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上学的德国孩子
开开心心去幼儿园
德国的小孩子特别喜欢去幼儿园,在那里度过三年的时间。德国幼儿园明令禁止教授字母和数字,把重点放在生活常识的学习上。通过让孩子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三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遇到坏人该怎么处理;参观了消防局,跟消防员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了邮局,观察一封信是怎样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了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的。参观了花圃,学习分辨薰衣草、荨麻、马铃薯、草莓等等花草植物。他们和老师一起乘坐公交车,记住回家的路线;去自由市场,学习怎么买东西;收集旧衣服和玩具,拿到二手市场上去卖。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参观图书馆,学会如何借书、还书。
秋天,他们和老师一起去采摘草莓,南瓜,做草莓果酱、南瓜汤。圣马丁节,他们和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圣诞节,他们自制送给家人的礼物,比如用树叶做的猫头鹰等等,满怀期待圣诞老人的来临。
他们学习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制订计划、搭配衣服、整理东西,掌握一定的家庭劳动技能(比如整理房间),熟悉交通规则。
总之,德国幼儿园的宗旨是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学会做游戏,学会和小伙伴相处,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德国小学的评分制和考试
在德国的大部分联邦里,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和布兰登堡为六年制,不过都是半日制。德国小学和中国小学两个明显的区别是单个老师负责制和评分制。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德语、数学、家园和常识课程,以及音乐课。这对老师掌握每一个孩子的脾气、性格、喜好、优缺点等有明显的好处。通常每个班级20个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5人。一年级的课程重点是学习30个德语字母,从读音、到大小写以及常见的字母组合。数学主要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画画。一、二年级的作业量不超过半个小时,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学写字母和数字。一、二年级没有考试,也没有成绩单,只有一份老师的评语,上面写着孩子上课是否好动,是否积极参与,哪方面弱一点,哪方面是孩子的强项等等。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会加强辅导,而不是采取留级制度。不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跳级。
三年级增设体育课、音乐课。四年级增设外语课、宗教、游泳课等等。三四年级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鼓励每个孩子发言,允许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并存。为了训练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老师会定期发讨论材料和时事新闻。绘画课上,老师不规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孩子会游泳得很多,基本上没有旱鸭子。三、四年级的作业量不超过一个小时。
德国小学的上课形式十分灵活,没有所谓的“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等规矩。学生有时围着老师坐成一个圆圈,有时分成四五个小组,有时甚至是站着上课,据说这样可以消耗孩子多余的脂肪。有的孩子上课嚼口香糖,老师也不会制止。
三四年级的老师根据孩子的表现来打分,也就是评分制。五分最差,一分最好。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是小升初分流的开始。在德国,小学生进入中学无需进行统一考试,依据小学的成绩(包括定向阶段),教师鉴定和家长的意见,决定进入哪一类中学学习。综合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他们日后是上大学的苗子;次好的进入实科中学,将来上大专,中专,培养技术类人员;最差的进入职业预科,将来成为普通劳动者。在德国,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蓝领和白领享受的尊重是平等的,没有职业的贵贱之分。
课余生活
德国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有的学生一周去一次音乐学校学习吉他、钢琴、大号、小号、小提琴等等。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而不是为了考级或者加分。在德国人的育人观念中,孩子生长在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他相应的事。因此,他们鼓励孩子锻炼身体、游泳、滑板,参加野营活动,学习怎么在森林里辨识方向。还有的孩子会利用暑假的时间上“儿童大学”,也就是去大学听讲座,和知名学者讨论科学问题。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这些八到十二岁的“小大学生”讲述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哲学等各科知识。
总而言之,德国的小学寓教于乐,充分锻炼孩子的独立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德国的小孩子特别喜欢去幼儿园,在那里度过三年的时间。德国幼儿园明令禁止教授字母和数字,把重点放在生活常识的学习上。通过让孩子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
三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遇到坏人该怎么处理;参观了消防局,跟消防员一起学习灭火知识,躲避火灾的常识;参观了邮局,观察一封信是怎样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了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的。参观了花圃,学习分辨薰衣草、荨麻、马铃薯、草莓等等花草植物。他们和老师一起乘坐公交车,记住回家的路线;去自由市场,学习怎么买东西;收集旧衣服和玩具,拿到二手市场上去卖。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参观图书馆,学会如何借书、还书。
秋天,他们和老师一起去采摘草莓,南瓜,做草莓果酱、南瓜汤。圣马丁节,他们和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圣诞节,他们自制送给家人的礼物,比如用树叶做的猫头鹰等等,满怀期待圣诞老人的来临。
他们学习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制订计划、搭配衣服、整理东西,掌握一定的家庭劳动技能(比如整理房间),熟悉交通规则。
总之,德国幼儿园的宗旨是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学会做游戏,学会和小伙伴相处,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
德国小学的评分制和考试
在德国的大部分联邦里,小学为四年制,只有柏林和布兰登堡为六年制,不过都是半日制。德国小学和中国小学两个明显的区别是单个老师负责制和评分制。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德语、数学、家园和常识课程,以及音乐课。这对老师掌握每一个孩子的脾气、性格、喜好、优缺点等有明显的好处。通常每个班级20个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5人。一年级的课程重点是学习30个德语字母,从读音、到大小写以及常见的字母组合。数学主要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画画。一、二年级的作业量不超过半个小时,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学写字母和数字。一、二年级没有考试,也没有成绩单,只有一份老师的评语,上面写着孩子上课是否好动,是否积极参与,哪方面弱一点,哪方面是孩子的强项等等。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会加强辅导,而不是采取留级制度。不过,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跳级。
三年级增设体育课、音乐课。四年级增设外语课、宗教、游泳课等等。三四年级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鼓励每个孩子发言,允许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并存。为了训练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老师会定期发讨论材料和时事新闻。绘画课上,老师不规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的孩子会游泳得很多,基本上没有旱鸭子。三、四年级的作业量不超过一个小时。
德国小学的上课形式十分灵活,没有所谓的“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 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发言先举手,回答不乱抢”等规矩。学生有时围着老师坐成一个圆圈,有时分成四五个小组,有时甚至是站着上课,据说这样可以消耗孩子多余的脂肪。有的孩子上课嚼口香糖,老师也不会制止。
三四年级的老师根据孩子的表现来打分,也就是评分制。五分最差,一分最好。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是小升初分流的开始。在德国,小学生进入中学无需进行统一考试,依据小学的成绩(包括定向阶段),教师鉴定和家长的意见,决定进入哪一类中学学习。综合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他们日后是上大学的苗子;次好的进入实科中学,将来上大专,中专,培养技术类人员;最差的进入职业预科,将来成为普通劳动者。在德国,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蓝领和白领享受的尊重是平等的,没有职业的贵贱之分。
课余生活
德国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老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郊游。有的学生一周去一次音乐学校学习吉他、钢琴、大号、小号、小提琴等等。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而不是为了考级或者加分。在德国人的育人观念中,孩子生长在什么年龄段,就应该做他相应的事。因此,他们鼓励孩子锻炼身体、游泳、滑板,参加野营活动,学习怎么在森林里辨识方向。还有的孩子会利用暑假的时间上“儿童大学”,也就是去大学听讲座,和知名学者讨论科学问题。教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这些八到十二岁的“小大学生”讲述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哲学等各科知识。
总而言之,德国的小学寓教于乐,充分锻炼孩子的独立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