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高考时
查看话题 >平生下了一个最惊心动魄的赌注——一只极端偏文科狗的理科摸爬滚打生涯
一直想写这篇的,也想给所有偏科生们一点点点点的光,我真的知道,偏科瘸腿狗的日子过得有多么痛苦。
做过最大的一个赌,就是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选择了理科。
当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下了赌注,就算跪着也要完成这漂亮的一局。
也想跟许多偏科的高中生来说,在应试的制度下,只要你真的花时间苦过,而且一直抱着最最最无坚不摧的信念,跨领域没什么难的。这里要强调是在应试的情况下。
高一的时候,所有的课程都要考试,当时就发现自己的是个超级瘸腿,语文英语历史政治都非常好,而数学物理化学简直可以要了我的命。
当时语文是最突出的,班主任每次都指望着我把年段第一揽过来,而且平时也不怎么学,基本上都是之前打下的底。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可能是非常对应试语文的胃口,每次都可以精准get到每道题目的点。
而理科是有多惨烈? 物理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常年徘徊在50分以下,化学属于不敲打一下不争气的类型,电化学那部分方程式一窍不通到高三前才醍醐灌顶。数学,我真的不好意思说了,之所以两次没考进重点高中,都是拜数学所赐。中考120里考了96(本以为这是极限了,高考的时候150里考了92,再!创!新!低! )
应试文科的时候简直不能再从容,到了理科的课,人就跟嗝屁了没区别。高一下半学期的时候,自动请缨做了物理课代表,每天跟个包租婆一样催缴作业,自己为了那张面子也没少下功夫,当时物理成绩可谓高中时期的巅峰了。
说个小细节,当时做星球环绕这类的计算题最厉害,经常和班上的男生打赌谁做得又对又快,因此赢了一抽屉的喜之郎大果冻……
到了高二的时候,不得不面临分班的问题。原本一踩油门去了文科班,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结果千算万算,没想到交了个男票!!!他是理科班的翘楚,成绩常年保持在年段前三。
好吧,打这个赌纯粹是觉得,不想离他这个领域太远。我想,大学还是可以读回自己的文科专业呀。
结果高二就给我狠狠一击,我想这辈子从来没过过这么黑暗的一段时光。当时学校之间都在暗地较劲,像我们这种私立中学更是压榨得不行,每天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题铺天盖地般飞来,课的难度也一下子加深,节奏也加快。看着老师们上完了一本本的书,我的内心无比崩溃。
高二开始,我们就有无穷多的考试。原来那个物理老师调走,换成一个讲课不是特别清楚的老师,所以更多的时候都要靠自己。化学吧,还是属于敲打一下好一下的状态。生物,本来以为只要背背记记,后来也加入了计算啥的,一塌糊涂。数学,别提了好吗,每周五的定时考试,当时150里考90多分是常态。文科一如既往地好,尤其是语文,常年稳居第一。
高二末,迎来了无数场模拟高考,在最后一场期末考的时候,我突然悲催地发现,自己全班排名40多位,年段名次更不能直视,但是,却是我第一次进一本线,高了1分。
只剩一年了,高二一整年只上过一次一本模拟线。当时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已经过了高考,且清一色都是重点大学,我跟自己说,就算读了理科,也一定要进重点。
高三,为了这个赌,我开始进入了开外挂的状态。我想这辈子再也不会那么用功过了,当时的状态,只能用亡命之徒来形容。
上学期开始,我就将全副经历投入到理科中。语文和英语已经被我撂在一边。语文老师对我说,由于你情况特殊,我允许你语文课上做理科题目。那段在学校的时间,我也是除了上厕所吃饭不离位置,见缝插针地做各种题目。
午休时间,一直逼着自己做题目做题目,看着许多人学习累了趴下了,而自己屹立不倒,有那么一瞬间的小得意。
一学期下来,只有一次掉出了一本线,其他几次都高出个位数。理科总算有点起色。数学可以稳在100多分。化学的进步最明显,基本上100分里可以稳在80多分,这门课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因为学着学着发现自己有点爱上了。生物依旧不死不活。物理,呵呵,还是很差……理综选择题确定的往往只有1-2道,大题目能做出第一道就不错了。
