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 days in a Dream
去纽约之前,整个人的状态都有点强弩之末。事情是这样的,本来这趟纽约之行是和另外一个葡萄牙华裔D君 (关于葡萄牙人的不靠谱并非此文之重心,以后再作说明)一起去,我们提前把机票和酒店都订好了,结果临行三天前,D君突然和我说因为女朋友的签证问题去不了云云,并让我把订的酒店退了,我当时就有点火大。所幸D君主动打电话到booking网站取消了本来不可以取消的特价酒店预订,我也就不计较了,顺便也把D的微信和FB删除了。
唯一的一个所谓的旅伴也靠不住,对我还是有一些打击。虽说和D不算很近的朋友,但大家刚去美国的初期也算互有照料。还好去纽约见T君也算是我一个人旅行的动力之一。 T君和我在里斯本相识,大家一见如故。T君在里斯本法律硕士毕业之后,被康奈尔大学录取,之后我也正好来美国交流,只是我在美西的洛杉矶,和他相距甚远。大家很早就约了要在美国见面,这次终于要实现了。康奈尔大学虽然在纽约州,但是从康奈尔所在的小镇乘大巴去纽约市仍然要四个小时,且此君学霸,平日里深居简出,专心学业,又极为节省,所以他到纽约次数亦寥寥。
六点钟从洛杉矶飞纽约的航班,意味着我四点钟就要起来准备前往机场。等uber司机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学校值勤的保安大妈看到我大包小包,问我之后还回来么,我说不回来了。一方面是是事实,一方面也是内心的真实想法,这辈子都不大可能再回到这座城市了。(关于洛杉矶的糟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吐)
飞机缓缓落地,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我在广播的提示下,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到达纽约了。一想到马上就要零距离接触这座自己耳熟能详却一直无缘踏足的城市,不禁有些心潮澎湃,精神也提振了很多。
提取行李的时候,用机场wifi和T君联系上了,在他的建议之下选择了地铁前往纽约市区。第一次使用纽约地铁的国人,一定会被其硬件的落后而感到震惊。 老旧的车厢,没有国内自动的屏蔽门,商业广告亦寥寥,有些地铁站站内也是脏乱差。但是毕竟人家上世纪开始兴建的,发展的早,加上美国政府对于公共交通的投资本身就不及欧洲和中国,所以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虽然纽约的地铁硬件不及国内,还是要夸赞一下其艺术上的成就。每一个地铁站的墙面都用瓷砖和马赛克铺就,较早期的选用马赛克,每一个站名的字母和花边图案都用马赛克铺的极为精致,古典庄重又不乏想象力。这一点是国内过度商业化的地铁所欠缺的,也体现了纽约百年都市文化的积淀。
就当我依然震惊于纽约地铁的肮脏和落后,马上发生的事情再次证明吐糟这种事还是不要趁早,因为后方往往高能。纽约地铁的致命伤其实不在于硬件有多差,而在于其线路之复杂,班次之多以及人流量之大的综合效应。这几点加在一起在rush hour就能形成杀手锏。看着Google maps给我的建议,等了半天没有等到我的班次,看到一个前往one world trade center的地铁,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坐上了,反正是到市区的,到了市区再打Uber。上车之后,就颠覆了我多年对地铁的认知,原来地铁也是可以堵车的。纽约的一条轨道往往运行多辆不同编号的地铁,所以也就无法像国内在站内就清楚地标注出来这条线路的所有站名,而且地铁站内貌似也没有广播报站系统,全靠你自己留意来车的编号。你可能等的位置是对的,没有看清地铁的编号,去了另一个方向,这种错误我犯过很多回。于是原本一个多小时的地铁硬是被堵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两点多出机场,下午五点半才抵达纽约市区。出地铁站的时候,提着两件行李箱,同时还挎着两个包的我,蹒跚的爬着楼梯。突然从后面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Do you need any help? 我还没喘过气来回答他,接着他就帮我抬着箱子到了路面,心中不禁一阵暖流,急忙向他道谢,对newyorker的第一印象也和纽约的地铁截然相反。收拾好这份感动的我也急忙在寒风凌冽的纽约继续行进。
