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 二(上)
![]() |
P.4071b,并不算长,3000多字,却录了两周。工作很忙,还有无尽的饭局。但每晚几乎都会梦到一些相关事情。我还在跟时间赛跑,但发现前路越来越长。买了些工具书,学习了点研究思路,但依然不能确信这么做是否有意义。将这部经放回公元8世纪到10世纪的两百年中,它只是佛教社会很小的一部分。但我喜欢这样的管中窥豹。
在冻成狗的大好日子里,总算完成了敦煌本的校对(文本略)。草成一篇不合格的只关于版本的札记,分三部分,敦煌诸本简介、日本现存版本简介、中国现存版本简介(基于上篇:《大佛頂陀羅尼》現存版本彙編)。
敦煌諸本简介:
P.4071b:
蝴蝶裝冊子,共14片,每片長25~25.5釐米,包括兩本書,中間有線縫綴。第一本是占星書殘本(據《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Gallica),卷末有“開寶七年十二月十一日靈州大都督府白衣術士人康遵課”(974年)。另一本,共12頁,每頁正反面均繪有淺色線欄,漢字豎寫,藏文橫寫;其中漢文書寫10頁,每頁9行,共115行;第11頁有藏文3行,12頁8行;頁首上書《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陁羅尼神呪経》,首尾全,卷末書同經名;
據卷中出現的“自稱名”(23、40、107欄)可知,這是份應用文本,用於信徒請經使用。
BD00718(月018):
卷子裝,共6紙,第1紙有殘缺,其餘完整;字跡端正,經中咒語句讀、偈頌,段落清晰,首尾全,卷首題經名《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陁羅尼神呪経》,卷末無題名;經中“自稱名”處有“比丘光BIAN巩言”字樣,可知這是一件敦煌僧人自書經,為自己及眾生請經。
S.4637:
卷子裝,共10紙,卷首略臟,字跡不清晰,其餘完整;經中咒語句讀、偈頌,段落清楚,首尾全,卷首題經名《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陁羅尼神呪経》,卷末同題名。此件亦是應用文本,用於信徒請經使用。
浙敦176:
見《敦煌吐魯番研究》第6卷,宗舜法師文章“《浙藏敦煌文獻》仏教資料考辨”
另,法藏P.3619j、俄藏IIX00927,殘余部分極少,不做校對;英藏S.6348,為経符形狀(陀罗尼经咒的常见样式),中央繪曼荼羅,四周為漢字經文,其中夾雜大悲咒等其他真言,也不作為校對對象;法藏P.4514a,印本,时间:開寶四年,即971年;與S.6348相似,中央為白傘蓋佛母,四周圍繞悉曇字書寫的《大佛頂神咒》,亦不在校對範圍內;(P.4514a愿文中“佛告阿難,若諸世界一切眾生書寫此呪,身上帶持或安宅中,一切諸毒所不能害。”此祈願句,未出現在《大佛頂陀羅尼》,而出現在《大佛頂別行法》中。)
至此,本經以P.4071b為底本,由BD00718、S.4637、浙敦176合校而成;從校對情況來看,敦煌遺書中所存《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陁羅尼神呪経》均為同本,同經名、同文本。以釋文、咒語夾雜組成,从祈願分中“自稱名”或“受符”可知,為信眾請經時所用應用文本。BD00718則為敦煌僧人“比丘光BIAN”請經所抄,可作為此應用文本的範文來看。李小荣早在《敦煌密教文献论稿》中已指出《大佛顶陀罗尼》的版本复杂性,而我正是基于他的初步研究展开对各版本的搜寻与整理。《大佛頂如來頂髻白蓋陁羅尼神呪経》,其版式并不同于中国和日本现存的版本。而出现于中国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大佛顶啓请法》却并没有出现在敦煌。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思考和分析。
