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人生:现代都市人的物化
《雇佣人生》的导演是阿根廷的Santiago Grasso,这部微电影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起床工作的日常。然而在这个奇诡的世界里,所有的工具都有人来代替。人的桌椅,人的红绿灯,人的交通工具。在使用了一系列“人之后”,男子终于来到了他的工作之地——并躺下——当一个地垫。
人的物化:
电影的主题,可以说是相当明确的,即在大工业时代人的物化,人的异化。在故事的最后,雇佣了很多人,认真理领带,貌似十分重要,身份显赫的中年男子居然是个地垫。但这可以说明,这部微电影想要表示的并不是“等级社会”,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雇佣与被雇佣,每个人都活在雇佣关系之下,每个人都只是这个链条中小小的一环罢了。
工业文明,冷酷、功利,在意秩序和效率。为了产率与稳定,每个人都应该被放在合适的位置,想 一个小小的零件,确保这个大大的程序正常运行。而一旦某个人除了差错,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替换掉。人的物化不正体现在人的工具化和可替换性上么?
自15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就沦为殖民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同时存在,对比明显,自然也就催生了类似于《雇佣人生》这样的反工业文明控诉。另一方面,提到拉丁美洲,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百年孤独》,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由于拉丁美洲复杂的政治环境,奇异的自然风光,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得创作者们更喜爱用怪诞的情节来凸显现实。《雇佣人生》里面诡异的夸张、荒诞无稽,也可以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
电影技巧:
电影的人物设定很有意思。人物都是冷漠的,他们的小眼睛眨巴眨巴,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从头到尾,所有的人都波澜不惊,也许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经太过熟悉这反复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冷漠的社会一层层剥离了他们属于人类的细微情感:那些欢愉、惊喜、渴望、好奇。我们还可以发现,主角与配角几乎是无差异的。主流电影总喜欢用“恶毒的王后”来衬托“善良的公主”,然而《雇佣人生》却故意让主人公平平无奇。他更像是一个展开世界的线索,而并非事件的引发人,导演用他来展示这个世界真实的样貌,并无声传递:每个人都是雇佣者。
电影的色调很深,产生了一种阴郁压抑的效果。音效是半默片式的,虽然没有对白,然而却有背景声与音效声,比如机器的轰鸣,自然的杂音,脚步声等等,这些声音给了电影更多的真实感。而被刻意忽略的对白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个固定的世界,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自然也就无需语言与交流了。
电影的情节很平淡,没有正常微电影所需要的“一波三折”,然而正是这种平平无奇,导演似乎想表达:它就是这样。
彩蛋:希望的微光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很无奈,因为这个六分多钟的电影提出了问题,却没给解题方案。然而再看时,发现了最后的彩蛋,顿觉仍有改变之可能。
故事的最后,台灯小哥怒砸灯罩的行为是否可以看做一个革命,一个为了“自我”的抗争?如果6分多钟的电影都在强调这个故事中社会有多么坚不可摧,那么最后的彩蛋则告诉我们它仍然可能被打破。存在主义者认为每个独立的个体为生命的精彩负责。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认为,当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他们也会去寻求爱,寻求尊重与自我实现。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天,台灯们也终究会扔掉自己的灯罩的吧,他们会寻求一个更自由的社会,一个能够享受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
![]() |
人的桌椅 |
![]() |
人的出租车 |
![]() |
人的红绿灯 |
![]() |
人的衣架 |
人的物化:
电影的主题,可以说是相当明确的,即在大工业时代人的物化,人的异化。在故事的最后,雇佣了很多人,认真理领带,貌似十分重要,身份显赫的中年男子居然是个地垫。但这可以说明,这部微电影想要表示的并不是“等级社会”,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雇佣与被雇佣,每个人都活在雇佣关系之下,每个人都只是这个链条中小小的一环罢了。
![]() |
做一个安静的美地垫 |
工业文明,冷酷、功利,在意秩序和效率。为了产率与稳定,每个人都应该被放在合适的位置,想 一个小小的零件,确保这个大大的程序正常运行。而一旦某个人除了差错,就会被毫不留情地替换掉。人的物化不正体现在人的工具化和可替换性上么?
自15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就沦为殖民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同时存在,对比明显,自然也就催生了类似于《雇佣人生》这样的反工业文明控诉。另一方面,提到拉丁美洲,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百年孤独》,联想到魔幻现实主义。由于拉丁美洲复杂的政治环境,奇异的自然风光,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使得创作者们更喜爱用怪诞的情节来凸显现实。《雇佣人生》里面诡异的夸张、荒诞无稽,也可以看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子。
电影技巧:
电影的人物设定很有意思。人物都是冷漠的,他们的小眼睛眨巴眨巴,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从头到尾,所有的人都波澜不惊,也许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已经太过熟悉这反复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冷漠的社会一层层剥离了他们属于人类的细微情感:那些欢愉、惊喜、渴望、好奇。我们还可以发现,主角与配角几乎是无差异的。主流电影总喜欢用“恶毒的王后”来衬托“善良的公主”,然而《雇佣人生》却故意让主人公平平无奇。他更像是一个展开世界的线索,而并非事件的引发人,导演用他来展示这个世界真实的样貌,并无声传递:每个人都是雇佣者。
电影的色调很深,产生了一种阴郁压抑的效果。音效是半默片式的,虽然没有对白,然而却有背景声与音效声,比如机器的轰鸣,自然的杂音,脚步声等等,这些声音给了电影更多的真实感。而被刻意忽略的对白似乎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个固定的世界,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位置,自然也就无需语言与交流了。
电影的情节很平淡,没有正常微电影所需要的“一波三折”,然而正是这种平平无奇,导演似乎想表达:它就是这样。
彩蛋:希望的微光
![]() |
![]() |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很无奈,因为这个六分多钟的电影提出了问题,却没给解题方案。然而再看时,发现了最后的彩蛋,顿觉仍有改变之可能。
故事的最后,台灯小哥怒砸灯罩的行为是否可以看做一个革命,一个为了“自我”的抗争?如果6分多钟的电影都在强调这个故事中社会有多么坚不可摧,那么最后的彩蛋则告诉我们它仍然可能被打破。存在主义者认为每个独立的个体为生命的精彩负责。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认为,当人的基本需求满足,他们也会去寻求爱,寻求尊重与自我实现。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天,台灯们也终究会扔掉自己的灯罩的吧,他们会寻求一个更自由的社会,一个能够享受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
-
言涵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30 16:39:15
-
小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26 10:03:18
-
三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09 21:44:24
-
Yog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15 15:58:14
-
豆友MICBG10Bt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22 11:07:32
-
小小果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2 17:12:29
-
咳咳咳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01 23:48:22
-
魚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01 11:01:05
-
在困厄中仰泳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9 15:20:05
-
偶尔喜欢吃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23:26:34
-
小不点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1 11:16:34
-
muaヽ(*´з`*)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6 21: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