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传
张望不知怎么着,走到这个广场上。广场是圆的,中间立着一个巨大的雕像,红棕色,好像是泥的,也好像是石膏。张望仰起脸,把脖子向后弯得不能再弯,还是看不清他的脸,因为光线太强,或者雕得太高了。像的下面,有无数小人,都各持其物,奔跑忙碌,真是刻得惟妙惟肖。那些小人,倒跟张望的高度差不多。
他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城市,他离开得太久了。再长的连续剧也已经演完,开始下一个节目了。张望老去了,只是他的名字没有变,听起来像个小孩子。他给孩子的孩子起名字,要起得老一点。从南国归来,这座城市太冷,好像冻住的河,房子都是冰做的,看它们的窗玻璃就知道。车子,街道,路灯,也是冰做的。唯一没有冻住的,是回忆。河面的冰,保持了下面的温度,鱼游在里面,才不会冻死。
广场向四周辐射出道路,车子围着它团团转,把它转成一个孤岛。张望站在斑马线前,车子却永远不停,也没有信号灯,只看见行人敏捷地在车流中穿梭,从容自在,好像青蛙过河,好像猴子在丛林飞荡。他们穿得大红大绿,配上张望的黄色衣服,成了流动的信号灯,只是张望无法移动,他没有那么灵巧,他的手脚太老了。
孤岛上,没有地下道,没有天桥,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但是想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时间在这里,是流动的。只有他,是静止的。这个广场,到底有没有一个出口呢?向外不成,只能诛其心了。他小心退回广场中央,地上下的雪,马上就变成黑色,灰尘不休不止往下落。他绕着雕像转圈,看有没有机关暗道。果然,在雕像的后身,有一个入口,它的脚后跟处,是一扇门。
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发现了一个奇怪世界。不过,张望不是爱丽丝,这门也不是兔子洞。他使劲推,红棕色的门才勉强打开,摸上去,是钢的,只是锈得不成样子。雕像的内部,暖和极了,也很宽阔。从外面看,往外凸的,现在就往里凹,往里凹的,就往外凸,从里面看,也是一个人物,只是和外部完全相反,原来它是空心的。所以,这可能不是雕刻,是在什么地方铸出来,运到这里的。张望顺着台阶,走了下去。下面看起来灯光点点,最好是一个地铁站。
原来,是个死胡路,只开一家小书店,书店的名字,叫“迷失者”。张望觉得这名字起得不错,他年轻时,就在书海里迷失啊。他打量了一圈,店里装修典雅,是老式的巴洛克风格。天顶上,雕着一个大圆,里面套着小圆,伸下来,圆里是凹进去的,是个镀金太阳,射出的光线,和装饰的小格,也都是金色的。墙角有一个壁炉,里面烧着木头,火红的,就从雕像的脑袋排烟。壁炉上有台子。两边的沙发,都是白的,镶着银边,曲里拐弯,刻着些树叶或者藤子的花纹。台子上悬着一面大镜子,两边点着烛台,高低三层,拖着金座。木质书架一层层排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都是立体的,镂着暗花。看来这店大有来头,看来这地下另有世界。店里的音乐,张望一听,就知道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一九六六年,他在梅西音乐厅,就听的这一组。
“老先生,你好。外面冷吧?请尝尝小店的花露茶。”
张望寻声望去,是一位典雅的女性,三十岁左右年纪,盘着头,穿着白衣服,外边系着一个套头的红棕色大围裙,上面印着“迷失者书店”。
“谢谢你,”张望接过茶托,“这家店装饰得好漂亮。只是,怎么现在的书店也学厨房,改系围裙啦。”
“书是精神食粮,要做好吃好呀。请坐,这些座位就是给顾客读书用的,随便座吧。”
“好的好的,”张望脱掉黄色羽绒服,那让他看上去笨得像一只熊。“这家店开业多久了?”
