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标准模式
中国的太后称谓,是从秦宣太后开始,就是最近刚刚热播完的《芈月传》中芈月的原型。在此之前,君王去世后,王后的称谓是君王的谥号后面跟上一个“后”字,例如,《芈月传》中芈月的父王楚威王去世后,他的正室就被尊称为威后。芈姝在秦惠文王死后也循例尊称为惠后。芈月在儿子登上王位后,因为儿子年幼,便以君王的母亲开始摄政。为了同秦惠文王之前的正室区分开来,群臣上尊号太后。自此就成为了君王母亲的专称。
宣太后之前,虽然历史上也零星出现女性凭借君王母亲或君王妻子的身份短暂参与朝政的先例,但那毕竟是小打小闹,像是海洋中偶尔溅起的浪花,瞬间而过。但宣太后这台战斗力超强的战斗机横空出世,颠覆了那个朝代所有人对母后临朝的认识,更是打下了中国历史如何做太后这个高位的最高标准模式,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太后的第一个前提条件,也是标配,是肚子要争气,一定要生出一个君王来;如果生不出来,你也得抢一个来当一个名义上的儿子。就拿芈月这位千古太后来说,如果没有秦武王白痴一样举鼎而言,她的儿子嬴稷就没有登上王位的契机,那不管她的才干如何,她必然就会悄无声息地湮没在后宫的尘埃里,重复所有后宫女子的命运,默默地过完一生。
有一个君主的儿子,尤其是年幼的君主,太后就有了干预朝廷大事的机会。做得好,不仅从此可以号令后宫,也可以掌管天下,这就需要太后本人有很强的能力和政治眼光,有能力太后才能镇得住年轻的君王和群臣。秦昭襄王嬴稷登基的时候,刚刚十三岁。宣太后借口新王年纪太小,直接坐到秦宫举行朝议的宣室殿,这一坐就是40余载,直到秦昭襄王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到一个老头,才从宣太后手中拿回了朝廷大权。而在这段时间里,宣太后主政朝事,对内发展国力,对外消灭义渠,使用武力不断蚕食六国。宣太后曾经讲过一段让后世那些深受封建伦常毒害的史学家心惊肉跳的荤段子:“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当时的背景是韩国受到楚国围攻,派遣使者向秦国求助。而宣太后则用此明示韩国该给好处,秦国才会出兵解围。这说明宣太后虽是女儿身,但行事不遵常理,极具政治家风度和才能,任何按照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的人,都会被她狠狠地扇上一记震耳欲聋的耳光。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解决了生存这个问题之后,都会追求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登上太后的高位,不用时时刻刻担心被废被杀,性命基本无虞,那太后身为女人,养男宠追求幸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还找得到理论依据。《芈月传》义渠君帮助芈月夺得权利,顺势把芈月变成了自己的女人,甚至两个人秘密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儿子。这也是有史可循。历史上两个人在芈月嫁人之前就认识,义渠君在哪个时候就情系芈月我们应该是电视艺术加工,不足为信,但义渠君确实是宣太后的情人,二人之间育有儿子,这两个儿子在义渠君被杀后下落不明。也许改名换姓,从此隐于世吧。单凭诱杀义渠君这一点,宣太后一点也不比后世的帝王逊色。即使身为女人,在江山面前,一切情感都得让位。之后,嬴稷虽然夺了宣太后的大权,还是得把宣太后恭恭敬敬地安置在后宫,即使宣太后养男宠,也什么不得问,任由母亲潇洒惬意。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就有美男子魏丑夫,宣太后甚至要让魏丑夫殉葬,直到旁人劝说,方才作罢。
虽然历史没有记录下她的出生年月,但根据她的人生轨迹,三十多岁的时候当上太后,执政四十余载,我们不难推断宣太后一生健康长寿。在那个五十岁就算高寿的年代里,因为宣太后和儿子高寿,后面的国君在位时间就显得有点悲催了。她的儿子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达为六十一年,后面即位的三位君主,孝文王在位三天,庄襄王在位三年,秦王政在位二十六年(就是秦始皇,做秦王的时间是二十六年,称帝十一年,在位共计三十七年),加起来的总和都才是秦昭襄王的一半。最悲催的是孝文王,当了几十年的储君,刚刚办完父亲的丧事,赶紧就去见父亲了。
