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错过了的设计旧书(四):《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
提起这本书我思忖良久,先说好啊,咱们不吵架。要是放在前几年,我就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儿把话全说了,现在觉得还是心平气和讨论比较好,为避讳某名人,以下皆以“W老师”代替。
严格意义上说,《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Philip B. Meggs著,柴常佩译,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不算被错过的书,而是被淹没的书。被什么淹没了呢,就是后来W老师编写的那几本更大、更厚、却并没有更好的设计史书。《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是从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这本书中节选章节翻译的。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是第一本线性回顾世界平面设计发展的书籍,从拉斯科洞穴壁画一直讲到数字媒体。柴常佩翻译的是20世纪这一段,于是定名为《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视觉传达”这个词在大陆就是这么开始使用的了,但是英文书名还是叫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原著当然是非常经典的,叙述客观、史观清晰、用语简洁。读者看完后,很容易就能在大脑里复原一个历史框架。除了里面的一些人名与现在流行的叫法对不上以外,总体上翻译得也不错。而这些优点在W老师那本《XX现代平面设计史》中是不存在的,后者当年以其极为夸张的信息量震慑了国内的读者,几乎吸引了平面设计师对于理论书籍的所有购买力。我也买了, 不仅买了这本,还买了其它几本(往事不要再提......)《XX现代平面设计史》也是照着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来的,(不)准确地说,是在重译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并非必要的材料。
那么两本书的阅读感受具体差异在哪儿呢?就是看完《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后,脑子是清楚的,很容易激发起寻找并阅读其它书籍的念头,而看完《XX现代平面设计史》后,脑子是沉重的,再也不想看书了......
关于W老师的那套丛书在知识版权上的孰是孰非,网上有很多争论。回顾90年代,应该说这套书在引介、宣传和推广现代设计意识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对于设计理论建设而言则比较苍白。令人费解的是,W老师后来却以设计理论权威的身份享誉业内(现在已经是速写设计家了)。
翻译经典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译作现在普遍不被认为是一种学术成果,在各个学科领域里,翻译质量的下滑有目共睹,于是我更加怀念《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和那些老老实实的翻译者。
严格意义上说,《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Philip B. Meggs著,柴常佩译,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不算被错过的书,而是被淹没的书。被什么淹没了呢,就是后来W老师编写的那几本更大、更厚、却并没有更好的设计史书。《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是从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这本书中节选章节翻译的。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是第一本线性回顾世界平面设计发展的书籍,从拉斯科洞穴壁画一直讲到数字媒体。柴常佩翻译的是20世纪这一段,于是定名为《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视觉传达”这个词在大陆就是这么开始使用的了,但是英文书名还是叫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 |
原著当然是非常经典的,叙述客观、史观清晰、用语简洁。读者看完后,很容易就能在大脑里复原一个历史框架。除了里面的一些人名与现在流行的叫法对不上以外,总体上翻译得也不错。而这些优点在W老师那本《XX现代平面设计史》中是不存在的,后者当年以其极为夸张的信息量震慑了国内的读者,几乎吸引了平面设计师对于理论书籍的所有购买力。我也买了, 不仅买了这本,还买了其它几本(往事不要再提......)《XX现代平面设计史》也是照着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来的,(不)准确地说,是在重译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并非必要的材料。
那么两本书的阅读感受具体差异在哪儿呢?就是看完《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后,脑子是清楚的,很容易激发起寻找并阅读其它书籍的念头,而看完《XX现代平面设计史》后,脑子是沉重的,再也不想看书了......
关于W老师的那套丛书在知识版权上的孰是孰非,网上有很多争论。回顾90年代,应该说这套书在引介、宣传和推广现代设计意识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对于设计理论建设而言则比较苍白。令人费解的是,W老师后来却以设计理论权威的身份享誉业内(现在已经是速写设计家了)。
翻译经典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译作现在普遍不被认为是一种学术成果,在各个学科领域里,翻译质量的下滑有目共睹,于是我更加怀念《二十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和那些老老实实的翻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