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对每一个人温柔以待
坐在巴士上,七月最后一天的阳光从右边车窗照进来,照在橙色座椅和明黄色扶手上。随着车的走走停停和不时刹车,扶手上吊环的影子也跟着前后摇晃。有几个瞬间,这些影子似乎是与窗外斑驳的树影重叠在一起的。整个车厢里都氤氲着一种明媚午后的慵懒和澄澈。
每天的车程,是一段又寂寞又美好的时光。我会细数一路上有几间教堂,有几间寺院,有几家麦当劳,有些什么小商店,并为这些商店分类,当出现一家新的店铺时,总是为着新发现而惊喜。也不放过道路中间和街道两旁的乔木,常绿的,落叶的,也许......也许再走几年这条道路,我还可以一一说出这些高大乔木的名字呢。这条路还要走多远呢,在满二十二岁不久的某一天,一个微小的愿望闪过心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那我要的幸福的样式到底是怎样呢——二十五岁的我觉得幸福的样式是眼前有美景,我爱的人就在身边。但就是这微小的愿望,也不知道漫长的一生,又有几个瞬间,多少时日可以实现?
母亲,和我挚爱的故友,他们都不在我身边。母亲并无法实质上分担我的病痛——事实上除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我不能回家,如果回家,她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纵使最爱,爱莫能助。与其回家增添她照料我的负担和担忧,不如自己在这个城市独自承担。距离,会让彼此安心,至少可以想象对方过得很好,如果这种想象能让我爱的人心安,那我也就满足了。不知是什么时候,渐渐地变成和母亲一天一个电话,甚至一天几个电话。常常默契到心中才划过对她的念想,铃声就会想起。这座北回归线上七月的城市,有着太过于明媚的阳光和太过于丰沛的雨水。我不是过客,也不是归人。明媚和伤感,都出乎来时的意料。
我坐在巴士最后一排,以只有自己可以听到的声音,哼唱《年轮》里的几句歌词:
修改一次次离分
我承认
曾幻想过永恒
可惜从没人陪我演这剧本
……
心中很快地闪过一些挚友的音容笑貌,闪过和一些人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并且拼命回想那个最后见面的日期和的所有。甚至是那天光影的角度,风吹过时,彼此的对白。这些我最爱的人挚友,不知道见他们会是何年何月,何地何景,也许有些人就是此生最后一次见也不一定。相见时难别亦难,我生命中,除了自己这无端而来的生命外,我最为芥蒂的就是离别。多情恰似无情,我总是佯装不在乎,假装在离别前就已释怀离别将带来的痛苦,但实则我及其情深意重,总是自己悄悄哭了一次又一次,然后在那消耗着我生命的别离场面上风轻云淡。生命这二十年来,大半生命的伤痕都是离别所带来的,我曾经那么努力试图抓住每一个路过我生命的人——我以为遇见就会是永远,孰不知,会邂逅千百万次别离也不遇到一次永远。哪怕一辈子,最终死亡也会将我们最爱的人带走。人就是在千千万万次别离中,找到一个与人合适的,不受伤的距离,这大抵就是成长的意义。我以每一次再见,生命的每一次流失,来习得这异常艰难的成长,天性中的东西,无法解释,也无法解除。
“离开(leaving)”并不是一个瞬间动词,离开的行为只是一个开端,组成它的乃是日后的心心念念,是日后长久的痛心疾首,是韶华易谢君难见的哀愁,是多少不眠夜的辗转反侧,是对世事弄人的无可奈何......如果别离也是一门艺术,那年轻的我面对它还太过于笨拙和生疏,还太不洒脱,太不释怀。我内心依旧是那个儿时,母亲短暂的离开,心中都会深深不安,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女孩——那一生不安的总账,早就在生命之初被刻下。离别的不安,深深浅浅不安的烙印就横亘在我的生命之中,沟壑纵横。
就在这个明媚而落寞的午后,就在这充满明黄色光晕的车箱里,我突然感到很满足。我从每天的电话中知道关于母亲生活的一切。从和朋友的联系还有她们的社交平台得知大家近日的状况,只要看到我那么挚爱的朋友和亲人过得开心,我就觉得很幸福了,如果就这样远远看着自己爱的人一生,只要他们开心就好,那,于念已足。至于自己,居无定所,心无所恋。我并没有能力强大到可以到自己爱的人身边,照顾他们,反而还可能成为他人的拖累。人生太不易,每个人都有身不由己。况且如今时间、空间、传递信息的方式都有了很大转变,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哪怕是最亲最爱的人也容易产生时空上的分离。不断地离别,本就是现代人存在的方式,芥蒂离别是种太过于古典和易受伤的情怀,毕竟我还没看透,毕竟不够释怀。也许是太年轻。
就在那一刻,已经不能确定是哪一刻,是捕捉到吊环影子摇晃的时刻,还是突然望向窗外的时刻。我真的觉得能不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真的不重要了,如果不能给所爱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那只要看着自己爱的人快乐和幸福就好了,真的只要得知他们过得很好,就心满意足了。有一种想念和爱,叫做各安天涯。窗外的一切在变换中有宁静,时空真有一种静止的错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如果我爱的人一切都好,那我随便在这地球上哪座城市,随便哪个角落,一个人孤孤单单,自生自灭也未尝不可。
“眼前有美景,我爱的人就在身边”这是前几天脑子里经常定义的幸福的样式,而它很快就转变为了“只要我爱的人都健康快乐就好。”
人生长在别离中,对人都要尽可能温柔,浮生若只是梦一场,那与人的相遇则是最美丽和最真实的部分,我们因羁绊而相遇,因羁绊不深而各奔前程。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都不知明天会在哪里,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所以一定要温柔对待每一个人,人生不易,一期一会。每一次再见,都要说得用力一些,拥抱都要用力一些,也许,也许......就是最后一次见了呢。但我总相信,有羁绊的人,一定会再相逢,无论的何种方式。
每天的车程,是一段又寂寞又美好的时光。我会细数一路上有几间教堂,有几间寺院,有几家麦当劳,有些什么小商店,并为这些商店分类,当出现一家新的店铺时,总是为着新发现而惊喜。也不放过道路中间和街道两旁的乔木,常绿的,落叶的,也许......也许再走几年这条道路,我还可以一一说出这些高大乔木的名字呢。这条路还要走多远呢,在满二十二岁不久的某一天,一个微小的愿望闪过心间:人人都在追求幸福,那我要的幸福的样式到底是怎样呢——二十五岁的我觉得幸福的样式是眼前有美景,我爱的人就在身边。但就是这微小的愿望,也不知道漫长的一生,又有几个瞬间,多少时日可以实现?