![]() |
盛算本卷末题记,实在拍不清。 |
在正式進入校勘之前,再簡述下中國(除敦煌外)、日本現存重要版本,其中《大正藏》中所存主要有3個版本,即:
T19n0944a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囉陀羅尼
底本系黃檗版凈厳加筆本(1703年(元祿十六年)),為空海大師傳來本;其卷末有“大唐青龍寺內供奉沙門曇貞修建真言碑”,關於這條,已有文章,不展開;此本僅有“漢字對音”,無釋文;
大正藏61.NO.2235 大仏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囖陀羅尼勘注
底本系加賀極樂寺明覺寫本(延寶二年(1674年)),而明覺所抄底本是黃檗版凈厳加筆本的底本,高山寺顯證于延寶二年抄寫;此本為梵字與釋文對照;
大正藏61.NO.2234 注大佛頂真言並序
大正藏所收底本為山田文昭藏古寫本(具體時間不詳);此本書寫時間為“847年(承和十四年)”,為目前所見諸本中最早(筆者按:《金石萃編》卷六十六,著錄有陝西真空寺《一切如來白傘蓋大佛頂陀羅尼咒》,大和七年,即833年,此拓片現存北大,無緣得見);南忠在序中寫明:“吾靈巖和尚入於巨唐請益此眞言釋,於日國傳持彼尊儀軌。於是南忠在受法次被授彼釋”。這說明了南忠是圓行的弟子,而圓行傳回的是“大佛頂真言”的釋文。圓行自書的《靈巖寺和尚請來法門道具等目錄》(開成四年,即839年,T55n2168a)中有“白傘蓋佛頂儀軌一卷”,此釋文或在其中;南忠接著說:“尋即被和尚印可取不空梵本,横书梵汉两字梵语,竖记科段别释句义。”因此,此本是不空本(漢字對音)與圓行釋文的合本,因而卷末寫有兩個經名《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啰陀啰尼》。其中可見,“悉怛多钵怛啰”(Sitatapatra)即“白傘蓋”,已被翻譯出。南忠在卷末後記中寫道“此梵本与彼释往往字句增减不同。因兹搜取诸本以释而已。”而“梵本与彼释往往字句增减不同”正是《大佛頂真言》版本諸多問題之一。
《大正藏》中另有T19n0944b《大佛頂大陀羅尼》,為梵字本,底本為“靈雲寺普通真言藏版”,此“真言藏”即為凈厳所建。由於不涉及梵字本,不贅述。
除《大正藏》收錄的上述版本外,日本國內還有數個古抄本。關於這些版本,大柴清圓的《真言宗における『大仏頂陀羅尼』の伝持とその内容について-円行師請来『註大仏頂真言』を中心に》(2008年《密教文化》)中做了詳細介紹。上述提到的《大正藏》中版本,也收錄其中。這裡再簡述另外3個比較重要的版本如下:
盛算本
藏京都東寺;盛算是隨奝然入宋的弟子,在奝然死後,終於達成恩師遺願,建成清涼寺。此本為盛算在大宋開封太平興國寺翻經院令遵阿阇梨處所得,非一般所知的不空譯本,時間:雍熙二年(985年),此據經末盛算題記。而是南天竺國舍婆提國的阿迦舍孽皤,漢名BIAN(巩言)弘,即辨弘。據僧傳,為惠果法嗣,受胎藏,入汴州弘傳密教。日本還藏有其翻譯的另一部經《頂輪王大曼陀羅儀軌》。而令遵阿阇梨是北宋初譯場筆受,受命於翻經院搜購天下梵筴,與天息災、施護共事。因而此事或可靠。可惜此經未見披露,只在《梵字貴重資料集成》(東京美術1980年)中有影像4頁,包括卷末盛算題記。從所披露影像來看,格式是梵漢兩字并釋文,內容也是個異本,但與國內現存其他版本有相似處,此處暫不詳述。
0730補注
《勘定前唐院見在書目錄》,天明三年(1783年)實靈書寫,其底本為嘉佑二年(1095年)一乘房仁覺座主所作的勘定前唐院藏書記錄。前唐院收藏有自比叡山移來的最澄、圓仁的請來密教典籍,時間大概在941~994年,原藏書地址法華總持院屢屢失火期間。
