自己的精力 然后 然后复制这个模式。至少是在一个城市里能有个几家分店(分点)可以啊 我估计那个时候年入百万就差不多了
求教 求教!!
《杨总的无菌厨房和冷链配送》
我的朋友,杨总在苏果连锁里做包子和馒头,虽赚钱不多但日子过的还滋润,一日与苏果高层在上海考察,发现上海商超里冷柜里冷链快餐盒饭生意红火,于是,苏果高管让杨总上无菌厨房和冷链配送,苏果每天包五千份快餐盒饭。
杨总一合计,每天七、八万的营业额,四百万的投资,两年就可以赚后啊,所以信心百倍地建厂……
如今,苏果每天就需要千份的快餐,杨总每月亏5万,工厂的运转得靠面店里的包子、馒头维持着,苦不堪言。
问题在哪里呢?上海高端写字楼女士、先生习惯买冷链盒饭,微波热下解决午饭。而且上海的卫生监督部门对外送盒饭的监督很严厉,而且上海高端的写字楼数量庞大。南京不同,南京大楼虽然多,那都是机关大楼,里面有内部食堂,低端的写字楼苦撑着过日子的公司员工,则采取带饭的方式解决午餐,所以,杨总模仿上海无菌厨房遭遇无市场或者市场冷落的窘境。
所以,每一次投资前,都必须做好前期市场的调查,分析你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在哪里。只有瞄准住消费群,提供他们需求的产品,这样的投资才是正确的投资。
所以,想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他山之石本地垫脚”的可能性
恩恩 . 我明白您说的。受教 受教 确实,得因地制宜。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那么您觉得在一个 一般的的城市 哈尔滨这样的城市。像我这样的小本经营的 又想有所追求扩大化、正规化。规模化 应该怎样做呢? 或者说关键点要在哪里呢?
餐饮虽然门槛低,但是也是竞争非激烈的行业。餐饮更是最古老的行业,要想创新经济模式更是困难的,既然这位网友如此急迫的希望我说点什么,我也不能让你失望,这样吧,我讲些创新的思路提供参考。
1.着眼食物安全创新
为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要公开原料采购明细和安全的源头,证明其快餐里无转基因原料。
2.着眼消费者链接创新
为让消费者与你保持有效的链接,需要有效的互动,你可以让消费者实时通过网络视频查看现场制造画面。
3.着眼简约设计创新
快餐业由于场地和厨师的局限,你不可能做满汉全席去满足所有的消费者,况且,从心理分析来说,一旦面对的选择多了,等于没有了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只推出A\B\D\E\F\G\H系列即可。每周轮换一款菜品,每月轮换4款,随季节而变动。
4.着眼业务推广的稳健创新
业务销售方面不能贪大,因为一大就会导致服务跟不上,消费者抱怨就损害业务的拓展,最好的方式是先只服务某一栋写字楼,其他写字楼的客户可以登记等待,造成一种消费的饥渴,理论上分析,饥渴营销是最好的营销,不过饥渴的另一面是消费者对你的期待会更高,这又逼迫你服务菜品的水准自我要求更加的提高。
5.着眼亲情、温馨的创新
商人通常在生意中考虑的是价格、菜品,智慧的商人会将商业融入一种亲情、温馨的氛围,让消费者感觉一种温暖。比如,店名取的像陈外婆、李二嫂等,你可以在储值卡上贴上她喜欢的卡通,最好定制一批玻璃、陶瓷的快餐盒,每个盒子上标注一组他喜欢的数字,既一组快餐盒相同的数字分为A、B两种,这样今天送去他A盒的时候,拿会前天他的B餐盒,而且由于他明确知道此盒是自己专属,他也一定会洗的干干净净地等你来拿,这样就免去了你回去的洗刷程序,当然了,装会餐盒的时候,要让消费者清楚地看见此盒是放置在洁净的塑料箱中。
6.着眼价格方式的创新
通常快餐是低价实惠,你的价格要适度地高于市场的价格,要让消费者感知你价格高的背后是原料的无转基因和新鲜,这样你就把低层次的消费者隔离在外,这样你就可以锁定有效的中端客户,在销售方式上可以提前网络预订或者电话预订9折优惠,当天预订无优惠。另外采取储值赠送的方式,锁定消费者。
当然了,大家可能会有更好的创意,我只是抛砖引玉谈一些想法罢了。
主要问题:1)很难突破这个瓶颈,赚的就是辛苦钱,毫无发展可言。
2)也知道团队很重要分工很重要 但是不知道怎么组建这团队!很难招到有想法的年轻人一起做!
