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阅读总结
这几年来读书数量呈对半减少趋势,尤其今年换了家公司加班更甚,有种才出狼窝又入虎穴的感觉,整年下来居然只读了26本书,自己都要被吓到。虽然读得少,还是不能自暴自弃,得写写。
数量少,有些还烂尾,再论“ 年度十佳”我也觉得羞耻……按时间顺序随便谈谈印象深刻的几本好了。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年初入了大名鼎鼎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当时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自己书看得太少了!访谈内容中提到的大把名字都不认识,这样导致其实并不能完全读明白整本书。倒是能进一步了解一下各个作家的个人生活和风格,本想看看他们的工作方式能不能给自己写字提供什么参考,完了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多看多写”,总之,要勤快要自律。目前感觉这本书就是给自己提供一个看得更多的方向标,以及满足一下好奇心吧。
时隔3年不断跳票的2在2015年11月也出版了,考虑16年是不是继续看看。
《一滴烈酒》
在上下班路上迅速看完的一本书,从语言到故事都很合心意,慢悠悠地就把案子给说完了。
硬汉派侦探小说,感觉很生活很写实,没有过多的渲染、不可思议、天才和蠢蛋,是我喜欢的派别,应该多看看。
而且莫名的对这个书名非常有好感,看完才知道这是布洛克的马修系列其中一本,除了烂大街的东野圭吾(如果他算侦探作家的话),我没有系统地看过哪个侦探作家的书,应该顺带把前后的《酒店关门之后》和《刀锋之先》也入了。
《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弹》
《做衣服》
连续看了几本时装怪才的书,山本耀司的有两本,他已经是个神级大师的存在了,没法说他怪。虽然一直喜欢他的设计,全面的了解也是看书才行。
My dear bomb收录了山本耀司的一些随笔文字,说是个传但并不是传记体,感觉就是一个设计师的内心探索。
做衣服是采访编辑而成,在叙述上反而更像传记,更加详尽系统,手稿和照片也更多,末尾的一个Q&A part也不错。
两本书里面都涉及yohji的一些设计理念,回头还是整理整理。
另一本更多图片的All about Yohji Yamamoto听说也快出了,先Mark一下吧。
《亚历山大·麦昆》
喜欢的英国设计师非常多,McQueen是一个,关于他的设计最惊艳的一幕就是06秋冬系列,Kate Moss穿着破碎的牡蛎裙的全息投影,此后了解到他那个天才的头脑里真是装了无数的奇思妙想。
他的生平经历并不难查阅,个人最想通过书了解的是他的设计灵感、想法、思路和执行,这与我的策划工作也是一脉相承。这些内容此书里面或有提及,但是和图片的配合真的烂爆了,是最大的败笔。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黑川雅之的买了两本,另一本《设计与死》内容非常水。
这本把日本的设计理论用八个字(微、并、气、间、秘、素、假、破)来概括阐述,从想法、观点、内容、整体性、系统性和与日本的契合性来说,都是很好的,可能部分观点不一定准确,一些内容说得也不够清楚,但整体上来说,能够对日本设计有一个大致了解。
而且里面的理论适合拿去忽悠甲方。 :)
《24个比利》
这本属于跟风看的书,纯属猎奇,可能因为太猎奇了,印象反而挺深刻。看看挺好,纪实小说读下去也不费劲,主要是了解心理学的更多知识。
顺便说此书封皮非常丑,但是里面的设计很好看,我毫不犹豫地就把书皮扔了。
《罗摩桥》
这真的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仅对我而言)。
大概三年前一个朋友向我推荐此书,当时就觉得这书名很妙,标记了一下就忘了,直到前不久在网上看到有人八当年的网红鼻祖沉珂,顺带提了更早的“毒药”,又找到了他的微博,突然发现此君画风根本不和想象中的“网红”在一个次元,和艺术关系更多点,更神奇的是还是个作家,《罗摩桥》作者郑宸就是他!
