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五华语电影个人十佳
去年是我进电影院最频繁的一年。共在影院看了49部电影,其中有34部是华语片。 从颁奖季的情形来看,2015年是好莱坞电影的小年,而对华语电影来说确是少见的大年。 这一年,既有文艺佳作,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票房大捷并品质优良的类型片。 往年或许连排个五佳都觉得有凑数之嫌,今年却在十佳之外依然有不少遗珠。 感谢友邻马 夋的约稿促成了这篇逼格不太高的个人总结,也要感谢雯苑在线影评人奖让我养成了记录的习惯。 最后还要感谢在中国电影在票房市场极速发展的同时也能在品质上摸索前进,而我有幸能成为一个小小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选出的个人十佳里,有6部院线片,2部影展片,还有2部通过无料配信的方式得以观赏。 选择面相对局限,还有包括《塔洛》《告别》《踏血寻梅》《路边野餐》《我的诗篇》《黑处有什么》《李文漫游东湖》等口碑不俗的非院线片还没有机会观赏,希望日后能看到它们。 壹 | 刺客聂隐娘

《刺客聂隐娘》得到的赞誉和它在院线受到的冷遇已经被谈论过无数次,我也不想再过多地重复。 去影院刷了三遍,越看越中意,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触,一开始关于人物关系和屏幕比例的疑惑也都在二刷时得以解开。 认为《刺》在各个层面上都趋于完美,喜欢片中大量的留白和胶片的摄影营造出来的诗意,能够在院线看到这样的作品是一种福气。 不过,一直被诟病的演员口音问题,我也认为只有周韵的选角是败笔。 贰 | 醉·生梦死

和绝大部分清新透亮的台湾电影不同,张作骥镜头下的台北潮湿而颓败。他用被阉割的下体和爬满蛆虫的尸体去描绘社会底层生活,在阴暗的市巷里,在湿漉漉的菜市场,每个人物都带着压抑、腐朽的悲剧色彩。 出色的配乐、群戏和剪辑,使得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生猛又烂漫的气质。若不是今年撞上了《刺客聂隐娘》,张作骥完全可以凭《醉》拿下第三个金马最佳影片。 叁 | 心迷宫

2015年无疑是世界范围内的导演处女作大年,而《心迷宫》绝对是其中能够代表华语电影的翘楚之作。 尽管出于制作成本的限制和为了龙标修改的结局,《心》仍有些不完美之处。但作为一部小成本处女作,多线性环形叙事搭配荒诞的黑色幽默元素,它真的足够惊艳。 肆 | 闯入者

尽管影片前后出现了割裂感,还是认为王小帅交出了一部佳作。用悬疑片的形式来包装导演想要表达的母题,呈现出更多的戏剧张力,戛然而止的结尾收得实在漂亮。 前年金马奖,吕中老师被赵薇挤出提名实在是一大冤案。 伍 | 悲兮魔兽(条目被和谐)

看之前,我抱着和看《山河故人》一样的心态,准备阅后大骂赵亮和贾樟柯一样堆砌符号,一样贩卖中国元素,一样形式大于内容,一样消费现社会阴暗面。 没想到却饶有兴致地看完了,《悲》呈现出来的效果比贾有意思得多。 陆 | 河

在齐放的青年影展看了3部电影,原本最期待的《塔洛》的导演万玛才旦的旧作《寻找智美更登》让我有些失望。倒是一直和万玛才旦合作的松太加的新片《河》充满了惊喜。 影片从小女孩央金拉姆的视角,描绘了一个藏族家庭三代人间的关系。剧作并不复杂但处理得很细腻,人物关系因一条河而变化,也同这条河的状态形成一种照应。小女孩的表演和摄影也都非常出色。 柒 | 老炮儿

《老炮儿》的剧本上有明显的bug,管虎拖沓的老毛病也一点没改(据说还要出三小时的导演剪辑版),然而冯小刚的表演成功压住了所有的短板。虽然并不太喜欢作为导演的冯小刚,但不得不承认作为演员的他塑造了一个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经典角色。好几场戏甚至还有几分黑帮片的风骨,窦鹏做的配乐燃到想鼓掌。 捌 | 师父

和《老炮儿》一样优缺点分明,剧本和配乐都挺别扭的,但是动作设计实在是太!好!看!了!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功夫片气韵。 虽然片名叫《师父》,但是宋佳饰演的师娘一角才是戏眼。宋佳依靠演技和气质将一个符号化的角色塑造得极具说服力,金马却提了并不太适合角色的蒋雯丽,看不太懂。廖凡没能连提男主也很可惜。 玖 | 冬

在齐放的影展看的另一部,原本担心会因为全片没有一句台词而看到睡着,却发现多虑了。 影片讲述了一个独居雪山中的老人,将情感寄托从一条鱼转到一只鸟又转到一个小女孩。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处理得有些刻意和直白,但依旧是一次惊喜的观影体验。结尾的超现实段落和寥寥几笔的配乐有点睛之效。 拾 | 一个勺子

十佳里的第三部导演处女作,同样是荒诞的黑色幽默故事,讲述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人性寓言。整体而言是惊喜的,但也存在着直白、重复的问题。王学兵的戏份被剪了不少,很是遗憾。 插一句题外话,《老炮儿》中的鸵鸟、《河》中的河流、《醉·生梦死》中的蛆和刀、《一个勺子》中的帽子,这些符号或是隐喻都很好地融入在剧作本身。而我不喜欢贾樟柯的理由正是这一点,他习惯将一些完全不相关的符号生硬地插入(例如《山河故人》中三次出现的扛刀少年,以及在影片第一段中穿插早年拍摄的低清素材),这些元素恐怕他自己都说不清意义何在,只是故作高深地留给观众和影评人去解读。再加上他一贯生硬的转场,对未来段落乏味的想象力,以及只靠两首流行歌就想串起大跨度的时间线,赵涛的表演也很假,时刻流露出一种寻找镜头的做作和僵硬,完全不入戏,反正《山河故人》我是不太买账。 遗珠 《寻龙诀》 《十二公民》 《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烈日灼心》 《我的青春期》 《寻龙诀》和《烈日灼心》都是有亮眼之处的类型片,剧本虽然都在及格线之上,但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十二公民》的改编剧本接地气,但话剧感太重,看不到多少电影镜头语言; 在浮躁的大环境下,为还在坚持着拍《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这样电影的李睿珺导演鼓掌,但觉得影片有些概念先行了; 《我的青春期》中,郝杰抽离了之前作品中原生态的骚土味,他在叙述节奏上的问题被放大了,最后半个小时的表达也过于私人化,对于观众而言观影体验会急转直下,但还是想说:一个不完美的郝杰也好过一百个完美的赵薇苏有朋徐静蕾高晓松。 最后评一个私人口味奖 最佳影片:《刺客聂隐娘》 最佳导演:侯孝贤《刺客聂隐娘》 最佳男主角:冯小刚《老炮儿》 最佳女主角:宋佳《师父》 最佳男配角:王千源《解救吾先生》 最佳女配角:吕雪凤《醉·生梦死》 / 齐溪《万物生长》 最佳新导演:忻钰坤《心迷宫》 最佳新演员:李鸿其《醉·生梦死》 / 央金拉姆《河》 最佳剧本:忻钰坤&冯元良《心迷宫》 最佳摄影:李屏宾《刺客聂隐娘》 最佳剪辑:张作骥《醉·生梦死》 最佳配乐:林尚德&曾韵方《醉·生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