“五年零三个月。前老板,就是我的爸爸,去世之后,只有我一个人在忙活。”
“你们家一定都是爱书的人吧。”
女店主面露腼腆,“你别笑话我,这个年代谁还对书好奇呀。”
“好啊,现在就是缺你们这样的人呐。你看这个世界灯红酒绿,可它们的心都是空的呀。我还是喜欢这个雕像。像里自有黄金屋,像里自有颜如玉呀。”
“老先生,你看你还开玩笑。我就是读书读傻了,哪都去不了了。”
张望环顾店内,雀虽小,五脏全。几处座椅和桌台,三,五客人在静静饮茶读书。
曲子已经放到第三乐章,《田野景色》,是舒缓的F大调。
“店开得这么隐蔽,要靠口碑和回头客吧?”
“因为太偏僻,所以基本没有回头客。谁会特意跑过来看书呢?来这里的,都是过不去马路的。这个广场的交通设计得太差,没有红绿灯,也没有过街天桥,不愿意和车子兜圈子的人,就来这里了。我们也是祸中取利,乘人之危。”
“这里也是个死胡同,出不去呀。不解决根本问题,读多少书,也是顶药。”
“一读书,就把什么都忘了。世间有的,书里都有。世间变了,书里不变,它一直存在。”
“你看,我也在这世上活了六,七十年了。颠沛流离,吃了不少苦,但学会苦中作乐,时间竟也过得飞快。我回到这城市,发现它没有变,似乎冻住了,似乎在等我。我不希望他们等我,谁都不要依赖谁,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了。我和妻子的关系那么好,但是她不再爱我,我就走了。我和女儿的关系那么好,但是她一出嫁,我就走了。”
老板在旁边的靠椅上坐下,张望继续讲。
“我觉得要有这个自觉,不要给人上枷锁。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但是,自私里,可以有一点奉献。我重新踏入那个家,发现它一切都没变。故事的这一侧,少了我这齿轮,停止了。可是我错了,没有人该把自己想得那样伟大。我走之后,她们也走了,有了各自的新的家,一切都在徐徐前进。停止的,只是我们之间,那个蝉蜕后的空壳。”
“老先生离开太久了,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以为永远不会变的,已经彻底变了。”
“是的,我是电脑工程师,但是我不相信它。没想到我一回来,你看,这个世界已经是电子的了,我拒接它,它又把我逼进死路,逼到你的店里。”
“太有趣了,老先生。要是把你变成书,一定是一本厚厚的奇书。”
“只是现在老眼昏花,写不了书喽。”
这时,又有一位“迷失的”客人走了进来。
“抱歉,我先去照应一下。”老板又为新客人煮茶去了。
这老板,说话做事都干净利落,却不失女性特有的温暖柔和,那面相里,倒有几分像他的女儿。张望站起身,在书架里走走,看看竟是些什么书。原来都是他没见过的,传记颇多,人名都没听说过,也许是女主人特别的收藏。她进了里面的一个暗屋,一个胖顾客和一个瘦顾客也跟着去了。张望去上厕所,就在暗屋旁边。
厕所里没有音响,等他出来时,乐曲已经放到了第四乐章。
他偶尔朝旁边暗屋一看,女主人解掉围裙,已经换上了一套怪兮兮的道士袍,穿在身上,显然太大了,袖口长出一大截,裤子也太肥了。她聚精会神,嘴里念念有词,根本没注意到秘密被张望看见了。
