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风物
1
象王山恰如一头雄健稳重的大象,自西向东横在我们村对门的前方。另有几座和象王山并排横列、但比象王山显得单薄低矮的山岭,恰如象王的随从,一起朝向东方。
春天,绕道南方向北翻越象王山,沿途片片山地青稞在风中舞姿翩跹;一些人迹罕至的景象荒凉的山丘上,野生白草莓一边开花一边结果,好多已经成熟变成乳白色,星星点点缀满枝头。回首南望,雾霭中群山竟秀,荒野引人向往。进入象王山北坡的阴凉地带,荒径两旁走不上三五步就有粉红色和红色的杜鹃花在高高的枝头灿然怒放,引得经过的人频频伫立观赏。
走出象王山北坡山林,是一片片荒地——
有些春季,你能在这里看到满山坡曼妙的青稞。
有些春季,你能在这里看到坡地已被犁翻,满山坡是粉红色的泥土。有有在这里烧荒,烟雾缭绕中从早晨忙碌到日暮。
有些春季,你又看到这里荒草凄迷,一块块裸露的石头上布满了青苔。
在北坡沿着一道道山岭向西走,红色的沙土路两旁,长着些高大的华山松。从有一天风儿将一些籽粒吹落此地,到松籽变成这些树,到树长得眼前这么高,估计都没有人留意过这片红色沙土地上的变化,也还没有哪个人的手指触碰过这些美丽的树木,所以它们长得如此自然,如此无拘无束,如此古意盎然。
象王山和它周围的山岭虽然就在我们村前方,从我们村步行到达那些山岭约需两三个小时,但我每年难得走上一两回。空闲时,我更多的是坐在檐下或站在村子的路边,遥望那些美丽的山岭——
看山岭上朦胧中无比美丽的树影。
看山岭上空的云霞灿烂。
看春夏之交山岭上充满生命气息的色彩。此时满山岭的树木换上新叶,栗树、扁栎树吐放金色的花穗,使长满这些树木的岭首变得淡淡的金色。而当早晨第一抹阳光照临山岭时,金色的山岭更是恍若仙境。
看秋冬时山岭沉静空旷,岗峦如黛。
看山岭下坡地里的荞在秋初成熟,满目恬静的浅金色然后是古铜色。
看烧荒的青烟升入云天,向云天诉说民之艰辛民之希翼。
看整道山岭浑然如巨象,似立又似卧朝向东方,静默着深思着满含力量,古朴、纯净、大气、庄严……
我爱村庄南方的这些山岭。我从小就把这些山岭看成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在我孩童时代,我每每在凝望这些山岭时,深爱而难免忧心忡忡。我担心,某个有钱有势的大佬,有一天会采取某种手段独占了这些纯净的山岭,把这些山岭变成了他的私人园林,连同山岭上空的云霞和初夏照临金色岭首的第一抹阳光。
2
傍晚,坐在屋檐下,看天上的云霞:或土黄,或土红,或水墨色,或洁白如纱,姿态万千,瞬息万变,在万里无垠的澄碧天宇任意舒卷或消隐在更加高远的地方,直到暮色降临,星星在天边如洁白的野花开放。呼吸深长。气定神闲。心无杂念。
夜里醒来,枕边月色皎洁。听到村脚小河水有节奏地流响。那流响中有金属声。“锵啷锵啷”响上一阵,然后是“哗”的一声。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我们村里的老人们说,这是两个小孩在河中某处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玩水。他俩用一口金锅接河水,接满后又倒掉,如此没完没了,一直玩下去。我儿童时相信这个传说,长大后怀疑,最后不再相信这个传说。但我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这神秘的带有砂子摩擦金属声的有节奏的水声到底是怎么回事。高中时读了苏轼的《石钟山记》,想用石钟山鸣声的原理来解释,可是觉得也非常牵强。这河水声在白天平常得很,要到夜晚以后才显出它的韵律和异常的音响,夜深人静时尤其响亮而清晰,深长而悠远。我们村好多人都喜欢听这水声。天气晴好的夜晚,聚在村路边闲谈的人们,有时会把话题转到这水声中,然后都不说话,静静地倾听一番。奇怪的是,小河水夜晚神秘的响声几年前忽然消失了,再也没有重新响起过。我一个长辈说:“一条河水都污染成那个样子了,你让神灵还怎么住下去?”他的意思是神灵带走了河水那奇妙的响声。