該目錄中《新譯大佛頂陀羅尼一卷》,小注:大唐貞元廿一年度當延歷廿四年。貞元廿一年,即德宗在位最後一年,805年。此本即命名為“新譯”,則顯然不是不空本。
(按:此條材料發現自《比叡山中國密教典籍的請來和保存-以圓仁請來的密教資料為中心》(日)武超覺,《密教文獻整理與研究》呂建福主編)
辯弘,僧傳中沒有為其立傳。只在《大唐青龍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狀》中被提及:“建中年初。有訶陵國僧辨弘。從本國。將銅鈸一具。奉上聖佛院。螺兩具。銅□瓶四。□奉上和上。充供養。求授胎藏毘盧遮那大法。”(T50n2057)訶陵國,即爪哇。可證其確為惠果法嗣,在《胎金兩界血脈圖》(大唐咸通六年八月十七日長安城左街慈恩寺造玄阿闍梨付屬師資血脉)中,與空海、惠日、義滿等5人同為惠果傳法弟子。(X59n1074)
其現存于日本的另一部譯經《頂輪王大曼荼羅儀軌》,經首題:“ 頂輪王大曼荼羅潅頂儀并金剛界衆形色東都聖善寺沙門薩縛娑底迦吉祥”,知其曾駐錫洛陽聖善寺。建中元年,即780年,為德宗即位第一年。780年至805年,有25年之久。鑒於辯弘生卒不詳,則亦不能排除圓仁此處所載版本即為近200年后盛算所得本。
------------------------------------------------------------------------------------------------------------------------------------
永尊師受法本(惠果御自筆本)
藏京都東寺金剛藏;題名:《大佛頂陀羅尼》,抄寫時間:承保三年(1076年);以惠果御自筆本校合,后由高野山覚證院覚印師所建經藏收入;此經亦收錄于《梵字貴重資料集成》,卷首有偈颂4句,格式為梵漢兩字。此本書寫時間尚早,且又提到是“惠果自筆本”,作為早期版本比較重要。
明惠上人本
藏東洋文庫,源出高山寺。明惠上人和高山寺,就不多說了。題名:《大佛頂啓請法》,抄寫時間:鐮倉時代 12-13世紀;收錄于《梵字貴重資料集成》,今有小林書房在售明治18年刊本,由江戶末期京都頂法寺六角堂能滿院真言宗僧人無言藏所抄本,時年天保三年(1832年)。卷首題《大佛頂陀羅尼啟請法》,偈頌7言11頌,末有迴向文,並有明惠上人偈贊,格式是梵漢兩字并釋文。此本的題名“啟請法”引人注意,且卷首尾偈頌、迴向文俱全,與國內現存版本有重要校勘作用。(附記:去年春節曾去小林書房看過此經,拜訪過程還鬧了點笑話。那時還在關注卷首的長段“偈頌”,時隔一年,狠心買下。沒曾想小林書房不僅給打了折,還發了個EMS,但收的郵費比船便還少一半。不出三天,就到了手裡。)
大柴清圓此文,需要簡單介紹一下。這應該是目前為止,對《大佛頂陀羅尼》版本描述最為詳細的一篇文章,其中對日本経錄中所記載的《大佛頂陀羅尼》及真言、儀軌等相關經典作了梳理,一共整理出24個版本(抄寫時間自平安至江戶時期)。歷史上曾自唐、宋傳回日本《大佛頂陀羅尼》及相關經典的有最澄、空海、惠運、常曉、円仁、圓行及圓載(記錄在宗叡的《新書寫請來法門等目錄》)。其中最澄、惠運的已佚失。円仁有《梵字白傘蓋佛頂真言》,現存賢賀本(賢賀,観智院第十三世),藏京都東寺金剛藏,為悉曇梵字本,內容與空海本基本一致。目前通行的主要還是空海本。除版本外,大柴清圆的描述中在“譯者”和“題名”也提到了很多重要內容,這在以後的相關討論中再展開。
(未完)
觉得自己有点像糸色望三三,一边说着“ぜつぼう”,一边还要鞭策自己,克服烦躁,坚持下去。
![]() |
糸色望三三 |
-
火灯道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25 09: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