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图与周易八卦
八卦图与原子结构的对比
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卦图是唐宋时期的理学家们,根据他们对古代八卦理论的理解绘制而成。这种简单明了的图像,整体性地将宇宙运行的各种法则及运转模式表达得清清楚楚,完全显现出中国文化简明扼要的特性。
1. 外观结构的相同性:我们首先从外观上看八卦图和原子结构图,八卦图的中央是太极,它相当于原子核;太极外由六层爻组成的八组符号,这八组符号与最外层原子只能有八个电子相同;而六层爻则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分布的,六层爻反映出原子稳定生存的八电子周期最多只能有六个周期(包括第一周期的两电子周期总共是七个周期);阴阳爻的变化说明元素序数是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数量的增加而一步步递增的。从外部对比中可以看到,八卦图与原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
2.原子的电子层为什么是对称性结构: 我们再将原子的结构与八卦图进行对比,零族元素的原子内,各个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是对称的分布,除了第一层的两个电子以外,第二到第七层的电子分别为八、十八、三十二、三十二、十八、八的对称排列,这种对称排列共有六层。而八卦中六十四个卦象也是由两个三层爻的卦象相叠之后形成六层爻的卦象。除了乾、坤两卦以外,同样有六组全对称的卦象,这种对称结构是遵循了八卦图表达的宇宙对称性法则,世界上如何事物都必然遵循宇宙的七大法则。
3.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要出现B族、镧系和锕系:按照八卦理论的象数法则,最外层为八个电子,接下来的电子层应该是十六个电子,这就使得原子内第三层的电子数必须是十六个,再下来就必须是三十二个电子,但是,第三层应该由十六个电子组成的电子层在却出现了十八个电子的组成,这看起来与八卦理论的象数法则不符,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B族同样是八个象数,只是最后一个象位上出现了三个元素的并列(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至于形成原因,以后我们再展开讨论),这一层同样是十六个数象并没有变,象数法则决定了必然出现B族元素。再向下的一个电子层中,电子数量居然又按照八卦象数法则的规定分布为三十二个电子,这就是镧系元素出现的原因。整个原子内的电子层分布完全按照宇宙的对称法则形成,第五层必须仍然具有三十二个电子,这自然就是锕系元素产生的原因了。原子内部结构能够按照八卦图的象数法则来建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人们将所总结的宇宙法则用图形的方式来展现,这完全是一种科学的表达方法。现代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化学特性进行归类,虽然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但是并没有搞清这些规律产生的原因。
4. 八卦图中各层爻的顺序称谓与原子中电子层的顺序相同: 八卦图与原子结构图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电子层与每组爻的顺序表达完全一致。我们从元素周期表中各层电子数量的分布上可以看到,电子层是从下向上数,靠近原子核的电子层是第一层,最外面的是第七层,在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的零族元素中,各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32、32、18、8,除了两个电子的第一层外,对称的分布只有六层。我们再看看八卦图中对爻的顺序称谓,以乾卦为例,最下面的爻称为初九,接下来分别是九二、九三、九四和九五,最上面的称为上九。这种标示的方法与中国人无论是书写方式还是看问题的习惯都完全不同,但是却与现代科学对原子内电子层的排列形式完全一致,这只能说八卦图是对原子结构形式的表达。几千年来有多少研究者对于八卦图中爻是从下向上的称谓难以理解,有些人将它看得十分奥秘,对照原子结构以后这个问题不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吗。(很抱歉,由于只会简单操作电脑打字,不会将图案画出来,无法让大家直观的进行对比,读者可以自己将八卦符号与元素周期表进行对照。)
八卦符号由六层爻组成,它于元素周期表中对称分布的电子周期数又完全相同,按照八卦的象数理论,七是宇宙最基本的周期数,遵循1、2、4、8、16、32、64再返回到1的象数法则,原子的最大周期只能是第七周期,超过这个周期后必然要发生核裂变而返回到第一周期。这与一些核物理学家认为的强相互作用力场的最大控制力是七个周期,超过七个周期后原子就会发生核裂变的理论又完全如出一辙,现实世界中也同样没有发现超过第七周期的元素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八卦图并不是完全用作算命的工具,它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中各项法则的总结,它里面包含着极其深奥的科学理论,最终人们将会发现它是科学最顶端的纲领性理论。
中国传统科学看待事物总是从相对的角度去观察,总结的理论中必然也包含着相对的东西。有形的事物总是很容易被证实,而无形的东西证实起来就比较麻烦,八卦图及其理论从直观上表达了原子的组合形式,这是非常清楚和明了的方面。但是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无形的精神层面的有关法则,这就表现在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运行必然会和这些法则发生关系,就像电脑中的电流必须按照软件的程序流动、而且物质必须按照物理场的规律运行一样。中国古人在初期试图尝试着探索这些规律,所以才有了中国古代的另一种文化形式——占卜。在古代当时的条件下,民间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和兴趣去搞科学探索,面对生活上的众多未知事物,总想提前预知它的结局,所以占卜成为民间非常热衷进行的一项活动。在这里我们要提醒读者,自古以来对事物的运行规律能够很好掌握的人是凤毛麟角,不要相信街头巷尾那些一知半解者的胡言乱语者,更深更高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但是,也要告诉那些不了解中国传统科学真正内涵的人,不要看到一些人将八卦理论用于胡乱占卜,就把中国传统科学看成是封建迷信而去大批特批!
