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接受
學會接受
文/清茶淡蕊
时间真的是把刀,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你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被雕刻成哪般模样。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走着,走着,年岁愈长愈是会怀念,
念想曾经的履历,念想记忆里的人事。
多年前,記得那时我是在镇里的一中读初一,曾在地摊上看到一本书,书皮有些破旧,当时特别想买,愣是和书摊小贩讨价还价,最终以2.5元的价格给买回来了。那时候的2.5元足足地够我吃一个礼拜的早餐。印象尤深的是,那本书的有些内容当时自己也看不懂,特别喜欢书里的一些小故事,言辞凝炼,短小精悍,读来也是教益之深,以至于稍后的时日里自己在写作文时,引用其中精彩新颖的故事,还拿到学校举办的作文比赛的奖项。后来这本书搁置在家里,偶尔放假回来,我还是会瞧瞧,翻上几篇。时间再往后,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把这本书送给了别人。书的名字叫:《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近日再次遇见这本书,只不过这一次时间走过了10几年,书里有些故事和内容又被作者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解说。当时读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论说如今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想想当初的青衣少年,十三四岁,那些高深的处事方法、谋划韬略焉能理解?多年来,读过的类似此类励志书籍,喝过的所谓心灵鸡汤也不少,可我还是觉得书中所讲的道理,对我的影响至深。坦率的讲:自己身上还算兼具的某些正能量的东西和这些年一直坚持努力践行的好习惯或多或少地和少年时形成的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地关联。
有些人一直强调,人一生的命运由自己决定。不可置否,我欣赏他们的自信、激情、坚韧跟孜孜不倦。但面对现实,我持有相当谨慎的看法。有些时候,多数人都不得不承认和接受这样的说辞。人一生的命运并不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生而为人,有三点我们没有选择权。一、 谁是自己的父母;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三、家庭在哪一个国家。这三点,对我们的一生很重要,甚至决定着这一生的前途和命运。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三点,我们却没有选择的权利。从我们跨越生命之门的那一刻起,这一切就已经成为只能接受的现实,不需要我们同意。我们必须得接受这些并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教育子女这样的责任和担当。
有些人的父母,可能是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生活在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受世人仰慕,决定着很多人的命运;而有些人的父母则可能是食不果腹的难民,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受世人冷待,连自己的明天都不知道如何度过。人常言:30岁之前看父敬子,30岁之后看子敬父。这句话的意思是,30岁之前,父亲在世人眼里如何,我们便如何;30岁之后,我们在世人眼里如何,父亲在世人眼里就如何。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不要埋怨世人势利,这与势利无关,而且埋怨也没用。有些人的父母能力大,会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环境,给他们提供庞大的人脉资源、巨大的资本支援,使得一开始他们就可以从很高的起点出发。同龄人奋斗10年、20年,也很难达到那样起点的高度。我们绝大部分人多是普通的人,面对这些你能改变什么呢,既然改变不了,就必须要学会接受,试图去改变。
好多时候好些人都觉得自己天资卓然,奋发图强就能够成功,我相信这些是相当少的一部分人。年轻时雄心勃勃,以为自己只要奋斗,就无所不能,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人可以追求自己所想的,却不可以获得自己所要的。人一生中其实可以奋斗的余地很有限。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从出生的时代、地域、籍贯到家庭出身,其实你的命脉大致定了,能够改变的只是很小的空间,只有极少数富有智慧的人,能够将这个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利用。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平凡,不是消极怠惰,也不是无所作为,正确的认识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当重要的。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聪慧圆滑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既然我晓得自己不属于这类人,也学不来,那就接受自己这一辈子就做个平凡的普通人的宿命。进入职场也多年了,仍然没有学会的就是"办公室政治",情商也没历练出所谓增长指数,不过也满喜欢自己那点小小的坚持。人在孤独时,总觉得自己是颗漂泊的灵魂;走入社会时,又会发现拥抱的却是寂寞的自己。人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最能找到的就是真正的自己。生活无常,人事无常,人不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相比,只能够与自己相比。每个人都存在一个最好的自己,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却很难说他是人群中最优秀。
那些励志的心灵鸡汤里曾经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差,不要抱怨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我认同努力奋斗过程,却不认同其价值的论述,人生的价值不一定非要做到一览众山小,荣登巅峰,也不一定是非要踩着什么去攀登,我觉得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日的自己有所进步,有所获得就难能可贵了,若要能做到长久坚持和不断累积,时间久了自然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年轻气盛时,遇到不平事,总会愤愤不慨,锋芒毕露,到最后争来争去伤人伤己,徒增生气,徒增计较。那时候,总以为努力就可以成功,实心用事,不断前进才是唯一的路。其实人生的道路也可以转个弯,换个眼光或角度来看世界,人生会有所不同。
生活不是梦,有好多不愿所见的残酷事实,我们无法逃避,抗拒和逃避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黯然无色,学会去接受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接受一些人事的冗杂和奸滑。、适应这些,不是说自己要去妥协和避让,逆来顺受、不思进取,而是在尊重事实,尊重现实的情况下,自己能更理性精准地判断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前行,往哪个位置移动。 "深水缓流,浅水急瀑。"好多道理,阅历不够,我们自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多年后我们都会明白,时光和现实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思来想去,就用布袋和尚的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野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作为此篇文字的结尾,以此共勉吧。
文/清茶淡蕊
