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夜晚的宿舍,空气有点浑浊,夹杂着各种味道和各种声音。点了一根烟,临窗眺望。这个北方的小城入夜后就会与人们一并进入温暖的被窝,随之美美睡上一觉。远望只能见到蚬河边上的一排昏黄的路灯,透出怀旧的冷色调。多少年了,一直追求远离家的怀抱,离乡背井,独处他方。过客一概是过客,而自我依然是自我。有时人并非找不到稳定的容身之所,而是不愿放弃长在灵魂深处的那些格格不入。
今夜临窗,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脑海里封尘已久的窗,它们或是紧闭着或是敞开着,或是在我的童年时代,或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又或是在我的青春岁月。
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奶奶寄居在姑妈家。睡房只有一扇棕红色的小木窗,窗框上装上了十余条细铁柱,就等同于现在所说的防盗网的作用。由于房子小又暗,窗子白天使敞开着的。我还依稀记得窗的外面依然是窗,邻家的窗。因为我所住的楼类似于四合院的格局,但绝不是电视上看到的明亮、开阔的院子。我所住的四合院,昏暗、局促,只有正午时分才能从楼顶依稀透出丝丝阳光。
小学,离开了县城回到了乡下。大桥西岸,马路旁,就是我所住的地方。我住四楼,走廊有一排全玻璃的窗,往上一推,窗就能打开。踏上窗前的小板凳,就能看到童年时最常看到亦是最美丽的画面。远处的青草地被大河流淌过,湿润而又翠绿。大桥上经常有老人凭栏眺望,日出日落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逆着光佝偻的背影。放学之后的孩子总会冒死在马路旁嬉戏。还有那些零落地种在路旁但粗壮的紫荆树。或许是从那时开始,就有了紫荆花情结。我还记得小学的我十分自闭,很少有玩伴,爷爷为我亲手做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吊床、小水池、小花园……如今那些曾经爱不释手的东西已经不知所踪了,因为在很久之前,我就搬离了这里。现在因为大桥扩建,那栋楼也拆了,那个我童年生活的乐园,如今已被大桥覆盖,每天车水马龙,而那个美化我童年的老人,如今也都魂归天国了。
再一次进县城已是读初中的年龄,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那是一扇铝合金窗,我在房间的时候总爱打开它,尽管窗外的空气很差甚至令人恶心,但至少我可以借这扇窗拥抱阳光。那时我时常倚窗抽烟,一来可以让烟味消散得更快;二来,只需弹指间就能毁灭罪证,不给家里人留下把柄。窗外可以看到菜市场,每天都人头涌动。我习惯菜贩们的吆喝,因为它能带给我安全感;我习惯运货车每天定时响起的喇叭声,因为它能使空气变得活跃;习惯每晚收摊后环卫工人有节奏的扫帚声,因为它能催我入眠。
思绪又回到了高中时代的华附,从这开始了我离家的生活。宿舍有两扇窗,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都有许多手机放在窗边接收信号,也是在这两个紧闭的窗边,我见证了无数喜怒哀乐。窗的对面是女生宿舍,那里隐藏着多少秘密,我们这些男生永远不得而知。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今天那条红色的内裤又晾出来了,明天那一双粉红色的bra.又被风刮掉了。窗外的走廊,装有一排刺眼的白炽灯,开始我们用双面胶把窗户贴上,再到后来,我们用报纸把它们糊起来,钉上窗钉。直到我们走那一天,那两扇窗,依然没人打开过。
是的,我又选择了异地,我来到了山东。这里的宿舍有一面大大的玻璃钢窗,透过这扇窗,我可以看到食堂,可以看到大烟囱,可以看到操场。我们都不敢在夜里把窗打开,因为窗外凛冽的寒风即使在室内也能听到它们猛烈地咆哮。室内充满着暖气,谁都不愿意去触动那个开关,把窗敞开,哪怕只是想象一下,也不愿意。一窗之隔,黑白世界,冷暖人生。窗这头的你,借着玻璃上的雾霜,以手作笔,写下了许多呓语又抹去,生怕窗的另一头,有一个幽灵会看到你的文字并窥空你的内心。