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卦图是唐宋时期的理学家们,根据他们对古代八卦理论的理解绘制而成。这种简单明了的图像,整体性地将宇宙运行的各种法则及运转模式表达得清清楚楚,完全显现出中国文化简明扼要的特性。
1. 外观结构的相同性:我们首先从外观上看八卦图和原子结构图,八卦图的中央是太极,它相当于原子核;太极外由六层爻组成的八组符号,这八组符号与最外层原子只能有八个电子相同;而六层爻则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分布的,六层爻反映出原子稳定生存的八电子周期最多只能有六个周期(包括第一周期的两电子周期总共是七个周期);阴阳爻的变化说明元素序数是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数量的增加而一步步递增的。从外部对比中可以看到,八卦图与原子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
2.原子的电子层为什么是对称性结构: 我们再将原子的结构与八卦图进行对比,零族元素的原子内,各个电子层中的电子数是对称的分布,除了第一层的两个电子以外,第二到第七层的电子分别为八、十八、三十二、三十二、十八、八的对称排列,这种对称排列共有六层。而八卦中六十四个卦象也是由两个三层爻的卦象相叠之后形成六层爻的卦象。除了乾、坤两卦以外,同样有六组全对称的卦象,这种对称结构是遵循了八卦图表达的宇宙对称性法则,世界上如何事物都必然遵循宇宙的七大法则。
3.元素周期表中为什么要出现B族、镧系和锕系:按照八卦理论的象数法则,最外层为八个电子,接下来的电子层应该是十六个电子,这就使得原子内第三层的电子数必须是十六个,再下来就必须是三十二个电子,但是,第三层应该由十六个电子组成的电子层在却出现了十八个电子的组成,这看起来与八卦理论的象数法则不符,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B族同样是八个象数,只是最后一个象位上出现了三个元素的并列(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特性,至于形成原因,以后我们再展开讨论),这一层同样是十六个数象并没有变,象数法则决定了必然出现B族元素。再向下的一个电子层中,电子数量居然又按照八卦象数法则的规定分布为三十二个电子,这就是镧系元素出现的原因。整个原子内的电子层分布完全按照宇宙的对称法则形成,第五层必须仍然具有三十二个电子,这自然就是锕系元素产生的原因了。原子内部结构能够按照八卦图的象数法则来建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古代的人们将所总结的宇宙法则用图形的方式来展现,这完全是一种科学的表达方法。现代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化学特性进行归类,虽然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但是并没有搞清这些规律产生的原因。
4. 八卦图中各层爻的顺序称谓与原子中电子层的顺序相同: 八卦图与原子结构图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电子层与每组爻的顺序表达完全一致。我们从元素周期表中各层电子数量的分布上可以看到,电子层是从下向上数,靠近原子核的电子层是第一层,最外面的是第七层,在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的零族元素中,各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32、32、18、8,除了两个电子的第一层外,对称的分布只有六层。我们再看看八卦图中对爻的顺序称谓,以乾卦为例,最下面的爻称为初九,接下来分别是九二、九三、九四和九五,最上面的称为上九。这种标示的方法与中国人无论是书写方式还是看问题的习惯都完全不同,但是却与现代科学对原子内电子层的排列形式完全一致,这只能说八卦图是对原子结构形式的表达。几千年来有多少研究者对于八卦图中爻是从下向上的称谓难以理解,有些人将它看得十分奥秘,对照原子结构以后这个问题不就变得十分简单了吗。(很抱歉,由于只会简单操作电脑打字,不会将图案画出来,无法让大家直观的进行对比,读者可以自己将八卦符号与元素周期表进行对照。)
八卦符号由六层爻组成,它于元素周期表中对称分布的电子周期数又完全相同,按照八卦的象数理论,七是宇宙最基本的周期数,遵循1、2、4、8、16、32、64再返回到1的象数法则,原子的最大周期只能是第七周期,超过这个周期后必然要发生核裂变而返回到第一周期。这与一些核物理学家认为的强相互作用力场的最大控制力是七个周期,超过七个周期后原子就会发生核裂变的理论又完全如出一辙,现实世界中也同样没有发现超过第七周期的元素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八卦图并不是完全用作算命的工具,它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中各项法则的总结,它里面包含着极其深奥的科学理论,最终人们将会发现它是科学最顶端的纲领性理论。
中国传统科学看待事物总是从相对的角度去观察,总结的理论中必然也包含着相对的东西。有形的事物总是很容易被证实,而无形的东西证实起来就比较麻烦,八卦图及其理论从直观上表达了原子的组合形式,这是非常清楚和明了的方面。但是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无形的精神层面的有关法则,这就表现在世界上所有事物的运行必然会和这些法则发生关系,就像电脑中的电流必须按照软件的程序流动、而且物质必须按照物理场的规律运行一样。中国古人在初期试图尝试着探索这些规律,所以才有了中国古代的另一种文化形式——占卜。在古代当时的条件下,民间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和兴趣去搞科学探索,面对生活上的众多未知事物,总想提前预知它的结局,所以占卜成为民间非常热衷进行的一项活动。在这里我们要提醒读者,自古以来对事物的运行规律能够很好掌握的人是凤毛麟角,不要相信街头巷尾那些一知半解者的胡言乱语者,更深更高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但是,也要告诉那些不了解中国传统科学真正内涵的人,不要看到一些人将八卦理论用于胡乱占卜,就把中国传统科学看成是封建迷信而去大批特批!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