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雪国」——北国之雪(2)
红白色玫瑰
《雪国》的情节,简言之,就是发生在日本北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未曾得到时,红玫瑰是眉心一点朱砂痣,白玫瑰为床前白月光;到手以后,红玫瑰是袖上蚊子血,恨不能即刻擦去,白玫瑰是顽固粘在唇边的干饭粒,只想抹掉而后快。
《雪国》中的两位女子,驹子和叶子就是像双生玫瑰一样的存在。驹子热情似火,敢爱敢恨,任性而又活泼,是偏居雪国一隅的小山村中的艺伎,岛村前去与她相会时,在火车上邂逅了叶子,并被叶子优美得近乎悲戚的声音所吸引。仿佛是狂言昭示序幕的锣鼓一响,于是,三个人的爱恨纠葛就此展开。
值得揣摩的是,驹子和叶子之间不仅隔了一个岛村,还有一个名叫“行男”的男子。行男何许人也?和叶子一样着笔不多,除了开篇那一场火车上的邂逅,关于行男的几乎全是侧面描写,他活在别人的描述中,最后也是死在别人的描述中,临终之时甚至都没能见到自己想见的人——驹子生硬而冰冷地拒绝了叶子转告她,行男希望再见她一面的请求。
那么,行男究竟是谁呢?教授驹子三味线的师父家的独子。他与驹子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相互扶持,驹子去东京那天,行男是唯一为她送行的人,并且驹子是为了替行男赚取医药费,才甘愿成为艺伎的。然而,总是两人之间羁绊如此之深,却不足以将情种播到对方身上。驹子钟情于仅有一面之缘的岛村,而行男在外学习时结识了美丽的叶子,在他病重之时,也是叶子护送他返乡,也正是她无微不至地照料行男的姿态,博得了岛村的青睐。
虚空与幻象
美国的文学作品适合冬天阅读,因为蕴含其中的冒险精神总能令人热血沸腾;俄国的文学作品适合春天品味,经历那样漫长的严冬,再没有谁比幽居于高纬度阴冷古堡的文人墨客们更能抓住春天的脉搏;若是到了炎炎夏日,法国的文学是夏夜里必不可少的一剂鸡尾酒,色彩绚烂,且富于浪漫情调,犹记得梵高那幅《夜间的咖啡馆》,即取景于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阳棚之上的夜空,美不胜收,是梦幻醉人的深蓝色;秋天的话,英国的文学足以担当那股萧瑟的悲秋况味。
那么,日本的文学作品适合哪个季节来读呢?不敢妄言适合哪个季节,但一定不是冬季。言语也罢,情感思想也罢,都是清清冷冷的,读来使人遍体生寒。虚无与空寂,是日本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川端康成这里得到了极为酣畅淋漓的体现。
书中有多处提到,行男借助镜子观察驹子,觉得镜中的驹子美得不可方物。“镜子”本身便是一种虚幻的象征,可触可感的驹子,他冷漠处之,而移情于看似遥不可及的叶子,这又是另一种虚无了。
书中亦反复提到,行男认为驹子做读书笔记的行为是徒劳无用的,一个蜗居于雪国偏远小山村的艺伎,记了再多的读书笔记,对于她的主顾和生活而言,又有何裨益呢?乍看之下,确实如此,但是,有用的事用来延续生命,而无用的事才构成了生活。
在一般情况下,生命延续下去并非难事,删繁就简,除去种种冗杂,一日三餐和一方能挡风遮雨的处所便足矣。但是我想,没有人愿意仅仅以这样的状态生活下去,所以才需要“无用”的事来拓展生命的内涵。出生,成长,念书,工作,结婚,生子,抱着一副日渐发福的身躯终老,直至成为墙上悬挂的一幅黑白旧照。这就是绝大部分的人的生命历程,也是我所害怕的日后可能成为的模样。但朋友告诉我,你不必害怕这一历程,这是人人在达到极乐之前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我们尚在世间时,每一天是以怎样一种状态去生活的。
朋友的开导领悟恍然顿悟。
她所指的,即是生活,由一件件看似“无用”的事填充起来的生活。在“有用”的事——譬如工作、食寝以外,多做一些“无用”的事,每天都出一段时间锻炼,每周读一两本好书,每月写三两篇笔记,每年去世界不同的角落走走逛逛,探索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去学一样乐器,却结识一些有趣的朋友,这些在改变我们的最终命运无益,却让我们更好地品味有生之年握在手中的生活。