张望靠近了些。只见女主人一念咒,那一胖一瘦就表情呆滞了。胖子在前,瘦子在后,手脚并拢,自动站成一排。女主人皱了下眉,先绕到瘦子跟前,挽起袖子,抬起手,在瘦子头顶轻轻一提,瘦子竟飘飘然变成一张纸,还是那个模样,只是成了平面。女主人把他抖了抖,他就像缩水一样越来越小,小到巴掌大的时候,女主人“啪”地把他夹进了一本小书里。她又来到胖子面前,故技重施。只是这个胖子似乎不太好提,把她累得满头大汗,才终于提了起来,抖一抖,变成了一张纸,但是不太平整,皱皱巴巴,肚子也是鼓出来的。女主人叹口气,等他变小,方拿来一本厚重的大书,勉强把他压了进去。张望看得出奇,但是按兵不动。类似伎俩,他在古代传奇小说里看过不少,没想到,现代依然传承。这种女人,年轻时,以色相诱人,老去后,就成了拍花老太太。张望心说,“魔术就比杂耍耐看。因为杂耍是硬碰硬,魔术是从中取巧。而她的功夫,又比魔术好玩。因为魔术是假的,她是真的。我要学学看。没想到我还是这样童心未泯。” 他猜到,这花果茶是迷魂汤,胖子和瘦子喝了,中了她的局。才肯跟她走进暗屋。张望刚才顾着聊天,没有饮茶,才躲过一劫。他觉得这劫是好劫,像看戏,不觉得那女人有多坏,也不觉得那一胖一瘦可怜。这是一份缘,人与人的,人与书的,多少辈子修来的。
他装作什么都没看见,退回大厅,偷偷把花露茶水倒进自己的空瓶子。又把旁边的小茶杯满上了。女主人准备了满满一壶,她是不会注意这个小动作的。
不大一会儿,女主人换回了围裙,继续回来和他聊天。
“这花露茶真好喝。”张望故意说。
“这茶,是只取十月间桂花上的露水煮的,非要在日出时刻采回。”
“听得玄妙。不过,你也尝尝我这茶,是从南国带回来的,”张望把提前藏在背包里的瓶子拿出来,“虽然被现代的塑料瓶子污染,坏了兴致,还是可以品出几分滋味的。”
她把瓶子拿在手里,举高,透过水晶吊灯的光线细看。“看颜色,倒是和我这花露茶有几分像。就不知道味道如何。”
“凉掉的,当然会差几层意思。”
她也并不怀疑,娴静地喝了几小口,抿抿嘴。
“虽然凉掉了些,味道确也独特”。她当然没有喝过自己煮的迷魂汤,也就不会起疑。
“你整天在这里忙活,没有时间和人交流吧。”张望故意岔开话题。
“和书交流。和顾客交流。你看这个屋子虽小,却是个大天地。鸭长明写《方丈记》,只独居方丈之室。康德写《三大批判》,却从未离开柯尼斯堡。我不期望像他们一样,写大书。但我身居密室,眼界却是世界的。”
“是的,你说的对极了。像我这样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旅途,走过大山大水,以为见了多少世面,说起话来,还是乡音,闻见这座城市的糟粕味道,还是要流泪的。”
“我也不是那么讨厌人群。只是女大当嫁,我不嫁,我的女朋友们却一个个嫁了,他们的圈子里,就容不下我。”
“你多少岁了?看起来还年轻吧。”
“我今年已经…”她的话刚说了一半,突然不动了,像是失了魂,眼睛里一点光彩也没有。张望看哪里,她就跟着看哪里。张望试着站起身,她也站起来,晃晃悠悠。
张望知道,花露水的效果显露了。
“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他故意提问。
她不答。
他小心地走进暗屋,她也跟着走过来。
他从书架上随手抽了一本硬壳大书,轻手轻脚换上女主人的道士袍。照猫画虎,用上他学外文的功力,按记忆学着她之前嘴里的话。他只有三成把握。
不大一会儿,女主人恍惚抬起脸,素净可爱,盘起的头发散下来,看起来年轻了不少,像一个少女似的。
张望集中精神,学她的样子用手一提,女主人果然被提起来,成了一张纸,几乎没有重量,只是飘动。张望把他夹在准备好的硬壳书里,使劲用手按了按。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了,原来这一项工作,极其耗力。
过了半晌,张望环顾一周,见四下无人,翻开书来看,见女主人已经不见了,而是变成了一篇文章,上有题曰《苏苏传》。全文有二十几页长,她的身世来历,生活琐事都记在上面。书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白的。
