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迟的尼泊尔之行
几年不写游记,往往难有真正新鲜的体验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有时过于美好又只想私藏。照片也拍得越来越少,常常连手机都懒得拿,偶尔有几张装逼照就直接晒到朋友圈了。这次去尼泊尔,走很多人走过的路,颇有感触。在山里某个没有信号的寂寞村庄,伴着上百只羊此起彼伏的叫声,用手机随便敲下一些字。回京三天,终于把工作上的债还得差不多了,趁着还可以拿时差当晚睡的借口,翻出手机便签,把草稿写完。

尼泊尔是很多国人混过西藏顺路去的国家,如果2011年我混藏区时有护照,大概也不能免俗吧。我以为自己会遗憾错过了地震前的尼泊尔,但事实正好相反,反而有点庆幸现在才去。 无论拼命节俭的穷游还是拼命自虐的徒步,都可以在尼泊尔混很久,无论对这个国家是否有爱,是否真爱。我这次徒步搭的两个伴大概分别代表了两种类型。一个是在西藏“徒搭”(我当年搭车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有名词,而且据她说还有一个不小的徒搭团队)的川妹子,从吉隆口岸入境尼泊尔,在加都混了半个月,去博卡拉的大巴上遇到背着一个小书包的她,说要去走ABC,彼时她连ABC是什么都不知道,在一路带着她走完之后,她依然对我们走的路线几乎一无所知。虽然我自认为已经够节俭了,在她眼里还属于人傻钱多的。另一个广东男孩是川妹子在加都凤凰宾馆认识的,用一天时间走完我们开头两天的路程追上来,随后一直同行,我们无疑拖了他的后腿,最终我用8天走完了ABC+Poon Hill,他说他自己走也就5、6天。这个刚刚走完EBC的狂人也是辞职出来,在网上看到尼泊尔徒步的游记就办了90天签证,在EBC一天累吐四次之后才发现严重低估了强度,不知道思考了多少人生,终于一个人活着走完,ABC结束后回加都实在呆不下去了,已经转战印度。两个人说到春节,都不想回,但可能都不得不回。多像当年的自己,逃避,寻找。 尼泊尔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韩国人几十号的大团队所到之处必拥堵,我们总以超越韩国人为乐,他们甚至还有统一着装,唱队歌,飞行器航拍;挪威小胖哥第七次去尼泊尔(已经来中国16次了),每当别人对他的体重和近20kg的大背包表示担忧时,他总是自信地说:我每次都能到达终点,是啊,也是在EBC裸奔过的人;阿根廷帅哥一路都在勾搭妹子、给小孩发彩笔和找大麻;独行的美籍华裔小姑娘背着四本书,遇见她时她还差一天徒步结束,那本<The Chinese in America>目测看了不到十分之一;三个西班牙逗比老师穿着牛仔裤,一路唱着歌,在各种我无法理解的背景前合影留念;带孩子旅行的则是背夫背着行李,爹妈各背一个熟睡着的孩子;一路捡垃圾的嬉皮士扯掉耳机笑着对我说这是他的新工作……


旅行者间存在着各种鄙视链:自己背包的鄙视请向导和背夫的,EBC鄙视ACT再鄙视ABC,等等,就像当年骑车的鄙视搭车的一样。也不止国人如此,在咖啡馆听见一个外国志愿者鄙视宿舍里另一个志愿者只知道到处玩。如果那些穿着人字拖一路小跑的背夫有兴趣加入,那他们一定毫无疑问位居鄙视链的最顶端。 我的感受是,旅行没有也不应有高下之分,但旅行者是有段位之别的。它跟旅行经验正相关,但绝不成正比,看人的悟性和能力。段位高体现在很多方面,适当的装备和行李,合理的行程和消费,流利的英语甚至当地语言,遇到紧急状况的冷静和果敢,对当地人和旅行者的平等、友好和开放,还有LP的口号——负责任的旅行,对文化、对环境、对当地人、对自己负责,也许可以发明“旅品”这么个词。在山上我曾经遇到三个小女孩手牵手拉起一根棍子,把路整个拦起来要巧克力,甚至直接去翻我的腰包;在杜巴广场几个小孩子不停地跟着我,只重复一句give me money。一位健谈的向导告诉我不要直接给尼泊尔政府钱,他们太腐败了。可直接给孩子钱就真的好么。旅行的影响是相互的,每多一个旅行者,当地就会多一点改变,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往往是不好的改变。不知社会学是否有解。

出发前,朋友开玩笑说替他在加德满都艳个遇。回来后,我并不开玩笑地告诉他,加都木有艳遇,只有尾气和尘土。他又问,尾气和尘土间是否有更干净的灵魂?还是都是瞎编的?我还没到能看见灵魂的段位,也远远没有走遍加都的古迹。但清晨在泰米尔走街串巷,看当地人在家家门口摆上祭品,去佛塔转上一圈;无论何时走进仍有些废墟相的杜巴广场,倚着晒太阳的尼泊尔情侣都跟游客一样多,对防不胜防的鸽子屎十分淡定;圣诞节那天还赶上Newar人的盛装游行,人人眉心都点着吉祥Tika。我喜欢这种宗教与日常的融合,不高高在上,也毫不做作。这是干净的。灵魂嘛,连老祖宗的儒释道都悟不透,又哪懂神山脚下栖息的众神。至于尼泊尔名片般的苦行僧,苦行是不是瞎编的无从得知,但当模特收钱是众人皆知的。 有人说,去过加德满都的人,要么一秒都呆不下去,要么爱得死去活来,如同印度。但我偏偏对两者都怀着平常心,我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体验,都谈不上爱憎(当然心理阴影面积过大的旅行经历除外,比如我对伊斯坦布尔估计永远也爱不起来了)。越来越向往融入当地的慢旅行,甚至旅居,至少要对文化历史做足功课,否则很多地方都只是“去过”而已。当然这需要时间,所以告诫自己,不要着急,也不要贪心。

我去尼泊尔之前不到两个月,曾经在医院大厅晕倒被送进急诊室,虽然并无大碍,但也不是第一次晕了,而且大夫说以后很可能还会晕。加上半月板变形的膝盖,朋友对我一个人去尼泊尔徒步深表担心。我乖乖地轻装、戴护膝、买保险、备齐药、结伴,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计划中的ABC,还顺带多走了一段Poon Hill,平安归来。以这场徒步来结束狗血的2015年,再合适不过了。此行最大的收获,便是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更加自信。2016年,要用这点自信走更远,再赚更多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