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杀人卷宗后想要重新生活的感觉
几年前,有一个豆瓣账号,那时候觉得新奇,开始慢慢的更新自己的读书和电影。
后来,有些成熟了,再看那个账号里的内容后愈发觉得幼稚。
再然后,重新申请了这个新号,当时想,我要在这里慢慢分享生活与感悟。但并没有。正如我大学时期的人人和微信朋友圈一样,始终是停留在很久之前的最后一条更新。
渐渐的,生活变成了自己的事情,也渐渐的话少了,叽叽喳喳少了,每每有时间、有假期,出去看看世界,宅在家里看几本书、几部电影或电视剧已然成了生活的常态,替代了和一群人叽叽喳喳群聊个把小时的从前。
--by the way--
刚刚看完《无人生还》,下定决心来更新个豆瓣吧,mark一下自己的心情。
觉得,画面安排很好,记忆的穿插很对我的口味,心里的挣扎折磨以及重重杀人造成的恐慌,诚实与谎言,真相与掩饰,充分的由演员的形态及画面剧情安排表现出来了。
一开始,除了Lombard,似乎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有所隐瞒,直到最后随着一个个出现的死亡,记忆一段段播出,每个人身受心中的愧疚和恐慌折磨直至被杀。
最后,说一下道德与法律。
太大的话题了,这个故事不就是大法官自觉行使了正义,将这些曾犯下罪责却免于法律惩戒的人们一个个谋杀了。虽然原作阿婆的初衷可能并没有刻意突出这个话题,但这点会不会有点像《死亡笔记》的基拉,认为自己惩戒了罪有应得的人。虽然这两个作品年代不同、各种都不同、但对于“自以为的正义”都有着阐述。
总结:可怕的“自以为的正义”
----END----
后来,有些成熟了,再看那个账号里的内容后愈发觉得幼稚。
再然后,重新申请了这个新号,当时想,我要在这里慢慢分享生活与感悟。但并没有。正如我大学时期的人人和微信朋友圈一样,始终是停留在很久之前的最后一条更新。
渐渐的,生活变成了自己的事情,也渐渐的话少了,叽叽喳喳少了,每每有时间、有假期,出去看看世界,宅在家里看几本书、几部电影或电视剧已然成了生活的常态,替代了和一群人叽叽喳喳群聊个把小时的从前。
--by the way--
刚刚看完《无人生还》,下定决心来更新个豆瓣吧,mark一下自己的心情。
觉得,画面安排很好,记忆的穿插很对我的口味,心里的挣扎折磨以及重重杀人造成的恐慌,诚实与谎言,真相与掩饰,充分的由演员的形态及画面剧情安排表现出来了。
一开始,除了Lombard,似乎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对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有所隐瞒,直到最后随着一个个出现的死亡,记忆一段段播出,每个人身受心中的愧疚和恐慌折磨直至被杀。
最后,说一下道德与法律。
太大的话题了,这个故事不就是大法官自觉行使了正义,将这些曾犯下罪责却免于法律惩戒的人们一个个谋杀了。虽然原作阿婆的初衷可能并没有刻意突出这个话题,但这点会不会有点像《死亡笔记》的基拉,认为自己惩戒了罪有应得的人。虽然这两个作品年代不同、各种都不同、但对于“自以为的正义”都有着阐述。
总结:可怕的“自以为的正义”
----END----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