张爱玲曾说,要把人看扁。不是瞧不起他,是便于阅读,就是这个意思吧。现实里的人物,来来去去,你留不住他。书里的人物,却只在书里流动,逃不出这个框子。它是你的,永远是你的。
张望退下道士袍,小心折好,收起来。他换上“迷失者书店”的围裙,大大方方地走出暗屋。店里来了新客人,张望加了把劲儿,活动起老胳膊老腿,把煮好的花露茶倒出来,热情地迎过去,“小朋友,你好。外面冷吧?请尝尝小店的花露茶。”
一转眼,过了三年。阅尽人事,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架子上的书越来越多,快要摆不下了。不过,张望最爱的还是那本《苏苏传》。那是他的宝贝。她是他的,永远是他的,她在书里,再也不走了。世上可笑的事情是,了解你的,阅尽你的,竟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这一天,店里来了一个老头,比张望还老。打眼望去,九十开外了,但是目光炯炯,精怪得像一个瘦猴。只是他的腰一点也不弯。他看见张望的那宝贝书,笑了笑,“这不是小苏子吗。这小鬼淘气是淘气了点,她在书里关了也有三年了吧,怕是不敢胡闹了。”
只见老头“啪啪”拍了两下手,书店里的书纷纷蠢蠢欲动起来,从里面掉出一张张纸片,都是彩色的小人。过了一会儿,小人好像气球一样,吸进空气,逐渐变大,变立体,脸上有了血色,揉揉眼,像刚睡醒,倒也不哭不闹,也不好奇,纷纷排着队离开了。最后,女店主也从书里滑出来,回复原状后,看见那老人,给他鞠了三个躬。
店里正放着邓丽君那首《三年》。“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好容易望到了你回来,算算已三年。”
张望打算给苏苏也鞠三个躬,但是一把老腰弯不下去,苏苏似乎也不恨他,朝他一笑嫣然,张望回笑,这就抿了恩仇。
老头走了,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
那天,广场孤岛人满为患,堵了车。市政府决定在那里修一架天桥。
他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这个城市,他离开得太久了。再长的连续剧也已经演完,开始下一个节目了。张望老去了,只是他的名字没有变,听起来像个小孩子。他给孩子的孩子起名字,要起得老一点。从南国归来,这座城市太冷,好像冻住的河,房子都是冰做的,看它们的窗玻璃就知道。车子,街道,路灯,也是冰做的。唯一没有冻住的,是回忆。河面的冰,保持了下面的温度,鱼游在里面,才不会冻死。
广场向四周辐射出道路,车子围着它团团转,把它转成一个孤岛。张望站在斑马线前,车子却永远不停,也没有信号灯,只看见行人敏捷地在车流中穿梭,从容自在,好像青蛙过河,好像猴子在丛林飞荡。他们穿得大红大绿,配上张望的黄色衣服,成了流动的信号灯,只是张望无法移动,他没有那么灵巧,他的手脚太老了。
孤岛上,没有地下道,没有天桥,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但是想回去,就没那么容易了。时间在这里,是流动的。只有他,是静止的。这个广场,到底有没有一个出口呢?向外不成,只能诛其心了。他小心退回广场中央,地上下的雪,马上就变成黑色,灰尘不休不止往下落。他绕着雕像转圈,看有没有机关暗道。果然,在雕像的后身,有一个入口,它的脚后跟处,是一扇门。