从这学期开始,我也开始了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因为学校宿舍里9点45分肯定熄灯睡觉了,所以这样的睡眠时间正好。早上起床,我会先到自己班上,关上紫外线灯、打开窗通通风。再从男票班的窗户里爬进去,把每天不同的茶水、水果放在桌上、再压一张写着话的小纸条,把他们班的窗户也打开通风。
一开始放寒假,就把自己锁进图书馆。当时雷打不动7点起床,12点睡觉的状态,有时候为了钻研题目超过12点睡觉,早上7点绝对不会改。背着小山一样的试卷去图书馆,当然全是理科了。每天的时间分割得就像三文鱼一样分明,规定好了一天要完成的题目。当时光学校甩给我们的试卷就有不下150张。
因为我的表哥非常擅长理科,所以每次去他家作客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在刷题和问他,讲真这段时间,我的错题本上积攒了许多非常精华的题目,全是他给予我的。
我已经忘却一个寒假做题的数量,只是回到学校之后那场考试,我迅速杀进了年段前100名。班主任在过道上看到我,就会开始笑笑调侃一把,我倒反而有些小不好意思~
最后一学期,最为关键。其他的理科陆陆续续都有上来,化学已经完全找到感觉,不再是我的弱势,数学也开始稳定。最头疼的还是物理,100分里我经常会出格地考50、46。
我其实非常喜欢当时的物理老师,她是个很有水准的老师,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她告诉我,再努力一把,可能奇迹会出现。这话非常像对一个绝症晚期病人说的。
许多高考物理模拟题目,都有一种共性,就是非常冗长,而且会结合当时的科技大背景,所以往往在看到题目那么厚重时,许多考生就已经吓尿了,我也恐惧过啊。
有一次语文老师叫我过去,说,如果题目长对你来说比较有利啊,你不是最喜欢做那种又长又隐藏深意的阅读题吗?你不是觉得做这种题很刺激吗?看到物理题,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语文阅读,这样你就会静下心来读题分析了。
他这么一说,我倒有了观念上的转变。最后的3个月,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物理上,专心致志只为攻下物理这座大山。曾经一天里把两本卷子里所有的选择题都过一遍,并把错题都收集下来。也曾经浸泡在无数的大题目中,头也不抬。这个阶段,真的没有去碰数学、化学、生物。现在想想孤注一掷得有点令人后怕。中间化学也不正常过一次,化学老师在课上旁敲侧击说,某人最近好像很不关心化学嘛……
最后在高考前,人累崩。扁桃体溃烂、失声、发烧+高考那两天痛经。每考完一天,我就去挂针。其实生病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就因为拖着病体,所以考试那两天我的心态十分平和,就告诉自己,别对不起自己就行,不要太好胜,不要太贪。
最后成绩扯出来我十分满意,高出一本线29分。虽然这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成绩,但是我觉得已经可以向自己交差了,毕竟我曾经是那个距离一本线很远很远的人啊,我是拼死拼活才跳过了这个坎啊。
就是因为做了这个赌,我跟四门理科谈了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
首先,我和男票分手了。
其次,我兴高采烈地把新闻系填在了第一个志愿,结果……
我进了第三个志愿,网络工程……
没错,我在被理科虐了之后,又被工科虐了4年……(最讨厌数学好吗?命运却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计算机学院的数学课出了名的多:离散数学、最难等级的高等数学上下、概率论、线性代数,还有数以万计的算法概论、数据结构……)
简直要捂脸了。
好在我挺过来了,而且觉得,下了这个赌之后,人生过得特别值。我经历过连续几天通宵赶实验报告的日子,我也曾经逼着自己读完了两个学位,还是把新闻学给读到了。这四年中,我遇到了原本不会接触到的程序猿,也遇到了各种犀利的记者老师。
有一种日子叫做鱼与熊掌,二者兼得。我不仅抓住了所有的工科课程,还见缝插针地去各个新闻机构实习。