今夜,凭窗处,又再潇潇雪落。
今夜临窗,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脑海里封尘已久的窗,它们或是紧闭着或是敞开着,或是在我的童年时代,或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又或是在我的青春岁月。
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和奶奶寄居在姑妈家。睡房只有一扇棕红色的小木窗,窗框上装上了十余条细铁柱,就等同于现在所说的防盗网的作用。由于房子小又暗,窗子白天使敞开着的。我还依稀记得窗的外面依然是窗,邻家的窗。因为我所住的楼类似于四合院的格局,但绝不是电视上看到的明亮、开阔的院子。我所住的四合院,昏暗、局促,只有正午时分才能从楼顶依稀透出丝丝阳光。
小学,离开了县城回到了乡下。大桥西岸,马路旁,就是我所住的地方。我住四楼,走廊有一排全玻璃的窗,往上一推,窗就能打开。踏上窗前的小板凳,就能看到童年时最常看到亦是最美丽的画面。远处的青草地被大河流淌过,湿润而又翠绿。大桥上经常有老人凭栏眺望,日出日落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逆着光佝偻的背影。放学之后的孩子总会冒死在马路旁嬉戏。还有那些零落地种在路旁但粗壮的紫荆树。或许是从那时开始,就有了紫荆花情结。我还记得小学的我十分自闭,很少有玩伴,爷爷为我亲手做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吊床、小水池、小花园……如今那些曾经爱不释手的东西已经不知所踪了,因为在很久之前,我就搬离了这里。现在因为大桥扩建,那栋楼也拆了,那个我童年生活的乐园,如今已被大桥覆盖,每天车水马龙,而那个美化我童年的老人,如今也都魂归天国了。
再一次进县城已是读初中的年龄,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那是一扇铝合金窗,我在房间的时候总爱打开它,尽管窗外的空气很差甚至令人恶心,但至少我可以借这扇窗拥抱阳光。那时我时常倚窗抽烟,一来可以让烟味消散得更快;二来,只需弹指间就能毁灭罪证,不给家里人留下把柄。窗外可以看到菜市场,每天都人头涌动。我习惯菜贩们的吆喝,因为它能带给我安全感;我习惯运货车每天定时响起的喇叭声,因为它能使空气变得活跃;习惯每晚收摊后环卫工人有节奏的扫帚声,因为它能催我入眠。
思绪又回到了高中时代的华附,从这开始了我离家的生活。宿舍有两扇窗,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都有许多手机放在窗边接收信号,也是在这两个紧闭的窗边,我见证了无数喜怒哀乐。窗的对面是女生宿舍,那里隐藏着多少秘密,我们这些男生永远不得而知。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是,今天那条红色的内裤又晾出来了,明天那一双粉红色的bra.又被风刮掉了。窗外的走廊,装有一排刺眼的白炽灯,开始我们用双面胶把窗户贴上,再到后来,我们用报纸把它们糊起来,钉上窗钉。直到我们走那一天,那两扇窗,依然没人打开过。
是的,我又选择了异地,我来到了山东。这里的宿舍有一面大大的玻璃钢窗,透过这扇窗,我可以看到食堂,可以看到大烟囱,可以看到操场。我们都不敢在夜里把窗打开,因为窗外凛冽的寒风即使在室内也能听到它们猛烈地咆哮。室内充满着暖气,谁都不愿意去触动那个开关,把窗敞开,哪怕只是想象一下,也不愿意。一窗之隔,黑白世界,冷暖人生。窗这头的你,借着玻璃上的雾霜,以手作笔,写下了许多呓语又抹去,生怕窗的另一头,有一个幽灵会看到你的文字并窥空你的内心。
今夜,凭窗处,又再潇潇雪落。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