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之行-兰州篇
行走永远是和这个世界接触的最佳方式,走得越远才能想得更多。过去的这一年走过了这几年想走却一直没走的地方,也算圆了自己曾经发下的愿。木心先生说人生有些事情做了,也可以不做;有些事情还没做,却一定要去做。我想有些地方去了,却也未必可以不去;有些地方还没去,却也一定要去。还记得六年前写了一篇短文配了一张沙漠的图片,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在落日的沙山上写下熟记的符号,如今是什么符号也不记得了,只印上几只脚印。时间总是这么容易让你忘记一些东西,不如趁现在赶紧记下来。
十月的西北之行是去年的重中之重。此行的路线是上海-兰州-敦煌-张掖-西安-上海。初落兰州,西北的荒凉之意扑面而来。飘着风沙的机场见不到几架飞机,远眺映入眼帘的也只是一些沙丘,或者还在建的工地。走入机场大厅,也充斥着20世纪初的感觉-至少是卫生间绝对让你有这个感觉。好在一切都还新鲜,才出家门,看见新鲜的东西总是很开心的。带着对兰州这样的印象就踏入了兰州城。“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这就是兰州城。黄河原本就打算着第二天去看,书嘛(读者),从小到大合集都读了不知几本,却也不想一定要去杂志社看看。那剩下的必然就是一碗面了。从一上出租车就急着问师傅哪里有正宗的牛肉面,我得先去来几碗。可惜师傅说兰州的牛肉面不同于外面的“兰州牛肉面”,那汤必须得现熬,一般都是早上去吃,到了下午就只剩下酱油汤了,无甚吃头。这一说总算把我给按下来了,只能先去宾馆休息。
兰州本就不是个旅游城市,那么吃就成了主要的追求。晚饭不能吃牛肉面,就要去发现其他的美食了。结果问了一圈,当地人也没推荐什么比较有特色的晚餐。抓耳挠头之后总算想起几年前看了一个老外在优酷上发了一个视频,说兰州有一家新疆大盘鸡总店。心想这个必须要去一去。去了之后,果真没有失望。适逢开店十四周年纪念,吃客还是排着队的。我刚想叫老板来一份大盘鸡,看了一眼人家点的大盘鸡,我就怂了…那大盘鸡怎么能叫大盘鸡呢,至少也要叫一个大盆鸡啊!还不是脸盆,是澡盆!最后只好点了一个小盘鸡,再来了瓶黄河啤酒。就这样也还是没有吃完,那一块鸡肉估计就能顶上一般店里的小半盘了。尤其值得推荐的,还有他们家的手工酸奶。完全不像超市里卖的那种,充斥着防腐剂和糖精的味道,更多食物本身的味道。
第二天的早饭则是必然要去吃一碗正宗的牛肉面了。晚上做了好多攻略,研究之后选择了一家大众点评评分比较高的牛肉面,叫什么,现在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第二天早上打了辆出租车,跟师傅说要去吃那家店。结果师傅也是一爱说话之人,我给他递了一根烟之后,师傅说“你是要去吃那家牛肉面吗?那家不正宗,我带你去另外一家更好吃的,好不好?”我心想这感情好,赶紧应下来了。师傅就把我带去了马子禄牛肉面。果真跟南方的牛肉面是不一样的。驾着两只热气腾腾的大锅,里面熬着香气四溢的牛肉汤,几个大师傅熟练地把面丢进去,然后捞起来。这边的吃法是,牛肉面7块钱一碗,但是面里面没有牛肉,牛肉需要单点。算下来好像差不多也应该是15块钱左右一碗。另外一个不同之处,便是整个餐厅找遍了都没有勺子。要加辣椒就得先跟大师傅说,大师傅用那大汤勺跟你颠一点,什么辣度就全凭大师傅这手上的轻重了。先熬的牛骨汤自然是味道不错的,尤其是在寒冷的早上(十月的西北早上真的已经很冷了),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牛肉汤,自然是极舒服的。牛肉片切得很薄,但是没有之前吃的那种很干的感觉,入口即化,还有牛肉本来的鲜味。相比之下,真的觉得南方的牛肉拉面里面的牛肉就跟木屑一样,惹不起人的味道。自从这天早上之后,我的西北之行每一天都变成从一碗牛肉面开始了。
说完在兰州比较正式的两顿吃食之后,也得说说兰州的小吃。日思夜想的老马醪糟没有吃到,也还吃到了几家不错的醪糟。在黄河铁桥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有干果醪糟,也有鸡蛋醪糟,都是那种淡淡的甘甜之位,喝一碗肠胃甚是舒服。各种炒面什么的,我已经叫不出名字了,不过都是一大碗够我吃两天的那种的分量,里面的辣椒啥的配料也都是切得特别大的一块。我一开始觉得可能会比较油腻,吃起来却也还好。此次西北之行,对我个人最大的改观就是,我之前一直觉得那种路边的小吃店可能会不干净什么的。自从兰州之后,我就放心大胆的吃起了路边小摊,卫生条件我不知道是不是达标,但是入眼的碗筷真的都是比较干净的。还有就是西北的水果,真的比南方的水果又好吃又便宜。真的是觉得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水果,才知道好吃的水果原来不在南方。
虽说兰州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是中国人总有四字真言“来都来了”。怀着这个心理总还是要到处看看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的名号总是在那边摆着嘛。不幸的是刚好遇到周一闭馆,没有看成。剩下的也只能是去黄河两岸走一走,爬上白塔寺,看看黄河铁桥两岸的风景。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一说的也只能是兰州最近几年的环境治理还是卓有成效的,能看清个全景了。
