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的城乡结合部
从未看过马尔克斯的作品,只晓得他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最近看电视节目,说马尔克斯写的小说其实不是魔幻现实,而是南美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联系一下历史知识,南美洲从殖民时代暴发户式的发展和辉煌,到如今挣扎在世界舞台的边缘。真真是从繁华到凋零,身处这样的洪流中,才养育出了马尔克斯。
今天早晨,一路奔波来到爹妈家,还不到八点半。停好车,肚子叫了起来,才想起还没有吃早饭。妈妈下夜班刚进门,我爹昨晚在单位值班,家里没有现成饭,就拿了两个鸡蛋出门,准备摊个煎饼吃。
出了小区门就傻了眼,街边早餐摊了无踪影,哪里寻得着煎饼果子,加上浓白的雾霾笼罩,一片萧索肃杀。
站在雾霾朦胧的街头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吧。从前的小区很破很拥挤,从旧城市各个地方,因拆迁汇聚而来人们组成了一个杂乱的小社会。小区道路仅供一辆汽车通行,没有一个车位。为了停车,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埋铁桩,砌小棚,夜间施工占位,白天对骂动手,不亦乐乎。我抖擞精神冲出小区,面对着的是更大一片鳞次栉比的自建房,一个城中村的浮世绘完完整整的呈现在面前。一层两层三层,高高低低,红红灰灰,都是村民的房子。更加热闹杂乱的社会舞台剧在那里上演,村民早就搬进了新房,村里的房子大多出租给了城市的打工族,早晨乌央乌央的人群从村中不宽的道路涌出来,弥散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晚上一辆一辆公交车满载着疲惫的人们归来,一直不停歇,人群慢慢散散持续到凌晨不绝。这一群上班族,养活了一大片小商小贩。早晨随着上班人潮,各色小吃摊位红火异常,每家都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晚上小火锅、麻辣烫、包水饺一直能卖到凌晨。
从去年开始,这个城中村开始拆迁了。一座一座小楼的灯光黑了下来,开膛破肚成了个空架子,最后一片一片被推倒了。人去楼空后,昔日的喧闹也渐渐平息,租房客走了,小商贩也一家一家消失了。早晨,零落的一两个推车,卖着为数有限的小吃;天黑以后,摆摊的夜市规模越来越小,晚上九点就剩下路灯和空旷的丁字路口。背后拆迁的残垣断壁映衬出一片颓废。声灭灯熄,苟延残喘,见过了曾经的喧哗喧闹,如今不禁感慨世事变迁。
站在雾霾下的街角,看着破落的市井,我转身回了家。那么多过去的事物无法追回,索性就自己动手,做一个鸡蛋灌饼,做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联系一下历史知识,南美洲从殖民时代暴发户式的发展和辉煌,到如今挣扎在世界舞台的边缘。真真是从繁华到凋零,身处这样的洪流中,才养育出了马尔克斯。
今天早晨,一路奔波来到爹妈家,还不到八点半。停好车,肚子叫了起来,才想起还没有吃早饭。妈妈下夜班刚进门,我爹昨晚在单位值班,家里没有现成饭,就拿了两个鸡蛋出门,准备摊个煎饼吃。
出了小区门就傻了眼,街边早餐摊了无踪影,哪里寻得着煎饼果子,加上浓白的雾霾笼罩,一片萧索肃杀。
站在雾霾朦胧的街头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吧。从前的小区很破很拥挤,从旧城市各个地方,因拆迁汇聚而来人们组成了一个杂乱的小社会。小区道路仅供一辆汽车通行,没有一个车位。为了停车,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埋铁桩,砌小棚,夜间施工占位,白天对骂动手,不亦乐乎。我抖擞精神冲出小区,面对着的是更大一片鳞次栉比的自建房,一个城中村的浮世绘完完整整的呈现在面前。一层两层三层,高高低低,红红灰灰,都是村民的房子。更加热闹杂乱的社会舞台剧在那里上演,村民早就搬进了新房,村里的房子大多出租给了城市的打工族,早晨乌央乌央的人群从村中不宽的道路涌出来,弥散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晚上一辆一辆公交车满载着疲惫的人们归来,一直不停歇,人群慢慢散散持续到凌晨不绝。这一群上班族,养活了一大片小商小贩。早晨随着上班人潮,各色小吃摊位红火异常,每家都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晚上小火锅、麻辣烫、包水饺一直能卖到凌晨。
从去年开始,这个城中村开始拆迁了。一座一座小楼的灯光黑了下来,开膛破肚成了个空架子,最后一片一片被推倒了。人去楼空后,昔日的喧闹也渐渐平息,租房客走了,小商贩也一家一家消失了。早晨,零落的一两个推车,卖着为数有限的小吃;天黑以后,摆摊的夜市规模越来越小,晚上九点就剩下路灯和空旷的丁字路口。背后拆迁的残垣断壁映衬出一片颓废。声灭灯熄,苟延残喘,见过了曾经的喧哗喧闹,如今不禁感慨世事变迁。
站在雾霾下的街角,看着破落的市井,我转身回了家。那么多过去的事物无法追回,索性就自己动手,做一个鸡蛋灌饼,做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