做过最大的一个赌,就是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选择了理科。
当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下了赌注,就算跪着也要完成这漂亮的一局。
也想跟许多偏科的高中生来说,在应试的制度下,只要你真的花时间苦过,而且一直抱着最最最无坚不摧的信念,跨领域没什么难的。这里要强调是在应试的情况下。
高一的时候,所有的课程都要考试,当时就发现自己的是个超级瘸腿,语文英语历史政治都非常好,而数学物理化学简直可以要了我的命。
当时语文是最突出的,班主任每次都指望着我把年段第一揽过来,而且平时也不怎么学,基本上都是之前打下的底。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可能是非常对应试语文的胃口,每次都可以精准get到每道题目的点。
而理科是有多惨烈? 物理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常年徘徊在50分以下,化学属于不敲打一下不争气的类型,电化学那部分方程式一窍不通到高三前才醍醐灌顶。数学,我真的不好意思说了,之所以两次没考进重点高中,都是拜数学所赐。中考120里考了96(本以为这是极限了,高考的时候150里考了92,再!创!新!低! )
应试文科的时候简直不能再从容,到了理科的课,人就跟嗝屁了没区别。高一下半学期的时候,自动请缨做了物理课代表,每天跟个包租婆一样催缴作业,自己为了那张面子也没少下功夫,当时物理成绩可谓高中时期的巅峰了。
说个小细节,当时做星球环绕这类的计算题最厉害,经常和班上的男生打赌谁做得又对又快,因此赢了一抽屉的喜之郎大果冻……
到了高二的时候,不得不面临分班的问题。原本一踩油门去了文科班,那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结果千算万算,没想到交了个男票!!!他是理科班的翘楚,成绩常年保持在年段前三。
好吧,打这个赌纯粹是觉得,不想离他这个领域太远。我想,大学还是可以读回自己的文科专业呀。
结果高二就给我狠狠一击,我想这辈子从来没过过这么黑暗的一段时光。当时学校之间都在暗地较劲,像我们这种私立中学更是压榨得不行,每天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题铺天盖地般飞来,课的难度也一下子加深,节奏也加快。看着老师们上完了一本本的书,我的内心无比崩溃。
高二开始,我们就有无穷多的考试。原来那个物理老师调走,换成一个讲课不是特别清楚的老师,所以更多的时候都要靠自己。化学吧,还是属于敲打一下好一下的状态。生物,本来以为只要背背记记,后来也加入了计算啥的,一塌糊涂。数学,别提了好吗,每周五的定时考试,当时150里考90多分是常态。文科一如既往地好,尤其是语文,常年稳居第一。
高二末,迎来了无数场模拟高考,在最后一场期末考的时候,我突然悲催地发现,自己全班排名40多位,年段名次更不能直视,但是,却是我第一次进一本线,高了1分。
只剩一年了,高二一整年只上过一次一本模拟线。当时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家里的哥哥姐姐都已经过了高考,且清一色都是重点大学,我跟自己说,就算读了理科,也一定要进重点。
高三,为了这个赌,我开始进入了开外挂的状态。我想这辈子再也不会那么用功过了,当时的状态,只能用亡命之徒来形容。
上学期开始,我就将全副经历投入到理科中。语文和英语已经被我撂在一边。语文老师对我说,由于你情况特殊,我允许你语文课上做理科题目。那段在学校的时间,我也是除了上厕所吃饭不离位置,见缝插针地做各种题目。
午休时间,一直逼着自己做题目做题目,看着许多人学习累了趴下了,而自己屹立不倒,有那么一瞬间的小得意。
一学期下来,只有一次掉出了一本线,其他几次都高出个位数。理科总算有点起色。数学可以稳在100多分。化学的进步最明显,基本上100分里可以稳在80多分,这门课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因为学着学着发现自己有点爱上了。生物依旧不死不活。物理,呵呵,还是很差……理综选择题确定的往往只有1-2道,大题目能做出第一道就不错了。