兰州之行就这么匆匆结束了,本也就是个停留。接下来就是做敦煌号奔着敦煌而去了。
十月的西北之行是去年的重中之重。此行的路线是上海-兰州-敦煌-张掖-西安-上海。初落兰州,西北的荒凉之意扑面而来。飘着风沙的机场见不到几架飞机,远眺映入眼帘的也只是一些沙丘,或者还在建的工地。走入机场大厅,也充斥着20世纪初的感觉-至少是卫生间绝对让你有这个感觉。好在一切都还新鲜,才出家门,看见新鲜的东西总是很开心的。带着对兰州这样的印象就踏入了兰州城。“一条河,一碗面,一本书。”这就是兰州城。黄河原本就打算着第二天去看,书嘛(读者),从小到大合集都读了不知几本,却也不想一定要去杂志社看看。那剩下的必然就是一碗面了。从一上出租车就急着问师傅哪里有正宗的牛肉面,我得先去来几碗。可惜师傅说兰州的牛肉面不同于外面的“兰州牛肉面”,那汤必须得现熬,一般都是早上去吃,到了下午就只剩下酱油汤了,无甚吃头。这一说总算把我给按下来了,只能先去宾馆休息。
![]() |
兰州本就不是个旅游城市,那么吃就成了主要的追求。晚饭不能吃牛肉面,就要去发现其他的美食了。结果问了一圈,当地人也没推荐什么比较有特色的晚餐。抓耳挠头之后总算想起几年前看了一个老外在优酷上发了一个视频,说兰州有一家新疆大盘鸡总店。心想这个必须要去一去。去了之后,果真没有失望。适逢开店十四周年纪念,吃客还是排着队的。我刚想叫老板来一份大盘鸡,看了一眼人家点的大盘鸡,我就怂了…那大盘鸡怎么能叫大盘鸡呢,至少也要叫一个大盆鸡啊!还不是脸盆,是澡盆!最后只好点了一个小盘鸡,再来了瓶黄河啤酒。就这样也还是没有吃完,那一块鸡肉估计就能顶上一般店里的小半盘了。尤其值得推荐的,还有他们家的手工酸奶。完全不像超市里卖的那种,充斥着防腐剂和糖精的味道,更多食物本身的味道。
![]() |
![]() |
![]() |
第二天的早饭则是必然要去吃一碗正宗的牛肉面了。晚上做了好多攻略,研究之后选择了一家大众点评评分比较高的牛肉面,叫什么,现在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第二天早上打了辆出租车,跟师傅说要去吃那家店。结果师傅也是一爱说话之人,我给他递了一根烟之后,师傅说“你是要去吃那家牛肉面吗?那家不正宗,我带你去另外一家更好吃的,好不好?”我心想这感情好,赶紧应下来了。师傅就把我带去了马子禄牛肉面。果真跟南方的牛肉面是不一样的。驾着两只热气腾腾的大锅,里面熬着香气四溢的牛肉汤,几个大师傅熟练地把面丢进去,然后捞起来。这边的吃法是,牛肉面7块钱一碗,但是面里面没有牛肉,牛肉需要单点。算下来好像差不多也应该是15块钱左右一碗。另外一个不同之处,便是整个餐厅找遍了都没有勺子。要加辣椒就得先跟大师傅说,大师傅用那大汤勺跟你颠一点,什么辣度就全凭大师傅这手上的轻重了。先熬的牛骨汤自然是味道不错的,尤其是在寒冷的早上(十月的西北早上真的已经很冷了),喝上一碗热乎乎的牛肉汤,自然是极舒服的。牛肉片切得很薄,但是没有之前吃的那种很干的感觉,入口即化,还有牛肉本来的鲜味。相比之下,真的觉得南方的牛肉拉面里面的牛肉就跟木屑一样,惹不起人的味道。自从这天早上之后,我的西北之行每一天都变成从一碗牛肉面开始了。
![]() |
![]() |
![]() |
说完在兰州比较正式的两顿吃食之后,也得说说兰州的小吃。日思夜想的老马醪糟没有吃到,也还吃到了几家不错的醪糟。在黄河铁桥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有干果醪糟,也有鸡蛋醪糟,都是那种淡淡的甘甜之位,喝一碗肠胃甚是舒服。各种炒面什么的,我已经叫不出名字了,不过都是一大碗够我吃两天的那种的分量,里面的辣椒啥的配料也都是切得特别大的一块。我一开始觉得可能会比较油腻,吃起来却也还好。此次西北之行,对我个人最大的改观就是,我之前一直觉得那种路边的小吃店可能会不干净什么的。自从兰州之后,我就放心大胆的吃起了路边小摊,卫生条件我不知道是不是达标,但是入眼的碗筷真的都是比较干净的。还有就是西北的水果,真的比南方的水果又好吃又便宜。真的是觉得自己吃了这么多年的水果,才知道好吃的水果原来不在南方。
![]() |
![]() |
![]() |
虽说兰州不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是中国人总有四字真言“来都来了”。怀着这个心理总还是要到处看看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的名号总是在那边摆着嘛。不幸的是刚好遇到周一闭馆,没有看成。剩下的也只能是去黄河两岸走一走,爬上白塔寺,看看黄河铁桥两岸的风景。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一说的也只能是兰州最近几年的环境治理还是卓有成效的,能看清个全景了。
兰州之行就这么匆匆结束了,本也就是个停留。接下来就是做敦煌号奔着敦煌而去了。
![]() |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