从秋末到第二年的春天,呼啸的山风不时拂卷过我家乡的土地,扫落枯叶,涤荡尘污,在村庄的上空鸣响。当我静处一隅,听着这风声,每每觉得身心泰然,愿意就着一杯清茶,领略这奔腾咆哮、叱咤喑呜的雄风。
春天,村子对门的梨树林里,梨花竞放,满河谷一片灿烂的雪白。而一些零星生长的桃树也不负东风,及时绽放,远望如一片红霞降落山地。天空中充满了嘤嘤嗡嗡的音乐,可以想见有无数的蜜蜂的忙碌飞舞。面对这一片春景,沐着温暖的阳光,心中不觉微有醉意。我常想下笔描绘一番我眼中家乡的春景,但我的文才又怎够我使唤?只好年复一年看着繁花怒放春意如潮渐渐地又随雨打风吹去。
还是春天。播种好久然而雨水依然迟迟不临。忽一日,乌云四合,雷声滚过山野,猛烈的山风吹过,带着浓浓的土腥味。然后,唰唰的雨声从远处天边传来,雨雾疾如奔马,平稳而迅速地临近,不久就席卷天地,笼罩了整个村庄。此时,我心无比安宁。我坐在木柴烧熊熊燃烧的火塘边,听着雨水打在屋顶的木扳上,然后形成瀑布流下下屋檐,流进水沟,变成小溪淙淙流淌而去。我斟上一杯茶,慢慢品着,想到我种在南山洼里的麻和荞麦,雨后就应该出苗了。
闲坐家中,偶尔会听到有人在村外的某处山坡上吹笛。吹的是本地山民流传甚久的山歌曲调,充满了哀愁的意味。那单一的曲子吹了又吹,一遍接着一遍。是吹笛的只会这一曲呢,还是他对这一曲情有独钟?有时,那曲子的尾调拖得特别长,像夕阳即将隐没时那微弱而悠长和余光,引得听者的心情也变得凄凉而惆怅起来。
昨天,阴历8月17日,我走过一条两旁满是茂盛蒿草和各类野花的山路。山路前方,一片片的山地上,玉米正在成熟,有的已可收获;更远处的山岭上,在秋天迷朦的雾霭中,一棵棵华山松静静守望着岁月的河流悄无声息地流过,转眼又将是一年的尽头。蝉在嘶鸣。鸣声里暗含哀愁,因为风儿一阵阵凉下去了,它们的歌唱渐渐临近尾声,每一声倾情的嘶鸣都有成为绝响的可能。沿途看到的梨树,有些叶片呈现出美丽的红色或金黄。它们也即将凋落了。我一路看过去。眼前的秋景在我心中引起的是对美丽事物的留恋而不是伤感。在我心中,四季的景物都是如此趣味盎然,四季的轮回无非是精彩的轮回。
1
象王山恰如一头雄健稳重的大象,自西向东横在我们村对门的前方。另有几座和象王山并排横列、但比象王山显得单薄低矮的山岭,恰如象王的随从,一起朝向东方。
春天,绕道南方向北翻越象王山,沿途片片山地青稞在风中舞姿翩跹;一些人迹罕至的景象荒凉的山丘上,野生白草莓一边开花一边结果,好多已经成熟变成乳白色,星星点点缀满枝头。回首南望,雾霭中群山竟秀,荒野引人向往。进入象王山北坡的阴凉地带,荒径两旁走不上三五步就有粉红色和红色的杜鹃花在高高的枝头灿然怒放,引得经过的人频频伫立观赏。
走出象王山北坡山林,是一片片荒地——
有些春季,你能在这里看到满山坡曼妙的青稞。
有些春季,你能在这里看到坡地已被犁翻,满山坡是粉红色的泥土。有有在这里烧荒,烟雾缭绕中从早晨忙碌到日暮。
有些春季,你又看到这里荒草凄迷,一块块裸露的石头上布满了青苔。
在北坡沿着一道道山岭向西走,红色的沙土路两旁,长着些高大的华山松。从有一天风儿将一些籽粒吹落此地,到松籽变成这些树,到树长得眼前这么高,估计都没有人留意过这片红色沙土地上的变化,也还没有哪个人的手指触碰过这些美丽的树木,所以它们长得如此自然,如此无拘无束,如此古意盎然。
象王山和它周围的山岭虽然就在我们村前方,从我们村步行到达那些山岭约需两三个小时,但我每年难得走上一两回。空闲时,我更多的是坐在檐下或站在村子的路边,遥望那些美丽的山岭——
看山岭上朦胧中无比美丽的树影。
看山岭上空的云霞灿烂。
看春夏之交山岭上充满生命气息的色彩。此时满山岭的树木换上新叶,栗树、扁栎树吐放金色的花穗,使长满这些树木的岭首变得淡淡的金色。而当早晨第一抹阳光照临山岭时,金色的山岭更是恍若仙境。
看秋冬时山岭沉静空旷,岗峦如黛。
看山岭下坡地里的荞在秋初成熟,满目恬静的浅金色然后是古铜色。
看烧荒的青烟升入云天,向云天诉说民之艰辛民之希翼。
看整道山岭浑然如巨象,似立又似卧朝向东方,静默着深思着满含力量,古朴、纯净、大气、庄严……