我已经惊呆了……
然后马上入手了这本书,一鼓作气看完了,然后又惊呆了——居然写得还蛮好的。文笔很好,叙事很巧妙,时不时来点力度正好的小幽默。有纪实部分让我了解到一个更真实的印度,有小说部分和读者一起谈谈生活的虚实。
现在我又买了他的《三个胡安在海边》了,顺便买了好几本《罗摩桥》送朋友。
对了,买了这本书不久,沉珂的事儿突然就在微博上炸开了。
整一个各种妙。
数量少,有些还烂尾,再论“ 年度十佳”我也觉得羞耻……按时间顺序随便谈谈印象深刻的几本好了。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年初入了大名鼎鼎的《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当时看完的第一感受就是自己书看得太少了!访谈内容中提到的大把名字都不认识,这样导致其实并不能完全读明白整本书。倒是能进一步了解一下各个作家的个人生活和风格,本想看看他们的工作方式能不能给自己写字提供什么参考,完了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多看多写”,总之,要勤快要自律。目前感觉这本书就是给自己提供一个看得更多的方向标,以及满足一下好奇心吧。
时隔3年不断跳票的2在2015年11月也出版了,考虑16年是不是继续看看。
《一滴烈酒》
在上下班路上迅速看完的一本书,从语言到故事都很合心意,慢悠悠地就把案子给说完了。
硬汉派侦探小说,感觉很生活很写实,没有过多的渲染、不可思议、天才和蠢蛋,是我喜欢的派别,应该多看看。
而且莫名的对这个书名非常有好感,看完才知道这是布洛克的马修系列其中一本,除了烂大街的东野圭吾(如果他算侦探作家的话),我没有系统地看过哪个侦探作家的书,应该顺带把前后的《酒店关门之后》和《刀锋之先》也入了。
《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弹》
《做衣服》
连续看了几本时装怪才的书,山本耀司的有两本,他已经是个神级大师的存在了,没法说他怪。虽然一直喜欢他的设计,全面的了解也是看书才行。
My dear bomb收录了山本耀司的一些随笔文字,说是个传但并不是传记体,感觉就是一个设计师的内心探索。
做衣服是采访编辑而成,在叙述上反而更像传记,更加详尽系统,手稿和照片也更多,末尾的一个Q&A part也不错。
两本书里面都涉及yohji的一些设计理念,回头还是整理整理。
另一本更多图片的All about Yohji Yamamoto听说也快出了,先Mark一下吧。
《亚历山大·麦昆》
喜欢的英国设计师非常多,McQueen是一个,关于他的设计最惊艳的一幕就是06秋冬系列,Kate Moss穿着破碎的牡蛎裙的全息投影,此后了解到他那个天才的头脑里真是装了无数的奇思妙想。
他的生平经历并不难查阅,个人最想通过书了解的是他的设计灵感、想法、思路和执行,这与我的策划工作也是一脉相承。这些内容此书里面或有提及,但是和图片的配合真的烂爆了,是最大的败笔。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
黑川雅之的买了两本,另一本《设计与死》内容非常水。
这本把日本的设计理论用八个字(微、并、气、间、秘、素、假、破)来概括阐述,从想法、观点、内容、整体性、系统性和与日本的契合性来说,都是很好的,可能部分观点不一定准确,一些内容说得也不够清楚,但整体上来说,能够对日本设计有一个大致了解。
而且里面的理论适合拿去忽悠甲方。 :)
《24个比利》
这本属于跟风看的书,纯属猎奇,可能因为太猎奇了,印象反而挺深刻。看看挺好,纪实小说读下去也不费劲,主要是了解心理学的更多知识。
顺便说此书封皮非常丑,但是里面的设计很好看,我毫不犹豫地就把书皮扔了。
《罗摩桥》
这真的是一本很神奇的书(仅对我而言)。
大概三年前一个朋友向我推荐此书,当时就觉得这书名很妙,标记了一下就忘了,直到前不久在网上看到有人八当年的网红鼻祖沉珂,顺带提了更早的“毒药”,又找到了他的微博,突然发现此君画风根本不和想象中的“网红”在一个次元,和艺术关系更多点,更神奇的是还是个作家,《罗摩桥》作者郑宸就是他!
我已经惊呆了……
然后马上入手了这本书,一鼓作气看完了,然后又惊呆了——居然写得还蛮好的。文笔很好,叙事很巧妙,时不时来点力度正好的小幽默。有纪实部分让我了解到一个更真实的印度,有小说部分和读者一起谈谈生活的虚实。
现在我又买了他的《三个胡安在海边》了,顺便买了好几本《罗摩桥》送朋友。
对了,买了这本书不久,沉珂的事儿突然就在微博上炸开了。
整一个各种妙。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