时间真的是把刀,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你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被雕刻成哪般模样。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走着,走着,年岁愈长愈是会怀念,
念想曾经的履历,念想记忆里的人事。
多年前,記得那时我是在镇里的一中读初一,曾在地摊上看到一本书,书皮有些破旧,当时特别想买,愣是和书摊小贩讨价还价,最终以2.5元的价格给买回来了。那时候的2.5元足足地够我吃一个礼拜的早餐。印象尤深的是,那本书的有些内容当时自己也看不懂,特别喜欢书里的一些小故事,言辞凝炼,短小精悍,读来也是教益之深,以至于稍后的时日里自己在写作文时,引用其中精彩新颖的故事,还拿到学校举办的作文比赛的奖项。后来这本书搁置在家里,偶尔放假回来,我还是会瞧瞧,翻上几篇。时间再往后,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把这本书送给了别人。书的名字叫:《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近日再次遇见这本书,只不过这一次时间走过了10几年,书里有些故事和内容又被作者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解说。当时读不懂的地方,理解不了的论说如今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想想当初的青衣少年,十三四岁,那些高深的处事方法、谋划韬略焉能理解?多年来,读过的类似此类励志书籍,喝过的所谓心灵鸡汤也不少,可我还是觉得书中所讲的道理,对我的影响至深。坦率的讲:自己身上还算兼具的某些正能量的东西和这些年一直坚持努力践行的好习惯或多或少地和少年时形成的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地关联。
有些人一直强调,人一生的命运由自己决定。不可置否,我欣赏他们的自信、激情、坚韧跟孜孜不倦。但面对现实,我持有相当谨慎的看法。有些时候,多数人都不得不承认和接受这样的说辞。人一生的命运并不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生而为人,有三点我们没有选择权。一、 谁是自己的父母;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三、家庭在哪一个国家。这三点,对我们的一生很重要,甚至决定着这一生的前途和命运。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三点,我们却没有选择的权利。从我们跨越生命之门的那一刻起,这一切就已经成为只能接受的现实,不需要我们同意。我们必须得接受这些并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教育子女这样的责任和担当。
有些人的父母,可能是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生活在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受世人仰慕,决定着很多人的命运;而有些人的父母则可能是食不果腹的难民,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受世人冷待,连自己的明天都不知道如何度过。人常言:30岁之前看父敬子,30岁之后看子敬父。这句话的意思是,30岁之前,父亲在世人眼里如何,我们便如何;30岁之后,我们在世人眼里如何,父亲在世人眼里就如何。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不要埋怨世人势利,这与势利无关,而且埋怨也没用。有些人的父母能力大,会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发展环境,给他们提供庞大的人脉资源、巨大的资本支援,使得一开始他们就可以从很高的起点出发。同龄人奋斗10年、20年,也很难达到那样起点的高度。我们绝大部分人多是普通的人,面对这些你能改变什么呢,既然改变不了,就必须要学会接受,试图去改变。
好多时候好些人都觉得自己天资卓然,奋发图强就能够成功,我相信这些是相当少的一部分人。年轻时雄心勃勃,以为自己只要奋斗,就无所不能,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人可以追求自己所想的,却不可以获得自己所要的。人一生中其实可以奋斗的余地很有限。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从出生的时代、地域、籍贯到家庭出身,其实你的命脉大致定了,能够改变的只是很小的空间,只有极少数富有智慧的人,能够将这个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充分利用。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平凡,不是消极怠惰,也不是无所作为,正确的认识和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当重要的。人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聪慧圆滑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既然我晓得自己不属于这类人,也学不来,那就接受自己这一辈子就做个平凡的普通人的宿命。进入职场也多年了,仍然没有学会的就是"办公室政治",情商也没历练出所谓增长指数,不过也满喜欢自己那点小小的坚持。人在孤独时,总觉得自己是颗漂泊的灵魂;走入社会时,又会发现拥抱的却是寂寞的自己。人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最能找到的就是真正的自己。生活无常,人事无常,人不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相比,只能够与自己相比。每个人都存在一个最好的自己,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却很难说他是人群中最优秀。
那些励志的心灵鸡汤里曾经告诉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差,不要抱怨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在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我认同努力奋斗过程,却不认同其价值的论述,人生的价值不一定非要做到一览众山小,荣登巅峰,也不一定是非要踩着什么去攀登,我觉得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日的自己有所进步,有所获得就难能可贵了,若要能做到长久坚持和不断累积,时间久了自然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年轻气盛时,遇到不平事,总会愤愤不慨,锋芒毕露,到最后争来争去伤人伤己,徒增生气,徒增计较。那时候,总以为努力就可以成功,实心用事,不断前进才是唯一的路。其实人生的道路也可以转个弯,换个眼光或角度来看世界,人生会有所不同。
生活不是梦,有好多不愿所见的残酷事实,我们无法逃避,抗拒和逃避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黯然无色,学会去接受那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接受一些人事的冗杂和奸滑。、适应这些,不是说自己要去妥协和避让,逆来顺受、不思进取,而是在尊重事实,尊重现实的情况下,自己能更理性精准地判断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前行,往哪个位置移动。 "深水缓流,浅水急瀑。"好多道理,阅历不够,我们自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多年后我们都会明白,时光和现实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思来想去,就用布袋和尚的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野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作为此篇文字的结尾,以此共勉吧。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