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家庭观念
我生活在农村,接触最多的是周围村里人的家庭观。与城市人相比,农村家庭更多的注重孩子,而不是自己。
农村父母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孩子身上,尽一切可能培养自己的孩子过上父母心中的理想生活。父母现在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围绕着孩子,一心让孩子上学,坚守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父母自己可以吃差的,穿破旧的衣服,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穿的破破烂烂。父母和孩子之间巨大的反差,让孩子从小认为,父母喜欢这样做,父母有责任和义务这样做。父母这样做,本来是避免自己的孩子和有钱人的孩子攀比,是为了让孩子过的舒服,谁知道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穿好的衣服,却未曾想过父母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不知道这是父母的错还是孩子的错,或者说是这个社会的错。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没有错,自从父母有了孩子,生活的重心立刻转变成孩子。为了孩子,拼命的赚钱,为了让孩子上学,告诫他们努力学习,上个好大学,别再重复父母走的路。如果孩子成绩稍微有点下降,父母就唉声叹气的。开始说:“不好好学习,你想在家种地吗,像你爸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没出息”。我不禁想问,父母这是在做什么,不就是稍微没考好吗,不就是这一段时间松懈了吗,不就是不能够让你们在其他家长面前夸耀了吗。为什么要如此对待一个孩子,把所有的希望、责任、压力都强加到他们幼小的心上。孩子每天背负着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理想、父母所谓的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的观念,按部就班的上学,认真的听课,做作业,一点都不敢懈怠,生怕成绩考不好会听到父母的哀叹声,生怕对不起父母为自己的付出。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在父母的期盼中长大,就觉得得到好成绩,让父母骄傲才是自己应该做的。我的例子也被父母拿来教育妹妹,每当这个时候我知道这是个错误。为了父母的未来让我们努力。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是造就父母的未来。那我们自己想要的呢,我们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我们想过上安稳、富有的生活吗。大部分成年人已经找到答案,但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呢,他们把父母的话当做教条,把老师的话当做金科玉律,他们一直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努力着,把成绩当做一切,把父母当做使命。农村中,有多少父母已经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又有多少家庭继续着毒害孩子。
在农村好成绩成了父母炫耀的资本。过年串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家孩子今年考试怎么样?”好学生的父母会说:“考了年级第三,去年都考了第二,今年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没发挥好”差学生的家长说:“我家孩子不学习,奖状都没拿,看看你家孩子,学习那么好,你们是怎么教育的”。此刻,家长就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孩子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可是父母可曾问过孩子,当给他们脸上贴金时,就意味着下一年自己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只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让父母更开心。如此循环下去,我们的孩子还能坚持多久,我不知道。我只是看到孩子一回到家就开始趴在桌子上学习,一直学到深夜,关灯睡觉,第二天早上四点多起来,继续学习,日复一日的拼命。父母什么时候才能醒醒,看看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旧社会了,成绩或者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如果是被逼出来的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如果孩子在做这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如同机器人一样,每天机械的劳动着,等到改变命运的时候,估计自己都没命了。
这种农村式的家庭观不仅仅体现在孩子的教育上,还有自我的认知。父母凭什么在孩子出生那一刻,就把自己无条件的奉献出去,为了孩子活着而活着,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的人生就是自己的人生。凭什么父母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农村父母从未意识到这一点。有了孩子,自己就成了孩子的奴隶,那父母本人去哪里了。没有了当初的追求,也不会再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奋斗,不会为了好的皮肤或者身材打扮自己,整天像个村妇一样,做饭、洗衣服、刷碗、看孩子。忘记自己是谁了,等到有一天身体走型,变成黄脸婆,又开始埋怨生活,家庭把自己变成这样。这能怪谁,只能怪自己。是你放弃了原本的好身材,是你为了避免别人说三道四开始懒惰,是你自动退出原先的日子。没有人强迫你去做任何事,除非连你自己都放弃了。农村人没有自己去追求的东西,只是把这些寄托到孩子身上,他们是自私的。农村人自我意识很差,或者说找不到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的价值在哪里。赤裸裸的来就是为了在世间留下传宗接代的种,就是为了多生几个孩子,让他们延续自己的生命。我非常不理解这种行为。用孩子来延续生命的长度,却不自己努力来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以为多生几个孩子,自己就算没有白活,以为把孩子抚养长大,自己的孩子再结婚生孩子,自己就死而无憾了。是什么把这种观念灌输到父母的脑海中的,又是什么让千千万万的农村父母有同样的想法。社会又需要经过多少年才会把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打破呢?