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发现了一个奇怪世界。不过,张望不是爱丽丝,这门也不是兔子洞。他使劲推,红棕色的门才勉强打开,摸上去,是钢的,只是锈得不成样子。雕像的内部,暖和极了,也很宽阔。从外面看,往外凸的,现在就往里凹,往里凹的,就往外凸,从里面看,也是一个人物,只是和外部完全相反,原来它是空心的。所以,这可能不是雕刻,是在什么地方铸出来,运到这里的。张望顺着台阶,走了下去。下面看起来灯光点点,最好是一个地铁站。
原来,是个死胡路,只开一家小书店,书店的名字,叫“迷失者”。张望觉得这名字起得不错,他年轻时,就在书海里迷失啊。他打量了一圈,店里装修典雅,是老式的巴洛克风格。天顶上,雕着一个大圆,里面套着小圆,伸下来,圆里是凹进去的,是个镀金太阳,射出的光线,和装饰的小格,也都是金色的。墙角有一个壁炉,里面烧着木头,火红的,就从雕像的脑袋排烟。壁炉上有台子。两边的沙发,都是白的,镶着银边,曲里拐弯,刻着些树叶或者藤子的花纹。台子上悬着一面大镜子,两边点着烛台,高低三层,拖着金座。木质书架一层层排开,向左向右,向上向下,都是立体的,镂着暗花。看来这店大有来头,看来这地下另有世界。店里的音乐,张望一听,就知道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一九六六年,他在梅西音乐厅,就听的这一组。
“老先生,你好。外面冷吧?请尝尝小店的花露茶。”
张望寻声望去,是一位典雅的女性,三十岁左右年纪,盘着头,穿着白衣服,外边系着一个套头的红棕色大围裙,上面印着“迷失者书店”。
“谢谢你,”张望接过茶托,“这家店装饰得好漂亮。只是,怎么现在的书店也学厨房,改系围裙啦。”
“书是精神食粮,要做好吃好呀。请坐,这些座位就是给顾客读书用的,随便座吧。”
“好的好的,”张望脱掉黄色羽绒服,那让他看上去笨得像一只熊。“这家店开业多久了?”
“五年零三个月。前老板,就是我的爸爸,去世之后,只有我一个人在忙活。”
“你们家一定都是爱书的人吧。”
女店主面露腼腆,“你别笑话我,这个年代谁还对书好奇呀。”
“好啊,现在就是缺你们这样的人呐。你看这个世界灯红酒绿,可它们的心都是空的呀。我还是喜欢这个雕像。像里自有黄金屋,像里自有颜如玉呀。”
“老先生,你看你还开玩笑。我就是读书读傻了,哪都去不了了。”
张望环顾店内,雀虽小,五脏全。几处座椅和桌台,三,五客人在静静饮茶读书。
曲子已经放到第三乐章,《田野景色》,是舒缓的F大调。
“店开得这么隐蔽,要靠口碑和回头客吧?”
“因为太偏僻,所以基本没有回头客。谁会特意跑过来看书呢?来这里的,都是过不去马路的。这个广场的交通设计得太差,没有红绿灯,也没有过街天桥,不愿意和车子兜圈子的人,就来这里了。我们也是祸中取利,乘人之危。”
“这里也是个死胡同,出不去呀。不解决根本问题,读多少书,也是顶药。”
“一读书,就把什么都忘了。世间有的,书里都有。世间变了,书里不变,它一直存在。”
“你看,我也在这世上活了六,七十年了。颠沛流离,吃了不少苦,但学会苦中作乐,时间竟也过得飞快。我回到这城市,发现它没有变,似乎冻住了,似乎在等我。我不希望他们等我,谁都不要依赖谁,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了。我和妻子的关系那么好,但是她不再爱我,我就走了。我和女儿的关系那么好,但是她一出嫁,我就走了。”
老板在旁边的靠椅上坐下,张望继续讲。
“我觉得要有这个自觉,不要给人上枷锁。所有的爱,都是自私的,但是,自私里,可以有一点奉献。我重新踏入那个家,发现它一切都没变。故事的这一侧,少了我这齿轮,停止了。可是我错了,没有人该把自己想得那样伟大。我走之后,她们也走了,有了各自的新的家,一切都在徐徐前进。停止的,只是我们之间,那个蝉蜕后的空壳。”
