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旅行01|最近我去了......
![]() |
“建筑师在做什么”是有方推出的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系列采访计划。从2014年3月至今,我们采访了一百多位优秀华人建筑师,每人10到12个问题,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与思考轨迹。
“建筑师的旅行”将整理采访中关于“最近一次旅行去了哪里?”“旅行对你意味着什么”的回答。每位建筑师的旅行目的地天南地北,而汇集他们的受访内容,却又如老友聊天般,对坐盘于席上,分享一张明晰的建筑地图,话尽行走的意义。
这是“建筑师的旅行”第1辑,整理2015年9月-2016年1月以来10期“建筑师在做什么”关于旅行的采访内容。
![]() |
彭乐乐(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最近算得上旅行的是二个多月前去的意大利。呆了18天,最后一周在都灵理工大学陪学生们做建筑工作坊的课程设计。
王晓东(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年初全家去了趟新西兰,自己开车旅行,躲避了两周的例行喧闹。算计着这应该是小孩儿离开我们独立生活之前最后一次全家旅行。还去看望了定居在当地的两位同学,都是多年不见的。风景很好,人少且友好,很放松的一段时间。
王欣(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讲师、乌有园社创始人):最近帮有方带了日本京都的庭园旅行。京都每年都去,这几乎就是一个理想城市的现实版本,对京都的深爱,其实源自对我内心的中国传统应该具有的现实的寄托与激励,是对我心中的“故园”的追忆假借。
胡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最近去了意大利。旅行对我而言就意味着享受生活。
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我经常出差,如果那算是旅行,那么可以统称为“农村”。如果是单纯的旅行,那应该算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去看世博会和威尼斯双年展。
![]() |
钱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UDG联创国际设计集团首席总建筑师):已有两年没有建筑旅行了,我最近一次旅行是8月份的家庭温泉旅行。因为上半年又看了一遍学生时期看过的日本老电影《啊,野麦岭》,所以选择了一家位于飛騨古川叫“八ッ三館”的明治时期的老铺料亭旅馆,电影《啊,野麦岭》的很多场景在此拍摄。
张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总建筑师):最近去得多的是浙江安徽一带的山村。
胡铮(悉地国际境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我最近去葡萄牙和西班牙,参加了有方的西扎之旅。旅行不是猎奇,而是暂时脱离熟识的环境,换一个座标系反观自我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旅行意味着走向内心,重新发现自己。
![]() |
曾冠生(悉地国际墨照工作室设计总监):最近参加了有方的印度之旅。第一次看到了阶井(stepwell)这种类型的建筑,让我很震撼。参观的两个阶井Adalaj stepwell 和Agrasen Ki Baoli虽然在类型上有差异,但都用台阶这种建筑元素诠释了水的灵性和烘托了水在印度文化的地位。同时,舒适的空间设计又成为了重要的避暑和交往的场所。
![]() |
程艳春(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建筑学专攻博士、C+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8月底作为学术向导和“有方”一起再次走了一遍“日本近现代建筑寻踪”这条建筑考察线路,从有方成立开始到现在近两年时间一共做了10期。在这期间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并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很多建筑经验。对我来讲,这些建筑已经看过太多次,更吸引我的是和别人去讨论、分析,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感受到不同的世界,观察到不一样的细节,这对我来讲是非常有意思的。能有这样感受的旅行本就不多,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么多次。
编辑 | 王箫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通过后台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
media@archipositio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