综合前述,宣太后基本奠定了太后顶端模式的标准配置,有以下几点:
1. 一定要健康长命。只有健康,才有可能生出儿子,获得第一个当太后的必要条件;只有健康,才有可能活得比皇帝还长,熬到当太后甚至执掌朝政的机会。历史上母后临朝最多的两个朝代,东汉和北宋,都是皇后普遍比皇帝更加长寿。只有这样,后宫之主才有机会走上前台,发号施令,过一把天下之主的瘾。
2. 自己一定得争气,得有手段和本事镇住场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使有机会当上太后,如果没有手段和能力,也不能安然无忧。引起八王之乱颠覆西晋王朝的贾南风当皇后的时候,前任皇帝晋武帝的皇后杨芷已经是太后。但贾南风专政,构陷杨芷的父亲和杨芷谋反。结果杨芷父亲被杀,杨芷被废为庶人。听闻杨芷最后为了保住母亲庞氏一命,在母亲临行前,在贾南风面前断头发,叩头前额触地,上表称妾,请求保全母命,但无济于事,最后自己贾南风也被幽禁饿死。但如果做得好,可以成为一代女主,例如人们熟知的吕雉、文明太后、辽国女主萧太后和离我们朝代最近的慈禧太后。
3. 掌握权力之后,追求幸福。古代男尊女卑,即使登上太后高位,女子也会自谦为奴家或贱妇。但有些女子就不一样。虽然养男宠为一般的礼仪道德所不齿,但有些行为出格的太后就会认为权柄荣华都已经倒手,为什么还要顾影自怜。于是,干脆一切拉到明面上,出入成双,任由他人评说。
4. 如果太后有得力的家人,更是幸事。就拿宣太后来说,她的弟弟魏冉在诸公子之乱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手握兵权。在秦王嬴稷从燕国回到咸阳即位之前,魏冉就已经把有威胁的公子杀得差不多了,就等着秦王嬴稷归来了。但这也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即外戚势力和外戚之家如何全身而退。不过这就同本文的话题扯远了。暂且不谈。
太后的最高标配模式都是层层递进,一级紧扣一级。不过还是那句话,皇权之下,后宫生活,从来没有百分百的保障。那毕竟是非正常人的生活。如果说历史太远,这些故事过于模糊,就像隔靴搔痒一样,那就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日本皇室,一代才女雅子妃嫁入皇室得了抑郁症,她的婆婆一代平民皇后美智子得了失语症。所以,我还是的说,管他太后不太后,还好我生在了现在。这才是最大的幸运。
宣太后之前,虽然历史上也零星出现女性凭借君王母亲或君王妻子的身份短暂参与朝政的先例,但那毕竟是小打小闹,像是海洋中偶尔溅起的浪花,瞬间而过。但宣太后这台战斗力超强的战斗机横空出世,颠覆了那个朝代所有人对母后临朝的认识,更是打下了中国历史如何做太后这个高位的最高标准模式,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太后的第一个前提条件,也是标配,是肚子要争气,一定要生出一个君王来;如果生不出来,你也得抢一个来当一个名义上的儿子。就拿芈月这位千古太后来说,如果没有秦武王白痴一样举鼎而言,她的儿子嬴稷就没有登上王位的契机,那不管她的才干如何,她必然就会悄无声息地湮没在后宫的尘埃里,重复所有后宫女子的命运,默默地过完一生。
有一个君主的儿子,尤其是年幼的君主,太后就有了干预朝廷大事的机会。做得好,不仅从此可以号令后宫,也可以掌管天下,这就需要太后本人有很强的能力和政治眼光,有能力太后才能镇得住年轻的君王和群臣。秦昭襄王嬴稷登基的时候,刚刚十三岁。宣太后借口新王年纪太小,直接坐到秦宫举行朝议的宣室殿,这一坐就是40余载,直到秦昭襄王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到一个老头,才从宣太后手中拿回了朝廷大权。而在这段时间里,宣太后主政朝事,对内发展国力,对外消灭义渠,使用武力不断蚕食六国。宣太后曾经讲过一段让后世那些深受封建伦常毒害的史学家心惊肉跳的荤段子:“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当时的背景是韩国受到楚国围攻,派遣使者向秦国求助。而宣太后则用此明示韩国该给好处,秦国才会出兵解围。这说明宣太后虽是女儿身,但行事不遵常理,极具政治家风度和才能,任何按照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的人,都会被她狠狠地扇上一记震耳欲聋的耳光。