《雪国》的情节,简言之,就是发生在日本北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未曾得到时,红玫瑰是眉心一点朱砂痣,白玫瑰为床前白月光;到手以后,红玫瑰是袖上蚊子血,恨不能即刻擦去,白玫瑰是顽固粘在唇边的干饭粒,只想抹掉而后快。
《雪国》中的两位女子,驹子和叶子就是像双生玫瑰一样的存在。驹子热情似火,敢爱敢恨,任性而又活泼,是偏居雪国一隅的小山村中的艺伎,岛村前去与她相会时,在火车上邂逅了叶子,并被叶子优美得近乎悲戚的声音所吸引。仿佛是狂言昭示序幕的锣鼓一响,于是,三个人的爱恨纠葛就此展开。
值得揣摩的是,驹子和叶子之间不仅隔了一个岛村,还有一个名叫“行男”的男子。行男何许人也?和叶子一样着笔不多,除了开篇那一场火车上的邂逅,关于行男的几乎全是侧面描写,他活在别人的描述中,最后也是死在别人的描述中,临终之时甚至都没能见到自己想见的人——驹子生硬而冰冷地拒绝了叶子转告她,行男希望再见她一面的请求。
那么,行男究竟是谁呢?教授驹子三味线的师父家的独子。他与驹子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相互扶持,驹子去东京那天,行男是唯一为她送行的人,并且驹子是为了替行男赚取医药费,才甘愿成为艺伎的。然而,总是两人之间羁绊如此之深,却不足以将情种播到对方身上。驹子钟情于仅有一面之缘的岛村,而行男在外学习时结识了美丽的叶子,在他病重之时,也是叶子护送他返乡,也正是她无微不至地照料行男的姿态,博得了岛村的青睐。
![]() |
虚空与幻象
美国的文学作品适合冬天阅读,因为蕴含其中的冒险精神总能令人热血沸腾;俄国的文学作品适合春天品味,经历那样漫长的严冬,再没有谁比幽居于高纬度阴冷古堡的文人墨客们更能抓住春天的脉搏;若是到了炎炎夏日,法国的文学是夏夜里必不可少的一剂鸡尾酒,色彩绚烂,且富于浪漫情调,犹记得梵高那幅《夜间的咖啡馆》,即取景于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阳棚之上的夜空,美不胜收,是梦幻醉人的深蓝色;秋天的话,英国的文学足以担当那股萧瑟的悲秋况味。
那么,日本的文学作品适合哪个季节来读呢?不敢妄言适合哪个季节,但一定不是冬季。言语也罢,情感思想也罢,都是清清冷冷的,读来使人遍体生寒。虚无与空寂,是日本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川端康成这里得到了极为酣畅淋漓的体现。
书中有多处提到,行男借助镜子观察驹子,觉得镜中的驹子美得不可方物。“镜子”本身便是一种虚幻的象征,可触可感的驹子,他冷漠处之,而移情于看似遥不可及的叶子,这又是另一种虚无了。
书中亦反复提到,行男认为驹子做读书笔记的行为是徒劳无用的,一个蜗居于雪国偏远小山村的艺伎,记了再多的读书笔记,对于她的主顾和生活而言,又有何裨益呢?乍看之下,确实如此,但是,有用的事用来延续生命,而无用的事才构成了生活。
在一般情况下,生命延续下去并非难事,删繁就简,除去种种冗杂,一日三餐和一方能挡风遮雨的处所便足矣。但是我想,没有人愿意仅仅以这样的状态生活下去,所以才需要“无用”的事来拓展生命的内涵。出生,成长,念书,工作,结婚,生子,抱着一副日渐发福的身躯终老,直至成为墙上悬挂的一幅黑白旧照。这就是绝大部分的人的生命历程,也是我所害怕的日后可能成为的模样。但朋友告诉我,你不必害怕这一历程,这是人人在达到极乐之前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我们尚在世间时,每一天是以怎样一种状态去生活的。
朋友的开导领悟恍然顿悟。
她所指的,即是生活,由一件件看似“无用”的事填充起来的生活。在“有用”的事——譬如工作、食寝以外,多做一些“无用”的事,每天都出一段时间锻炼,每周读一两本好书,每月写三两篇笔记,每年去世界不同的角落走走逛逛,探索生活的其他可能性。去学一样乐器,却结识一些有趣的朋友,这些在改变我们的最终命运无益,却让我们更好地品味有生之年握在手中的生活。
![]() |
来自 豆瓣App
-
豆友Jwgbury5H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4 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