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其人其事
酒店的吉普车带着我们吭哧吭哧一路北行,从加德满都到樟木口岸。过了海关,重新插上SIM卡,我为期半月的尼泊尔行就结束了,这个落地于喜马拉雅山的小国,从此成了我的记忆。而此时,初至尼泊尔忐忑而激动的心情好像就是昨天的体验一样。
尼泊尔是一个不通火车的国家,航线也较少,联系城市与城市更多的是崎岖的山路。从樟木开车到加德满都要半天的时间。加都是尼泊尔的首都,但城市规模不大,几乎见不到高楼大厦,小楼房倒是排得紧凑,看起来就像好多个中国南方村庄的聚合。加都最大的商业中心加德满都摩尔,就是一个三五层的小楼,逛完每层楼的店铺只需要围着扶梯走一圈,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博卡拉也是尼泊尔仅有的几个城市之一,距离加都五小时车程,坐落在费瓦湖畔,山清水秀,是旅行的好去处,但繁华程度甚至不可与中国东部小县城比拟。
尽管如此,我还是深深地迷恋这个国家,对于我来说,那里的一切仿佛都充满着魔性。我喜欢加德满都,虽然它空气差,交通拥堵,喜欢博卡拉,尽管它不那么现代化。常常一个人去杜巴广场逛逛,听听这些历经几百年岁月的宫殿和寺庙,如何讲述历史与沧桑。这密集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是文化与艺术的巅峰,是王国鼎盛的象征。
微波粼粼的费瓦湖面上,常年漂浮着颜色各异的木船。静坐于一叶轻舟,迎着徐徐的微风,远远地眺望高处的雪山,还有当地小孩儿成群结队在湖畔打排球,有苏子当年泛舟于赤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相比很多国家,这里的现代化进程如此之慢,但是少了一些压力与喧嚣,或许才能更好地倾听与享受。
除了文物与美景,不得不提的是尼泊尔人。尼泊尔是公认的全球十大最贫困国家之一,但是少了对物质的渴望,只有柴米油盐陪伴的日子让他们变得格外地真实。从加都到博卡拉,我们定了苏河的漂流项目。同行的教练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哥,皮肤黝黑,白天陪着游客从加都周边的一个村庄顺流而下,漂到博卡拉附近,傍晚时分,恰好可以开始夜生活。他说,尽管遇见过各式各样的外地人,但是自己更喜欢这样简单循环的日子。
尼泊尔和中国天差地别。很多中国人念着去美国、去欧洲,羡慕更为现代化和科技化的生活,但殊不知在尼泊尔,很多人对中国也充满着想象与渴望。在加德满都,我们路遇一个当地的大学生。为了感谢小哥用一下午的时间给我们当免费导游,分别之前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听到我说有机会来中国记得给我发邮件时,小哥的眼神有些落寞:“Maybe it’s a dream.”同样,在我们住的宾馆,一个服务生说:“我要努力工作,攒更多钱,希望有一天可以去中国。”
法国诗人兰波曾将“生活在别处”几个字写在巴黎大学的墙面上,这或许就是旅行者的心理。世界那么大,我们喜欢出去看看不同的人和事,享受别样的美景与生活,但有时候,也须记得回归常态。
尼泊尔是一个不通火车的国家,航线也较少,联系城市与城市更多的是崎岖的山路。从樟木开车到加德满都要半天的时间。加都是尼泊尔的首都,但城市规模不大,几乎见不到高楼大厦,小楼房倒是排得紧凑,看起来就像好多个中国南方村庄的聚合。加都最大的商业中心加德满都摩尔,就是一个三五层的小楼,逛完每层楼的店铺只需要围着扶梯走一圈,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博卡拉也是尼泊尔仅有的几个城市之一,距离加都五小时车程,坐落在费瓦湖畔,山清水秀,是旅行的好去处,但繁华程度甚至不可与中国东部小县城比拟。
![]() |
尽管如此,我还是深深地迷恋这个国家,对于我来说,那里的一切仿佛都充满着魔性。我喜欢加德满都,虽然它空气差,交通拥堵,喜欢博卡拉,尽管它不那么现代化。常常一个人去杜巴广场逛逛,听听这些历经几百年岁月的宫殿和寺庙,如何讲述历史与沧桑。这密集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是文化与艺术的巅峰,是王国鼎盛的象征。
微波粼粼的费瓦湖面上,常年漂浮着颜色各异的木船。静坐于一叶轻舟,迎着徐徐的微风,远远地眺望高处的雪山,还有当地小孩儿成群结队在湖畔打排球,有苏子当年泛舟于赤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相比很多国家,这里的现代化进程如此之慢,但是少了一些压力与喧嚣,或许才能更好地倾听与享受。
除了文物与美景,不得不提的是尼泊尔人。尼泊尔是公认的全球十大最贫困国家之一,但是少了对物质的渴望,只有柴米油盐陪伴的日子让他们变得格外地真实。从加都到博卡拉,我们定了苏河的漂流项目。同行的教练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哥,皮肤黝黑,白天陪着游客从加都周边的一个村庄顺流而下,漂到博卡拉附近,傍晚时分,恰好可以开始夜生活。他说,尽管遇见过各式各样的外地人,但是自己更喜欢这样简单循环的日子。
![]() |
尼泊尔和中国天差地别。很多中国人念着去美国、去欧洲,羡慕更为现代化和科技化的生活,但殊不知在尼泊尔,很多人对中国也充满着想象与渴望。在加德满都,我们路遇一个当地的大学生。为了感谢小哥用一下午的时间给我们当免费导游,分别之前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听到我说有机会来中国记得给我发邮件时,小哥的眼神有些落寞:“Maybe it’s a dream.”同样,在我们住的宾馆,一个服务生说:“我要努力工作,攒更多钱,希望有一天可以去中国。”
法国诗人兰波曾将“生活在别处”几个字写在巴黎大学的墙面上,这或许就是旅行者的心理。世界那么大,我们喜欢出去看看不同的人和事,享受别样的美景与生活,但有时候,也须记得回归常态。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