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
公司的人所剩不多,大家都随着春节脚步声的临近逐渐离去,相聚在亲人身边,偶尔也会发发朋友圈,告诉一下身边人最近的生活如何。春运的烦恼早就随着踏入家门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余下的只是父母和子女相伴的美好。
幸运而又遗憾的是,我一直鲜有机会去体验这种回家的快乐。出生成长读书工作,我始终呆在同一个城市,没有了出门在外的寂寞,每天总可以按时回到家中享受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相比于身边的同事,我的确是幸运的,我不用去烦恼每天回家后的晚餐,换洗的衣服以及那些种种琐碎的小事,因为我的父母早已帮我打理妥当。遗憾的是,我想要独自生活的梦想也难以完成。正如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归心似切,他们也不明白我想往外走的冲动。
年少时,看着一群从外地来求学的人,我感觉到他们的自由和理想,随着年龄的成长,对于自由的渴望越发强烈。于是,在大学期间我很少回家,哪怕是周末我也更愿意呆在寝室中享受难有的独处。室友和同学们都认为我是最奇怪的上海人,因为我的那些老乡们总是想尽办法的回家,而我则是找到诸多借口逃离在外。
我喜欢孤独却受不了寂寞,喜欢没有人打扰我却不愿意一个人呆着。也许正是这种矛盾的性格让我在家中怎么都呆不住,反而和同事或者女友在一起的时候会更自在些,我们总是各忙各的,却又处在同一个地方,这种感觉才是我想要的。
人总是要出去走走才会发现家的美好,这是很多人告诉我的,我也相信这是真的。只不过我连出去走走的可能性也不大,倒不是说我自己的想法如何,而是看着父母年迈的老去,心中总有不忍,总害怕突然间失去这一切。记得外婆去世的那一天,我自责了很久,因为在前一天我还亲眼见过她,却因为我只想着回去打游戏,不愿在她家多留,却不曾想到这竟成了我们之间最后的一面。从那天起,我更加的害怕,每次看到父母的脸庞心里就开始出现恐惧,想着父母的老去,为何不多陪他们几天呢?
我想,归途中的人们潜意识里也一定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回到家中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等着父母为你做些什么,他们也是开心的,一年的分隔让彼此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只是这漫漫等待所迎来的那几天实在是短暂。
相见难解相思愁,愿君归时情自来。
幸运而又遗憾的是,我一直鲜有机会去体验这种回家的快乐。出生成长读书工作,我始终呆在同一个城市,没有了出门在外的寂寞,每天总可以按时回到家中享受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相比于身边的同事,我的确是幸运的,我不用去烦恼每天回家后的晚餐,换洗的衣服以及那些种种琐碎的小事,因为我的父母早已帮我打理妥当。遗憾的是,我想要独自生活的梦想也难以完成。正如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归心似切,他们也不明白我想往外走的冲动。
年少时,看着一群从外地来求学的人,我感觉到他们的自由和理想,随着年龄的成长,对于自由的渴望越发强烈。于是,在大学期间我很少回家,哪怕是周末我也更愿意呆在寝室中享受难有的独处。室友和同学们都认为我是最奇怪的上海人,因为我的那些老乡们总是想尽办法的回家,而我则是找到诸多借口逃离在外。
我喜欢孤独却受不了寂寞,喜欢没有人打扰我却不愿意一个人呆着。也许正是这种矛盾的性格让我在家中怎么都呆不住,反而和同事或者女友在一起的时候会更自在些,我们总是各忙各的,却又处在同一个地方,这种感觉才是我想要的。
人总是要出去走走才会发现家的美好,这是很多人告诉我的,我也相信这是真的。只不过我连出去走走的可能性也不大,倒不是说我自己的想法如何,而是看着父母年迈的老去,心中总有不忍,总害怕突然间失去这一切。记得外婆去世的那一天,我自责了很久,因为在前一天我还亲眼见过她,却因为我只想着回去打游戏,不愿在她家多留,却不曾想到这竟成了我们之间最后的一面。从那天起,我更加的害怕,每次看到父母的脸庞心里就开始出现恐惧,想着父母的老去,为何不多陪他们几天呢?
我想,归途中的人们潜意识里也一定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回到家中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等着父母为你做些什么,他们也是开心的,一年的分隔让彼此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只是这漫漫等待所迎来的那几天实在是短暂。
相见难解相思愁,愿君归时情自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