“老先生离开太久了,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以为永远不会变的,已经彻底变了。”
“是的,我是电脑工程师,但是我不相信它。没想到我一回来,你看,这个世界已经是电子的了,我拒接它,它又把我逼进死路,逼到你的店里。”
“太有趣了,老先生。要是把你变成书,一定是一本厚厚的奇书。”
“只是现在老眼昏花,写不了书喽。”
这时,又有一位“迷失的”客人走了进来。
“抱歉,我先去照应一下。”老板又为新客人煮茶去了。
这老板,说话做事都干净利落,却不失女性特有的温暖柔和,那面相里,倒有几分像他的女儿。张望站起身,在书架里走走,看看竟是些什么书。原来都是他没见过的,传记颇多,人名都没听说过,也许是女主人特别的收藏。她进了里面的一个暗屋,一个胖顾客和一个瘦顾客也跟着去了。张望去上厕所,就在暗屋旁边。
厕所里没有音响,等他出来时,乐曲已经放到了第四乐章。
他偶尔朝旁边暗屋一看,女主人解掉围裙,已经换上了一套怪兮兮的道士袍,穿在身上,显然太大了,袖口长出一大截,裤子也太肥了。她聚精会神,嘴里念念有词,根本没注意到秘密被张望看见了。
张望靠近了些。只见女主人一念咒,那一胖一瘦就表情呆滞了。胖子在前,瘦子在后,手脚并拢,自动站成一排。女主人皱了下眉,先绕到瘦子跟前,挽起袖子,抬起手,在瘦子头顶轻轻一提,瘦子竟飘飘然变成一张纸,还是那个模样,只是成了平面。女主人把他抖了抖,他就像缩水一样越来越小,小到巴掌大的时候,女主人“啪”地把他夹进了一本小书里。她又来到胖子面前,故技重施。只是这个胖子似乎不太好提,把她累得满头大汗,才终于提了起来,抖一抖,变成了一张纸,但是不太平整,皱皱巴巴,肚子也是鼓出来的。女主人叹口气,等他变小,方拿来一本厚重的大书,勉强把他压了进去。张望看得出奇,但是按兵不动。类似伎俩,他在古代传奇小说里看过不少,没想到,现代依然传承。这种女人,年轻时,以色相诱人,老去后,就成了拍花老太太。张望心说,“魔术就比杂耍耐看。因为杂耍是硬碰硬,魔术是从中取巧。而她的功夫,又比魔术好玩。因为魔术是假的,她是真的。我要学学看。没想到我还是这样童心未泯。” 他猜到,这花果茶是迷魂汤,胖子和瘦子喝了,中了她的局。才肯跟她走进暗屋。张望刚才顾着聊天,没有饮茶,才躲过一劫。他觉得这劫是好劫,像看戏,不觉得那女人有多坏,也不觉得那一胖一瘦可怜。这是一份缘,人与人的,人与书的,多少辈子修来的。
他装作什么都没看见,退回大厅,偷偷把花露茶水倒进自己的空瓶子。又把旁边的小茶杯满上了。女主人准备了满满一壶,她是不会注意这个小动作的。
不大一会儿,女主人换回了围裙,继续回来和他聊天。
“这花露茶真好喝。”张望故意说。
“这茶,是只取十月间桂花上的露水煮的,非要在日出时刻采回。”
“听得玄妙。不过,你也尝尝我这茶,是从南国带回来的,”张望把提前藏在背包里的瓶子拿出来,“虽然被现代的塑料瓶子污染,坏了兴致,还是可以品出几分滋味的。”
她把瓶子拿在手里,举高,透过水晶吊灯的光线细看。“看颜色,倒是和我这花露茶有几分像。就不知道味道如何。”
“凉掉的,当然会差几层意思。”
她也并不怀疑,娴静地喝了几小口,抿抿嘴。
“虽然凉掉了些,味道确也独特”。她当然没有喝过自己煮的迷魂汤,也就不会起疑。
“你整天在这里忙活,没有时间和人交流吧。”张望故意岔开话题。
“和书交流。和顾客交流。你看这个屋子虽小,却是个大天地。鸭长明写《方丈记》,只独居方丈之室。康德写《三大批判》,却从未离开柯尼斯堡。我不期望像他们一样,写大书。但我身居密室,眼界却是世界的。”