3)人工费用很贵、如果雇厨师、接线员、盛菜的、送餐员等等一一配齐的话 估计肯定负盈利。有点不敢
4)产品上,成本控制问题,以后的出路肯定是无厨师化 冷链方式的。但是本人是门外汉 我是学营销的 做销售出身。如何开发出这种相对标准化 、低成本的产品是一大难题
5)配送能力和销量上的矛盾。
综述 就是如何创建一个“自动运转”的模式 可以分离自己的精力 然后 然后复制这个模式。至少是在一个城市里能有个几家分店(分点)可以啊 我估计那个时候年入百万就差不多了
求教 求教!!
《杨总的无菌厨房和冷链配送》
我的朋友,杨总在苏果连锁里做包子和馒头,虽赚钱不多但日子过的还滋润,一日与苏果高层在上海考察,发现上海商超里冷柜里冷链快餐盒饭生意红火,于是,苏果高管让杨总上无菌厨房和冷链配送,苏果每天包五千份快餐盒饭。
杨总一合计,每天七、八万的营业额,四百万的投资,两年就可以赚后啊,所以信心百倍地建厂……
如今,苏果每天就需要千份的快餐,杨总每月亏5万,工厂的运转得靠面店里的包子、馒头维持着,苦不堪言。
问题在哪里呢?上海高端写字楼女士、先生习惯买冷链盒饭,微波热下解决午饭。而且上海的卫生监督部门对外送盒饭的监督很严厉,而且上海高端的写字楼数量庞大。南京不同,南京大楼虽然多,那都是机关大楼,里面有内部食堂,低端的写字楼苦撑着过日子的公司员工,则采取带饭的方式解决午餐,所以,杨总模仿上海无菌厨房遭遇无市场或者市场冷落的窘境。
所以,每一次投资前,都必须做好前期市场的调查,分析你的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在哪里。只有瞄准住消费群,提供他们需求的产品,这样的投资才是正确的投资。
所以,想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他山之石本地垫脚”的可能性
恩恩 . 我明白您说的。受教 受教 确实,得因地制宜。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那么您觉得在一个 一般的的城市 哈尔滨这样的城市。像我这样的小本经营的 又想有所追求扩大化、正规化。规模化 应该怎样做呢? 或者说关键点要在哪里呢?
餐饮虽然门槛低,但是也是竞争非激烈的行业。餐饮更是最古老的行业,要想创新经济模式更是困难的,既然这位网友如此急迫的希望我说点什么,我也不能让你失望,这样吧,我讲些创新的思路提供参考。
1.着眼食物安全创新
为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要公开原料采购明细和安全的源头,证明其快餐里无转基因原料。
2.着眼消费者链接创新
为让消费者与你保持有效的链接,需要有效的互动,你可以让消费者实时通过网络视频查看现场制造画面。
3.着眼简约设计创新
快餐业由于场地和厨师的局限,你不可能做满汉全席去满足所有的消费者,况且,从心理分析来说,一旦面对的选择多了,等于没有了选择。最好的方式就是只推出A\B\D\E\F\G\H系列即可。每周轮换一款菜品,每月轮换4款,随季节而变动。
4.着眼业务推广的稳健创新
业务销售方面不能贪大,因为一大就会导致服务跟不上,消费者抱怨就损害业务的拓展,最好的方式是先只服务某一栋写字楼,其他写字楼的客户可以登记等待,造成一种消费的饥渴,理论上分析,饥渴营销是最好的营销,不过饥渴的另一面是消费者对你的期待会更高,这又逼迫你服务菜品的水准自我要求更加的提高。
5.着眼亲情、温馨的创新
商人通常在生意中考虑的是价格、菜品,智慧的商人会将商业融入一种亲情、温馨的氛围,让消费者感觉一种温暖。比如,店名取的像陈外婆、李二嫂等,你可以在储值卡上贴上她喜欢的卡通,最好定制一批玻璃、陶瓷的快餐盒,每个盒子上标注一组他喜欢的数字,既一组快餐盒相同的数字分为A、B两种,这样今天送去他A盒的时候,拿会前天他的B餐盒,而且由于他明确知道此盒是自己专属,他也一定会洗的干干净净地等你来拿,这样就免去了你回去的洗刷程序,当然了,装会餐盒的时候,要让消费者清楚地看见此盒是放置在洁净的塑料箱中。
6.着眼价格方式的创新
通常快餐是低价实惠,你的价格要适度地高于市场的价格,要让消费者感知你价格高的背后是原料的无转基因和新鲜,这样你就把低层次的消费者隔离在外,这样你就可以锁定有效的中端客户,在销售方式上可以提前网络预订或者电话预订9折优惠,当天预订无优惠。另外采取储值赠送的方式,锁定消费者。
当然了,大家可能会有更好的创意,我只是抛砖引玉谈一些想法罢了。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