唯一的一个所谓的旅伴也靠不住,对我还是有一些打击。虽说和D不算很近的朋友,但大家刚去美国的初期也算互有照料。还好去纽约见T君也算是我一个人旅行的动力之一。 T君和我在里斯本相识,大家一见如故。T君在里斯本法律硕士毕业之后,被康奈尔大学录取,之后我也正好来美国交流,只是我在美西的洛杉矶,和他相距甚远。大家很早就约了要在美国见面,这次终于要实现了。康奈尔大学虽然在纽约州,但是从康奈尔所在的小镇乘大巴去纽约市仍然要四个小时,且此君学霸,平日里深居简出,专心学业,又极为节省,所以他到纽约次数亦寥寥。
六点钟从洛杉矶飞纽约的航班,意味着我四点钟就要起来准备前往机场。等uber司机的时候,天还是黑的。学校值勤的保安大妈看到我大包小包,问我之后还回来么,我说不回来了。一方面是是事实,一方面也是内心的真实想法,这辈子都不大可能再回到这座城市了。(关于洛杉矶的糟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吐)
飞机缓缓落地,抵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我在广播的提示下,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到达纽约了。一想到马上就要零距离接触这座自己耳熟能详却一直无缘踏足的城市,不禁有些心潮澎湃,精神也提振了很多。
提取行李的时候,用机场wifi和T君联系上了,在他的建议之下选择了地铁前往纽约市区。第一次使用纽约地铁的国人,一定会被其硬件的落后而感到震惊。 老旧的车厢,没有国内自动的屏蔽门,商业广告亦寥寥,有些地铁站站内也是脏乱差。但是毕竟人家上世纪开始兴建的,发展的早,加上美国政府对于公共交通的投资本身就不及欧洲和中国,所以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虽然纽约的地铁硬件不及国内,还是要夸赞一下其艺术上的成就。每一个地铁站的墙面都用瓷砖和马赛克铺就,较早期的选用马赛克,每一个站名的字母和花边图案都用马赛克铺的极为精致,古典庄重又不乏想象力。这一点是国内过度商业化的地铁所欠缺的,也体现了纽约百年都市文化的积淀。
![]() |
用瓷砖马赛克装饰的纽约地铁站墙壁体现纽约百年都市文化的积淀 |
![]() |
正在驶入地铁站的地铁,注意天花板有多破 |
![]() |
复杂的纽约地铁线路图 |
就当我依然震惊于纽约地铁的肮脏和落后,马上发生的事情再次证明吐糟这种事还是不要趁早,因为后方往往高能。纽约地铁的致命伤其实不在于硬件有多差,而在于其线路之复杂,班次之多以及人流量之大的综合效应。这几点加在一起在rush hour就能形成杀手锏。看着Google maps给我的建议,等了半天没有等到我的班次,看到一个前往one world trade center的地铁,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坐上了,反正是到市区的,到了市区再打Uber。上车之后,就颠覆了我多年对地铁的认知,原来地铁也是可以堵车的。纽约的一条轨道往往运行多辆不同编号的地铁,所以也就无法像国内在站内就清楚地标注出来这条线路的所有站名,而且地铁站内貌似也没有广播报站系统,全靠你自己留意来车的编号。你可能等的位置是对的,没有看清地铁的编号,去了另一个方向,这种错误我犯过很多回。于是原本一个多小时的地铁硬是被堵成了两个小时的火车。两点多出机场,下午五点半才抵达纽约市区。出地铁站的时候,提着两件行李箱,同时还挎着两个包的我,蹒跚的爬着楼梯。突然从后面传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Do you need any help? 我还没喘过气来回答他,接着他就帮我抬着箱子到了路面,心中不禁一阵暖流,急忙向他道谢,对newyorker的第一印象也和纽约的地铁截然相反。收拾好这份感动的我也急忙在寒风凌冽的纽约继续行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