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里话“腊八”
![]() |
今天是腊月初八,又到了一年一次喝腊八粥的时候。腊八粥的做法各地各有不同,我记忆中的腊八粥,是把大枣,红薯,大米,各种豆类放在一起,煮上一大锅。腊八早上天还没有亮,母亲就起来做腊八粥,上学前喝上一大碗热腾腾的粥后才出门。
粥早上不会吃完,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窗外寒风咧咧,屋里碗内的粥冒着热气,一家人围在一起喝着粥,驱散一天的劳累。
孩童时期,对腊八的来历并不知道,只是知道这一天,会有好吃的,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这一天算是新年过节的一个前奏。后来学到一篇课文,是讲腊八节的来历,年少时,一直以为这就是腊八节的真正来历:
话说以前,有一对夫妻,他们这两个人非常懒。别的农人都在地里忙着,他们却好吃懒做,从来不去种地。到了冬天腊八前一天,他们吃的粮食没有了,眼看就要饿死,村子里的人看到他们可怜,就东一家西一家给他们一点吃的。这家给的是大豆,那家给一点大米,其他家给他一些地瓜(红薯)。这对夫妻把这些东西都放到一起,熬了锅粥度过了难关。后来,他们变得勤劳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称为腊八,在这一天开始喝腊八粥。
有了这个故事,腊八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不能好吃懒做的警示日。现在想来,两个懒人竟然能够让中华大地都在同一天喝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壮举。
直到后来读书越来越多,才发现这一天并不是两个懒人创造的。腊八这一天,有很多习俗来历,而懒人故事,只是一个含着教育目的的传说而已。
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在古代就有这样的说法,人们一般是在十二月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十二月称为“腊”有岁末的含义,又有祭祀的意思。
到了佛教的传入和盛行,因为佛教的“佛宝节”是在腊月初八,所以后世也就慢慢把腊八这一天固定下来,成为一个习俗,在这一天开始正式成为全民“喝粥日”了,至于为什么这一天和佛教有关,还和下面佛教典故有关。
腊八节和腊八粥在佛教中的故事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和佛教的祖师爷,也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有关。
传说,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苦苦思索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凌晨,他参透了生死轮回,得道大悟,这一天成为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这一天,自然是一个值得举行盛大庆祝的日子。
就在释迦摩尼成道之前,他坐在树下自然是没法烧锅做饭,眼看一代佛祖就要被饿死,佛教差点夭折。幸亏,释迦摩尼得到牧女的施舍,每天给他吃了一些糜粥,才得以打起精神进行苦修。所以等他成佛之后,每年这一天,佛教徒也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庆祝的同时,熬上一大锅粥,来分发给穷人,以示不忘当年牧女施舍之恩。
全民腊八喝粥的盛况,在宋朝已经形成,到了清朝达到全盛时期。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有图为证:
![]() |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民俗节日的传说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怎样,农历腊月八日这一天,大家都能够在这一天一起喝粥,也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尽管分落在不同的地方,甚至是分散到世界各地,但是中华的习俗还是会把我们华夏子孙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凝聚力。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快到我们都没有时间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虽然这是一种无奈,但是我们尽量去了解中华民族的相关历史和习俗,会让我们时刻记住,不管我们每个人将来会在何方,我们都是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共享着相同的传承,那就是深入我们内心深处的中国文化。
今天是腊八节,又正好是周末,所以不要忘了在家里煮上一锅腊八粥,和全球华人一起喝粥哦。
做法其实很简单,把家里有的五谷杂粮都放到锅里煮就行啦!
![]() |
另外,再介绍一个腊八蒜的做法,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今天就把蒜剥好,用醋泡起来。等到春节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腊八蒜就泡好了,可以就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起吃了。
![]() |
不过,吃完了记得刷牙或者吃口香糖,道理吗,我不说你也懂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