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在解决了生存这个问题之后,都会追求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因此,登上太后的高位,不用时时刻刻担心被废被杀,性命基本无虞,那太后身为女人,养男宠追求幸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还找得到理论依据。《芈月传》义渠君帮助芈月夺得权利,顺势把芈月变成了自己的女人,甚至两个人秘密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儿子。这也是有史可循。历史上两个人在芈月嫁人之前就认识,义渠君在哪个时候就情系芈月我们应该是电视艺术加工,不足为信,但义渠君确实是宣太后的情人,二人之间育有儿子,这两个儿子在义渠君被杀后下落不明。也许改名换姓,从此隐于世吧。单凭诱杀义渠君这一点,宣太后一点也不比后世的帝王逊色。即使身为女人,在江山面前,一切情感都得让位。之后,嬴稷虽然夺了宣太后的大权,还是得把宣太后恭恭敬敬地安置在后宫,即使宣太后养男宠,也什么不得问,任由母亲潇洒惬意。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就有美男子魏丑夫,宣太后甚至要让魏丑夫殉葬,直到旁人劝说,方才作罢。
虽然历史没有记录下她的出生年月,但根据她的人生轨迹,三十多岁的时候当上太后,执政四十余载,我们不难推断宣太后一生健康长寿。在那个五十岁就算高寿的年代里,因为宣太后和儿子高寿,后面的国君在位时间就显得有点悲催了。她的儿子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达为六十一年,后面即位的三位君主,孝文王在位三天,庄襄王在位三年,秦王政在位二十六年(就是秦始皇,做秦王的时间是二十六年,称帝十一年,在位共计三十七年),加起来的总和都才是秦昭襄王的一半。最悲催的是孝文王,当了几十年的储君,刚刚办完父亲的丧事,赶紧就去见父亲了。
综合前述,宣太后基本奠定了太后顶端模式的标准配置,有以下几点:
1. 一定要健康长命。只有健康,才有可能生出儿子,获得第一个当太后的必要条件;只有健康,才有可能活得比皇帝还长,熬到当太后甚至执掌朝政的机会。历史上母后临朝最多的两个朝代,东汉和北宋,都是皇后普遍比皇帝更加长寿。只有这样,后宫之主才有机会走上前台,发号施令,过一把天下之主的瘾。
2. 自己一定得争气,得有手段和本事镇住场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使有机会当上太后,如果没有手段和能力,也不能安然无忧。引起八王之乱颠覆西晋王朝的贾南风当皇后的时候,前任皇帝晋武帝的皇后杨芷已经是太后。但贾南风专政,构陷杨芷的父亲和杨芷谋反。结果杨芷父亲被杀,杨芷被废为庶人。听闻杨芷最后为了保住母亲庞氏一命,在母亲临行前,在贾南风面前断头发,叩头前额触地,上表称妾,请求保全母命,但无济于事,最后自己贾南风也被幽禁饿死。但如果做得好,可以成为一代女主,例如人们熟知的吕雉、文明太后、辽国女主萧太后和离我们朝代最近的慈禧太后。
3. 掌握权力之后,追求幸福。古代男尊女卑,即使登上太后高位,女子也会自谦为奴家或贱妇。但有些女子就不一样。虽然养男宠为一般的礼仪道德所不齿,但有些行为出格的太后就会认为权柄荣华都已经倒手,为什么还要顾影自怜。于是,干脆一切拉到明面上,出入成双,任由他人评说。
4. 如果太后有得力的家人,更是幸事。就拿宣太后来说,她的弟弟魏冉在诸公子之乱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手握兵权。在秦王嬴稷从燕国回到咸阳即位之前,魏冉就已经把有威胁的公子杀得差不多了,就等着秦王嬴稷归来了。但这也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即外戚势力和外戚之家如何全身而退。不过这就同本文的话题扯远了。暂且不谈。
太后的最高标配模式都是层层递进,一级紧扣一级。不过还是那句话,皇权之下,后宫生活,从来没有百分百的保障。那毕竟是非正常人的生活。如果说历史太远,这些故事过于模糊,就像隔靴搔痒一样,那就看看离我们最近的日本皇室,一代才女雅子妃嫁入皇室得了抑郁症,她的婆婆一代平民皇后美智子得了失语症。所以,我还是的说,管他太后不太后,还好我生在了现在。这才是最大的幸运。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