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VIC2 Developer Diary 6
转自52http://bbs.52pcgame.com/thread-274425-1-1.html
Developer Diary 6 – What has Changed with Production and Unemployment
原帖:http://forum.paradoxplaza.com/forum/showthread.php?t=449916 by King
中文意思:
开发日志6 – 生产的改变以及失业
圣诞临近,雪花漫天,现在应该好好考虑下去个日照更长,气候暖和点的地方了。但是,在这之前,我当然会照原定计划给出今年最后一篇开发日志。今天,我们将谈论下生产的变化(相对VIC1)以及由此引发的失业。
让我们从工厂里的劳动力说起。我们重新构想了一下他们工作的方式。技工是你的劳动人口,他们同时增大工厂的投入量(原材料)与产出量(产品)。职员是工厂管理人员,他们利用他们的技术来提高产出。洲内的资本家利用他们的手段降低投入。这样,人群种类数量上的平衡变得异常重要。资本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当你的技工的数量与资本家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才能使得资本家的作用最大化。
我们对经济运行方式也进行了一些调整。首先,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人群们将按劳分配。因此,在工人们的收入高低基于工厂的利润。(单个)工厂内的盈利,按照社会主义按需分配方式分给工厂内的技工、职员,以及洲内的资本家(分配基于一个分配公式,这个公式经过了我们反复的推敲与平衡)。这一改动将带来一个结果:如果一个工厂盈利不高,工人们就可能因为拿不到足够的薪水而往看起来吸引力更高的别处移民(或者转职为其他人群)。移民将降低这种产品的供给量,提高这种产品的价格,工厂利润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剩下的工人更乐意留下来。对于RGO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项科技使得谷物农场的效率得到提高,那么谷物的产量也将得到提高。供给量上升的同时如果需求量没有同步上升,价格就会下跌。这样一来,农民们挣得少了就会开始考虑移民别处。
我们将工厂获得原材料的方式也做了修正。在VIC1中,国家将为工厂购买原材料产品;而现在则不然,工厂将自己掏钱买原材料。如果工厂没有足够的资金为现有的劳动力购买足够的原材料,工厂便会开始解雇工人,从而制造失业率。我们认为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变化,原因有二:首先,在现实中,除了中央计划经济外,政府并不会为工厂购买所有原材料,大多数情况下工厂需要自筹。另外,即使在中央计划经济下,这项改动也比较符合实际。斯大林不会坐在办公桌前告诉人们我们需要买更多的煤和铁来增加钢产量,他只会批示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增加钢产量。因此,这项改动带来的效果就是,在中央计划经济下,你只要造好工厂,而剩下的事则由国家机器来照管。
在非自由市场(贸易)经济下,你还可以选择对工厂进行资助与补贴,使它们能继续运作即使它们在亏本,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补贴工厂。你还将可以设置洲内工厂的优先级,这会对人群择业倾向产生影响。洲内高优先级的工厂将比低优先级的工厂更容易招到员工。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省去琐碎的日常微操,而同样使得你的经济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认为这种宏观调控的形式比起微观控制来说更贴近现实。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工厂维持费用。在VIC1中,工厂维持费用来自犯罪打击预算,而在VIC2中,它们将由工厂自筹。另外,维持工厂运作还需要基本物资,这也将由工厂自筹。为了维持工厂最佳的运转状态,水泥是必须的(现在我们暂时只加入这项),否则工厂建筑开始恶化,效率开始下降。这使得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成本,同时和我们上面提到的失业相恰和。另外,这也势必带来另外一个很好的效果:水泥将永远有需求,这样我们就不用再人为地购买水泥,因为所有工厂都想购买它。
工厂如果经营不善将入不敷出,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停业(除非补贴)。这是一个很悲剧的情况,不过它确实会发生。
好吧,这就是今年的最终章了。
Developer Diary 6 – What has Changed with Production and Unemployment
原帖:http://forum.paradoxplaza.com/forum/showthread.php?t=449916 by King
中文意思:
开发日志6 – 生产的改变以及失业
圣诞临近,雪花漫天,现在应该好好考虑下去个日照更长,气候暖和点的地方了。但是,在这之前,我当然会照原定计划给出今年最后一篇开发日志。今天,我们将谈论下生产的变化(相对VIC1)以及由此引发的失业。
让我们从工厂里的劳动力说起。我们重新构想了一下他们工作的方式。技工是你的劳动人口,他们同时增大工厂的投入量(原材料)与产出量(产品)。职员是工厂管理人员,他们利用他们的技术来提高产出。洲内的资本家利用他们的手段降低投入。这样,人群种类数量上的平衡变得异常重要。资本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当你的技工的数量与资本家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才能使得资本家的作用最大化。
我们对经济运行方式也进行了一些调整。首先,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人群们将按劳分配。因此,在工人们的收入高低基于工厂的利润。(单个)工厂内的盈利,按照社会主义按需分配方式分给工厂内的技工、职员,以及洲内的资本家(分配基于一个分配公式,这个公式经过了我们反复的推敲与平衡)。这一改动将带来一个结果:如果一个工厂盈利不高,工人们就可能因为拿不到足够的薪水而往看起来吸引力更高的别处移民(或者转职为其他人群)。移民将降低这种产品的供给量,提高这种产品的价格,工厂利润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剩下的工人更乐意留下来。对于RGO来说也是如此,如果一项科技使得谷物农场的效率得到提高,那么谷物的产量也将得到提高。供给量上升的同时如果需求量没有同步上升,价格就会下跌。这样一来,农民们挣得少了就会开始考虑移民别处。
我们将工厂获得原材料的方式也做了修正。在VIC1中,国家将为工厂购买原材料产品;而现在则不然,工厂将自己掏钱买原材料。如果工厂没有足够的资金为现有的劳动力购买足够的原材料,工厂便会开始解雇工人,从而制造失业率。我们认为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变化,原因有二:首先,在现实中,除了中央计划经济外,政府并不会为工厂购买所有原材料,大多数情况下工厂需要自筹。另外,即使在中央计划经济下,这项改动也比较符合实际。斯大林不会坐在办公桌前告诉人们我们需要买更多的煤和铁来增加钢产量,他只会批示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增加钢产量。因此,这项改动带来的效果就是,在中央计划经济下,你只要造好工厂,而剩下的事则由国家机器来照管。
在非自由市场(贸易)经济下,你还可以选择对工厂进行资助与补贴,使它们能继续运作即使它们在亏本,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补贴工厂。你还将可以设置洲内工厂的优先级,这会对人群择业倾向产生影响。洲内高优先级的工厂将比低优先级的工厂更容易招到员工。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省去琐碎的日常微操,而同样使得你的经济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认为这种宏观调控的形式比起微观控制来说更贴近现实。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工厂维持费用。在VIC1中,工厂维持费用来自犯罪打击预算,而在VIC2中,它们将由工厂自筹。另外,维持工厂运作还需要基本物资,这也将由工厂自筹。为了维持工厂最佳的运转状态,水泥是必须的(现在我们暂时只加入这项),否则工厂建筑开始恶化,效率开始下降。这使得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成本,同时和我们上面提到的失业相恰和。另外,这也势必带来另外一个很好的效果:水泥将永远有需求,这样我们就不用再人为地购买水泥,因为所有工厂都想购买它。
工厂如果经营不善将入不敷出,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停业(除非补贴)。这是一个很悲剧的情况,不过它确实会发生。
好吧,这就是今年的最终章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