“是的,你说的对极了。像我这样的人,把时间都浪费在旅途,走过大山大水,以为见了多少世面,说起话来,还是乡音,闻见这座城市的糟粕味道,还是要流泪的。”
“我也不是那么讨厌人群。只是女大当嫁,我不嫁,我的女朋友们却一个个嫁了,他们的圈子里,就容不下我。”
“你多少岁了?看起来还年轻吧。”
“我今年已经…”她的话刚说了一半,突然不动了,像是失了魂,眼睛里一点光彩也没有。张望看哪里,她就跟着看哪里。张望试着站起身,她也站起来,晃晃悠悠。
张望知道,花露水的效果显露了。
“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他故意提问。
她不答。
他小心地走进暗屋,她也跟着走过来。
他从书架上随手抽了一本硬壳大书,轻手轻脚换上女主人的道士袍。照猫画虎,用上他学外文的功力,按记忆学着她之前嘴里的话。他只有三成把握。
不大一会儿,女主人恍惚抬起脸,素净可爱,盘起的头发散下来,看起来年轻了不少,像一个少女似的。
张望集中精神,学她的样子用手一提,女主人果然被提起来,成了一张纸,几乎没有重量,只是飘动。张望把他夹在准备好的硬壳书里,使劲用手按了按。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了,原来这一项工作,极其耗力。
过了半晌,张望环顾一周,见四下无人,翻开书来看,见女主人已经不见了,而是变成了一篇文章,上有题曰《苏苏传》。全文有二十几页长,她的身世来历,生活琐事都记在上面。书的其余部分,都是空白的。
张爱玲曾说,要把人看扁。不是瞧不起他,是便于阅读,就是这个意思吧。现实里的人物,来来去去,你留不住他。书里的人物,却只在书里流动,逃不出这个框子。它是你的,永远是你的。
张望退下道士袍,小心折好,收起来。他换上“迷失者书店”的围裙,大大方方地走出暗屋。店里来了新客人,张望加了把劲儿,活动起老胳膊老腿,把煮好的花露茶倒出来,热情地迎过去,“小朋友,你好。外面冷吧?请尝尝小店的花露茶。”
一转眼,过了三年。阅尽人事,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吧。架子上的书越来越多,快要摆不下了。不过,张望最爱的还是那本《苏苏传》。那是他的宝贝。她是他的,永远是他的,她在书里,再也不走了。世上可笑的事情是,了解你的,阅尽你的,竟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
这一天,店里来了一个老头,比张望还老。打眼望去,九十开外了,但是目光炯炯,精怪得像一个瘦猴。只是他的腰一点也不弯。他看见张望的那宝贝书,笑了笑,“这不是小苏子吗。这小鬼淘气是淘气了点,她在书里关了也有三年了吧,怕是不敢胡闹了。”
只见老头“啪啪”拍了两下手,书店里的书纷纷蠢蠢欲动起来,从里面掉出一张张纸片,都是彩色的小人。过了一会儿,小人好像气球一样,吸进空气,逐渐变大,变立体,脸上有了血色,揉揉眼,像刚睡醒,倒也不哭不闹,也不好奇,纷纷排着队离开了。最后,女店主也从书里滑出来,回复原状后,看见那老人,给他鞠了三个躬。
店里正放着邓丽君那首《三年》。“想得我肠儿寸断,望得我眼儿欲穿,好容易望到了你回来,算算已三年。”
张望打算给苏苏也鞠三个躬,但是一把老腰弯不下去,苏苏似乎也不恨他,朝他一笑嫣然,张望回笑,这就抿了恩仇。
老头走了,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
那天,广场孤岛人满为患,堵了车。市政府决定在那里修一架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