从这学期开始,我也开始了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因为学校宿舍里9点45分肯定熄灯睡觉了,所以这样的睡眠时间正好。早上起床,我会先到自己班上,关上紫外线灯、打开窗通通风。再从男票班的窗户里爬进去,把每天不同的茶水、水果放在桌上、再压一张写着话的小纸条,把他们班的窗户也打开通风。
一开始放寒假,就把自己锁进图书馆。当时雷打不动7点起床,12点睡觉的状态,有时候为了钻研题目超过12点睡觉,早上7点绝对不会改。背着小山一样的试卷去图书馆,当然全是理科了。每天的时间分割得就像三文鱼一样分明,规定好了一天要完成的题目。当时光学校甩给我们的试卷就有不下150张。
因为我的表哥非常擅长理科,所以每次去他家作客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在刷题和问他,讲真这段时间,我的错题本上积攒了许多非常精华的题目,全是他给予我的。
我已经忘却一个寒假做题的数量,只是回到学校之后那场考试,我迅速杀进了年段前100名。班主任在过道上看到我,就会开始笑笑调侃一把,我倒反而有些小不好意思~
最后一学期,最为关键。其他的理科陆陆续续都有上来,化学已经完全找到感觉,不再是我的弱势,数学也开始稳定。最头疼的还是物理,100分里我经常会出格地考50、46。
我其实非常喜欢当时的物理老师,她是个很有水准的老师,但是对于这样的情况,她告诉我,再努力一把,可能奇迹会出现。这话非常像对一个绝症晚期病人说的。
许多高考物理模拟题目,都有一种共性,就是非常冗长,而且会结合当时的科技大背景,所以往往在看到题目那么厚重时,许多考生就已经吓尿了,我也恐惧过啊。
有一次语文老师叫我过去,说,如果题目长对你来说比较有利啊,你不是最喜欢做那种又长又隐藏深意的阅读题吗?你不是觉得做这种题很刺激吗?看到物理题,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语文阅读,这样你就会静下心来读题分析了。
他这么一说,我倒有了观念上的转变。最后的3个月,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物理上,专心致志只为攻下物理这座大山。曾经一天里把两本卷子里所有的选择题都过一遍,并把错题都收集下来。也曾经浸泡在无数的大题目中,头也不抬。这个阶段,真的没有去碰数学、化学、生物。现在想想孤注一掷得有点令人后怕。中间化学也不正常过一次,化学老师在课上旁敲侧击说,某人最近好像很不关心化学嘛……
最后在高考前,人累崩。扁桃体溃烂、失声、发烧+高考那两天痛经。每考完一天,我就去挂针。其实生病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件好事。就因为拖着病体,所以考试那两天我的心态十分平和,就告诉自己,别对不起自己就行,不要太好胜,不要太贪。
最后成绩扯出来我十分满意,高出一本线29分。虽然这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成绩,但是我觉得已经可以向自己交差了,毕竟我曾经是那个距离一本线很远很远的人啊,我是拼死拼活才跳过了这个坎啊。
就是因为做了这个赌,我跟四门理科谈了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
首先,我和男票分手了。
其次,我兴高采烈地把新闻系填在了第一个志愿,结果……
我进了第三个志愿,网络工程……
没错,我在被理科虐了之后,又被工科虐了4年……(最讨厌数学好吗?命运却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计算机学院的数学课出了名的多:离散数学、最难等级的高等数学上下、概率论、线性代数,还有数以万计的算法概论、数据结构……)
简直要捂脸了。
好在我挺过来了,而且觉得,下了这个赌之后,人生过得特别值。我经历过连续几天通宵赶实验报告的日子,我也曾经逼着自己读完了两个学位,还是把新闻学给读到了。这四年中,我遇到了原本不会接触到的程序猿,也遇到了各种犀利的记者老师。
有一种日子叫做鱼与熊掌,二者兼得。我不仅抓住了所有的工科课程,还见缝插针地去各个新闻机构实习。
catchakira
(Helsinki (Helsingfors), Finland)
Lund University在读/斯科耐暂住人口 小红书/INSTAGRAM: catchakira Now...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