除此之外,农村人很喜欢多生孩子,尤其重视男孩。我生活在农村,家家户户最少两个孩子,少数的超生,生三个甚至多个就为了生个男孩。我家就是这样,我还有弟弟妹妹。可想而知,弟弟是超生的。农村人生活条件本来里不好,能够养得起一两个孩子已经很不错了,还要供他们上学,如果家里三个孩子,可想而知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一直搞不明白,明明家里养不起三个孩子,却偏偏为了男孩超生,还口口声声说,男孩给他一口吃就行,上不上学无所谓。这是对孩子负责吗,既然生出来了,就要好好的养育他们。我的观念就是,生一个孩子,把最好的东西给他,如果不能够给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孩子整天过着穷困的生活,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那就不要生。如果你给不了孩子一个幸福、健康的生活环境,就不要生他。为什么农村父母就想不明白这点。他们就认为只要生个男孩,生活苦点,累点都愿意,男孩也不需要吃的穿的好,有了男孩,走在街上都能挺直腰板,都比人高一头。如今农村家家争着生男孩,我只能期望我们这代人不再被这种传统毒害。我的观念是不结婚,不生孩子。我想要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事物,我想要去创造自己的价值,我想一个人去所有想去的地方,不想被婚姻、孩子束缚住自己的脚步。我承认我是自私的人,我也不想觉悟,因为其他人让自己变得高尚、伟大。我已经完全脱离传统农村人的观念,我是自己的主人,以后的生活由自己决定。
有时候觉得自己超级没有责任感,不会去为了家人或者其他人付出,只想着自己活的怎么样。我尝试着去改变,变得有担当,有责任心,却往往被内心的另一个人说服。他告诉我,22年前你一直为父母活着,22年后你就是你,一个独立的个体,你的每一天都要为自己活着,不受外人左右包括父母。父母养育你这么大,是希望你过的幸福、快乐,承担家庭责任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我们已经长大了,虽说要回报父母,可是如果自己都养不起自己,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怎么去回报、照顾家人。长大了,不是要承担家庭责任,不是因为家庭怎样,而决定自己以后的生活怎样。我们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有权利做想做的事情,有权利决定考不考公务员,而不是有义务要怎样怎样。
我很感谢父母把我养这么大,让我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行,感谢父母给予我的一切,让我上学。如果没有上大学或许我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农村人阶段,当我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接触到新的观念,接触到前沿的东西。我开始改变,开始形成另一种思维,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不再受制于父母和传统思维。同样感谢大学里一个人的旅行,让我有勇气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生活,让我有信心能够坚强独立,让我敢于挑战不可能,敢于尝试不认输。走出去才知道世界有多大,走出去才知道自己无知愚昧,走出去思维才会开阔,想的东西才会独特。
作为子女,有梦想有追求,可以不按照父母的期望生活,走已经指定好的道路,结婚生子。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父母不理解我们的想法,父母不赞同或者支持我们做自己的事情,那是因为他们怕我们失败,他们害怕自己的儿女受伤。新时代的主人是不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放弃自己努力的目标,放弃自己的梦想。
说的有点跑题了。回归正题。上面说的农村现象,城里人的观念确实先进。城市人他们有自己的空间,不会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事业,不会为了生个男孩,超生,也没有很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他们会给予自己的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快乐、健康的长大。他们不会过多的在意他人的看法,不会为了别人生活,而是为了自己。他们有理想和报复,不会守着孩子过一辈子。他们的生活除了孩子,还有工作和自己的生活圈子。大部分城市人都在选择自己的生活,他们教育出来的子女从出生那一刻就如同农村孩子大学前的思维。城市孩子的想法远远高于同龄农村孩子。所以城市孩子更容易成功。
农村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村人思维转变更需要时间慢慢转变,不知还要过多少年呢?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