我爱村庄南方的这些山岭。我从小就把这些山岭看成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在我孩童时代,我每每在凝望这些山岭时,深爱而难免忧心忡忡。我担心,某个有钱有势的大佬,有一天会采取某种手段独占了这些纯净的山岭,把这些山岭变成了他的私人园林,连同山岭上空的云霞和初夏照临金色岭首的第一抹阳光。
2
傍晚,坐在屋檐下,看天上的云霞:或土黄,或土红,或水墨色,或洁白如纱,姿态万千,瞬息万变,在万里无垠的澄碧天宇任意舒卷或消隐在更加高远的地方,直到暮色降临,星星在天边如洁白的野花开放。呼吸深长。气定神闲。心无杂念。
夜里醒来,枕边月色皎洁。听到村脚小河水有节奏地流响。那流响中有金属声。“锵啷锵啷”响上一阵,然后是“哗”的一声。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我们村里的老人们说,这是两个小孩在河中某处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玩水。他俩用一口金锅接河水,接满后又倒掉,如此没完没了,一直玩下去。我儿童时相信这个传说,长大后怀疑,最后不再相信这个传说。但我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这神秘的带有砂子摩擦金属声的有节奏的水声到底是怎么回事。高中时读了苏轼的《石钟山记》,想用石钟山鸣声的原理来解释,可是觉得也非常牵强。这河水声在白天平常得很,要到夜晚以后才显出它的韵律和异常的音响,夜深人静时尤其响亮而清晰,深长而悠远。我们村好多人都喜欢听这水声。天气晴好的夜晚,聚在村路边闲谈的人们,有时会把话题转到这水声中,然后都不说话,静静地倾听一番。奇怪的是,小河水夜晚神秘的响声几年前忽然消失了,再也没有重新响起过。我一个长辈说:“一条河水都污染成那个样子了,你让神灵还怎么住下去?”他的意思是神灵带走了河水那奇妙的响声。
从秋末到第二年的春天,呼啸的山风不时拂卷过我家乡的土地,扫落枯叶,涤荡尘污,在村庄的上空鸣响。当我静处一隅,听着这风声,每每觉得身心泰然,愿意就着一杯清茶,领略这奔腾咆哮、叱咤喑呜的雄风。
春天,村子对门的梨树林里,梨花竞放,满河谷一片灿烂的雪白。而一些零星生长的桃树也不负东风,及时绽放,远望如一片红霞降落山地。天空中充满了嘤嘤嗡嗡的音乐,可以想见有无数的蜜蜂的忙碌飞舞。面对这一片春景,沐着温暖的阳光,心中不觉微有醉意。我常想下笔描绘一番我眼中家乡的春景,但我的文才又怎够我使唤?只好年复一年看着繁花怒放春意如潮渐渐地又随雨打风吹去。
还是春天。播种好久然而雨水依然迟迟不临。忽一日,乌云四合,雷声滚过山野,猛烈的山风吹过,带着浓浓的土腥味。然后,唰唰的雨声从远处天边传来,雨雾疾如奔马,平稳而迅速地临近,不久就席卷天地,笼罩了整个村庄。此时,我心无比安宁。我坐在木柴烧熊熊燃烧的火塘边,听着雨水打在屋顶的木扳上,然后形成瀑布流下下屋檐,流进水沟,变成小溪淙淙流淌而去。我斟上一杯茶,慢慢品着,想到我种在南山洼里的麻和荞麦,雨后就应该出苗了。
闲坐家中,偶尔会听到有人在村外的某处山坡上吹笛。吹的是本地山民流传甚久的山歌曲调,充满了哀愁的意味。那单一的曲子吹了又吹,一遍接着一遍。是吹笛的只会这一曲呢,还是他对这一曲情有独钟?有时,那曲子的尾调拖得特别长,像夕阳即将隐没时那微弱而悠长和余光,引得听者的心情也变得凄凉而惆怅起来。
昨天,阴历8月17日,我走过一条两旁满是茂盛蒿草和各类野花的山路。山路前方,一片片的山地上,玉米正在成熟,有的已可收获;更远处的山岭上,在秋天迷朦的雾霭中,一棵棵华山松静静守望着岁月的河流悄无声息地流过,转眼又将是一年的尽头。蝉在嘶鸣。鸣声里暗含哀愁,因为风儿一阵阵凉下去了,它们的歌唱渐渐临近尾声,每一声倾情的嘶鸣都有成为绝响的可能。沿途看到的梨树,有些叶片呈现出美丽的红色或金黄。它们也即将凋落了。我一路看过去。眼前的秋景在我心中引起的是对美丽事物的留恋而不是伤感。在我心中,四季的景物都是如此趣味盎然,四季的轮回无非是精彩的轮回。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