母亲,和我挚爱的故友,他们都不在我身边。母亲并无法实质上分担我的病痛——事实上除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我不能回家,如果回家,她只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纵使最爱,爱莫能助。与其回家增添她照料我的负担和担忧,不如自己在这个城市独自承担。距离,会让彼此安心,至少可以想象对方过得很好,如果这种想象能让我爱的人心安,那我也就满足了。不知是什么时候,渐渐地变成和母亲一天一个电话,甚至一天几个电话。常常默契到心中才划过对她的念想,铃声就会想起。这座北回归线上七月的城市,有着太过于明媚的阳光和太过于丰沛的雨水。我不是过客,也不是归人。明媚和伤感,都出乎来时的意料。
我坐在巴士最后一排,以只有自己可以听到的声音,哼唱《年轮》里的几句歌词:
修改一次次离分
我承认
曾幻想过永恒
可惜从没人陪我演这剧本
……
心中很快地闪过一些挚友的音容笑貌,闪过和一些人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并且拼命回想那个最后见面的日期和的所有。甚至是那天光影的角度,风吹过时,彼此的对白。这些我最爱的人挚友,不知道见他们会是何年何月,何地何景,也许有些人就是此生最后一次见也不一定。相见时难别亦难,我生命中,除了自己这无端而来的生命外,我最为芥蒂的就是离别。多情恰似无情,我总是佯装不在乎,假装在离别前就已释怀离别将带来的痛苦,但实则我及其情深意重,总是自己悄悄哭了一次又一次,然后在那消耗着我生命的别离场面上风轻云淡。生命这二十年来,大半生命的伤痕都是离别所带来的,我曾经那么努力试图抓住每一个路过我生命的人——我以为遇见就会是永远,孰不知,会邂逅千百万次别离也不遇到一次永远。哪怕一辈子,最终死亡也会将我们最爱的人带走。人就是在千千万万次别离中,找到一个与人合适的,不受伤的距离,这大抵就是成长的意义。我以每一次再见,生命的每一次流失,来习得这异常艰难的成长,天性中的东西,无法解释,也无法解除。
“离开(leaving)”并不是一个瞬间动词,离开的行为只是一个开端,组成它的乃是日后的心心念念,是日后长久的痛心疾首,是韶华易谢君难见的哀愁,是多少不眠夜的辗转反侧,是对世事弄人的无可奈何......如果别离也是一门艺术,那年轻的我面对它还太过于笨拙和生疏,还太不洒脱,太不释怀。我内心依旧是那个儿时,母亲短暂的离开,心中都会深深不安,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女孩——那一生不安的总账,早就在生命之初被刻下。离别的不安,深深浅浅不安的烙印就横亘在我的生命之中,沟壑纵横。
就在这个明媚而落寞的午后,就在这充满明黄色光晕的车箱里,我突然感到很满足。我从每天的电话中知道关于母亲生活的一切。从和朋友的联系还有她们的社交平台得知大家近日的状况,只要看到我那么挚爱的朋友和亲人过得开心,我就觉得很幸福了,如果就这样远远看着自己爱的人一生,只要他们开心就好,那,于念已足。至于自己,居无定所,心无所恋。我并没有能力强大到可以到自己爱的人身边,照顾他们,反而还可能成为他人的拖累。人生太不易,每个人都有身不由己。况且如今时间、空间、传递信息的方式都有了很大转变,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哪怕是最亲最爱的人也容易产生时空上的分离。不断地离别,本就是现代人存在的方式,芥蒂离别是种太过于古典和易受伤的情怀,毕竟我还没看透,毕竟不够释怀。也许是太年轻。
就在那一刻,已经不能确定是哪一刻,是捕捉到吊环影子摇晃的时刻,还是突然望向窗外的时刻。我真的觉得能不能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真的不重要了,如果不能给所爱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那只要看着自己爱的人快乐和幸福就好了,真的只要得知他们过得很好,就心满意足了。有一种想念和爱,叫做各安天涯。窗外的一切在变换中有宁静,时空真有一种静止的错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如果我爱的人一切都好,那我随便在这地球上哪座城市,随便哪个角落,一个人孤孤单单,自生自灭也未尝不可。
“眼前有美景,我爱的人就在身边”这是前几天脑子里经常定义的幸福的样式,而它很快就转变为了“只要我爱的人都健康快乐就好。”
人生长在别离中,对人都要尽可能温柔,浮生若只是梦一场,那与人的相遇则是最美丽和最真实的部分,我们因羁绊而相遇,因羁绊不深而各奔前程。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都不知明天会在哪里,所能把握的就是当下。所以一定要温柔对待每一个人,人生不易,一期一会。每一次再见,都要说得用力一些,拥抱都要用力一些,也许,也许......就是最后一次见了呢。但我总相信,有羁绊的人,一定会再相逢,无论的何种方式。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